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德育故事:《二十四义》【初集卷六】


   日期:2010/7/27 1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初集卷六 《二十四义》 

  义篇
  
  一、【冯谖焚券】
  冯谖弹铗。客于孟尝。收债市义。焚券免偿。
  【原文】
  周齐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矫命。以债赐诸民。焚券而归。孟尝君曰。债收毕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问。何所市。曰。市义而还。君府藏盈积。惟寡义耳。君曰。诺。后孟尝君废。诸客皆去。独赖冯谖。得复其位。
  
  冯谖初见孟尝君之时。则曰无好无能。孟尝笑而受之。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弹剑铗。孟尝如愿偿之。人方疑其贪也。乃感其恩而市义以报之。卒至君废客散。赖谖而复位。义士之报人多矣。
  
  【白话解释】
  周朝战国时候。齐国有个冯谖。替孟尝君到薛的地方去讨债。他就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把百姓们欠他的债。都赐给百姓们了。又把这许多的债票、当着百姓们的面前、统统烧掉了才回来。孟尝君看见冯谖回来了。就对他道。债都收完了吗。为什么来得这样快呢。冯谖回答道。收完了。孟尝君又问冯谖买了什么回来呢。冯谖回答道。买了义字回来。我看你的府上。金银谷米绫罗绸缎。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一个义字。所以我替你买了希有的东西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勉强应了一声。后来孟尝君不做齐国的相国了。他门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亏得冯谖。才能够再做了齐国里的相国。
  
  二、【仲连蹈海】
  齐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不忍为民。
  【原文】
  周齐鲁仲连、游于赵。时秦围赵急。魏遣新垣衍说赵。请帝秦。仲连乃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上。虏使其民。彼即肆然为帝。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忍为之民也。秦军闻之。却五十里。
  
  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而死。其辞慨慷。其志激昂。义气所感。秦军为之却退。新垣衍称其为天下士。平原君且欲以千金为之寿。仲连笑而却之。为人排难解纷。不受人报。无愧为天下士矣。
  
  【白话解释】
  周朝末年间时代。齐国里有一个高士。姓鲁名叫仲连。游历到赵国里去。这时候、秦国的军队。把赵国围困了。危急得很。魏国里就差了一个使臣、名叫新垣衍的、去游说赵国。叫他们称秦国的国君做皇帝。就可以免了。这个危急的困难。鲁仲连得知了。就去见新垣衍。说道。他们秦国里的人。是抛弃了礼义。提倡杀人计功的国家。上面的人用着权术。看待百姓们像俘虏的一样。他们倘然自大的放肆起来称了帝。那末我鲁仲连只有跳到东海里去死了。无论如何。是不肯给他们做百姓的。秦国的军队晓得了这一回事。大大的起了恐慌。就退去了五十里。
  
  三、【楼护养吕】
  楼护仗义。念旧怜贫。吕公夫妇。奉养终身。
  【原文】
  汉楼护、字君卿。为人短小。论议依名节。听之者皆竦。有故人吕公无子。归护。护身与吕公、妻与吕妪同食。及护家居。妻子颇厌吕公。护流涕责其妻子曰。吕公以故旧穷老。托身于我。义所当奉。遂养吕公终身。
  
  楼护与谷永。同为五侯上客。长安号为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言其见信用也。故人吕公夫妇依之。身与同食。并嘱其妻亦与吕妪同食。妻子厌之。且以义所当奉。流涕责之。其义也。亦即其信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楼。单名是一个护字。表字就叫君卿。他的身材生得很矮小。他的谈论却依据了名节。所以听他谈论的人。大家都很有感动。他有一个老朋友姓吕的。没有儿子。就到楼护的家里来靠老。楼护就自己和姓吕的一同吃饭。楼护的妻子和姓吕的妻子一同吃。后来楼护告了老。住在家里。他的妻子们、就很有些厌恶姓吕的。楼护就流着眼泪、责备他的妻子们说。吕公是我的老朋友。他因为家里很穷苦。自己年纪又老了。所以来托身于我。在义气上面讲。这是应该奉养他的。于是竟养老姓吕的过了终身。
  
