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谈「华严简史」和「净宗典籍」


   日期:2010/7/26 1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81202早餐开示)

【华严简史】

《华严经》的原本只有一种,但分量很大。印度人计算篇幅的大小,是以偈颂为单位,说一偈或一颂是同样的意思,都以四句为一单位。不论是偈颂、长行或密咒,也以四句为一单位;一单位里,字数并不相等。《华严经》总共有十万颂,也就是四十万句,可见其分量之大。

尤其在古代,纸张尚未发明,经典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将树叶裁成一片一片,通常一面可以写四行至六行,两面都写。再将两边打洞,用线穿订成册,这就是经典最初的制作方式。所以四十万句就需要很多贝多罗树叶来书写,而且树叶有一定的厚度,可见其分装的册数相当之多。分量多就容易散失,所以《华严经》传入中国时,就是一个残缺本。首次传入是在晋朝,只有三万六千颂,是十万颂的三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二都遗失了。将三万六千颂翻译成华文,总共有六十卷,称为《晋经》,也称为《六十华严》。现在还有流通,但是读的人较少。

第二次是在唐朝证圣年间,即武则天执政时,由实叉难陀大师从西域带来,比上次增加九千颂,总共有四万五千颂,共翻译出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经文虽只有四万五千颂,但《华严经》大致的意思,已能看得出。所以我们现在读《华严经》,有时读到某一段,意思未尽,经文就没有了,就是因为有残缺。而《华严经》的梵文原本已经失传,现代保存最完整的还是华文译本。

第三次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印度有个小国,对中国进贡。礼品里有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经文完整无缺,非常珍贵。由印度高僧般若法师译成华文,总共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所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在《八十华严》里占了二十一卷,只有四十卷的一半。这很明显得知,在唐朝时,《普贤菩萨行愿品》是缺少一半,到贞元年间才补齐全。所以现在《华严经》每一品都有缺文,唯独《普贤菩萨行愿品》是完整的。弘一大师教导我们学习的方法,《八十华严》读到第五十九卷,接着读《四十华严》,合起来总共九十九卷。

《八十华严》翻成之后,朝廷请澄观法师(即清凉国师)为此经做批注,称作《疏》。《疏》做成之后,当时有些人觉得还是太深奥,唯恐后学依旧不解其义,所以清凉国师非常慈悲又做了《随疏演义钞》。「疏」是批注「经」,「钞」是批注「疏」,也就是批注的批注,这对后人学习《华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四十华严》,清凉国师只有做《疏》,没有《钞》。但若从《八十华严》下手,有前五十九卷的基础,再读《四十华严疏》就不会感到困难。

唐朝的李通玄居士,后人称他为李长者,他是皇族,虽没有出家,一生过着清心寡欲的修行生活,境界非常高,神通感应也不可思议。他发心为《华严经》作批注,称为《华严经合论》。

现在这两家的批注,成为研究《华严》必备的参考资料。而这两家批注的方式不一样,清凉国师是依照经文逐句批注,这是「疏钞」的方式;李长者是一大段落的批注,论是讨论,发挥一大科、一大段的重点,这是「论」的方法。《疏钞》对学教之人帮助很大,但修行人喜欢重点提示,不喜欢逐句讲解,所以就比较偏好《合论》。因此,宗门参禅的人,非常喜欢《合论》;研教和讲经者,就喜欢《疏钞》。而论有论的优点,疏钞有疏钞的好处。

清初,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道霈禅师,将《疏》、《论》合起来,做成《疏论纂要》。《疏》与《论》的旨趣不同,能将之融合,确实非常不容易。《疏论纂要》对初学华严者很有用处,此书可说是将《疏钞》与《合论》的精要部分,会集在一起,这是便利初学。但若要真正深入,还是要读全部的《疏钞》与《合论》。

【净宗典籍】

修学净土法门,一定要熟悉净宗典籍,即「五经一论」。「五经」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普贤菩萨行愿品》;「一论」是《往生论》,总共六种。对这每一种的性质都要清楚明白,修学才有下手之处。

净宗经论是以《无量寿经》为主,《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阿弥陀经》主要是劝信、劝愿。佛在《阿弥陀经》里,有三次劝愿,劝我们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六方佛劝我们要「当信是经」,就是六次劝信;加上世尊也有两次劝我们要相信。总共八次劝信、三次劝愿,佛真的是苦口婆心。所以,许多人以《弥陀经》做为早晚课诵,有其一番道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可说是净土宗的「心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也是《无量寿经》的补充。因《无量寿经》一展开,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末后的「普贤十大愿王」,这是补充普贤大士之德,这样净宗典籍就圆满了。《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修学的心得报告,可做为我们的示范。明了这些性质后,修学才有下手之处,能使人坚定信心,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决定有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念佛       净土法门)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