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净土法门之信


   日期:2016/8/22 10: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信受弥陀救度

  弥陀唯真,弥陀万德,念佛能生。

  我们净土宗对“信”的定义是什么呢?是“信受弥陀救度”。

  因为弥陀的本身是“实”,是真实;弥陀的本身是“德”,具足万行、万德;弥陀的本身是“能”,能够让我们离开娑婆、往生净土成佛。

  所谓的真,以圣道门来讲,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到了净土法门,就独有弥陀才是真。也就是说“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净土宗的“苦集灭道”

  以“苦集灭道”来讲,我们净土宗说六道轮回是苦,这就是“苦”;我们之所以轮回六道,是因为有无明、有贪嗔痴烦恼,这就是“集”;而极乐世界是无为的涅槃境界,往生极乐则诸苦息灭,所以是“灭”;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专称弥陀佛名”,也就是“道”。因为这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八道船”。龙树菩萨的《易行品》主要在解释“易行道”,而以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作为易行道的本体,说:

  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就是说,我们依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八正道”之船,就能够度脱难以度脱的六道生死苦海。

  所以,净土宗的信,就是信受弥陀救度。信唯有弥陀是真实的;信唯有弥陀的六字洪名,真的是万德万行的结晶;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就能够往生涅槃的弥陀净土。这句六字洪名,是“依正一如”,依报的极乐世界、正报的阿弥陀佛本身,都不离这六字洪名,只要我们称念,就能够到达涅槃的极乐世界。

  (二)信法藏成佛的事实

  信——以法藏成佛事实为信之内容。

  信必依他,非他不信,信已经存在的。

  这个“信”,是以法藏成佛的事实,作为我们信心的内容。因为“信”不是我们内心自行产生的,必须要依靠外在,也就是以外在客观的事实,作为我们内在的信心。

  譬如说,象山小区有个“净宗书院”,是因为净宗书院是一个已经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自自然然就成为我们的信,我们不必假借任何的方法、任何的造作来产生这个信,我们如实地去领纳、去肯定它,它就成为我们的信。

  信心来源——“设我得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如实肯定弥陀的成佛,这就是信,弥陀成佛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发下了“设我得佛”的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成就了,他所成就的,就成为我们的信,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以阿弥陀佛果地成就的功德,作为我们因地的信心。

  (三)信称名必生

  信何事?即下:

  “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必得往生”。

  再来,我们信是信什么呢?也就是底下所讲的“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必生我国”。也就是相信“愿生弥陀净土,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这是我们要信的对象、内涵。

  (四)信极乐世界是我的

  进一步讲,我们信什么?

  《阿弥陀经》讲: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所以,我们是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

  不过,这样的信还不够,还不是净土法门的信,应该要进一步信极乐世界是我们的,也就是说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极乐世界完成之后,它的“所有权”是谁的?是十方众生的,而十方众生是谁?是我本人,所以要“信极乐世界是我的”。

  (五)信弥陀是我的救主

  再进一步是信阿弥陀佛的存在,并不是高高在上、让我们在这里膜拜而已,而是信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救主,他的存在就是要救度我,可以说跟我们有绝对的关系,就如“你跟我,我跟你”——缺少了我,你不能存在;缺少了你,我也不能活着。这才是真正的“你跟我”。阿弥陀佛和我们的关系就是真正的“你跟我”。所以,进一步相信,阿弥陀佛的存在就是为了救度我,而且主动地、平等地、积极地救度我。

  (六) 信之得与疑之失

  不信弥陀救度,是所有恶中之恶;

  信受弥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

  恶,有大恶,有小恶,可以说罪恶无边。可是在所有罪恶当中,不相信弥陀的救度是最大的恶。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信了弥陀的救度,就能够离开轮回、往生成佛,将来广度众生。由于不信弥陀救度,就继续六道轮回,一旦轮回六道,不但自己将来堕落三恶道受苦,即使离开三恶道,到了人间,也会杀生、偷盗、邪YIN、妄语,无恶不作,无作不恶。那岂不是说,众生之所以继续轮回、造恶无边,是因为不信弥陀的救度。

