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信愿法师:如何正确理解本愿、净土真宗及本愿之依据为何?


   日期:2016/8/29 7: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如何正确理解本愿、净土真宗及本愿之依据为何?

  答:本愿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即诸佛因中未成佛果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之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称本愿。本愿有二义:

  一者因本:对果末言,即因位之誓愿,如弥陀四十八愿之每一愿皆是本愿。

  二者根本:对枝末言,即众多誓愿中之根本誓愿,如弥陀四十八愿中,诸祖皆以第十八愿为根本誓愿。

  诸佛如来因中立愿,略有二种:一为总愿,一为别愿。总愿者,一切菩萨悉发菩提心,以坚毅弘誓救度众生,断除烦恼,累积德行,期证佛果,此称总愿,如四弘誓愿,一切菩萨,通发此愿,趣向菩提,无有异路。别愿者,诸佛菩萨,化他利人,志趣心愿,各各不同,如《悲华经》所言释迦牟尼佛之五百大愿、《药师经》所言药师佛之十二大愿、《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言弥勒菩萨奉行之十善愿等,皆为别愿。

  今弥陀别愿,指阿弥陀佛所立之誓愿,阿弥陀佛在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下誓愿救度一切众生,起行成就是愿方得成佛;此誓计有四十八愿,称为弥陀本愿。又弥陀别愿超过诸佛别愿,故《无量寿经》言「我建超世愿」,又言「发愿踰诸佛」,是以弥陀别愿名为超世别愿,亦名别意弘愿。

  此外,为本愿所救济之对象者,称为本愿正机,即指末代浊世众生。本愿所誓行之念佛,称为本愿行。

  故知,本愿是众生安心之法门,故《安心决定钞》开头即言:“净土真宗之行者,应先知本愿之生起也;弘誓虽有四十八,以第十八愿为本意,余之四十七者,为令信此愿也。”

  《安心决定钞》一开头就说,净土真宗之行者,应该先知道本愿的生起。也就是修学净土教法的人,要先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生起本末。

  “净土真宗”这个名相,很多人一定会联想到,这是日本教,这是日本亲鸾大师所创立的宗派。事实上这样的认知非常的狭隘,因为净土真宗这一个名相,并不是亲鸾大师所创的。

  “真宗”这二个字,是非常好的名相。《法华经》告诉我们一乘佛道,一乘佛道就是真宗。真实的宗派、或者真实的宗旨、或者真实的宗义,都是真宗的意思。真宗这名相,在唐初善导大师所著作的《观经四帖疏》就讲到。《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说:“窃以真宗叵遇,净土之要难逢。”真实的宗派、真实的宗义,很难能够遇到。真实的宗派,在《观经四帖疏》指的是净土,所以“窃以真宗叵遇,净土之要难逢”,把“真宗”与“净土”这四个字合起来,就是净土真宗,所以净土真宗不是日本教,是中国教。

  但是,学佛的人在分别这个宗派是属于中国教或日本教,这样有意义吗?佛教不是中国教,佛教是印度教,释迦牟尼佛不是中国人,是印度人,释迦牟尼佛也不是马来西亚人,所以分别哪一个国家的人,哪一个国家的宗派,这是很没有意义的。但是有学佛的人就是在这一边计较,所以我才特地讲这样的话。

  中国净宗祖师第四代,就是法照大师。法照大师在《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说了一句话,讲的非常好。法照大师说:“念佛成佛是真宗。”所以“真宗”这二个字,指的就是真实的宗派。如果指真实的宗派,指的就是净土宗——当然天台宗将《法华经》认为是真实的经典,是经王,认为天台宗是真实的宗派。各宗各教的判教不同,但是在念佛这一宗而言,第十八愿是真实的愿力,第十八愿是真实大愿、是根本大愿、是本愿王。

  所以净土真宗,实在讲,在中国有二位祖师提到,第二代祖善导大师,第四代祖法照大师。那么日本的净土宗,从开宗祖师法然上人,乃至于法然上人下来的各流,几乎可以说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修学的根据,所以日本净土宗,一天四海皆以善导大师净土教法修学,所以善导大师的念佛他力思想,在日本可说蓬勃发展、辉煌灿烂、开花结果,所以很多人只要听到净土真宗、很多人只要听到本愿、很多人只要听到第十八愿,都会把它当作是日本教,其实这是错误的。

  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法藏菩萨所发的心愿。法藏菩萨成佛的阿弥陀佛,也不是我们地球人。所以我们学佛、修行,一定要有一个根本的原则:凡是真理,我们就信受,是道则进;凡是非真理,我们就不接受,非道则退。这样不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区域,不分哪一个宗派,我们修学佛法以真理为准,这样观念态度就对了。

  “净土真宗的行者”,这里所指的就是,一个学习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一个信奉四十八愿的行者、一个念佛求生的行者,应该要先了解第十八愿的意义,所以刚刚我也跟大家说明,如果你很没有时间,就把第十八愿的道理好好的了解,你一定会快乐、安心、自在的念佛。

  “弘誓虽然有四十八,以第十八为本意,余之四十七愿,是为了令信第十八愿”。《安心决定钞》这一段话讲的很好。

  又云:“若有一众生不得往生者,佛则决定不成正觉,知此谓之领解第十八愿也。”

  哇!这一段话讲的太好了。如果有一个众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决定不成佛。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那换句话说,阿弥陀佛为了十方每一个众生,成就不可思议的愿行功德,那照道理讲,我们应该早在法藏菩萨成佛的当下,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法藏菩萨已经成佛了,成佛已经十劫了,这十劫,我们都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不知道到六道的哪一道轮回。