  四、【云敞葬师】
  云敞之师。人皆背之。自劾弟子。竟收其尸。
  【原文】
  汉云敞、字幼儒。平陵人。师事同郡吴章。章当世名儒。弟子千余人。以不附王莽被诛。其弟子皆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为吴章弟子。收章尸归葬。京师称其义。官至中郎谏大夫。
  
  王莽颛政。莽之长子宇。与章谋。夜以血涂莽门。若鬼神之戒。事觉。莽杀宇。章坐腰斩。以章之弟子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人尽更名他师。独敞自劾为弟子。且收尸归葬。义之所至。可为事师者法。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一个姓云单名叫敞的人。表字就叫幼儒。是平陵地方的人。拜同乡人姓吴名叫章的做先生。吴章是当时很有名的读书人。他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个。可是吴章因为不肯附和那奸贼王莽。被王莽把他腰斩了。凡是他的弟子们。都禁止固蔽了。永远不能够做官。于是吴章的门弟子。个个都改在别人的门下做弟子了。这时候云敞正做着大司徒的属员。就自己声明是吴章的弟子。竟收了吴章的尸首。回去安葬。京城里的人。都称美云敞的义气。后来云敞做到中郎谏议大夫的官。
  
  五、【宋弘念旧】
  宋弘既贵。念及糟糠。不尚公主。大振纲常。
  【原文】
  汉宋弘、为司空时。光武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因谓弘曰。谚云。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谓主曰。事不谐矣。
  
  许止净曰。人情险薄。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妻。彼闻长公主下嫁。岂不惊为富贵逼人。三生有幸。遑计床头涕泣人。有扊扅之歌、谷风之咏耶。宋公德器。群臣莫及。湖阳诚弘之知己矣。
  
  【白话解释】
  东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姓宋名弘的人。做司空官的时候。刚逢着光武皇帝的姊姊湖阳公主。新死了丈夫。光武皇帝就和湖阳公主大家谈论朝里的臣子。去探他的意思。湖阳公主道。宋公很威严的容貌。和有道德的器识。这是一班臣子里头都没有一个及得他的。光武皇帝听了。就去对宋弘说道。俗语说的、做了官。好把贫贱时候的朋友换过了。有了钱。好把穷苦时候的妻子换过了。这不是人情上都是这个样子吗。宋弘道。据做臣子的所晓得的。凡是贫贱时候的交好。是不可以遗忘的。同过甘苦吃着糟糠的妻子。是不可以离异的。光武皇帝就对湖阳公主道。这个事情。是不成功的了。
  
  六、【巨伯请代】
  汉荀巨伯。省友临危。行义代死。胡贼班师。
  【原文】
  汉荀巨伯、远省友疾。值寇攻郡。友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耶。贼至。巨伯请以身代友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岂可掠有义之邑。遂退去。一郡获全。
  
  大军所至。一郡皆空。独巨伯之友。以疾故而不能行。是固万无生路矣。巨伯不忍独生而去。则巨伯不亦危乎。乃贼问之。则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愿以身代其死。贼感其义。竟释去。义之为用大矣哉。
  
  【白话解释】
  东汉朝的时代。有一个很重义气的人。姓荀。名字叫巨伯。有一次、他远远的去看朋友的病。刚巧遇着强盗们来攻打府城。他的朋友说道。我身体有病。今番只好等着死了。你不妨回家去。荀巨伯对答他的朋友道。我远远地来看望你。你就叫我去。败坏了义气去求活路。这那里是巨伯肯做的事呢。后来强盗们到来了。荀巨伯就请求把自己的身体、去代替朋友的性命。强盗们听了。大家互相说道。我们这一班没有义气的人。那里可以来抢夺有义气的地方呢。就一伙儿大家退去了。满府城里的人家。因此都得保全了。
  
  七、【关公秉烛】
  关公大义。二嫂同居。秉烛达旦。终夜观书。
  【原文】
  汉关羽、字云长。先主寝与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曹操东征拔下邳。擒羽。使张辽说降。羽表三约。时甘糜二夫人为操所获。使羽与夫人共居一室。羽秉烛达旦。
  
