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文人学佛需谨慎,要警醒四种职业习气


   日期:2016/9/8 8: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人假如不学佛,便也无所谓慎与不慎。利用上天给的好文才,舞文弄墨,作为生计的饭碗,乃至实现名利双收,有些职业习气也无妨碍。

  可是文人如果学佛,其与生俱来的某些习气,比之于别的行当所染职业习气往往更深,简直深到骨子里,却真是需要自我警醒乃至朝乾夕惕的,免得遇大道而空过。

  一、太把文字当回事。

  文人对文字、文章、书籍都有一种天然的敏锐力与超出常人的感受力,对于自己写的东西偏爱乃至偏执,用牦牛爱尾都远远不足以形容。

  然而,不管是别人写的还是自己写的,都不过是人类意识思维在特别时空下极其有限的感受或感知而已。

  尽管这些有很美的文字外壳作为包装,但本质仍是妄念合和的产物,是人心意卜度而成,属于人类“有知而知”的范畴。人类受经验的束缚,难免对真理探求不过如管中窥豹,故“有所知,则有所不知”,所知者极有限,不知者何其多?

  而佛教的文字般若却是佛或祖师大德们“无知而知”证悟现量所流露的真理。佛“无所知,而无所不知”,所知不仅普遍完全,而且永保精准无误。

  凡夫所作既属无常妄念,那又何必执着太甚?有人欣赏,是小确幸,无人欣赏,即使付之一炬,又有何不舍?

  彻悟大师晚年曾把个人深邃的修学体悟、悟佛心要笔录成书,一天忽然把洋洋十年来所著全都付之一炬,弟子们从火堆里钳出一些未烧化的纸片,才有了今天的《梦东禅师遗集》,这些文字读起来真如清风霁月般潇洒爽利,自在无碍,正是有这样的大师,方能有此举;正有此举,方得此文啊!普通文人可有这样的气魄与洒脱?

  二、文人容易言高于行。

  常写文章的人肯定有体会:有时笔下写着写着,便会循着文理或文意越写越飘,其精神状态只是在写的那一瞬间乘着笔力达到那种高度,而笔一停,回到现实中,则完全不在那个高度。

  再加上作者极尽文字表现之能事,通常会让读的人觉得境界好高,但实际人与文多数存在很大差距。最坏的情况则是:当别人赞叹声起的时候,作者脑子一热,也想当然地就认为自己果有此境界,那可真是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像苏东坡写的偈子——“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这文字反映出的境界还得了吗?简直无异于经文!但众所皆知的是,苏东坡一世却并没能脱离六道轮回,这偈子只能代表苏宿世所带之佛教慧业深厚,以及罕见的文字驾驭才能。

  以前看过《智慧东方》杂志上一篇文章,名字记不得了,它把古代有名的几个大诗人历数个遍,作者发现诗里写的和诗人们于现实中做的,真是好大差距,甚至有些甚至是天壤之别。

  比如《悯农》的作者李绅,写下了一首伴几代小朋友们成长的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动了多少人,启发人们要珍惜粮食。然而现实是,李绅在发迹之后,再也没有丝毫“悯农”之心,他花天酒地,每餐要吃一盘鸡舌,为吃这一盘鸡舌要杀活鸡三百多只,故而他家院子里所杀的鸡堆积如山。“悯农”还是“害农”?真是讽刺至极!

  李元松说:文章与言词若能代表一个人,那么古来诗人皆神仙。

  三、文人易造绮语之业。

  文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的修饰文句的能力超出常人,一坨屎写成一朵花,丝毫不在话下。故而也极易犯下绮语之业,一可说十,十可以百,甚至黑能说白,白能说黑,且说得头头是道,似乎浑身上下都是理。

  历史上隋炀帝就很会写文章,以至于他想要干一件坏事的时候,为陈述理由而作之文章,由于写的太完美,完全无懈可击,让所有大臣无力反驳。

  学佛人应老实本分厚道,不必修饰很多,夸张很多,不需以文字眩人眼目,动人心魂。我们看看印光大师所留下的文字多么朴实,多么平淡,多么自然,说任何话都是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不讲修辞,不卖弄文辞,朴实无华的文字尽显其恳切慈悲与无碍智慧,即使是在百年后的今天也在利益着无量众生,这些完全不是靠文字技巧所能达到的。

  四、文人易相轻。

  文人的世界里,文字永远是自己的最好。这是强烈的我执的表现,也是太把文字当回事的结果。

  由于文人与文人同是提笔为文之人,在读者面前有更多的可供相比较之处,故而各自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便要以种种手段显示自己水平超过对方。

  文人若将这种习气带到佛门中,便非常容易引发种种是非,种种争端。

  文以载道,但文字本身不是道。文字只是一个工具,像一艘船一样,将人带到真理面前。人应该善用文字,而不是被文字所累。

  人所有天赋的长处,有时恰恰同时也是自己值得加意警惕之处,被水淹死的,多半是会游泳的,而且越是游泳水平好的,被水淹死的几率也越高;手上多了一把刀,方便了削切一切东西,但同时也增加了削到自己手的风险。

  [原标题]宗道法师:文人学佛之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文人       学佛)(五明学佛网:文人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