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闲话酒色财气


   日期:2016/8/26 8: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催命的阎王。”古人说得如此玄乎,而真正在意的人恐怕少得可怜。正如香烟盒上印着“吸烟有害健康”,却并不妨碍烟民们吞云吐雾。

  一、酒

  喝酒伤身,有目共睹。胃出血、肝肿大、痛风、都有酒精的功劳。谓之慢性毒药,本不过分。喝酒误事,屡见不鲜:吕布醉酒被生擒,张飞醉卧被砍头,不可不鉴。喝酒惹祸,随处可见:打架斗殴、砍东砸西、架车瞎撞,至死不知所为。

  这般有害的酒,为何世人恋之不舍呢?因为酒自有酒的妙处。李白豪饮,才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诗篇;武松醉行,成就了景阳岗上打虎英雄的美名。常人喝个二五八,也能尝个飘飘欲仙的滋味。至于那沉迷于肉林酒海的商纣,则另当别论。

  酒能消愁。烦心事来了,喝个昏天黑地,自然忘得一干二净。尽管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说法,但能麻醉一时又何尝不好,否则天下悬梁吻颈者岂不太多。

  酒能避难。阿斗安于酒肴歌舞之乐,捡得一条性命;李后主整天咏叹亡国之恨,终究难免鸩杀的恶果。嵇康之辈不满时政,美酒下肝可以消解满腹的牢骚。茶馆里要贴个“莫谈国事”的条儿,酒肆里就不必。烂醉如泥、神智不清时,还能妄谈国事么?即便是三分醉意,特兴奋、特好绕舌,可那舌头短了一截,谁听得清唠叨的是国事还是家事。

  酒还能壮胆。君不见战场上敢死队临危受命之际,少不得敬酒的场面。一碗烈酒下肚,热血沸腾,赤膊上阵全无生死之虑,还有攻不破的城池、踏不平的山头么?

  酒又能升官生财。一斤的酒量或许可以喝来个科长职位,二斤的酒量兴许就能弄个处长干干。你能让整桌的人都趴到桌下啃泥,几十几百万的买卖也就到手了。官阶是酒坛垒起来的,合同是酒汁写出来的。滴酒不沾的人,有哪个能混出个人样儿来?人是社会性动物,要生存就得善交际,而酒是传递感情的最佳媒介。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嘛。然而无论是“闷”或“舔”,都是以对方钻到桌下猴耍才尽兴,若是吐个天翻地覆乃至呕出血来,那就最过瘾。

  酒还是人际争斗的特殊工具。把人灌醉了,乘便行事,这是人们惯用的手段。而周瑜则是假醉以匡骗蒋干,导致曹操八十万大军覆灭。

  中国是文明古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且辉煌。单是酒器,就有许多的形制与名目:杯、盏、钟、觞、觥,让人颇长见识。喝法也有“龙吸”“鲸吞”之别。喝酒的心境也各各不同:除了民间红白喜事、官场交际应酬类的“集团消费”外,有孤帆远影的独酌,有花前月下的对饮,有三五知己的聚杯。酒喝得多了,单是敬酒、干杯这套官样文章便显出无聊来,于是又有了五花八门的酒令。从凡夫俗子的“哥俩好”、“五魁首”到文人雅士的吟诗答对,及至大家闺秀的花令,无一不显出别具一格的华夏文明,堪补科技落后之不足。

  酒,久已渗入世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故而一句“酒是穿肠毒药”是劝不住人的。生活令人“渴”得急不可耐时,又何惧于“饮鸩”,何况酒还毒不到一饮即死的程度。

  二、色

  “一滴精,十滴血”,这是民间的古老说法,是否科学很难认定。不过,静观以往,纵欲无度者,即便是享有最佳保健条件的皇帝,似乎也找不出几个长寿的来。至于染上花柳病中途夭折者,尚且不论。可见好色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

  然而,“食色,性也”。人类的繁衍,恰恰是以色为诱因的。它已铸入人的本性,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既然亚当、夏娃经不住诱惑,作为其交媾产物的后人还能改变始祖传下的生活习性么?一般动物的交配以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分泌为动因;人类却兴许是太高级,性感的体验久驻于记忆中,以致于性激素的分泌具有持久的随意性,故而人的性欲远甚于一般动物。这样一来,人的性行为就不单单是生育意义上的,获取快感成了一种独立的追求。于是乎帝王后宫佳丽三千、达官贵人妻妾成群、外带烟花柳巷粉黛如云,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倘若性欲仅仅是一种生理体验倒也罢了,无奈它还牵扯到人的情感及人际利害关系,从而连带着更多的相关行为。于是有了“枕边风”、裙带关系、美人计等等。结果是商纣王、周幽王、吴王夫差、唐玄宗均为女色而误国,董卓、刘宗敏亦为女色而丧命。最倒霉的是老百姓,得为帝王将相的色欲承受亡命疆场或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恶果。至于妲己、褒姒、西施、杨玉环之流,则要承担惑主乱国的罪责。