  关公大义参天。古今无两。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卒以扶汉安刘。三分鼎足。先主视如兄弟。而义之所在。侍立追随。不避艰险如此。蠢尔曹瞒。岂容污以不义耶。秉烛达旦。犹其余事耳。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时候。有个关公。单名是一个羽字表字就叫云长。蜀汉的先主刘备和他睡的时候同床。和兄弟一样的看待。可是关公在许多人的面前。总在先主的旁边镇日地立着。他跟了先主去周旋一切。无论什么艰难危险。都是不退避的。有一回、曹操带了军队、一直向东方进兵。攻破了下邳地方的城池。把关公捉了去。差了一个姓张名叫辽的人。去劝他投降。关公就表明了先约定三桩条件。这个时候、先主的妻子甘夫人和糜夫人。都给曹操捉住了。就叫关公和二位夫人在一个房间里同住。关公就点烧了蜡烛。手拿了到天明亮。
  
  八、【祖逖避难】
  祖逖避乱。亲党共之。车载老疾。躬自奔驰。
  【原文】
  晋祖逖、性豁荡。轻财好侠。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京师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难淮泗。以车马载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元帝用为刺史。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心。卒尽复晋土。
  
  祖逖义举。不胜枚举。劝督农桑。克己务施。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泣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卒时百姓如丧考妣。其得人心如此。盖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一个姓祖名叫逖的人。他的天性是无拘无束。度量很大。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义侠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了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乱事。祖逖就带领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所有的车子马匹。都载了那些老年的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着。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的官。祖逖因为国家的山河破碎。前途很是危险。常常存着振兴恢复的心思。终于后来尽数恢复了晋朝失去的土地。
  
  九、【进之救友】
  进之赈济。破产安贫。投水救友。相与沉沦。
  【原文】
  南宋张进之、家世富足。荒年散财。救赡乡里。遂以贫罄。全济者甚多。太守王味之当见收。逃避进之家。供奉经时。尽其诚力。味之堕水沉没。进之投水拯救。相与沉沦。久而得免。时劫掠充斥。到进之门。相约勿犯。
  
  散财救荒。义也。因以贫罄。人所难矣。供奉难友。义也。经时尽诚。则又难矣。堕水救友。义也。投水拯救。相与沉沦。则难之又难矣。舍生取义。我于进之见之。而卒得免死。且以免劫掠之相犯。义声昭著矣。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南宋朝有个姓张名叫进之的。家里很有钱。遇到了荒年。张进之就把自己的家财分散了。去救济那同乡同里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家里就从此穷苦了。可是被他救活的人。却是很多。有一个做太守官姓王名叫味之的。朝廷里要来捉他。他就逃避到张进之的家里。张进之供奉他、经过许多时候。总是极尽着诚意。极尽着能力。有一次王味之跌在水里。沉了下去。张进之就跳到水里去救。那里晓得大家都沉下去了。过了许多时候。才得被人家救起。这时候、遍地都是盗贼。抢掠的事情。发生得很多。可是强盗们到了张进之的门口。大家相约着不可走进去。
  
  十、【张谠求妻】
  张谠求妻。因货千疋。令妾远迎。宜其家室。
  【原文】
  北魏张谠、妻皇甫氏被掠。赐中官为婢。皇甫遂诈痴。不梳沐。后谠为冀氏刺史。因货千余疋。购求皇甫。文成帝怪其纳财之多。引见之。时皇甫年垂六十矣。文成曰。南人重室家之义。皇甫归。谠令诸妾、境上奉迎。
  
