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随法师: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日期:2016/8/11 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弥陀要解》中,蕅益大师自设问答: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

  所谓“散心称名”,指偶尔称名,未能信受长时念佛者。其所引 《法华》“失声称佛”一文,即是其证。偶称佛名,未能相续,虽可灭罪,则不定往生也。若有信愿,散心念佛,亦必得生。通观《要解》,自可信知此义,大师言之甚多,略举一二:

  一、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

  二、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

  三、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四、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五、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

  观以上诸言,知其所指念佛者,皆是散心之人。其《灵峰宗论》则直言“散心念佛,必得往生”。其文言:

  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又言:

  鹦鹉鸲鹆,犹得往生,谓念佛人,不得往生,可乎?吾辈生于末世,既无天眼,又无宿命智通,佛语不信,更信何语?苟于佛语,谛信无疑,则娑婆何啻旅邸,净土何啻家乡!

  此等皆显念佛决定往生,至于其所言“念至一心”者,有“死尽偷心,宝此一行”义,即信愿专持名号。欲明一心之义,当别明信愿之旨。如印光大师言:“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至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益加信愿,以至一心”,此即净土修学要诀。益加信愿者,即是归一之道。即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深信称名必生。能如是信而一向专称,即是至于一心。此一心非事理一心,乃信、行归一之安心一心,即“死尽偷心,宝此一行。”善导大师所判“安心、起行”,即深彰唯信本愿专称名号之安心一心。得生与否,即在于此,不在定心散心。纵有定心,亦为有漏之少福德,难出轮回。必藉信愿回向,方可得生。《观经》下品下生者,被苦所逼,不遑念佛。即显示其无有正念,无有定心。虽惶恐不安,然因十声称名,即得往生。故知,散心念佛,决定往生。亦唯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可贵之本愿。研习 《要解》,须善会其义,不得死于言下。当前后通观,同时可参其余祖师之言,以明净土微妙之义。今引诸祖之言,以证“念佛必得往生”要义。

  善导大师言:

  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法照禅师言: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皆除。

  莲池大师言:

  恶人念佛,尚得往生,何况恶未必如善和?

  畜生念佛,尚得往生,何况灵而号为人类?

  以此比况,知必生也。

  死心禅师言:

  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印光大师言: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观诸祖言,自可深信“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当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不论罪福多少,唯称名号。行住坐卧,不离于口;时处诸缘,不绝于声。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纳于心腑莫忘失。

  凡有疑者,或疑自身业障深重,或疑自己修为日浅。此等皆因不知念佛功德超胜故。须知弥陀愿力深重,尚不弃五逆十恶,何况余者?尚收功于十念一念,何况多念?凡夫之业障,虽尽虚空界不能容受,然“信愿庄严一声”,即可“圆转五浊”,罪业岂碍弥陀大愿摄取?如巨石置于船上,即可不堕。然大师恐吾人视此法“易而慢不策勤、浅而妄自藐轻”,故作此激励之言。不可疑念佛不得往生而自生障碍,如古德言:

  休言极乐苦难生,才说难生是障门;

  佛力自能除业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形象说明,念佛之人,直至临终,犹是散乱凡夫。其贪瞋之水火,从未停息。各深无底,南北无边。交相迭起,常无休息。隐约之中,见一白道,通于彼岸。故思之:“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正于疑虑惶怖之际,得闻释迦劝言:

  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蒙弥陀悲心招唤: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此人闻已,不顾别解、别行人等之所惑乱,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彼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修净土者,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当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一向念佛。乘彼愿力,决定往生。

  既为生死凡夫,自必贪瞋不息,妄念不止。如古德言: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

  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华,不染污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号。

  蕅益大师所言“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此亦大师方便劝说,欲使众生知自身现是生死凡夫,罪业深重,当惕励念佛,勿虚耗时日。若真如此,则罪业何能消完?凡夫则往生难矣;非但凡夫不能往生,上至等觉菩萨犹有一品无明未尽,亦难往生矣。如此,则净土一法,于诸众生,终无利益。四十八愿,便成徒设;三经所说,即成虚言。大师所言“下至日念一声,终生不替,便决定横超”亦成戏言。思此,故知此是大师激励之言。实则罪业是虚,名号是实;罪业是假,名号是真。罪业虽遍满虚空,不碍弥陀光明摄取。但称佛名,则万罪自灭。如千年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如片雪落于洪炉,瞬间即化。一声称念,圆转五浊,方为净土真实义。然虽一声圆转,而不废常时称名,此即大师之用意。即信“一声圆转”,而行一生之念佛。如此即是“以至一心”之旨,自然乘佛愿力,突围而出。

  彼无碍光如来名号,既能破一切无明,满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也?昙鸾大师谓之信心不淳,其文言:

  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怀疑佛智、怀疑名号功德、怀疑称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深信称名必生。则信心自然归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乱,续而不绝。

  弥陀佛名,是实相身,圆具万德;是为物身,能消诸罪,能破无明,能满志愿。念佛者,若信“称念必生”而常称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续、决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则是自生障碍。虽疑而不舍念佛者,但能相续不绝,临终亦定生净土。只是现生自生疑惑,心多顾虑也。若心多疑者,当细听弥陀的悲心招唤:“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怀疑佛智、怀疑名号功德、怀疑称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深信称名必生。则信心自然归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乱,续而不绝。

  弥陀佛名,是实相身,圆具万德;是为物身,能消诸罪,能破无明,能满志愿。念佛者,若信“称念必生”而常称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续、决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则是自生障碍。虽疑而不舍念佛者,但能相续不绝,临终亦定生净土。只是现生自生疑惑,心多顾虑也。若心多疑者,当细听弥陀的悲心招唤:“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节选自《弥陀要解略注》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随法师       往生)(五明学佛网:智随法师       往生)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