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者的婚姻误区


   日期:2010/7/23 0: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台湾弘扬佛法数十年的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佛法唯绝顶聪明的上士和一听就信的下士好学,中等人最不好学,一些人不学佛还起码是个正常人,一学佛便弄得神经兮兮的,连个正常人也做不成了。这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佛法的修学,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次第的,若不善学,难得实益,反而会受损害。 总的看来,学佛人的婚姻误区

1
婚姻恐惧症误区

一些学佛青年,虽到了结婚年龄,但拒绝与异性来往。看起来似乎道心坚固,但长期观察下来,才发现是画地为牢,固执己见的结果。严重者则演变成了婚姻恐惧症

执着一词,为佛教常用语,指对某一事物、见解坚持不懈,不能超脱,后来便演变成拘泥或固执。
2
、性生活的误区

已婚的学佛夫妻,对家庭性生活的执着也是误区之一。

在婚姻与性的关系方面,性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佛教从不要求在家居士禁欲,而是提倡节欲;而节欲的程度与方式,也须根据工作、年龄、体质等的不同,因人而异。佛教认为爱欲只在欲界(地球人类及一部分天界)存在,色界、无色界及各佛国净土都没有情欲存在。
二、禁欲的过患
对于在家人而言,不要求断男女欲,盲目禁欲,反而会带来诸多过患:

1
、对未婚者而言,禁欲的观念往往影响他们交友、择偶、婚配。

不少学佛青年,在如何对待爱情、婚姻问题上,都或多或少走过弯路。有的学佛后,甚至凭添了不少烦恼:如在出家、结婚、独身的抉择上举棋难定,不知不觉便成了大龄男女,往往错过了恋爱结婚的良机。

其实青年时期贪爱、自我实现一类的烦恼,是可以转化为修道的力量,转化为弘法利生的热忱。大乘佛法认为烦恼可以转化,甚至可作为度众生的方便。初修者不要怕烦恼多,而是怕不识烦恼,能认识到烦恼多,是修行进步的表现。

只要能自我觉察,便不难对付,无须将烦恼视之如怨敌,而强作压抑。强行禁欲,则烦恼会愈积愈多,即使能压抑得住,对身心和修行也非常有害。一旦遇强大外缘时,压积的烦恼,弄不好便总爆发,如江河决堤,一溃千里,当事人则可能做出违反法律、道德、戒规之事,其果报往往是堕落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道),学佛者可不慎乎?

、禁欲影响家庭和睦,有可能导致一方婚外情。

对凡夫而言,性与饮食一样,皆是经常的、必需的。除非修行有成者,方可断绝性欲,并对饮食亦不再执着,即吃什么都无所谓,且食量亦少于常人,而身心均健康正常。

而性欲是凡夫执着为乐的本能,处理不善,便会引起各种与性有关的罪过:如嫉妒、贪婪、YIN乱、污秽、邪情,苦毒、放纵肉体情欲等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在中青年家庭,特别是家中只有一方学佛的,往往容易出现这样的变故:妻子或丈夫由于冷淡了对方,因而发生丈夫外遇或红杏出墙之事。由于学佛大都为女性,故丈夫发生婚外情的比例数倍于妻子。还有的丈夫,由于被冷落,转而寻找其它刺激或寄托,甚或染上不良习气,如嗜好赌博、酗酒、***光盘、迷恋网吧、沉溺于电脑游戏等,有的还会出现精神急燥,家庭暴力、夜不归宿等问题。 还有的居士出现此类矛盾,不仅不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反而越走越远,自己给自己打气:弄不好就算了!独身正好修行,大不了就去出家!

但从实际看,这类居士并出不了家;即使出家,个别的虽已出家,但人际关系依然糟糕。因为大凡我执重的人,都与佛教的慈悲、无我精神,相去甚远,她(他)们不仅常给别人带来问题,也给自己不断制造精神困境。

此类居士虽然学佛多年,但其根深蒂固的我爱我执,削减甚微,故许多家庭问题,恰恰是她(他)们以学佛的名义制造出来的。

因此,学佛者应注意,如果在中青年阶段就要强迫禁欲、断欲,其后果很可能是严重的。所以,每一个在家男女,如果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诚心、诚意、理性的面对这个问题,不要执着、压抑、更不要逃避。