  程鹏举失其妻。挟鞋卅余年以求之。张谠失其妻。因货千余疋以求之。而其妻、一则不解衣。勤纺绩以自赎其身。一则不梳沐。为诈痴以永保其节。均得破镜重圆。夫义妇节。后先辉映。可以风薄俗矣。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北魏有个人。姓张名叫谠。他的妻子双姓皇甫的。被人家抢了去。送给宦官的家里做奴婢。皇甫氏就假装着痴呆。不肯梳头。也不肯洗面。后来张谠做了冀氏地方的刺史官。就买办了一千多疋绸布。去交换皇甫氏。那时候的文成皇帝。见张谠来购求所费的钱用得这样多。觉得很奇怪。就把皇甫氏引去见皇帝。这时候皇甫氏的年纪。快要到六十岁了。文成帝见了说道。原来南方人很有重视家室的义气呵。等到皇甫氏回来的时候。张谠就叫那一班姨太太。到境上远远的去迎接。
  
  十一、【兰根归美】
  兰根受赏。美女十人。归其父母。由义居仁。
  【原文】
  北魏魏兰根、博学高才。父丧庐墓。毁殆灭性。为岐州刺史。萧宝寅破宛川。俘美女十人。赏兰根。根曰。此县界于强寇。故附从以救死。官军至。宜矜而抚之。奈何效贼为虐乎。悉求其父母而归之。后封永兴侯。
  
  好色。人之所欲也。况美女十人。皆出于赏乎。第美女皆由俘而来。人之父母。失其女。孰不望其得归乎。兰根孝义性成。必亦念及于此。故以其县界强寇。附从救死。矜而抚之。谅而归之。其阴德动天矣。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北魏朝有个姓魏名叫兰根的。学问很博。才情又高。他的父亲死了。在坟旁边搭了一个茅蓬里住着守孝。悲伤的了不得。差不多要哭坏了自己的身子。后来做了岐州地方的刺史官。这时候、萧宝寅攻破了宛川地方的城池。掳了十个美貌的女子。就赏给魏兰根了。魏兰根说道。这个县城、因为在强盗的境界里。他们不得已附合了强盗。求救自己的性命。一旦望着官兵到了。应当可怜他们。抚恤他们才好。为什么反而学了强盗们的行为。去做那虐待人民的事呢。就去访求那美女的父母们来。尽数叫他们各自领了回去。后来魏兰根一直封到了永兴地方的侯爵。
  
  十二、【公义变俗】
  慈母公义。欲变岷俗。舆病置厅。拊摩情笃。
  【原文】
  隋辛公义、除岷州刺史。岷俗一人病疫。合家避之。孝义道绝。病者多死。公义欲变其俗。命凡有疾者。悉舆置厅事。迎医疗之。俟愈。召其家人亲族。谕之曰。设若相染。吾殆矣。众感泣。此风遂革。合境呼为慈母。
  
  许止净谓疫固有传染者。然弃之不顾。孝义道绝。则良心先死矣。何若尽看护之责。以死生听之天命。为心安理得也。公义尽将病者迎置厅事。而己亦无恙。岂非疾病虽有传染。而死生终有天命耶。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个辛公义。做了岷州地方的刺史官。可是岷州地方的风俗。每逢一家人家、家里有一个人生了疫病。全家的人都避了开去。孝义的大道理。都没有了。凡是生病的人。因为没有人去服侍。所以多半是死了的。辛公义要想改变这个坏风俗。就下了一个命令。凡是有病的人。都用轿子抬到衙门里大厅上来。再叫了医生来替他医治。等他病好了。辛公义就叫了他的家里人和他亲族的人来。对他们说道。假若疫病要传染。那末我一定死了。于是一班人很感激地哭了。这个坏风俗。因此才得革除了。合境里的百姓。都称呼辛公义叫做慈母。
  
  十三、【元振济窆】
  元振博济。缞者乞资。不问姓氏。尽数与之。
  【原文】
  唐郭元振、年十六。为太学生。适其家寄资钱四十万。有缞服者叩门云。五世未葬。各在一方今欲迁窆。乏于资财。求相济。元振不问姓氏。悉与之。无少吝。及长为官。善抚御。夷夏畏慕。后封代国公。
  
