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德育故事:《二十四廉》【二集卷七】


   日期:2010/7/27 17: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集卷七 《二十四廉》 

  
  廉篇
  
  一、【子瞀不顾】
  子瞀媵楚。直行徐步。澹泊为心。富贵不顾。
  【原文】
  周郑子瞀、媵于楚。成王登台。临后宫。宫人皆倾观。子瞀直行不顾。徐步不变。王曰。行者顾。子瞀不顾。王曰。顾。吾以汝为夫人。子瞀复不顾。王曰。顾。吾与汝千金。子瞀仍行不顾。王下台。询知其守仪节。不贪贵乐利。遂立为夫人。
  
  吕坤曰。好视喜听。女子常态也。子瞀不顾楚王。可以观闲定之养。许以富贵不动。可以观澹泊之心。一顾不顾也。而天下闻其贤。后世仰其德。然则女子一言一动。可不慎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代。郑国里有个女子。名字叫做子瞀的。陪嫁到楚国里去。有一天、楚国里的成王登了高台。去观望后宫。后宫里的人、尽数出来观看楚成王。只有一个子瞀独自一直走着。不回转头来观看。并且很从容一步一步的慢慢行走。不改变一些儿态度。楚成王就说。行走的回转头来。子瞀并不回转头来。楚成王又说。回转头来。我把你立做夫人。子瞀仍旧不回转头来。楚成王又说。回转头来。我就给你一千两银子。子瞀仍旧走着。不肯回转头来。楚成王下了台。询问了一番。晓得他是很守仪节。不贪贵。不爱钱。就立他做了夫人。
  
  二、【通妻安贫】
    狂接舆妻。操行清谨。耕食绩衣。拒聘偕隐。
  【原文】
  周陆通、字接舆。有狂名。楚人号曰狂接舆。王使持金百镒。车二驷。聘之。接舆不应。妻曰。士不以贫易操。不以贱改行。妾事先生。躬耕而食。亲绩而衣。其乐自足。若受人重禄。将何以报之。接舆曰。吾不许也。妻曰。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遂偕隐。
  
  接舆以隐为义。躬耕不仕。岂将老而遗之哉。而其妻操行清谨。尤足多也。刘向谓接舆妻乐道而远害。夫安贫贱而不怠于道者。唯至德者能之。诗曰。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言不怠于道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姓陆名通的人。别号叫接舆。很有狂的名气。所以楚国人把他叫做狂接舆。有一次、楚王差人捧了二千四百两金子两乘驾着四匹马的车子。去聘请他出来做官。陆接舆不肯答应。他的妻子说。读书人不肯为了穷苦、去改换他的操守。不肯为了卑贱。去改变他的行为。现在我服侍先生。吃的是自己所种的。穿的是自己所织的。那是自得其乐。很足够我们逍遥自在了。假使受了人家很重的俸禄。将什么去报答他们呢。陆接舆说。吾原是不答应他们呵。他的妻子说。不答应君王的差人。就是不忠了。答应了再违背他。就是不义了。还不如避去的为妙。于是夫妻两个人。就一同隐去了。
  
  三、【娄妻谥夫】
    鲁黔娄妻。谥夫以康。覆衾必正。不敛何妨。
  【原文】
  周鲁黔娄。乐道安贫。及卒。枕墼席藁。缊袍不表。覆以布衾。首足不尽敛。曾子往吊。见之。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娄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时不邪。死可邪乎。曾子曰。何以为谥。妻曰。先生富贵有余。皆辞不受。宜以康为谥。
  
  吕坤曰。黔娄之妻。圣人之识趣也。千古而下。令人起敬。彼妇人衣锦绣。耀金珠。傅朱粉。以财色骄人。而抵死口中无一道义语。甚者怨夫家之贫而求去。如朱买臣妻者。可为三叹。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鲁国里有一个人。名字叫黔娄的。他的生性是乐意修道。安心守贫。等到死的时候。头枕着砖坯。身子睡在稻草里。穿着一件破棉袍。连外爿也没有了。身上盖了一层布被。可是不能够遮了头和脚。曾夫子去吊他。看见了。就说。只要把那被扯邪了一些。就可以敛着头和脚了。黔娄的妻子说。与其邪了的多着。还不如正了的缺着好。先生活着的时候。不肯邪的。难道死了可以邪的吗。曾夫子说。那末用什么字来谥他呢。黔娄的妻子说。先生的富贵。本来是有余的。因为他都辞去了不受。所以应当用一个康字来谥他。
  