  现在,我们今生此世,终于遇到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我们要不要好好一心称念?要!那这样我们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法藏菩萨已经为我们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愿行功德在六字洪名之中,所以我们领纳名号的真实功德,领受名号万行万善的功德,念佛当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已经为我成就了往生的功德了,所以念佛往生,人人有份。

  一声称念之处,往生决定也

  故知吾人之安心,乃是明信弥陀已为每一众生成就愿行功德之时,佛始成正觉,凡夫并藉得往生。故闻名号,顿知佛体即是我等往生之行,一声称念之处,往生决定也。

  哇!这一段结论的话,讲的很好。我们了解其中的意义,内心就非常安心的念佛。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就是因为佛体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往生的修行,所以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怎么修行?念南无阿弥陀佛。

  本愿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世尊在《无量寿经》说的,你有什么不敢说?如果说这个道理、这个名相,是我们自己乱说的,人家批评我们才是要心惮,道理如果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你有什么不敢说?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说: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第二种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

  这段话说到人天善法,说到三纲五常,对我们修学本愿的行者来说,特别重要。不是我已经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了,所以我把三纲五常的人伦道理,有做好也好、没做好也好,这样的观念对不对(不对)?这样不是真实在信受。

  阿弥陀佛的愿力,一个真正信受阿弥陀佛本愿的人,要将三纲五常道理做好,因为这是为人的根本,因为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名号里面,有人伦的功德。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做好仁、义、礼、智、信,做好忠孝节义。所以我们做人,如果做好三纲五常,有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十善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做到不贪欲、不瞋怒、不愚痴。那人天善法、三皈、五戒、十善做好,你的心和阿弥陀佛相应,这样才是让人对本愿的正确认知,才会让人对我们本愿念佛人竖起大拇指,才会让人对念南无阿弥陀佛会认同。才不会让人误会本愿是邪法对不对(对)?也才让人不会误会说,本愿只有念佛而已什么都不必,这样会让人产生误会。

  信受阿弥陀佛愿力念佛的人,要孝顺父母吗(要)?要奉事师长吗(要)?要听经闻法吗(要)?要吃素拜佛吗(要)?要遵守国法吗(要)?要听经打瞌睡吗(不可以)?所以你人伦纲常做好,那心与佛相应,那当然和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相应,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问题。

  有很少部分的人就是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修学阿弥陀佛本愿的人说:抽烟也不要紧;喝酒也不要紧;开荤也不要紧;破戒也不要紧,念佛就一定会往生。这样说法不对,会让人对本愿误解,就是因为这些对本愿误解的人,才使得有一部分的人听到「本愿」两字就认为邪法。这是我们弘法的人,没有把法讲清楚,我们学习本愿的人,没有把身教做好让人家误会,过在我们,不在阿弥陀佛。

  弥陀“本愿”二字之依据:

  1.《无量寿经》谈到本愿这二字,有三段经文

  第一段经文: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第二段经文:

  「皆是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

  第三段经文: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

  2.底下看第二部经典《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言:

  无量觉授其决 我前世有本愿

  一切人闻说法 皆疾来生我国

  3.底下看第三部经《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第一段经文:

  「其佛本愿力故,以不可思议威神力,遍满十方世界,以大音声宣布名号功德。」

  第二段经文:

  「其佛本愿力故,十方诸佛,皆俱赞誉彼佛名号功德。」

  4.底下引用龙树菩萨《易行品》的开示第一段文:

  第一段经文: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段经文:

  彼佛本愿力 十方诸菩萨

  来供养听法 是故我稽首

  5.底下第五段文,天亲菩萨在《往生论》的开示:

  第一段经文: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第二段经文:

  「以本愿力回向故」。

  6.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的开示,这四段文讲到「本愿」这两个字,

  第一段文:

  「不虚作住持功德者,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也。」

  第二段文: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第三段文:

  「寻法藏菩萨本愿,及龙树菩萨所赞。」

  第四段文:

  「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

  7.昙鸾大师在《赞阿弥陀佛偈》所开示的,有三段文也提到「本愿」这两个字:

  第一段经文:

  「除其本愿大弘誓,普欲度脱诸众生」

  第二段文:

  妙土广大超数限 自然七宝所合成

  佛本愿力庄严起 稽首清净大摄受

  第三段文:

  七宝树林周世界 光耀鲜明相映发

  华果枝叶更互为 稽首本愿功德聚

  8.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开示,有两段文善导大师,也讲到「本愿」这两个字:

  第一段经文: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第二段经文:

  「佛德尊高,不可辄然轻举,既能不舍本愿,来应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机也?」

  9.第九段文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的开示,有五段文讲到本愿

  第一段文:

  愿睹弥陀大悲主 观音势至十方尊

  仰愿神光蒙授手 乘佛本愿生彼国

  第二段文:

  「愿弟子等,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心不错乱,心不失念,身心无诸苦痛,身心快乐,如入禅定,圣众现前。乘佛本愿,上品往生阿弥陀佛国。」

  第三段文:

  弥陀本愿华王座 一切众宝以为成

  台上四幢张宝缦 弥陀独坐显真形

  第四段文: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第五段文: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日遇善知识,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本弘誓愿摄受。」

  10.第十段文善导大师在《法事赞》所开示的:

  终时正意念弥陀 见佛慈光来照身

  乘此弥陀本愿力 一念之间入宝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