  元振贤乎哉。年仅十六耳。且其家所送之资钱有四十万之多。虽缞服者五世未葬。各在一方同时迁窆。亦不需如此之多。且缞服者亦不冀其全助也。而竟如数与之。且不问其姓氏。尤为人所难能。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郭元振。年纪十六岁的时候。在太学里读书。这时候刚巧他的家里带来了四十万文钱。给他做零碎用度。有一个穿了丧服的人。到郭元振的门口请求着道。我家里五代的灵柩。都没有安葬好。散处在各地方。现在要想迁来安葬。可是没有钱。所以特地向先生来请求救济。郭元振也不问他姓甚名谁。就把家里寄出来的四十万文钱。尽数给了这个穿丧服的人。一些儿也没有吝惜的脸色。等到后来郭元振年纪长大了。做了官。善于抚恤人民、和驾御下属。所以无论本国人、外国人。都畏惧他羡慕他。后来封到了代国公。
  
  十四【汉宾惠人】
  汉宾善政。感物降神。丧葬婚嫁。博济惠人。
  【原文】
  后梁朱汉宾、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在曹日。飞蝗出境。临平阳遇旱。亲祷龙子祠。踰日雨足。四封大稔。及还乡。亲旧沦没者。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敛。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
  
  惠而不知为政。则其惠犹未广也。若朱汉宾善政所致。飞蝗为之出境。甘霖为之沛然。岂得谓神明无灵乎。至其助人茔兆。助人婚嫁。见义必为。存亡均感。宜其福寿兼全。子孙继起也。
  
  【白话解释】
  五代时候。后梁朝有一个人。姓朱名叫汉宾。先做了潞州地方的节度使。后来又调到晋州地方去。叫他镇住晋州的。每逢他住在这个地方的衙门里。那末这个地方稻田里的蝗虫。就都飞出他所治理的境界。他到了平阳地方的时候。刚刚逢着天旱。他就亲自在龙子祠里祷告。果然不到一天工夫。田里的雨、就下得很足了。四境收获的年成。非常的大熟。等到朱汉宾告老还乡。他的亲戚故旧家里穷苦的人。有办不起丧葬的。就给他们棺木具殓。有办不起婚嫁事情的。就帮助他们钱财。凡是受着他恩惠的。竟有好几百家人家。那一郡里的人。都很称美他的义气。
  
  十五、【查道博施】
  查道童年。画地为第。资斧助丧。且为择婿。
  【原文】
  宋查道、幼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寡。长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过父友吕翁家。翁丧无以葬。将鬻女以襄事。道倾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
  
  查道知虢州时。岁歉。出积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全活万余人。平居、禄赐所得。辄散施亲戚。与人交。多周给。其博施济众之怀。胎于儿时。成人之美。全始全终。故曰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姓查名道的人。幼小的时候就在地上画着一所大房子。说道。这个屋子。是应当去分给赡养那些没有父母、和没有了丈夫的人。长大了要去上京考试。可是家里没有钱。不能够上路。他的亲戚和族里的人。就大家集合了三万文钱。去送给他做费用。路过他父亲的朋友吕翁的家里。刚刚吕翁死了。家里穷得很。不能够安葬。想把女儿卖去了。去办丧事。查道就把所有的钱。尽数给了吕家。并且替吕家的女儿。选择了一个女婿。另外用了钱。把他出嫁了。查道又有一个老朋友死了。家里非常的穷苦。把女儿押了钱。给人家做丫环了。查道又替他赎了回来。
  
  十六、【仲淹义田】
  宋范仲淹。千亩义田。以济群族。衣食赖焉。
  【原文】
  宋范仲淹、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丧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
  
  公少孤贫。以天下为己任。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感激论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为政仁厚。所至有恩。民皆画像立生祠。义田之置。只以赡族。然已无人能及。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名臣。姓范名字叫做仲淹。他的平生做人。最喜欢救济人家的穷苦。凡是他的亲近又贫穷的人。和疏远的里面有贤良的人。他一定都给他们钱用。当他做大官的时候。买了近城的好田一千亩。称他做义田。去赡养和救济他自族里的许多人。每天有饭食给他们吃。每年有衣服给他们穿。凡是有嫁女儿的、娶媳妇的、或是有亡故的、有安葬的、种种事情。都有钱贴补他们。并且选择了他族里年长又贤良的人。去管理这件事。一切银钱的付出和收入。都有一定的时候。
  
