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没有理由不去感恩


   日期:2010/7/26 1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转载)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自己的一切都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自己的一切都属于我们。因此没有任何理由需要对别人表示感谢。

通常人们对于别人给自己所造成的伤害都会念念不忘,每天都要在心里背诵几遍,人们在这方面总是表现的非常精进,人们都是很好的仇恨传承持有者。人们非常容易忘记谁对自己有恩,却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仇人是谁。

不过即使人们是非常伟大的人也不能说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根据佛教的原理,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可以不依其他因缘而独立存在的事物。所以认为自己很独立的人其实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很多时候,人们感觉不到生活中其他人的存在,但是假如这些人消失的话,那么人们立即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麻烦,自己的生活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虽然大多数时候自己都觉察不到他们的存在。

但是假如有一天他们罢工的话,人们的生活就会立即乱套,你会发现你的灯打不开,你的电脑联不上网,你家的垃圾在门口堆成山都无人问津,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察到这些似乎并不重要的人的重要性,你就会开始思念他们。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完全不能没有他们。假如没有他们你就必需自己去发电,自己去制造一个互联网,自己去倒垃圾,自己去种大米,很难想像你还有时间去维护世界和平或者去做比尔盖茨或者李嘉城。所以你的成功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感激他们。

不过通常人们总是对那些穿的不如我们自己好,皮肤没有自己白,很有乡土特色的人非常的不友好。人们忘了假如没有他们,人们就没有楼房可住,人们也不会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生活。但是人们却从来不知道感恩,或者说人们的感恩方式比较奇特,通常人们都对着这些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们表示轻蔑,似乎我们花了钱就具备了呵斥他们的权力。其实哪怕人们喝的一口农夫山泉,都是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他要经过生产,加工,装瓶,货运,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假如不复存在,人们都无法买到农夫山泉,而他的每个环节又都依赖于很多的其他因素。每个工人都需要食物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以便继续工作,而这些食物则来自于另外一些人的努力。农夫山泉在运送的过程中必要有畅通的公路,而这必需由警察来保证,所以人我们生活里的每件事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微妙的关系。

假如人们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有资格说自己跟别的事物全无任何关系。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独立于这个世界,不过人们很习惯于把那些并不独立的事物当做独立的事物,当人们拿着一个杯子的时候很少想到他是由诸多因缘集合,人们基本上不会认为他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人们习惯于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好像从一开始就存在。而佛教并不认为这是事实。

当你在喝水的时候,你必须知道你可以喝到水,那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有的人为你提供杯子,有的人为你提供水,有的人为你提供安全保障,这可以保证你在喝水的时候不被恐怖分子切成两半。还有的人为你提供照明,否则你很容易把水喝到鼻子里。即使是喝一杯水人们都不可能离开别人的努力,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感恩。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常识,在佛教里并不只是感激一下就完事了,感激结束并不是说你就可以去睡觉了,你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感激只是第一步。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依托才存在,你就不会觉得自己不需要别人了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毫无关系。这样你就会更加关注别人而不会觉得那都是跟我毫无关联的人,走在大街上,你看见每个人都不会觉得很陌生,也许这个人就是为你提供每天饮用水的人,那个人是为你提供衣服的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更加关注别人,而关注别人是发展菩提心的第一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感恩       学佛)(五明学佛网:感恩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