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弥陀同我三约定(三)


   日期:2016/8/12 9: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临终来迎的约定

  “临终来迎的约定”主要记载在《阿弥陀经》,但是《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也都有记载临终必定来迎的内涵。所以这三种约定,在净土三部经都有很明显的说明。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中的第十九愿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说:你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你只要把这些功德回向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话,我保证在你临终的时候来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假设这个人,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但没有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那他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就没有关系了。因为他不是专念佛,又没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以这样的善巧方便,来让他发愿。这样就跟阿弥陀佛有关系了,就跟极乐世界有关系了。所以第十九愿是善巧方便的接引不晓得弥陀的救度,不晓得弥陀的慈悲,不晓得名号的功能而杂修杂行的人的方便愿。

  若是第十八愿,不管有发愿、没发愿,当下都是跟阿弥陀佛有直接关系的,因为早已是生命共同体,是佛凡一体,自他不二,以净土宗专有名词来讲就是“机法一如”。

  因此在《阿弥陀经》就说: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也以第十九愿的临终来迎显示,对念佛人是平生保护,并含盖着临终必然往生。

  一般人对《阿弥陀经》没有正确了解,认为平生要执持名号达到一心不乱,这样临终阿弥陀佛才会来迎接,这是错解经文了。

  经文是说“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之后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它是有因果关系的,这个叫做“三段经文,二重因果”。

  第一段“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是专一不杂的意思,这是因;有这个因,就会有临终弥陀来迎的果;这个果也成为一个因,有了这个因,是人终时自然心不颠倒。

  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就说:“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现前来迎接我们,然后加持我们,使我们心中不乱,因而就心不颠倒,而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追根究本,都是来自于执持名号;追根究本,都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慈悲加佑。全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愿力、佛力的功能。对平生执持名号的念佛人,阿弥陀佛不是临终的时候才来迎接,现在的时候就已经亲临摄护了。

  因此“来迎”有二种含意:

  一种是“平生来迎”,现在就已经来迎,已经摄取不舍了,一直到我们临终都不改变,临终则显现救度我们到极乐世界,也称为“不始来迎”。不是临终才开始来迎接我们,是现在就来迎接我们了。这是就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来说的。

  第二种是“临终来迎”,也称为“始来迎”,临终才开始来迎,平生没有来。为什么呢?第十九愿的人不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没有蒙受摄取不舍的利益,但是阿弥陀佛也不舍弃他,临终也必定显现来迎接他。因此,这是就第十九愿的众生来讲。

  摄取不舍的故事

  有关“摄取不舍”,我来说明一个故事。

  十几年前,屏东(台湾的南部)有一个莲友法号叫净智。她开始学佛时也跟一般人一样,是杂修杂行的,后来,她看到我们的净土宗丛书,晓得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念佛就能够往生,她很欢喜也很感动。她的先生跟二个孩子也都有学佛,所以她就把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门,也介绍给她的先生跟二个孩子,她的先生跟二个孩子也很肯定这个教理。她也祈求阿弥陀佛让她对弥陀的慈悲智慧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有一天,她看《观无量寿经》第九观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她眼睛一亮,心想:只要是念佛的人阿弥陀佛都摄取不舍,她一方面很高兴,一方面又怀疑,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那么我们平常虽然有在念佛,可是睡觉的时候,做事的时候,还有打妄想忘记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是不是依然摄取不舍呢?还是只有念佛的那个时段才摄取不舍呢?

  她有这个疑问,希望能得到解答。所以当天晚上她就到佛前去求阿弥陀佛,让她能够了解“摄取不舍”的真正含意,之后就去睡觉了。她原本想,跟阿弥陀佛求了之后,或许明天或什么时候,她会在书中或者听录音带时得到解答,或者在什么环境之下逢缘触境而悟到了“摄取不舍”的道理。万万没想到,当天晚上阿弥陀佛就亲自示现生动的情境来为她解惑,让她非常感动,因为这种解释方式是所有方式当中最好、最贴切、最直接的。

  净智自述:

  整个梦境气势非常磅礴、十分壮观,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没有身历其境根本无法想像,我只能做很粗浅的概述。