  十七、【袁升还妾】
  袁升买妾。义而归之。不求聘礼。复赠余赀。
  【原文】
  宋袁升、五旬无子。其妻具资。嘱往临安买妾。妾有忧色。问之。泣曰。妾固赵知府女。父殁家贫。母鬻妾。为归葬计耳。升即送还。不索聘财。复以橐中资赠之而归。妻迎问妾安在。告以故。妻喜。明年。生子韶。后为显官。
  
  升之义无论矣。而其妻之贤。亦莫及也。入宫见妒。女子常情。升妻乃自具资。嘱夫买妾。归时复躬自迎问。得其故。则喜而慰之曰。君设心如此。行当有子矣。夫义妻贤。无怪翌年即得贵子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袁升。年纪五十岁了。还没有儿子。他的老婆具备了银钱。叫他到临安地方去买一个小老婆。袁升就去买了一个女子。可是那个女子的脸上、很有忧愁的样子。袁升就问那个女子、为了什么缘故这样的忧愁。那个女子哭着道。我原来是赵知府的女儿。因为父亲死了。家里穷得很。所以母亲把我卖了。得了这笔钱。可以归葬父亲了。袁升听了这一番话。就把那个女子送了回去。不但不向他们讨还聘钱。并且又另外把自己袋里余剩的钱、资助他们。袁升回到家里。他的老婆就迎着他。问买来的小老婆在那里。袁升就把这件事的原委告知了。他的老婆也觉得很高兴。说他心肠好、一定会有儿子的。果然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袁韶。后来袁韶做了很大的官。
  
  十八、【孝基还财】
  宋张孝基。受岳家赀。屡试其子。悉以归之。
  【原文】
  宋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死。悉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为丐。孝基见之。问曰。汝能灌园乎。曰。能。因使灌园。颇自力。复问曰。能管库乎。曰。能。更觉淳谨。孝基遂以其父财产悉归之。
  
  富人因子不肖。以家财付孝基。但望其能治后事。保遗产。岁时致祭、足矣。孝基乃召其子。试以灌园。再试以管库。审其能承父业。悉以归之。后其子卒为善士。行义若此。此其所以得为嵩山之神也。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的张孝基。娶了同里富人家的女儿做妻子。那个富翁只有一个儿子。却是品行很不好。那个富翁就把儿子赶出了家。富翁死的时候。把全部份的家中财产。都付给了张孝基。后来富翁的儿子流落了。做了叫化子。有一回、张孝基遇见了。就问他道。你能够不能够耕种园地呢。他回答道。能够的。张孝基就叫他去耕种园地。见他很勤力的耕作。张孝基就再问他道。你能够不能够管理库房呢。他又回答道。能够的。张孝基就叫他管了库房。以后他越加淳厚谨慎。很勤俭的可靠了。张孝基就把他父亲所有的家私。统统还给他了。
  
  十九、【天祥衣带】
  宋文天祥。涕泣勤王。惟义是尽。衣带名杨。
  【原文】
  宋文天祥、勤王兵败。为元所获。元主闻其贤。召见。问何所愿。对曰。宋既亡。愿赐一死足矣。临刑。颜色自若。其带中有赞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信国公忠孝兼全。惟义是尽。友不得而止之。元帅张宏范不得而屈之。元相索罗亦不得而降之。元主知终不可屈。且将释之。而天祥视死如归。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录之以为天下后世法。
  
  【白话解释】
  宋朝末年间。文天祥起了一枝义兵。来救王家。打了败仗。给元朝兵捉住了。因为文天祥是一个大忠臣。当时候很有名气。元朝的君主。也晓得他的贤良。就召他去见。问他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就回答道。宋朝既然亡了。我心里所愿意的。只是一个死。你只要给我死。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文天祥临死的时候。他的脸色很自然。他的衣带里有一首赞。赞里面说、孔夫子说的杀身成仁。孟夫子说的舍生取义。因为这个义气能够尽到极点。所以那个仁心也就到了极点了。读了圣贤人的书。究竟学了些什么事。我到了今天以后。才勉强可以说得没有惭愧了。
  