  其实,性欲的强弱是在一般天性范围之内,还是达到好色的程度,恐怕并无生理上的统一标准,而是看性行为在个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好色与沉迷于女色的分野,关键在于是否被女色所左右而丧失了对生活中其它事物的观察、分析与评判的能力,即是否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意志。

  在天性范围内,色充其量不过是个生理原因引发的心理需求;一旦超出此限度,便可导致种种社会矛盾。

  色是政治、军事斗争的工具,范蠡、王允深谙此道。《三十六计》中专有一招“美人计”,可见此术作用之大、在谋术家心目中地位之高。昭君出塞、文成和番,更是各各身负重任,远甚于十万大军的远征。想来豪气冲天的男子汉们不但精于舞枪弄棒,更善于借助金钗玉镯之力、蛾眉杏眼之功。

  色也是一本万利的金钱之源,由杜十娘的百宝箱可见一斑。天下少不得饭庄酒店,也少不得娼门妓院。自家的饭菜吃腻了,便想换换口味;自己的妻妾玩够了,也想再尝尝新。衣食足则思YIN欲,似乎天经地义。妓女是卑贱的,嫖客却至尊至贵。好在如今总算有人打抱不平了,宣称娼妓亦是社会所需,不可歧视,而应视为一种正当职业,故“婊子”之类蔑称必须禁止,可称之为“性工作者”。此言甚是,娼妓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献身”于社会的,于减少性犯罪之一端,足证其作用之大;若娼妓职业合法化,即可开征税收,公款嫖娼也便取之于国而用之于国了。可见此公之宏论,实是于国于民有益。

  色更是文化艺术的一大源泉。“有井水处即歌柳词”,而柳永正是在妓院泡大的。宋徽宗、周邦彦等君臣共嫖的李师师这类名妓都是吹拉弹唱无一不精的。尽管吹玉箫已演变成吹肉“箫”,轻歌曼舞化为床上狂“舞”,也不能否论这是一种现代艺术。正如干巴巴的RAP仍称之为“歌”,擦调色板的抹布即是抽象派的“画”。酒文化内涵丰富,色文化更是魅力无穷。“性工作者”的命名者还忘了一点:“嫖客”一词太难听,应更名为“性文化研究者”。

  三、财

  “活着不求财,死了没人埋。”这话粗俗,却极实在。卖身葬父,是一种处理后事的古典方式。没了钱,英雄也便处于穷途末路。伍子胥吹箫行乞,秦琼卖马付账,都是唱戏的材料。

  有钱可就舒坦了。家常便饭难吃,有山珍海味;妻妾成群嫌少,有婊子戏子;出门车马排列长队,回府奴婢前呼后拥,打嗝放屁都有专人伺候。

  穷人最大的忧愁是养家糊口,富翁最大的苦恼是怎么花钱。斗富、豪赌,都是一掷千金的好法子,实在无聊了还可以金砖铺路。然而,烧钱的法子毕竟有限,故而还得思虑如何藏钱。所谓树大招风,金银珠宝多了,穷急了的人会偷会抢乃至杀人放火。可见,钱多了也确会招来祸害。时至今日,挂耳环被人扯烂耳朵、戴手镯被割断手腕的事,仍时有发生。绑架人质以勒索巨款之类也为警匪片平添了不少素材。

  其实,吃大户、聚绿林的也未必全是好吃懒做兼患“红眼病”的。富人一方面为怎样花钱动脑筋,另一方面又仍在无休止地攫取财富,而巧取豪夺的效力远胜于劳动致富。只要富人的钱浸透着穷人的脂血,穷人便有揭竿而起的一天,富人也便有反过来被剥得精光的危险。财富的积累其实是与仇怨的积聚同步的。

  不仅个人敛财时播种着仇恨,社团与国家搜刮财富时也同样孕育着敌手。希特勒为德国“扩大生存空间”,激起的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运动;日本跳出国界的结果,是军国主义的覆灭。

  财富自然是劳动创造的,但劳动者拥有的财富却是有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无疑要向治人者纳税进贡,而治人的实质便是分配社会财富。有治人之权,便得了占有财富的便利。按理说,人类财富本当属于世间每一个人,然而有了劳心与劳力之分,也便有了获取财富的条件之分,财富向劳心者集中便不可避免了。权力成为掠取财富的第一要素,理所当然地也便成为仇恨的最大的、根本性的目标。

  人们日常直接目睹的则是地主的压榨、厂主的盘剥以及世间种种的坑蒙拐骗。如果说资金是生财的根本,劳动只是次要的因素,那么富人的原始资金从何而来?如果说坑蒙拐骗体现着智力发财,那么偷盗劫掠又何尝不是合理的武力发财?