  信受弥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六度万行之善,都不如信受弥陀救度之善,因为我们修六度万行,由于根机不堪,所修的其实都是有为有漏的,所以,不能算为真正纯净的善;而信受弥陀救度,却能够往生成佛。

  佛本身是福德智慧两相具足的,所谓“两足尊”,往生成佛的话,不但自己不会去造罪业、危害众生,反而能够广泛救度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不信弥陀救度,是所有恶中之恶;信受弥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

  五逆十恶固然极恶,但信弥陀者终必得救;五戒十善固然大善,但疑弥陀者难免堕落。

  五逆十恶可以说是恶中之恶,可是他最后能够信受弥陀救度的话,他当下也能被救,不至于继续堕落轮回。

  五戒十善固然是大善,可是怀疑弥陀救度的话,照样会堕落轮回。所以说“五逆十恶固然极恶,但信弥陀则得救;五戒十善固然大善,但疑弥陀则堕落”。

  善莫大焉,恶不能障

  无善能胜弥陀救度之善,

  无罪能碍弥陀救度之罪。

  我们再怎么样地行善积德,其实都是少善根少福德,跟阿弥陀佛的功德相比,犹如沧海之一滴,一点都不能比。所以,我们所修的善,没有能够胜过弥陀救度的善。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甚至生生世世以来,都造了杀生的罪、偷盗的罪、邪YIN的罪、妄语的罪,这些罪业,就像《华严经》所讲的,如果有形体的话,尽虚空不能容纳。尽管有尽虚空不能容纳的这些罪业,但也不能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从这几点可以知道,阿弥陀佛救度的这个法门,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多么的殊胜稀有。

  万行妙体、功德结晶

  六字万德洪名,是六度万行之妙体;

  称念弥陀名号,是恒沙功德的结晶。

  我们说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既然是万德的话,就表示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恒沙的功德,通通在这六字名号里面了,所以说“六字万德洪名,是六度万行的妙体”。

  我们要去实践六度万行,是有心无力、做不到,可是只要我们称念弥陀名号,就拥有了恒沙功德,因为这句弥陀名号就是恒沙功德的结晶。所以说“六字万德洪名,是六度万行之妙体;称念弥陀名号,是恒沙功德的结晶”。

  信者得救

  念佛容易故,念佛殊胜故,顺弥陀佛愿故。

  我们只要信受阿弥陀佛,就能够当下被救度,因为念佛很容易,只怕不相信,一相信都可以称念,名号功德就是我们的。如果它很困难,尽管我们怎样相信,可是做不到,那还是得不到利益。

  同时,它又很殊胜。虽然容易,可是不能离开六道、不能往生成佛,那再怎么容易也没有意义。但念佛本身既容易、又殊胜,为什么?因为背后有弥陀的愿力。

  所以莲池大师说:

  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

  一千个人相信,一千个人往生;一万个人相信,一万个人往生。只要你相信,相信就是你的。只怕你不信,不怕你相信。

  五、善导大师的解释

  (一)机法二种深信

  现在以善导大师的一段法语,作为“信乐”的结论。

  善导大师“机法二种深信”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44页):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段文叫做“机法二种深信”之文,是出自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散善义”中。

  一个信心,圆具舍自与归他

  虽言信机、信法,并非信心有两种,是一个深信从机、法两方面来说明。

  信机即“舍自”,信法即“归他”。

  一个信心之中圆具舍自与归他,此是净土门他力之信相。

  圣道门高谈生佛一如,而欲自力取证,但难如登天;

  净土门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则易如反掌。

  机法二种深信,第一种是信机,第二种是信法;虽有一者二者,但并不是说信心有两种,只不过是从机、法两方面来说明。“机”是指我们十方众生,也就是信受弥陀救度的众生,都称为机;“法 ”就是指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信机,就能够舍掉自力;信法,就能够完全归顺他力。所以,这个信心俨然具足“舍自力,归他力”这两种内涵,这也是净土法门所谓“信”的内容、信的相貌,和圣道门不一样。

  圣道门所讲的是“生佛一如”,凡夫跟佛,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夫本性都具有佛的内涵,所以他们是想以自己的力量,去证悟自己的佛性而成佛,但难如登天,所谓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