  二十、【刘濠焚宅】
  宋有刘濠。翰林掌书。欲燬党籍。自焚其庐。
  【原文】
  宋刘濠、为翰林掌书。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多连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燬。使者计无所出。乃为更其籍。连染者皆免。曾孙基。佐明太祖灭元。封诚意伯。人谓祖德所致。
  
  宋末、如林融之倡义者多矣。惜皆事败。不见成而反贻累。刘濠欲燬党籍。不惜自焚其庐。用心良苦。而人皆阴受其惠。所谓大德不德也。其曾孙以祖德所延。大光门闾。卒以灭元。冥冥中报施不爽尔。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刘濠在翰林院里做着掌书官。后来宋朝亡了。刘濠的同县人姓林名融的。起了一枝义兵。可是事情失败了。元朝就差了人、用簿子把林融同党的人记了起来。里面牵连进去的人很多。那个差人路过刘濠的家里。就在他家里寄宿了。刘濠看见牵连的人这样多。就心里想了一个计策。用酒把差人灌醉了。又放了一把火。把自己房子烧掉了。于是这个人名的簿籍。也烧燬在里头。那个差人没有办法。就另外造了一种簿籍。因此牵连的人都得免了。后来刘濠的曾孙名叫刘基。帮了明太祖灭了元朝。打平天下。封了诚意伯的爵位。人家都说这是祖上的积德。所以能够发达的。
  
  二十一、【唐珏收骸】
  遗民唐珏。忠义满怀。宋陵暴露。密葬遗骸。
  【原文】
  宋唐珏、字玉潜。时元僧杨琏真加利宋攒宫金玉。发诸陵及大臣墓。珏痛愤。乃货家具。为酒食。阴召诸少年。泣曰。吾不忍陵骨暴露。已造六石函。刻纪年一字为号。众如珏言。夜取遗骸。葬兰亭山后。闻者义之。
  
  唐珏忠义动天地。命中本贫。无妻子。乃以货家具瘗诸帝骨。袁俊斋闻之。称其为天下义士。拜为其子之师。并为料理婚娶。买负郭田三顷。后生丈夫子三。一如上元之梦。天亦报其勇于为义尔。
  
  【白话解释】
  宋朝亡了。浙江山阴县地方有个义士。姓唐名珏。表字玉潜。这时候、元朝的和尚叫杨琏真加的、贪慕宋朝皇帝坟里面的金玉宝贝。因此就把所有皇帝皇后的陵。和大臣们的坟墓。统统掘开了。唐珏见了这件事。心里非常痛恨。就把家里的家具、都卖掉了。用了这笔钱。办了酒饭。暗地里把青年们招了来。流着眼泪。对他们说。我因为不忍见皇帝们的骨头暴露着。所以已经造了六个石匣子。在匣子上面、刻了皇帝年号一个字做记号。免得混乱。一班人照着唐珏的说话做了。在一个晚上。把皇帝们的骸骨取了来。放在石匣子里。再葬在兰亭山的后面。得知了这桩事的人。都称美他的义气。
  
  二十二、【张桓詈盗】
  张桓被获。拥见渠魁。抗论逆顺。百折不回。
  【原文】
  元张桓、字彦成。汝宁盗起。袭获桓。罗拜请为帅。勿听。拥至渠魁前。桓趋据榻坐。与抗论逆顺。其徒摔桓起跪。桓詈叱厉声。且屡唾贼。贼不忍杀。谓曰。汝但一揖。亦恕汝死。桓曰。吾岂肯听汝诱胁而折腰哉。遂被杀。
  
