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今天在哪儿?


   日期:2016/9/9 1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莫泊桑在小说《项链》里,描写了一个女人和她的钻石项链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这个女人家境不富裕,但人长得漂亮,所以她常常觉得委屈,很想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为了在一次舞会上掩饰寒酸、炫耀一番,她向一个女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结果她成功了。但不幸的是,回来的路上项链丢了,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她和丈夫四处借钱,买了一串一样的,还上了。

  项链是还上了。但为了还债,她们开始省吃俭用、打苦工,过起苦日子。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她失去了美貌,人也变老了。十年后,债还清了。

  有一天,很巧地,她碰到了她的那位朋友,带着孩子,还是又年轻又漂亮。她想,反正债也还了,不妨提提那事,于是上前打招呼。但对方根本没有认出她。

  她一说出自己是谁,那个女人便惊呆了,因为她和以前完全是两个人,实在认不出来。于是她说起当时借项链、丢项链,然后借钱买了一串同样的还上,之后打苦工到现在的所有经历。正当她颇感轻松、略显得意的时候,朋友很伤心地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不值几个钱。

  当初读了这则小说,我很有收获,知道虚荣的可怕,为了一时的荣耀,那个女人付出了青春和美貌。这个故事或许有些偶然,但现实中也有卖肾买手机的例子,而更为普遍、更难以觉察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生活有档次,人们一生在车子、房子上攀比,并因此放弃了真正的生命意义。这些都是为了什么?虚荣。虚荣让人活得又苦又累。

  就一个人的基本需要来看,就算生活在城市里,有饭吃、有床睡、有衣穿也就可以了,一件衣服一二十年穿不坏。但问题是,人们不是在愁简单的吃、穿、住,而是要追求高消费、高档饰品,例如钻石之类的。据说自从玛丽莲·梦露唱了那首《钻石是女人的好朋友》之后,全世界刮起了一股钻石风,女士们都以佩戴钻石为荣。我知道钻石有祛病的作用,但是,人们热爱钻石,可能不是这个目的,多少有些虚荣吧。

  慈禧的夜明珠

  让我们感到虚荣的东西很多,钻石、车、豪宅,甚至是传世之宝,可是要知道,这种可以传世的财富一直在变换主人,就像河流穿过一座又一座城市,没有人能真正拥有它。

  而且,人是会死的,你再执著的东西,即便像慈禧太后一样拥有那么多珍宝,一旦入了土,哪一样用得上呢?

  慈禧太后不是女皇,但她在三代皇帝的统治中握有重权,相当于女皇。她生活奢侈,一顿饭要摆一百多样菜,而死后的陪葬品,也价值一亿两白银。她嘴里含了一颗夜明珠,据说可以让尸体不腐烂,按1908年的价值算,这颗珠子值一千多万两白银,折合现在的数目是八亿多人民币。

  1928年,慈禧死后第20年,军阀孙殿英带领军队花七天七夜时间盗了她的墓,棺木一打开,尸身完好无损,有如生前一般。这就是夜明珠的作用。但他们不管这些,把她的嘴撬开,取出宝珠,连同其他珍宝一起偷走了。

  有历史学家分析,这颗夜明珠原本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宝物,史称“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后来被阿富汗国王抢去,朝贡给乾隆皇帝,之后便流传下来,到了慈禧手里。

  这颗夜明珠分开时是透明无光的两块,合拢时是一个圆珠,它射出的光,在夜晚可以清晰照见百步之内人的头发。

  孙殿英把夜明珠献给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宋美龄把它镶到了鞋子上,可能是为显示自己的尊贵,慈禧太后含在嘴里的东西,她却拿来装饰鞋子。在一次舞会上,她让灯都熄了,所有人都看到了夜明珠的光,明亮异常。然而奇怪的是,自从她把夜明珠镶到鞋子上,蒋介石处处战败,诸事不顺,于是宋美龄认为,是那颗珠子的问题,它不吉祥。

  不过,我的分析是,凡事都有缘起,对夜明珠或三宝这类珍贵的、尊贵的事物或对境,不应该故意轻视或践踏,否则对自己不好。你不信佛没关系,但对佛像、经书、咒语等神圣和纯洁之物,要懂得尊重,不要动不动就毁佛像、拆佛堂,这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吉祥。所以,她的做法可能有些过分了。据说去台湾时,她没有带上它,留在南京了。

