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八篇)古人的通权达变


   日期:2010/7/22 9: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被父杖责的曾子

    曾子孝不孝顺?孝顺哦。曾子对父亲非常非常地恭敬、孝顺,对母亲也是没话说了,已经达到了母子连心。刚好有朋友来找他,他自己上山砍柴不在。母亲很厚道,朋友那么老远来,又让朋友等,她于心不忍,情急之下母亲咬了一下手指,曾子马上就心痛,赶快赶回来。现在我们的妈妈假如咬手指会怎么样?这个是本有的天性。可是我们为什么随着年龄长大,这个天性反而越来越弱?这个父子有亲是天性。

    我都感觉像我姐姐那个小外甥,因为我姐姐在我们家坐月子,他也常常到我们家住,所以他成长过程我看了不少,我也参与不少,所以累积了些经验,不然又没当过爸爸,就变纸上谈兵,幸好还有他来帮助我累积些经验。结果我就发现很奇怪,我们一家人在那吃饭,啥也没听到,就看到我姐姐突然碗筷一放下,就进去了,“怎么了”?“孩子哭了”。就所有的人都没听到,奇怪,就我姐听到。这个真的是很微妙,那个感应很强啊,包含这个小外甥学讲话,讲了半天我一句都没听懂,他妈全懂。所以那个心是相连的时候,讲什么都懂,所以这个是天性啊。

    所以曾子这个天性保持一生,可是曾子是立,还没达到权。有一天他跟父亲到田里面去帮忙,不小心把一个瓜藤弄断了,这个瓜藤断了,这整个瓜就都毁了。父亲一看很生气,手上拿着农具,一下就给他打下去了。曾子认错,头低下来就给父亲处罚,结果父亲用力过重,就把他给打昏了,后来他苏醒过来了。诸位朋友,假如你是曾子,被爸爸给打昏了,眼睛一睁开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这个学处在哪?我们今天一直在讲学,学处在哪?在心境上。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从心流露出来,
所以“慕圣当慕其心”,我们从整个圣贤人表演过程中感受他的心境。

    被打昏了,那个是很重的力道,应该醒过来还是很痛的,可是曾子他一张开眼睛开始唱歌,唱着唱着。我那时候看到这一段很震撼,孝子心中只有父母啊,他知道父亲现在一定很担忧他的身体啊,所以他一醒过来先要让父亲别担心他,先高歌一曲。爸爸说,哦,还能唱歌应该没事。结果唱着唱着就开始去干活了,边用余光看看父亲,当看到父亲放心了,他才再去办自己的事。

    结果这个消息传到夫子那里,其他的人一听都很感动啊,哇,这个曾子太孝顺了。结果夫子一听到说,曾参不是我的学生,叫他不要来见我了,他以后不要来见我了。诸位朋友,假如你是曾子,面对夫子这样的批评,我们当学生的当下会有什么心境?当下会不会说,我已经这么孝顺了,还这么批评我,算了,有什么了不起?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求教的过程,师长是站在更高的境界在看,他可能在二十层楼,我们才在二楼,二楼那个直径能看到的范围跟二十层是不一样的。所以“欲知三叉路,须问过来人”。说实在话,就像我们投入到浩瀚的传统文化里面,谁知道要从《弟子规》开始学?很多人研究了一辈子都还找不到这个门啊。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有师长这样的智慧,我们才知道从哪里开始修学起。

    曾参不只孝顺父母啊,他对夫子非常地恭敬。老师责备他了,他没有其他念头,他马上。这个话要会听哦,老师说,不要来找我了。这个时候更要去找,所以就赶快赶到老师面前,然后先给老师道歉,“徒弟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对,请老师教诲”。结果当下夫子就说了,“你不是有听过我讲大舜的故事吗?大舜是父母需要他的时候,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马上就出现;父母要害他的时候,他马上就不见了,他不陷父母于不义。所以今天你看,你父亲已经气成这个样子了,你再让父亲打,假如他失手把你给打死了,谁最伤心?你父亲一辈子都难受,而且又被世间人骂一辈子,那你不是陷你父亲于不义吗?所以要记住,小杖则受,拿小棍子就受,大杖则走,赶快溜之大吉”。所以这个就是会变通。

   
出仕奉母的毛义

    庐江县有一位读书人,好像是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叫毛义,读书人很有气节,在面临乱世的时候,他不愿意出来随波逐流。除非说这个领导是真正为国为民,假如是为自己谋私利、谋权利的,读书人不愿意出来。所以一般在比较乱的世间,读书人会退隐,然后好好地教书,不能说,那个读书人一退隐了就每天没事干,不会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为了天下着想。教出好的学生,往后他们再去服务这个社会,把社会风气再复兴起来。所以毛义那个时候是不出来当官。

    刚好有来聘他当官,把那个征召的文书拿过来要请他上任。毛义答应了,把这个文书接过来,然后面带微笑。结果他的朋友张奉,还有一些一起研究学问的朋友,一了解到这个情况就说了,原来他也是贪求功名富贵的人,我看错人了,从此我跟他不来往了,就跟他绝交了。

    过了一段时间,毛义的母亲去世了,从此以后毛义就不出来当官。后来张奉这些读书人才明白到,原来毛义当初接了这个文书,他笑是为谁笑?我自己辛苦,不能拖着我老母亲受累啊。他是懂得权变了,不能拖累他的母亲,等他母亲百年了,那他就可以守他的气节

   
“见未真,勿轻言”——看人要看到心地

    所以《弟子规》说,“见未真,勿轻言”。我们眼见的东西,什么才是见真?什么才是见到真?见到他的心啊。那你说,哎,我见到他,他是坏心啊,他干了坏事啊,可是当你看到一个人干了坏事,他的良心安不安?他不安,他只是当下被他的习气给控制住了。而你看的角度是一个人被习气控制住的那个痛苦,你对他还是有悲悯心的。所以我们其实不能太急于去断言。
我们可能有一个惯性,好像一看到了就下判断了,往往都会误会人。我记得有一个小朋友他就提到,他有一个弟弟,有一天,他妈妈走进他的房间,然后一看到很乱就骂他一顿,这个孩子也没回嘴,就慢慢地自己在那里收拾,妈妈就出去了。结果过了一会他整理好了,过来很恭敬地跟妈妈说,“妈妈,对不起了,刚刚是弟弟到我的房间去了”。是弟弟弄乱的啊,可是这个妈妈一看到马上就骂人。

    所以人其实要了解情况,首先心要平和,一有情绪化,很多真相你就看不到了。所以面对事情来的时候,要静得下心,要忍得下脾气,冷静地去了解状况再做判断。不然你这个脾气一上来一说了,对方说,很可能你误会他了。然后他情绪也上来了,“好吧,你既然这么认为,那就这样吧”。误会就越深了,反而你很客气地跟他聊聊,情况就明了了、明朗了。所以当下他只看到毛义笑,接了这个公文笑,但并没有看到他真正的心境在哪,反而误会了,以为他是贪了功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如孝法师: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 

 其它法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慧静法师) 

 传喜法师:感悟传统文化 传承千古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