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练出来的


   日期:2016/8/8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干旱之地不会生长出莲花。同样,如果你离开了世间,离开了众生,怎么能圆满福德和智慧呢?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练出来的,它不是一种逃避。在一切境界中,心如如不动,这叫圆满智慧。虽然淤泥特别湿,特别脏,但出于其中的莲花却是那么纯净、美丽。所以,一个真正的大乘菩萨、大乘行者应该在世间,应该在红尘。正如一些古大德所说的“愚人出境不亡心,智者亡心不出境”。一个愚痴的人远离世间,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妄心却没有死。“妄心不死,真心不活。”一个智者,虽然在世间、在红尘,没有出境,但他没有妄想,没有妄心。他已经断除了分别,放下了妄念,这是最根本的。

  虽然你在寺庙里,身为出家人,但是妄心却没有死,对红尘的贪恋还没有放下,总是东想西想、四处分别,这没有多大意义。你能剃度出家,穿上了三法衣,也是宿世修来福报。但是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应该落实到相续中去。你的相续应该因此而有所变化。剃头发应该是剃除烦恼,穿三法衣应该是相续中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若是暂时没有这些功德,也要争取令自己尽快具足这些功德,表里如一。

  有的人虽然头发剃得光光的,但是内心的烦恼一点都没有减少,甚至增长了。看到比较顺心顺眼的,就生起贪心了;看到比较不顺心、不顺眼的,就生起嗔恨心了。不应该这样!要知道,身边的众生都是善友,不是恶友,应该提起善念,具足悲心与恭敬心,不应该有贪心、嗔恨心。同修道友应该是善友,应该互相团结与关爱,一定要明确这样的观念和态度。以前在世间的时候,和周围的人是造恶业的伴侣;现在彼此之间应该是修道的伴侣,做善业的伴侣。因为发心变了,自己的心态也应该转变。

  大家要有正知正见,要以正见去守护自己的三门。“男女众之间不允许接触,甚至不允许看”,这是戒律,也是规定。但若是靠另外的人来控制或看管,就难了。你们都不是孩子。若是小孩子,可以看管,可以打几下、喊几声。你们都是大人了,已经老了,自己应该管好自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戒体,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相续。作为一个出家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对自己有约束,不能随便。

  若是一位智者,即使是在世间、在红尘里也无所谓。否则,即使是在山上、在寂静处,也无济于事。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老虎等猛兽虽然是在森林里,在山上,可它还是那么凶恶,那么嗔恨。骏马虽然在闹市中,但它总是很温和,很调柔。

  即使是在寂静处、在山上,尽管是一个人闭关,若是内心的烦恼没有减少,自己的相续没有调柔,和在世间有什么区别?有些人在山上闭关十年、二十年,一下山就不行了,无恶不作。还有些人先前生起了一个善念,三步一拜到拉萨,也非常不容易;到拉萨以后,把自己的手指也供佛了;但是回来后,却杀盗YIN妄样样都做,死的时候也是很惨的。在朝拜者、上山闭关的人当中,有很多成就者,但是也有这种业际颠倒的人。

  拿骏马比喻什么?比喻一位智者,一个具有修行的人。他虽然在世间,在红尘,但是他的相续仍然是那么调柔,那么清净。拿老虎比喻什么?有的人虽然在寂静处,在山洞里闭关,但相续没有丝毫变化,一下山就无恶不作。所以,把法融入相续是很重要的。若仅仅是摆样子,在表面上再下功夫,也没有用。

  我们现在是在寂静处,在这么清净的道场发心出家,穿上了三法衣,觉得很殊胜,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过两年三年……又业际颠倒了,跑到山下去了,还俗了,又开始造业了。这样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不出家。大家的决心要坚定一点,彻底一点。有的虽然下决心了,但是不彻底、不坚定,总是动摇。“是不是该下山了?”不要这样。在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那种自在境界的时候,应该和世间的琐事断绝关系,对这些彻底绝望。如果彻底下决心了,就安稳了。

  人生其实很短暂,这里有的人很年轻,但很多人离死亡都不太远了。有些年轻人也许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经历过什么,感觉出家是不是早了点?不早了!既然下决心了,就彻底点,不要经历这些了。以前说过,没有世间的朋友也没有关系,有正知正见的朋友就行。其实一个人独来独往也挺好。我经常讲,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真的没有感觉过孤独。

  出家不是不好,但是必须要放下。心态放下了,出家是一种享受;心态放下了,出家是一种自在。若是心态放不下,出家就不自在了。这里也不自在,那里也不自在;有这个压力,有那个压力;想做这个不行,想做那个也不行。若是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发心不到位。发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把心态放下了,幸福就在当下,快乐就在当下。

  能出家是福报,能出家是快乐。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福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快乐?若是没有,说明心态还是没有放下。有的人想得太多了,将来怎么办啊?有病了怎么办啊?老了怎么办啊?这些不用你操心,一切都随缘。若命中有,一定会有;若命中没有,就没有。若是命中没有,你成家生孩子,生了十几个也没有用,病的时候还是没人看,死的时候还是没人管。若是自己命中有这个福报,虽然没有家,没有孩子,但是病的时候,身边的同修道友也许会更热情、周到地照顾你。那时候也许成了上师,弟子们都来抢着伺候你。若是真放下了,真成就了,死了后,连你的尸体都舍不得烧,必须要供起来。这多好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智慧)(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智慧)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