  慈禧太后入殓时还盖着一条陀罗尼被,前几天的一则新闻说,当时孙殿英没有偷这个,可能觉得不值钱,但后来发现,上面所有咒语都是金线织成的,当然也是价值不菲。

  那颗夜明珠今天在哪儿,还在不在?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富贵的本质不是别的,就是无常。

  富贵虽乐,一切无常

  不管在任何时代,慈禧时代、宋美龄时代或是今天的时代,人们对富贵的执著是一样的,但当你了解了它的无常性,就不会那么执著了。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财富虽然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这是暂时的、无常的,终将被他人享用;而且,钱财总是让人心思散乱、心神不宁。

  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是两岸商会中的有钱人,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在你死之前,最好对财富的分配有个准备。

  人什么时候死很难说。有法师说:“我们暂时不会死。”这是不了义的。禅宗里是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境界,一切都是鸟语花香,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但在了悟这种境界之前,谁能那么洒脱?我们要真切地面对死亡。然而,当你死的那一天,再一条条去安排,可能就来不及了。

  前段时间李开复在微博上说:“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乔布斯也说:“记住,你即将死去。”他确实把每天都当最后一天对待。可能绝症就有这种作用:你知道活不久了,你醒了,于是理性地看待生命。

  其实理性不一定要在这时候才开始,越早越好。

  我们不是钢铁制成的,我们身体里有的只是血、肉、骨头,哪一样都不坚固。到时能不能烧出舍利?很难吧,要修行。但这个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你活着时有没有找好接班人?有没有发现更有意义的事情?说这些也没什么不吉祥的,因为我们一定会离开,而且,说不定非常突然。

  我觉得马云做得很好,他提前把有些位置让了。我不知道他是考虑到哪一种无常才这么做的,但这对企业的长期运作的确有好处。人什么时候死是不好说的,很多大企业的总裁就是年富力强时离开的,突然离开了,均瑶集团总裁死的时候只有38岁,留下了39亿。当时人们都觉得突然,但佛教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一切法的存在离不开因缘:因缘聚合了,生;因缘离散了,灭。

  这就是无常,客观事实,任何人都无法颠覆。对于这种事实,我想,我们认识它不难,但要正视它,很难。

  我们只是生命的过客

  现在大家每日为钱奔波,有多少都不知满足,甚至到了要钱还是要命的关口上,有些人还是放不下钱。

  今年一月份,上海一个农产品中心发生火灾,有个店主不听消防人员劝阻,非要冲进去抢出他的钱,“我五六百万在里面,我一定要去拿!”结果,当他抱着钱出来时,人死了。

  这种悲剧处处在发生,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能早一点接触佛法,并透过佛法学会取舍,避免无谓的痛苦。

  佛法是最实用的真理,从这个角度讲,那些被普遍认可、对生存有益的知识,也是佛法;同样,佛教的十善——不杀、不偷、不邪YIN,不说妄语、粗语、绮语、离间语,不生嗔心、贪心、邪见,也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底线,是在任何国家、社会或文化背景下生存的人,都需要的价值理念。

  既然是大家需要的,我们就应该尽力弘扬。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应该去弘扬。

  出家人也是人,和大家一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来城市也正常,但有意思的是,也有人不理解。前天我们到机场时,有个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我们,“出家人怎么也坐飞机啊?”她妈妈说:“出家人为什么不能坐飞机啊?”

  好像出家人是怪物,不应该出现在这些场合里,一出现,比妖魔鬼怪来了还让人惊讶。这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其实我们出家人讲佛法,最大的受众还是在家人。

  出家人在佛教理论上花的精力多,研究的时间长,从我们自身的受用以及传播的经验来看,现在和以往不同,是特别需要信仰的时代。

  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佛法,这种机缘很难得,能保持多久很难说;而我们的生命也有限,诚如如藏传佛教的修心窍诀《当日教言》中所说:我们不是以主人的身份生存于世,我们只是生命的过客。

  请大家记住:我们是客,不是主,百年之内都会离开的,不可能永远住下去。我今天最想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无常。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还没有这个理念,他们只知道为现世的利益忙碌,不知道为后世做些准备。其实应该早做准备,因为死亡和后世随时会到来。

  光有信仰是不行的

  今天来的多数都有信仰,但是,光有信仰是不行的,信佛就要学习佛陀的教法,学显宗可以,学密宗也可以,学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无常)(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无常)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张家提)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无常经 

 魏道儒教授: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如瑞法师:若念于无常 诤论自然熄 

 如瑞法师: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明奘法师:禅意人生——如实的直观生命的无常与无我 

 明奘法师:无常无我——人生就是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