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控制与占有


   日期:2010/7/22 10: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81230早餐开示)

【养生之道】

古人教我们,「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也是摄取营养的一个原则。以佛法来讲,真正的养生之道是懂得「养心」,因为心能生种种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之理。但是世间懂得的人少,还是刻意向外寻求补充养分。

真修行人对于身体的养分,不向外求,完全向内。经上讲,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以「禅悦为食」,禅悦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不是从外求得。所以佛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都能舍弃,这五样称为「五盖」,将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盖覆住,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五样是欲望,若对这五样生起贪念,烦恼只有增加,不会减少,那烦恼岂能断得掉?

佛陀教弟子,对于饮食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佛陀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托钵只许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就回去修禅定。这种作为,都是帮助我们克服欲望、贪心、烦恼,要懂得这个道理。

因为我们有这个色身,所以在饮食上的摄取,不能不维护色身健康。若身体不健康,要麻烦别人来照顾,住在道场也连累常住,这都不好。但要明了,健康之道总在清净心。对自己决定是清净心,清净无为;对人、对事、对物要有大慈悲心,无所不为,我们才真正以行动照顾大众,帮助大众。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

【控制与占有】

可是爱心是义务的付出,决定不能占有。凡夫的爱心,纵然是对自己的儿女、亲人很爱护,也不算是慈悲。因为他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是错误。错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经》里,「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千遍以上,就是要我们牢牢记住,「不可得」是事实真相。以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无明。

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解脱」,用现代话说,就是心里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着就会全部放下。我们处处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没有破,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心里还有负担,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学功夫也不得力。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所作所为全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道场建立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视为镜花水月,没有丝毫执着、悭贪,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对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与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当中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要占有一切,所以心里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种日子过得好苦。

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摄其它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慈悲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是佛法讲的四种慈悲的「爱缘慈悲」。这是凡夫的慈悲,没有舍弃控制、占有,没有舍弃种种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向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慈悲。无缘就是无条件,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我们要是用这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就证果了;像《华严经》说的「入大解脱门」,就成佛了。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小乘圣者。

【读经闻法重要】

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烦恼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断除,唯有用觉悟的方法才能断除。所以读经闻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间断。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时间的听闻、学习就能开悟。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闻法,长时间的熏修,才能契入《华严经》所讲「入佛法」的境界。入佛法就是觉悟,这是真正得大利益。

【管事操心】

我是个凡夫,是个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这点成就,能有这点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得来的。也有一些大德们也是讲经,但他们除了讲经外,还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对自己多少有妨碍。我这一生的缘分殊胜,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世俗间的事务,对我没有障碍,才能有这点成就,这也是我现身说法为大家做个榜样。

什么人能管事?真正得清净心的人。所以古代寺院丛林里的管事,都是诸佛菩萨应化再来的。我们不是圣人应化,我们是道地道地的凡夫。道地道地的凡夫若也办事,就是舍己为人,也值得敬仰。虽牺牲自己的定慧来服务大众,但是戒一定要清净,这才是修真正的福报。戒清净是如理如法的照顾大众,没有私心,以真诚、爱护、关怀,帮助一切大众好好修学。

韩馆长就是这种人,她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她创建道场,成就大家,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对她的报答,是表现在临终那一刻,我们送她往生,这是大报恩。可是这种缘很不容易得到,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缘分,这么好的机会。她若不能往生,来生得大福报,作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但世间的福报,做到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还是搞六道轮回,出不了三界,所以那个福报不是究竟圆满的。我们现在清楚明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才是真实的。

【学过日子】

修学就是学过日子,知道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己决定是清净、慈悲,专修专弘;对别人,一定要真诚、清净、慈悲,做到无缘,没有条件。决定不可对一切人事物,有丝毫控制、占有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就是造业。所以放下一切控制、占有,放下一切要求,这是智慧,这是功德,比福德还要殊胜。希望大家共同勉励,依教奉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放下       净土法门)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