作为一个居士,结婚之后有家庭生活,有夫妻关系,这是正常的,因此观念上应该是:我需要家庭,要一个丈夫﹝妻子),那我应该要关怀丈夫﹝妻子)合理的要求,若他需要我,那我应该随缘;对在家人来说,夫妻性生活不是罪恶,也不算是犯戒。如果连丈夫﹝妻子)的正当需求都不能处理好,那你还能帮助社会大众吗?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中青年学佛女性:请注意看顾好自己的家庭,多一份爱护,少一点疏忽;多一点慈悲,少一点执着(自私)。另外,执着心重的居士,切不要佛法的名义,来包装自己的烦恼(往往是无意的习气的作用),使佛教再受世人讥嫌。不必因学佛而顾此失彼。

学佛者的家庭应是红尘风浪中的港湾,家庭主妇应是掌舵人,要善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使全家大小都爱护它。切不可因学佛而显得冷冰冰的而无生气,更不可因学佛的缘故,而使家庭破裂。

3
、禁欲有可能引发身心疾病

压抑欲望、情感,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力降低,增加发病率,并有可能导致心理、性格分裂,引发身心疾病。

性执着是性生活的大敌。去除性执着,也就是说要把一些莫须有的顾虑、烦恼、恐惧、自责等去掉;长期的性压抑,则可能造成一些生理障碍,可能会招来性功能障碍疾病,徒增了许多焦虑和痛苦。

另外,夫妻之间,不能将性事当作武器或条件。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夫妻二人争吵,无论是意见不合、作风不同或其它原因,都是正常又难免的情形。怒气过了,夫妻便和解,然后和好如初。男女都要小心,不应为生气之故,实行性惩罚,分房或禁欲。

人若没有情欲,当然无须刻意培养,但若欲望已经产生,且是一种合理的需求,则应随缘满足它、疏导它,并在合理满足它、疏导它的过程中思惟缘起;重点是不要压抑,而非放纵。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观缘起及心离染着,对待情欲倘采取压抑或禁绝方式,将反成心理负担。如此经常思惟观察缘起,日久便可能融入心无挂碍的心境

如果修行者希望禅修入定,有性生活,就不容易做到;但在家人修行,并不是求入定,而是要得即定即慧的无我智慧心,头脑要很清楚,若能自我中心少一点,对人的关怀多一分,就算是修行。

有智慧,才能让我们心理平衡、情绪不波动;定慧兼修,才能得到真正大解脱。

随缘而不染着,《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着空。

佛教出家的梵行戒(离欲),理由即在于洞彻的双重系缚及其衍生的苦难,让修行人学习着以定慧之力,不受制于形体的情欲热恼,不受制于他者的情枷爱锁。倘能由勉力学习而渐臻乎至境,从情欲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或许才是真正的情欲解放“

 
第三, 当事人忽略了双方家族可能介入、干涉的变量因素。

在中国,婚姻不仅涉及男女双方,还涉及两个家族等世俗关系。如果仅是为过父母这一关而结婚,那么,结婚后要想抛开家庭,过妻子关,其难度至少是父母关的数倍。为了过父母关,而制造出更大难度的夫妻关,这可能是诸位未曾想到的吧?

一相情愿的追求无性婚姻,到头来弄不好事与愿违。同时,也为将来的婚姻家庭埋下了重大隐患。

未婚而又想过断欲生活的居士,一定要理性、谨慎、冷静地面对此事。因为实践证明:勉强断欲,便要承担种种风险与过患,希诸位青年朋友三思。 双方若已决定承受婚姻之事,那就要双方相互照顾互相鼓励,在此生结善缘,使双方感情生活和谐,建设佛化家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常人的目标往往只是局限于个人或家庭,非常狭隘;而佛教徒的人生理想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学佛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解脱,还要帮助更多的人寻求解脱。
历史上有多少高僧大德为了弘扬佛法不辞劳苦、舍生忘死,正是他们不屈的努力,才使得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因为听闻佛法而获得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化家庭       婚姻误区)(五明学佛网:佛化家庭       婚姻误区)  

 定居新西兰正信佛弟子诚征女孩组建佛化家庭 

 净慧法师: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第二讲 佛化家庭  

 陕西女发愿组建佛化家庭 

 宣化上人:家中只有一人学佛,如何去除障碍,达到佛化家庭 

 建立佛化家庭,适合结婚的上等人选 

 净土宗佛子诚觅女佛子建立佛化家庭 

 觉醒法师:做到这几点你也可以建立幸福的佛化家庭 

 佛化家庭必看!如何将孩子从0-18岁培养成利国利民的栋梁 

 方海权:佛化家庭带来什么利益 

 84年荆门男士诚觅女佛子共建佛化家庭 

 方海权:如何去佛化家庭? 

 江苏86年男诚愿与子组建佛化家庭,信愿念佛,同登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