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以不变应万变的窍诀


   日期:2016/7/26 0: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几天受邀到某一个非营利机构演讲,当散会后,有几位企业领导阶层和公司的老闆,对于我所讲的一句话很感兴趣,但始终不解,这句话是:「世界一直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一直在变。」他们希望是否可以对他们加以说明。通常我都会根据不同的身分和背景,对于同样的主题给予不一样的解释。在学理上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的大脑有分左右,左脑比较发达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上对于事物的推理和逻辑的组织都比一般人来得上路熟悉,右脑比较发达的人通常都是用主观和直觉去判断事物,所以通常情绪和感官往往会影响到这一类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用自己的感觉在下判断。但无论是属于左脑还是右脑思考类型,无可否认的如果你是用人类的思维模式处理眼前的任何事物,你自己也会很清楚意识到,你也无法掌控你在每一个当下的念头是否都是承袭延续上一个念头而来,因此这就是一种变化。

  《六祖坛经》裡面也有一个公案,内容是在叙述到底是风吹旗子,旗子在动,还是我们的心在动的故事。人活着的世界离不开两大类,外面的情器世界以及内在的情绪心理世界,有修行的人对于内在的管理和外头的境界他始终都可以调节得很好,不会有任何的矛盾与冲突,但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修心课程训练的人士来讲,往往会因外面的风吹草动或办公室裡面的人事变动影响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情绪,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经常面临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们担心害怕的往往不是外在的改变或者是内在情绪的变化,一般来讲大多数的人无法接受且一直在抗拒的是别人想要他们改变。当一般人面临要被改变的时候,所生起的情绪就是抗拒,抗拒之下所产生的压力便是直接的反射生起不同的情绪,因此管理阶层最常要注意的是情绪的管控和团体的驾驭之术,因此领导阶层往往要有智慧的去觉察到你的属下到底有多少人是表面上同意,其实心中各自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抗拒的负面情绪。而你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变成和下属之间类似以物易物、或耍弄权术、和互相大玩捉迷藏的心理游戏,如果是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领导之术是有问题的,而且是有高度风险的。

  以上这些话是我针对这一群领袖阶层的管理人所诠释的,他们听了之后颇有同感,心有所悟,但是对于不在现场的人而言似乎会有摸不着头脑,如坠五里雾中的感觉。事实上也不然,在一天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内在的情绪和外在动和不动的外境,我认为无论是在修行的层面,或对于一般的普通人士而言,如果你懂得以不变的内在观察瞬息万变的外在,就如同群雁渡江,江水不动,又如浮云越山,山本不摇一般,这是一种深层高度的禅修状态。人类的烦恼大抵来自于无明和愚痴,愚痴不是世俗所讲的愚笨,而是太过于容易质疑,因为质疑就想去考究,因为考究和探索就会衍生无限制的妄想和执着,因此心就极度的容易受到控制和影响。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外境是外境,内心是内心,各安其位,这种境界也算不错,最起码它没有偏离「止」的状态。

  但如果进一步可以做到内心从始至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如同站在镜子前面观看自己所有的动向,而自己内心很清楚在动的是谁,在看的是谁,那就是另外一种更高一层的境界,表示你已经渐渐地进入到「止观双运」的境界。到了这个阶段外在的一切,毁谤、中伤、褒奖、讚赏、有钱、没钱、升迁、或贬谪,对于这类人而言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对他来说到处都是出口,处理任何事物他们已经习惯不是用大脑,不是用左右脑,而是用觉知力。对他们来说更没有所谓压力这样的字眼,失去与获得、沮丧与幸福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感受,他们的日子始终悠游于「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般的云澹风轻,任何事物的来临对他们的心而言始终是没有阻隔,了无罣碍。

  所以如何去突破,到达永远处于每一个当下都始终不变的心,这是现代人所应该积极地去追求的。人类最盲目的状态是永远没办法理解我们始终都只是在观看电影情节的一个观众而已,更要命的是很多的人常常把自己也带入到电影的情节裡面去,甚至于还模拟片中的角色,由于太入戏,而陷入了极度烦恼困惑的深渊裡头欲拔不能。现在人要避免且不受到任何内外境界的干扰,唯一的方法就是时时刻刻观察自心,不受牵动,不会动摇。如果可以经常练习变成自然,就像吃饭、睡觉、喝水一般,那你便已经融入在不变、不动、不摇的自在境界之中。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于会后和五、六位拥有上千名员工的企业家聊天所谈到内容的一小部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修心)(五明学佛网: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修心)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修心中心密证体启用之过程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 

 杨曾文教授: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荆三隆教授: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 

 如孝法师:如何修心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息妄修心? 

 仁焕法师:学佛就是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