  在一艘坚固无比的大船上,载有许许多多的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我和外子还有两个孩子,全家四人坐在船上面,整座船四周被一个无形的大圈保护住,好像在一个大的透明玻璃球里面。圈外,浪海涛天,狂风大作,天空漆黑,一片黑暗,而且因风浪太大,船只经常覆盖在浪水底下,而在保护圈内的我们,处在此船上感觉像在大地一般稳固,面对圈外这般骇人恐怖的景象却丝毫不受影响,非常平静,甚至我内心从来不曾有过此时的安全感,而在整个梦中,我全家四人当时却并没有在念佛。

  为什么当时她没有在念佛,她没有记载下来,但是她说,尽管他们没有在念佛,可是这条船还是很稳固、很安全的保护着他们,不受外面一点点的影响,是毫无危险的,是百分之百的安全。阿弥陀佛是以这样来显示“摄取不舍”。

  这个梦境代表什么呢?“一片黑暗”表示我们心中的无明,因为无明,所以黑暗。经典上说无明黑暗是凡夫的本性,无明就是没有光明,而且黑暗比无明更重;我们的贪、瞋、痴、慢、疑、种种的妄想杂念、嫉妒、不平、不满、苦恼,都是从无明而来的,对我们来讲,是从黑暗而来的,没有比黑暗更深的无明了。

  “海浪涛天”,表示贪瞋痴很深;“狂风大作”,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可说是狂风大作,照说这样是会被涛天海浪淹没海底的,可是他们没有被淹死,反而是被光明罩罩住,而且稳固、平静、安如泰山,这显示念佛就是乘坐在阿弥陀佛的佛船、愿船上,受阿弥陀佛光明船的保护。

  这样的梦境,很贴切的回答她,什么叫“摄取不舍”。──念佛的时候,固然摄取不舍,没有念佛的时候,也照样摄取不舍,因为你是一个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毫不改变的人,所以就摄取不舍。难怪龙树菩萨就用坐船来比喻念佛的法门。

  龙树菩萨把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归纳为二个法门:一个是乘船的法门,也就是念佛的法门。龙树菩萨说乘船是容易、轻松、安乐、快速而必定到达的。另一个是陆道步行的法门,显示的是辛苦的,是漫长的,而且是有危险的,也不一定能够到达的。所以这一个梦境跟龙树菩萨的这个解释不谋而合。

  另有一个“摄取不舍”的故事,发生在古代的日本。

  在法然上人那个时代,有一位比丘为了了解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真意,就到一间寺院去闭关七天,七天中他专一念佛,希望阿弥陀佛为他开示,让他领悟什么叫做“摄取不舍”。第一天过去了,没有感应,第二天过去了,也没有消息。一直到第七天的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佛堂之中的本尊阿弥陀佛,来到他的面前,一伸手就抓住他的手腕,一抓就不放了,他被这突然而来的动作吓到了,当下要逃跑,结果逃不掉,就好像被铁鍊锁住了一样。然后本尊阿弥陀佛就张开嘴巴跟他讲,这就是“摄取不舍”。就是说凡是念佛的众生,都已经在阿弥陀佛的手掌之中,被阿弥陀佛握住了,逃不掉了。你即使逃到地狱,阿弥陀佛也一定要把你带到极乐世界。而且已经在阿弥陀佛的手掌之中,就跟阿弥陀佛是一体不离的。这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翻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他以为已经离开如来掌了,结果始终都在如来掌中,逃不出如来掌。

  念佛人已经都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之中,只要念佛不变,就永远都在阿弥陀佛的手掌之中。善导大师的《观经疏》注解到第七观“华座观”的时候,就用问答来解释阿弥陀佛的摄取不舍:

  弥陀在空而立者,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

  问曰:佛德尊高,不可辄然轻举,既能不舍本愿,来应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机也?