  净土法门完全不一样,净土法门晓得众生虽有佛性,但以我们的力量证悟不到,所以完全依靠弥陀救度,则易如反掌,所谓万修万人去。

  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

  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能救者弥陀,所救者众生;弥陀是法,众生是机;法者救机,机者信法;深信机无出离之缘,深信法救如此之机;法不离机,机不离法;机法一体,生佛不离。若无机深信,则无法深信;若无机法深信,则非真实信心,也非真佛弟子。

  二种深信归一向专称

  显现机法深信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大师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心有执着,不能与佛性相应

  学佛的人都晓得,南北朝时代有一位梁武帝,梁武帝虽然身为皇帝,但是他的生活,却有如出家人的生活,他发心盖了四百八十座寺庙,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度了很多人出家,甚至自己也曾三次到寺院出家,做佛的奴仆,可说功德是很大的。但是他遇到了达摩祖师,问达摩祖师说:“我发心建寺度僧,而且为佛教做了很多很多的事业,像这样做,得到的功德有多少?”

  达摩祖师跟他讲:“毫无功德!”

  就像《金刚经》所讲的:“所谓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由于他只是以凡夫的分别观念来说功德,如果还执著这种观念,就不合乎无为的本性,所以只要执著功德,就不是真正的功德。

  但是,众生在贪嗔痴还没有断除、降伏的情况之下,永远都是有执著的。心若有执着,要和没有执着的佛性相应,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以自己的力量要达到成佛,那真的是比登天还难。但如果有外力——也就是佛的力量,让我们作为阶梯,那我们成佛就非常容易。

  机法二种深信,正是这个说明。

  (二) 信机

  “一者决定深信”:这个“决定”就是决定性,不是不定性或或然性。

  “决定深信”:毫无怀疑地相信。

  相信什么?不是相信自己是善人、会修行,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力量来脱离轮回、来成佛,不是!而是相信自己根本没有力量脱离轮回,自己只有造罪造业的力量,没有解脱的力量。

  如善导大师所说: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善导大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众生,同时也要我们体悟到,其实每个人都是跟他一样的。

  “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这是指现在世而言。

  “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这是指过去世而言。

  “无有出离之缘”:这是指未来世而言。

  世间法不能解脱,出世间法我们修不来,所以我们永在轮回,常没常流转,永无出期。

  所以,这三句话是指现在、过去、未来,都是罪恶生死凡夫,都一直在轮回,永无出离的因缘。

  无明烦恼未断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的罪恶是什么?我们都有无明,都有贪嗔痴。在无明、贪嗔痴没有降伏之下,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从贪嗔痴所延伸出来的。既然这样的话,再怎么行善积德,都还是有无明、有贪嗔痴掺杂在里面。

  尤其是我们这些出生在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贪嗔痴三毒很强盛,烦恼业障很深重,善心微微,而造恶却如狂风暴雨那么强烈。

  学佛的人,首先要去恶行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它的标准是:能够行五戒、行十善就是善;而犯五戒、犯十恶就是恶。

  以五戒十善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身口意时,就会发现:我们都是在犯五戒,都是在犯十恶业。从形象上来看,我们是学佛人,所说的都是一些佛法的言语,所做的也是佛门中事,可是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所谓“五蕴”很炽盛,在那里翻滚,有意无意之中,都会爆发出贪欲心、嗔恨心,无明、计较、嫉妒之心。

  所以,《地藏经》说: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

  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净度菩萨经》上也说:

  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

  念念之所为,无非三涂业。

  用法镜观照自己

  其实佛法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在镜子面前才知道自己容貌的美丑。如果到了镜子面前,没有发现自己的美丑,就等于没有照到镜子。同样的,我们通过学习佛法,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学佛而不了解自己原来是罪恶生死凡夫,那就是没有以佛法印心,没有用佛法这面镜子来观照自己。

