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在家出家如何修行


   日期:2010/7/20 11: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万行上师开示(2010年2月11日)
今年一年又过去了,大家在各个岗位上都很辛苦,也都有很大的进步。我时常说一句话:“我们是学佛的人,不是学人的人,一定要拿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我们是一些不安分守己的人、不甘心做人的人,都狂妄自大想做佛。既然这样,对不起,你就要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这一年当中,我看到有一大部分的人真的改变了很多。看在眼里,我心里很欣慰。极少数的人还是我行我素。实际上你改变也不是为了我。你我行我素也不会让我损失什么,不会影响到我;虽然会影响东华寺的形象,但这牵扯到在座的每一个人。虽然大家提到“东华寺”,首先想到的是那个万行和尚,但是会想的人,他了解寺庙是十方信众的,大家都能到这里来修行办道。古人讲“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我非常珍惜缘分。有时候看到大家的缺点,顾虑到对方的心理承受力不够,就不敢说;有时候也不好意思说。因为有一部分是来挂单的,是短期行为。

学佛首先要发心。你发了菩提心就不是凡夫俗子了,就是圣人。之所以我们现在身上没有佛的味道,就是菩提心没有真正生起来。人与神唯一的区别,就是思想境界的区别。如果你的思想变成了神的思想,那你就是神。

我看在座的个个身心都很健康,没有一个弱智,不要因为身边少数的人和生活中一些琐事,而影响了我们当初的发心。一个真正发心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逆境,他的道心不仅不会被摧毁,反而会变得更坚定。如果我们每个学佛人的道心,始终如同当初发心的那一刻,那么今生成就又有何难呢?

一年又过去了,新的一年马上又来了,我希望你们今天晚上把这一年总结一下,对未来的一年做一个新的计划。明天晚上,寺庙安排了文艺晚会。

有时候看到你们的恶习在我身边流露出来,不说,我又过意不去。因为看到了不说,就是我对你们不负责。下面我给你们每个人加点儿茶水。走到你身边,把我认为你的长处和缺点都给你说出来。说错了,你也不要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接着师父走到每个人的身边,为大家斟茶,并说出每个人的优缺点)。

古人讲,水就是财。为什么水就是财呢?因为水代表智慧。我给你们倒茶有两颗心,一颗是智慧心,一颗是愿心,希望你们喝了以后,又有智慧又有愿力。

(为居士斟茶)佛教里面讲的“白衣”,指的就是你们在家居士。为什么叫白衣呢?就是虽居红尘,而身心清净不染。你们到庙里来的时间短,不管怎么样,多做一点儿事情;得与失,师父们说的对与错,都不要去管。

佛法的弘扬,有一半工作是你们居士在做,而名份都给了我们出家人,所以我们出家人是“人天师表”——金都贴到我们出家人脸上了,流汗流泪的都是你们居士。作为和尚,有时候想一想,真的很感恩。所以我们出家人一定要把“人天师表”这个“招牌”做好。佛陀的第一个寺院就是给孤独长者出钱出地建的。所以我们出家人要报“四重恩”,其中就有一个报“众生恩”。

(上师为女众斟茶)有时候我对你们女众还真不敢痛下杀手,怕你们承受不了。你们几个女众修行确实很好,但是,修行最后是讲“起用”。不能够起用的修行,都是假修行,都不是正道。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最后就是两个字:应用。无论你读多少书,修行怎么样,你不能够应用,都是假的。

我经常说一句话: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借事练心,借人练心。我们修的就是这颗心。就像我在“心得”上给你们的第一句话一样:要想成为精品,必须经得起工匠的打磨。打磨,就是把不好的淘汰掉,把好的留下来。如果这颗心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打磨,那只有被淘汰。

很多出家人都犯一个错误,就是怕麻烦,怕事多,什么事情都是越简单越好。而成事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怕事。你们看,凡是大成就的人,包括在社会上成就的人,和出家修行成就的人,都不怕事。

事情多,不需要同时处理,而是一件一件地处理。这颗心,如果你没有事情给它做,它就会胡思乱想;你给它一件事,它就会专注在这一件事上。可是,有时候我们做事情过于自保,怕自己被染污,被误会,所以就裹足不前。对于做事来说,这是很大的忌讳。古人讲,做事第一是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第二,如果别人不理解,自己也问心无愧。做事情就这两个结果。做事一定要圆融。真正自信的人,不是敢逞强,而是敢示弱。

(给财务斟茶)管财的人都是胖墩墩的。胖能招来财。为什么胖能招来财呀?因为胖的人,十个有九个是脾气好,很沉稳,一锤子打在他肚子上,也打不出来个屁来。而瘦的人,说话像打机关枪, 走路像跑一样,脾气非常暴躁,所以瘦的人容易漏财。就是因为容易激动,做事容易冲动,过于逞强,也就是内在的阳气太旺,所以脂肪都烧掉了,相应地,把财富也烧掉了。

(上师给保安斟茶)保安,保护大家的安全很重要。保安不仅要把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做好,而且不是你们职责范围的事你们看到了,也应该主动去过问。对于保安来说,礼貌是非常重要的。人和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就是看外表和举止,所以礼貌一定要放在第一。

人真的是无完人啊!上帝给了你一扇门,又关了一扇窗;给了你一个优点,又给了你一个缺点——天地间的一切都是相生相克的。而我们修行就是要尽量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开发出来,想办法把自己的缺点短处压缩,变小,变少。

都是人才,都要发心啊!学佛首先要发心。发心不分出家在家,只要发了心,一直做下去,都会成就。实际上出家人修行还没有在家人快。过去的祖师讲,出家人修行,十分有七分要回向给众生。因为我们受十方的供养,欠众生的。而在家的信徒修证自己,是忙里偷闲,相对来讲不欠众生的。