  顺逆之分。即义与不义之别也。山贼久知桓名。特袭获。因拜请为帅。岂不可乘机利导。使入于义乎。乃避不义之嫌。竟与其渠魁抗论逆顺。贼欲得其一揖。而宁死不可。贼称张御史真铁汉。不亦宜乎。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一个姓张名叫桓的人。表字就叫彦成。汝宁地方发生了强盗。这班强盗们、乘张桓没有防备的当儿、把他捉了去。大家团团的围拜着。要请他做元帅。张桓不肯答应。强盗们又把他蜂拥到强盗头儿的面前。张桓就走过去。在一只榻子上坐下了。和强盗的头儿辩论着顺逆的大道理。强盗头儿的手下人。把张桓拉下去跪了。张桓大声地骂着。并且屡次用口涎去唾那强盗。这时候、强盗们还不忍杀他。就对他说。你只要行一个长揖的礼。也就饶你的死。张桓说道。我那里肯听你的诱惑和压迫。来向你行礼呢。于是就被强盗们杀死了。
  
  二十三、【韩文救荒】
  韩文请饷。生死为轻。负罪发廪。米价以平。
  【原文】
  明韩文、宋韩琦后也。生时。父梦紫衣人抱送文彦博至其家。故名曰文。历官南京兵部尚书。岁祲。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米价为平。
  
  人当凶岁。米谷歉收。巨富奸商。若居奇货。以待高价。不义孰甚。韩文请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则自愿受罪。竟发廪十六万。米价因是以平。其真心救荒如是。宜其享耄耋之年。亲见诸子贵显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姓韩单名叫一个文字的人。就是宋朝有名宰相韩琦的后代。他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亲做梦。看见一个着了紫色衣服的人。抱了文彦博到他家里来。所以替他取个名字叫做文。后来累次做官升到南京的兵部尚书。逢着那一年阴阳两气不和调。年成荒歉。米价飞涨得很高的时候。韩文就要请求预先发三个月军饷。去压平米价。户部里的人不肯。韩文说道。救荒如救火一样。是急不可缓的。假使有了罪。我就一个人承当好了。于是即刻发了仓米十六万。果然米价顷刻平了。
  
  二十四、【阿寄报主】
  老仆阿寄。艰苦不辞。经商教子。婚嫁如仪。
  【原文】
  明阿寄、徐氏仆也。徐氏析产。伯得一马。仲得一牛。季寡妇。得阿季。年五十六矣。寡妇泣曰。马则乘。牛则耕。老仆何益。寄曰。主谓我不若牛马耶。乃画策营生。历二十年。积资钜万。且为延师教子。婚嫁皆如礼焉。
  
  许止净谓阿寄具绝大理财本领。而屈身厮养。主人辈视之。牛马不若。倘非寡妇一泣。激其义勇自献。岂不将终其身、善刀而藏。老死于鸡栖豕栅间耶。是知古今来、埋没于庸耳俗目中者多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名字叫阿寄的。是徐姓家里的底下人。徐家弟兄们分家的时候。大房里分得一匹马。二房里分得一只牛。小房里丈夫已经亡故了。寡妇分得了阿寄。这时候。阿寄的年纪。已经五十六岁了。寡妇就哭着说。马是可以骑坐出门的。牛是可以耕种水田的。只有我分得了年老的用人。有什么益处呢。阿寄听了说道。主人说我及不来牛和马吗。就替主人筹划了计策去做生意。过了二十个年头。就积蓄得有动万两的银子了。并且替主人请了一个教书的先生来。教小孩们读书写字。一切婚男嫁女的事务。都照着规矩做。丝毫也不缺少的。
  
  【绪余】
  夫义、德之宜也。说文。义。己之威仪也。古者书仪为义。书义为谊。义之本训。谓礼容威仪出于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义必由中断制也。从羊。与善美同意。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故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义、人之正路也。行义以达其道。则无往而不咸宜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育故事       )(五明学佛网:德育故事       )  

 吕澄居士:楞伽如来藏章讲义 

 吕澄居士:金刚经三义 

 济群法师:《道次第》修学意义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果智分第十一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果断分第十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增上慧学分第九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增上心学分第八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增上戒学分第七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修差别分第六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入所知相分第四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所知相分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