  各种环节财富分配的不公平,造成财富分布结构的不平衡,替蕴着种种形式的社会矛盾,于是大大小小的财便总是与大大小小的祸联结在一起。此外,有了钱也不怕祸甚至爱惹祸,从古到今,“高衙内”何其多也。

  然而,再大的祸也不能遏抑求财的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于是勾心斗角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以谋取私利,一幕幕悲、喜、闹剧不停地上演。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是经济利益的体现。从商业欺诈到资本垄断,从偷鸡摸狗到占山为王,从集团暴动到世界大战,有哪一宗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财富,只是手段方式各有不同而已。

  有人为钱点头哈腰,有人为钱摇尾乞怜,有人因钱为虎作伥,有人为钱草菅人命;有人为钱含辛茹苦,有人为钱忍受耻辱。钱财左右着人的命运,也便支配着人的种种行为。不为钱而活的,不是神仙,便是野人。

  四、气

  气是一种激越的情绪,通常表现为刚烈之性。俗话说:“男人无性,寸铁无钢。”人若无气,便是一块糯米团,任人揉捏。杀伐果断,敢作敢为则是英雄气概。

  军队作战,要有气势。令人望而生畏的杀气,可产生极大的威慑力,使敌望风披靡。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正是指部队气势的变化规律和运用原则。由此也可窥见气势在战争中的作用。

  文章要有气势。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提到,做文章妙在善养浩然之气。气势恢弘的文章,论理则一气贯通而无懈可击,抨击则江河直下而无可阻挡,劝诫则一气呵成而不容置疑,号召则气贯长虹而天地感奋。据说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曾令武则天出了一身冷汗。

  做事要有气魄。如雷霆万钧、似疾风骤雨、类惊涛拍岸的行为,来自于当机立断、言出必行的决心。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疑虑重重、迟疑不决是不足以成大事的。破釜沉舟倒往往有一往无前的奇效。

  做人要有气度,能容高山、纳巨川,方能心系天下。终日沉迷于生活琐事,则难有鸿鹄之志。韩信能受胯下之辱,留得有用之身,才有日后的暗渡陈仓、十面埋伏。

  然而常人之气,偏偏是缺乏气度的气愤。它将冷静的理智排斥殆尽,使人处于极度勇武、不计后果的状态。故而,气成为一种盲目的推动力。楚怀王贪“商淤之地六百里”而被张仪所骗,一怒之下出兵伐秦,以至全军覆没。刘备得知关云长蒙难,一气之下不听孔明劝阻而发兵攻吴,结果一败涂地,于白帝城含恨而终。

  不为小节所累者难得,能审时度势抱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信念者少有。图一时痛快,不惜一切代价以泄心头之恨者,实是许多盖世英雄都在所难免。

  有些原本气度颇大的人,情急之下也有犯浑的时候。伍员怒掘楚平王之墓而鞭其尸,便是一例。原本惯于含辱受屈的人,绝望之时也会怒气冲天。林冲火烧草料场即是如此。气愤所喷发的能量是超常的,所激发的行为也往往违背常理。

  在一般情况下,挟气行为脱离理智而导致严重的恶果。但有时运用理智去调控他人的情绪,使之进入极度气愤状态,又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大丈夫以豪侠为荣,以“娘娘腔”为耻,似乎那横冲直撞、动辄高呼“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莽夫便是英雄,羽扇纶巾而运筹帷幄必是阴谋家。张飞瞧不起孔明自有道理,现时荆轲名垂青史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惜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项羽终为小流氓刘邦所败,世间也不见哪个一勇之夫成就了大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闲话       酒色财气)(五明学佛网:闲话       酒色财气)  

 方广锠教授:闲话《元官藏》 

 智宗法师:闲话“牛粪禅” 

 宣化上人:你做这些事情,就会被酒色财气给迷住了 

 宣化上人:你做这些事情,就会被酒色财气给迷住了 

 不说人闲话,是一种厚道 修行笔记 

 不说人闲话,是一种厚道 

 不说人闲话,是一种厚道 

 不说人闲话,是一种厚道 

 不说人闲话,是一种厚道 

 四个牛人四首诗,对酒色财气的四种态度,四种不同的人生结局 

 酒色财气?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可不是这个意思 

 照顾没依靠老人,遭人讲闲话,这样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