  无有出离之缘的悲痛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我们不只今生今世才是罪恶生死凡夫,在漫长的旷劫时间当中,我们也都是常没常流转的。“劫”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长的时间。“旷”作为劫的形容词,就更加显示“劫”的漫长。若将六道轮回譬喻为大海的话,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出生在天道、阿修罗道、人道这三善道,就是“出”,好像在大海里短暂地探出头来;轮回到地狱、饿鬼、畜生则叫“没”,沉溺下去了。善导大师说“常没”,就是说我们旷劫以来,常常在三恶道里面轮回,而不是在六道轮回。因为六道轮回就有可能是在人道、在天道,但是生于人道、天道都很难。释迦牟尼佛说“人身难得”,得人身就好像“盲龟浮木”,既然如此,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三恶道轮回。最可悲的是“无有出离之缘”,如果过去没有机会,现在也没有机会,可是未来有机会的话,那还有一线希望;但如果都没有出离之缘,岂不是永恒地、尽未来际、从始到终都要在三恶道轮转了!

  当我们深深地触到“无有出离之缘”的悲和痛,那超越了世间任何的痛苦,即使匍匐在地上哀号,都没法显露那种无有出离之缘的悲痛,那种悲痛是无法形容的,是达到顶点的。

  一个学佛者,如果无法体会到本身没有出离之缘、没有解脱希望的话,那么他很难依靠弥陀救度的法门。

  舍自力、归佛力

  无有出离之缘的众生,才是弥陀发愿所要救度的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让无有出离之缘的众生有了出离的增上缘、救度的增上缘。善导大师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没有出离之缘的众生,只有信受弥陀的救度。所以,首先要深信自己是毫无力量脱离三界六道,甚至毫无力量出生为人,只能永远在三恶道轮回的这种卑劣的、卑贱的、可怜悯的众生,从而舍掉自己妄自以为可以行善积德、精进修行,将来大概有机会得道证果,要完全舍掉这种观念,也就是完全舍掉自力观念,而彻底信受弥陀救度,这就是第二种深信。

  (三)信法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阿弥陀佛发下的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是为了摄受众生。“摄受”,用白话来讲就是救度,每一愿每一愿都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建立的。所以,阿弥陀佛是救度众生的佛。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成佛的话,就表示他的愿已经完成;愿完成了——就是有力量满足他的愿,也就是满足救度众生的愿。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愿是金刚不变的,所以我们无疑无虑,随顺佛所说,不加怀疑;心中没有怀疑,当然也就没有种种“可能或不可能”的忧虑、顾虑,所谓“无疑无虑,乘彼愿力”,依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那就“定得往生”。

  这是决定性的,不是或然率或不定性的,而是百分之百的。只要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十个人十个往生,百个人百个往生,不管出家众、在家众,善人、恶人,都能够往生。

  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就是四十八愿当中第十八愿的力量,显现在哪里?在“乃至十念”的念佛。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已经取正觉,所以,只要是“乃至十念”的念佛众生,就必定往生,因为他随顺了弥陀第十八愿的力量。

  (四) 信“专称弥陀佛名”

  “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念”的念佛,因此,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至心信乐”四个字,不作任何复杂玄奥的种种解释,只直截了当地解释为“称我名号”四个字,并断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因为“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大师这种解释非常巧妙,直截根源,斩钉截铁,简明扼要,断尽凡夫所有疑议。又对净土宗乃至释尊一代教法,下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总结论说:“虽说定散两门(一代教法)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乃至十念’的念佛)。”因此,“专称弥陀佛名”即是整个净土宗的旗帜,以“专称弥陀佛名”来“信受弥陀救度”而“往生弥陀净土”;也以此显示净土宗信愿行的内容,及净土宗为易行道的原因。

  “至心信乐”这个“信”,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这两种深信,以这两种深信导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至心

  前面曾经提到,所谓的“至心”,就是真心,也就是诚心。世上凡事,若无真诚,这事就是虚假的,何况往生极乐世界这么重要的事!若不真心信受弥陀救度、若不真心愿生弥陀净土、若不真心专称弥陀佛名,那怎么能往生?所以“至心”摆在第一位。

  而“至心”的内涵是什么?就是真正地信受弥陀救度,真正地愿生弥陀净土,真正地专称弥陀佛名,所以说“至心信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慧净法师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慧净法师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