  答曰:此明如来别有密意。但以娑婆苦界,杂恶同居;八苦相烧,动成违返;诈亲含笑,六贼常随;三恶火坑,临临欲入。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机也。

  阿弥陀佛站立在空中,不管任何人,只要回心念佛,就必定当下能获得往生的身份,这是显示阿弥陀佛站立在空中的目的、含意。之后善导大师自问自答解释说,一切众生之中,佛最尊贵最高无比,阿弥陀佛既然有这个大悲大愿大力救度众生,他为什么不轻轻松松的坐着,而一定要站着?回答说:我们都是五浊恶世的罪恶凡夫,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恶,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火已经燃烧过来了,人生无常,一气不来,就堕落在三恶道的火坑里了,所以在千钧一发之际,阿弥陀佛“立撮即行”,他站着在等我们,紧急中,怕来不及,三只手指头一抓就要带众生往极乐世界去了,心情是如此急切,所以不会说轻轻松松的端坐着,是随时站着等待,而且弓箭步是站好的,手也是伸出来的,你只要念佛,他一抓就要到极乐世界去了。

  “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机”,这个“立撮”的“撮”就是“摄”的意思。摄取的“摄”是提手旁,提手旁是五个手指头,那阿弥陀佛是三只手指头就好了,三只手指头一提,就能让我们离开三恶的火坑、六道的轮回,到极乐世界去成佛,这是以“立撮即行”来彰显“摄取不舍”的情状。

  有关临终来迎的典故,我再来说一件我外祖母往生的瑞相。我出家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帮人助念的次数虽说不是很多,但也不是少数,却从来没有看到像我外祖母那种的瑞相。

  我外祖母是台南市人,生长在附近一个叫做“喜树”的海边乡村,在那里看海,遥望过去就是厦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家生活很苦,海边的人都是靠捕渔维生的。我外祖母没有上学受教育,一生很刻苦,但做人倒是很好,很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口德也很好,从来不批评别人,讲别人的坏话,或者传是非;她也很有忍辱的心性,比较不会跟别人计较,刻苦耐劳;同时也为家人设想,好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先给她的孩子们。

  外祖母的晚年与赁居高雄的小舅同住,小舅当时在作生意,对于极乐、地狱的事情,无所见闻。

  民国七十五年(1986),外祖母时年八十四岁,因老迈体衰,加上脊椎患骨刺,因此卧床超过半年,无法下床活动。

  那时我刚好住在高雄县的山上(我民国六十六年出家,七十四年农历二月一日离开佛光山,但还是独自住在高雄县的山上),农历五月间,我有事下山,顺便到小舅家,才看到躺在床上的外祖母。当时心想,外祖母的寿命应已将尽,如太阳西落,不可能再好了。但我感觉外祖母心中定然执着放不下,因为我这位小舅再续弦,而小孩却仍年幼。

  那时,我给外祖母一串念珠,劝她念佛。告诉她念佛能让身体较无病苦,若寿命已尽,阿弥陀佛会接引她到极乐世界,不再受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四季如春;没有坏人、没有坏事;既没有老病死的苦,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苦,只有身心无量的安乐。在极乐世界所有事都能如意,并有神通,可以来去自如,而最大的利益,是能和阿弥陀佛一样具有无量光、无量寿。我跟外祖母说,只要称名愿生,必得往生。不过,因为我住得远,外祖母是否真心愿生,并常念佛,我就不知道了。

  过几天,我再去看外祖母,她仍然躺在床上。

  我问她:“阿嬷,您有念佛吗?”

  答:“有啦!有啦!”

  问:“您怎么念?”

  答:“就心里想着、念着,反正总是这样”。

  我当时就想,阿嬷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一定要让她有个决定能往生的环境。

  可是小舅对佛教并没有信仰,所以祖母往生的责任就在我身上了。为使外祖母有必定往生的境缘,我找了两张弥陀立像,并送到高雄装框。预备一幅悬挂外祖母面前,让她睁眼就能随时看到;一幅放在头部上方,表示阿弥陀佛常在其顶,日夜护持。并拿一块念佛的录音带(当时还没有发明念佛机),请小舅购买放音机播放念佛磁带。

  总之,要使外祖母眼常见佛像,耳常闻佛声,而忆佛念佛,相续不断。然而当时小舅因尚未学佛,不重视此事,放音机一直未买。

  农历六月一日,我想佛像应已装好框,便到高雄迎请送往小舅家,当时小舅不在,大门深锁。我就将佛像讬放邻居家,请其转交。

  回到山脚下,我打电话给小舅妈,告诉她要赶紧将佛像挂上,因为外祖母可能即将往生。当晚小舅返家,就立即将佛像置于外祖母前后,果然外祖母一见佛像,就合掌膜拜。小舅妈并说,那天早上外祖母还请舅妈为其擦洗全身,更换新衣,并说明日不用再洗。

