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九九年在雪梨松柏高龄中心谈话


   日期:2010/7/25 7: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90429早餐开示)

尊敬的父老兄弟们:

今天是雪梨举行一九九九年国际敬老节。净空有缘参加盛会,感到非常荣幸。「敬老尊贤,孝亲尊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古老的中国,从历史追溯,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古老的祖先们,代代相传,以这个理念教导下一代。孔子,创建了私人教学的典范。而国家正式制定教学的政策,也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古代教学的目的有三点:第一、是教导我们明了人与人的关系;怎么样做人,怎样与大众相处,称为伦理教育,古人将人伦分为五类。从最小的范围-「夫妇」,夫妇同居一室。室外是家,家有「父子」、「兄弟」。家外是社会,社会有「朋友」,有「君臣」;君臣就是现在所说的领导与被领导。我们明白这些关系,这些关系中,有血缘的关系称为天伦,有道义的关系称为人伦。「父子有亲」,是血缘的关系,是天伦的关系。「朋友有信,君臣有义」,这是建立在道义的人伦关系。所以人与人相处,自然相亲相爱,相敬相重,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无量寿云:「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之明训。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不能脱离社会人群单独生活的,尤其是与不同的族群在一起共同生活,自古以来就如是,到今天依旧不例外。所以多元文化是天然的不是人为的。能够适应多元文化,就是健康的。违背多元文化,这个人心理跟生理都生病了。

第二、是教人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的生活仰赖大自然的供应,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所以如何跟自然环境相处,于是才有「仁民爱物」的教育。什么叫「仁民」?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别人要常常想到自己,别人用这样心态对待我,我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我就不可以用这种心态对待别人。这才是真诚大爱。不但爱一切人还要爱一切物,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爱心。

第三、更向上提升,教我们了解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世间许多宗教学者,敬仰上帝。中国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祭祀天地鬼神。在佛教里,佛陀教导我们,每年初一,这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佛弟子第一桩事情做的是什么呢?「供天」,要做这一堂佛事,就是对上帝的尊敬,以最真诚的心,奉献给上帝。

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这种教育理念都没改变。而教育的根基则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亲尊师」。孝亲最重养老。孝养父母,是做儿女的天职。但是现代教育,与中国古时教育的理念完全不相同。现代的年轻人对于孝敬非常淡薄,这个不能怪他。如果我们怪他,那就错了。怪谁呢?怪我们自己没有教他,没有作出好榜样给他看。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讲:「先人不善,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上一辈没有把他教好,你怎么可以怪他呢?不能把这个责任推卸给下一代。

我生在这一代还算是很侥幸,沾到一点教化的边缘,对于这些道理懂得一点。不幸的是,我生在战乱忧患的年代。我从十四岁离开家庭,这么多年来很少跟父母有过短时相聚。所以对于父母养育之恩,念念在怀,时时想到古圣前贤与佛祖的教诲。佛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看看佛菩萨的胸怀。宋朝范仲俺先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都是慈悲博爱精神的落实。所以我上一次经过雪梨,听说此地松柏高龄中心要建一个养老院,我就非常欢喜;我愿意全心全力来协助它。事后也有很多人来告诉我,说这边这些状况不是那么样理想,法师你不要受骗。假使每一个人都存这个心,天下的善事就没有人去做了,谁还敢去做?正如同这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灾难,大家都不敢去救灾,为什么呢?怕救济的钱到不了灾民的手上,活活的看到许多灾民饿死冻死。这是感情用事,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慈悲,纵然我们以善心出钱出力被人骗了,佛说我们的功德仍是圆满的。《楞严经》上佛说:「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为善修福的人来生生天作佛,那些偷窃救济财物而害人冻饿的人,来生必堕阿鼻地狱。他们堕阿鼻地狱不是我们存心陷害他堕地狱的,你如果是存心要害人,要把他送到地狱去,我捐些钱让他去贪污,那你就做恶事了。你不是存这个心!大乘佛法结罪是论心不论事。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放心大胆去做慈善事业。我是一颗纯善的心,是真诚的爱心。看到年老的人,就跟看到自己父母一样。今天有人发心建老人院,有这么多人来照顾老人,替我照顾,我已经是求之不得,感恩之至,怎能不尽心尽力来做好这一桩事呢?不是说帮助他做,这事本来就是我自己分内的事。我们人人能存这个心,人人能作如是想,世间的老人有福了。我们自己也会老,我们能够尊敬老人,爱老人,照顾老人,养老人,将来自己得的果报自然殊胜。如果我们畏首畏尾,不敢去做,到你老的时候没有人照顾。那个时候自己感受痛苦,后悔莫及。

世出世间法最宝贵的,就是你存这一点真诚的心,这个心太可贵了。财力不可贵,那是身外物无所谓的,这一念真心可贵,一念信心可贵。信谁?信自己。所以我们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具足自信心的人很少,所以世法跟佛法的修学都很难成就。没有自信心,要相信别人,太难了。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给我们讲「信」,第一是相信自己,第二信佛。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要仔细地去思惟,去体会,去修学。

世间纵然有灾难,有信心的人得救。所以我们今天做这一桩好事,决定没有畏首畏尾。决定不会受周边境界的动摇。这一桩事做得成功很好,做不成功也好。总之,我们这一点真诚的心,上帝知道,神明知道,佛菩萨知道。所以我们在新加坡,也正在筹备建一个「弥陀村」,对象是帮助年老人,大家在一起过一个最有意义、最幸福、最有希望、最美满的晚年。我对于养老的福利非常关心、非常留意。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凡是我到的地方,我一定要去参观老人福利事业。而这个事业,澳洲确实是做得最好,可是也使人遗憾的是精神生活缺乏。所以我希望松柏高龄中心,除了对老人物质生活照料之外,一定要提升精神生活,使他们真正度过一生中最幸福、最美满的晚年。中国人常说:少年是培福,中年为社会、为大众造福,晚年是享福。所以我们希望这个高龄中心是老人晚年享福的一个设施。如果做不到让老人享福,我们就有罪过。所以我要求新加坡的弥陀村,所有工作人员要把住在弥陀村里的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样孝顺,都看作佛菩萨一样尊敬,我们才是佛陀的学生,才是真正佛弟子。尽心尽力为老人服务。在老人院里面,为老人讲经说法,为老人提供一切文化娱乐的节目。这些娱乐节目,必须遵守孔夫子:「思无邪」的原则。让老人每天在这里,都能接受到古圣前贤和佛菩萨的正知正见。

我曾经说过,老人院是最有希望的工程。因为他们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转换,怎么转换呢?「转凡成圣」。像一般宗教徒一样,这是他们生天的预备处,他们在此地准备生天,在此地准备往生不退作佛,你说这个工程多殊胜?还有哪个工程比这个更有希望?还有哪个工程比这个更殊胜?我们能对一切老人孝顺,对一切老人像对一切佛菩萨一样的尊敬,像对上帝那么样的尊敬。佛经告诉我们,孝敬是性德,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性德能够流露,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佛菩萨到哪里修?在老人院里修行就成佛了,就成菩萨了。在这里行菩萨道,修菩萨行。

今天,非常希有难逢,净空有缘应邀参与这一胜会。大家要我讲几句话,我以此勉励我们与会所有的女士先生们,我们要同发大心,要以大爱来爱护社会,爱护一切众生。将世间照顾老人,帮助老人这桩大事,全心全力去做好,这样才不辜负雪梨九九年国际敬老节的用意了。净空愿与大家共同勉励,共同努力做好这一桩好事。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       净土法门)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