实际上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一个领域里面默默地努力十年、二十年,最后才成就的。而现在的人,做什么事情当年就想有收获,三两年就想有大成就。我们出家人不能有这种心态。修行人,没有二十年、三十年打磨自己,是不可能成就的。

学佛就要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有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参道友行为不如法,我们也要提醒他们;如果不提醒,不仅是对他不负责任,也是对我们自己不负责任;如果你提醒了,他不做,你也就问心无愧了,当你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心就安了。实际上我们之所以提醒他,从某种意义来讲,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坏事不提醒,将来回忆的时候,我们的心会不安的。所以,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在座的很多人几十岁了,出家十几二十年了,但是直到今天,在为人处事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还没有探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就像打拳一样,还是东一下,西一下,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有很多事情是要边做边想,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没出手之前就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我们出家人很多都缺少做事的经验。如果事前没有周密的计划,到了战场以后,手脚就慌乱了。

既然已经出了家,而且有一大部分是出了很多年的家,已经没有退路了,那么就应该勇往直前地往前走。就像我当初出家一样,把我的牛羊、果园、水库全部卖掉了。因为我知道在任何一条道路上都有困难,都有曲折,如果给自己留了后路,当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就会打退堂鼓。当一个人没有退路的时候,他的心念就不会往后看,而是往前看。所以出家二十三年了,我的心灵从来没有空虚过。因为都在不停地往前走;虽然也有短暂的时间处在迷茫之中,但凭着一种信念,这种状况很快就过去了。

作为一个修行人,在没有入道的时候,红尘里的琐事、你的同事、上下级会来考验你;入了道以后,考验你的就是隐态的众生。我们在座受到隐态众生考验的很少,因为你还没有把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修证自我里面去,所以无形的考验还不会完全到你面前。当你的凡心真的死了,道心生起的时候,就是无形的众生来考验你。

一个出家人如何护持住自己的道心呢?过去的祖师都教过我们。因为我们今天碰到的任何一个问题,祖师们早都经历过,而且他们已经把宝贵的经验留给我们了。祖师留给了我们三项法宝,第一个法宝是“守本位,听招呼。”你不仅要把你的阵地守好,不让它损失,而且光守还不行,还要随时听领导的招呼、调遣。比如把你从厨房调到菜地,从菜地调到山上,到处乱调,不管调得对还是错,你都不能有一丝的抱怨。他调错,那是他的问题;他不能识别你,也是他的问题。你正好借此来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否则,你是认清不了自己的。只有当别人误解你的时候,才给了你一个最好的机会,让你认识自己。可是,现在我们有几个人把自己的本位守好、守住,而且还听招呼呢?如果你真的都做到了,祖师的成就你就具备三分之一了。

第二个法宝是“随缘不变”。你的初发心、你的初衷不会因为生活中的逆境和顺境而丢失,内心的志向、道心不会改变;而且不仅不会丢失,还会与日俱增,在外面做事情的时候,你仍然会随缘去做,起妙用,广度有情,绝对不会像有些人那样,一“随缘”,就迷迷糊糊地随进去了,迷失了方向,丢掉了初衷,反而被众生所度。

第三个法宝,就是把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作是来成就你的。对这第三件法宝,我是深有体会。如果这三件法宝你不会用,无论你是出家还是在家学佛,都是一个大烦恼的人。虽然我们是凡夫俗子,内在有人的劣根性,但也有纯洁的佛性,也就是普通人说的“神性”。你以佛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你以人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人。之所以对方犯了错误,还是我们没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给对方一个犯错误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很好地管住了自己的身口意,对方想犯错误也没有机会。对方造了业障,有一半归于你。因为你和他是同事,你和他住在一起,你看到了,他造的业有一半就归你。你千万不要认为他做错事和你无关,你看到了,就是和你有关;你和他共事,他就是和你有共业。我们今天住在一起也是共业。既然是共业,我们就要共业共消。

发到你们手里的卡片,上面的话不多,希望你们用心去体会,算是新年我给你们的一个小礼物。这张卡片要不要都不重要,但是要把这几句话记在心里。实际上这几句话也不是我说的,古人早就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表达过,只是我若有所悟,以自己的方式把它表达了出来(以下是卡片上的内容)。

万行上师学佛心得:

? 想成为精品,就要接受工匠的修理和打磨。
? 离师无法,离法无成。
? 在凡夫的眼里,即使圣人也变成了凡夫。只有你变成圣人,才能认识真正的圣人。
? 一切境界皆是考验,是来成就你的。
? 生命中最大的幸运是遇到善知识。
? 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发心不够。
? 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利他。
? 言为心声,形为心貌。
? 轻装一身,快乐一生。
? 管住身口意,即是圣人。
? 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
出家人不要把心过多地用在自我保护上。如果这样,我们的智慧是打不开的。因为它会障碍我们的手脚,束缚我们的心灵。我经常说一句话:你做错了又怎么样呢?你就是个小和尚,有什么人可丢的呢?你本身就是小人物,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好损失的呢?一个人只有把身心敞开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驾驭自己和完善自己。你不做事,总认为自己很会做事;不说话,总认为自己很会说话。成功的人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也不是说出来的。三藏十二部归根结底就是“应用”两个字。你不会应用,就要回炉重新制作。如果你很幸运,会碰到一个师父给你回炉;如果你没有这个福报,你这辈子就夹生,变成了四不像。即便碰到明师和工匠能给你回炉,你是否挺得住?

时间不早了,你们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可以简单地说几句,如果没有就回去休息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万行法师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