  隔日(初二)中午过后,外祖母虽然依旧躺在床上无力起身,然时而凝视佛像,时而合掌作膜拜状。到三点半神情异样,四点十分突然呈现昏迷状态。舅妈立刻连络小舅回来,并辗转请人通知我。

  我六点多接到通知,即于佛前祈请弥陀不舍本愿大悲,接引外祖母往生。随即携带引磬、木鱼赶往高雄,到达时已七点多。台南的大舅父、大舅妈及三舅妈也赶到了,只见外祖母已被换妥寿衣,虽未断气,但已不省人事,唯存一丝气息。不久救护车到,准备载祖母回台南老家往生,我向祖母作简短开示后,随即上车,一路念佛,于晚上九点多回到台南老家。

  经过一晚上一早上的开示助念,到隔日(初三)中午过后,祖母依然唯存一丝气息。我想祖母应有挂念之事,致迟迟不能随佛往生,便将想法向在场长辈说明。在旁助念的小舅妈当下便合掌跪下,向祖母说:

  “阿婆!阿婆!(小舅妈都称祖母为阿婆)如果阿弥陀佛已来接您,就请您跟随阿弥陀佛往生;我前几天跟您所说的话是无意的,您往生之后,我绝对会好好抚养小孩,直到他们成家,请您放心吧!”

  这几句话一说完,原本一直躺着不动的外祖母,立即连续合掌三次,第四次左手提起放在胸前,如手托莲花的样子,接着掌心在下的右手也翻掌成接引相,与此同时,呼吸立即停止,脸相也逐渐圆满红润,那时一点二十分。

  一室亲戚,亲眼目睹,皆面面相觑,咸感惊奇赞叹,不觉念佛之声,更加虔诚响亮。九十二岁的外祖父说,从来没有见过人往生后,脸色这么好看。

  事后三舅妈跟我说:“昨晚(初二)阿弥陀佛的侍者有来。”

  我一听好奇的问:“阿弥陀佛的侍者长得怎么样?在哪里看到?”

  三舅妈说:“因为天气闷热,大家在室内念佛,我拿一小凳子坐在室外念,正好看到一尊尊排满虚空,就像佛光山大佛城四周一排排的佛像。”

  她的意思就是说,像佛光山的阿弥陀佛大佛旁边的一尊一尊的小佛,她说那就是阿弥陀佛的侍者,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的侍者都遍满虚空了。

  在《观无量寿经》就说:“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这显示阿弥陀佛老早就要来迎接我的外祖母了,同时化佛、化菩萨浩浩荡荡已经预先站在虚空上等待了,一直到六月三号中午一点二十分,我的外祖母才显示三次合掌,接引状,然后断气往生。

  我外祖母没有皈依,没有吃素,一生也没有听经闻法,有没有念佛、怎样念,我也不知道。我送念珠给她的时候跟她讲什么法,大多已经忘记了,不过一定是讲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六道轮回的痛苦、恐怖……等等;当时我的外祖母已无力的躺在床上,无法像我们一样虔诚有力的念佛,可是照样往生极乐世界。

  一般人都会执着,我的外祖母也曾一直执着不肯离开,但是阿弥陀佛也一直等、一直等,等到我小舅的姨太太跪下来安慰她,要她不用挂念、不用担心,那个时候她才断气,才跟阿弥陀佛去。假设小舅妈没有跪下来跟他安慰保证,阿弥陀佛会不会一直等啊?还是会一直等,摄取不舍嘛!

  我的外祖母已是即将命终的人,即使执着还能执着多久啊!顶多一、二天,非得断气不可。那她气一断,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摄取不舍,已经被阿弥陀佛抓住了,即使要逃也逃不开了。何况所谓“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因为佛的慈悲加佑,会使她的心能领悟不再执着,使她的心能放下,并晓得往生极乐世界必定圆满心中所愿,这就是平生摄取不舍直到临终,进而显示临终来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慧净法师       弥陀)(五明学佛网:慧净法师       弥陀)  

 吴润江上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弥陀法会二周年纪念辞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阿弥陀心要 

 大寂尼师:诸佛赞扬阿弥陀佛名号的远因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弥陀成佛大愿的重心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阿弥陀佛圣诞开示 

 会性法师:赞阿弥陀佛偈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