  四、【终妻灌园】
    子终之妻。劝其夫子。拒聘偕逃。安贫不仕。
  【原文】
  周楚王闻于陵子终贤。使持金百镒。聘以为相。其妻曰。夫子织屦以为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前方丈。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可乎。子终谢使者而不往。遂偕逃。为人灌园。
  
  吕坤谓仕、非不义也。不仕、非达节也。乃若不戚戚于贫贱。不眈眈于富贵。求之妇人。盖亦难矣。余故录黔娄之妻。子终之妇二则。以为乐道安贫之训云尔。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楚王打听得住在于陵地方的子终。是很贤明的。就差人捧了二千四百两金子、去聘请他出来做楚国的相国。他的妻子说。夫君织着草鞋。养活自己。左边是琴。右边是书。快乐就在这个里面了。要晓得家里车马、虽然结连着很多。可是所住的、也不过小小的一些放下膝盖的地方。吃的虽然很多、面前摆满了一丈方的地位。可是吃着觉得好的。也不过肉一种罢了。现在为了容膝安适的小地方。一块肉的美味。拼着用身子去负担楚国的大忧。你想上算不上算呢。子终辞谢了楚王的差人。不去做相国。两夫妻就一同逃去了。给人家灌园去。
  
  五、【陶妻泣富】
  陶妻家富。预泣其夫。被逐夫死。复归养姑。
  【原文】
  周陶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从。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泣。姑怒其不祥。妇曰。夫子治陶。家富国贫。上下弃之。败亡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逐之。处期年。答子有罪诛。母以老得免。无所依。妇乃归养焉。
  
  吕坤曰。安危利灾。此举世丈夫所暗。不独一答子也。不意妇人乃审于利害之机。而独有败亡之惧。卒如所言。吾录之以为仕者之诫。又以愧世之妇人。见其夫财货盈室。而心喜色动者。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陶答子。在陶的地方做了三年官。名誉并不甚好。可是家财却比以前富了三倍。他的妻子规谏了几次。陶答子不肯听从他妻子的话。住了五年。跟从他车子有了一百乘。休官归来的时候。宗族里的人、杀了牛来恭贺陶答子。独有他的妻子。抱了儿子哭着。婆婆生了气。以为这种情形。是不吉祥的。陶答子的妻子说。丈夫在陶的地方做官。家里富了。国里穷了。这是上下的人、都要唾弃他的。败亡的现象。已经可以看得见了。我情愿和小儿子一同逃避。婆婆听了气得很。就把陶答子的妻子赶走了。过了一年。陶答子有了罪。杀死了。他的母亲。因为年老免了罪。可是没有依靠。陶答子的妻子就回来把婆婆养到老。
  
  六、【稷母责金】
  齐田稷母。其子受金。责以廉洁。公正存心。
  【原文】
  周齐田稷、为宣王相。受吏金百镒。以遗母。母问所从来。稷对曰。诚受之于下。母责之曰。国家设官以待子。厚禄以养子。子不能廉洁公正。以奉君命。非吾子也。稷惭而出。反其金。自请诛于宣王。宣王高其母之行。使复为相。君子谓稷母廉而有化。
  
  吕坤谓妇人性多贪鄙。见财之入也辄喜。每不问所从来。若田稷母之以修身洁行。不为苟得。非礼之财。不入于家。训化其子。不亦廉乎。妇人廉。夫与子虽贪。无所入矣。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齐国里有一个姓田名字叫稷的人。在宣王手里拜了相。私下受了属下官吏二千四百两金子。就把这金子去送给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就问这些金子从那里来的。田稷回对道。的确是从属下官吏那里得来的。他的母亲就责备他道。国家设有官爵来待你。用了很厚的俸禄来养你。你不能够很廉洁、很公正、来奉君王的命令。那就不是我的儿子了。田稷很惭愧地走了出去。把金子还了属下官吏。自己去请求齐宣王办他的罪。齐宣王很重视他母亲的行为。就仍旧叫他做相国。君子说。田稷的母亲。天性既然廉洁。又能够教化儿子。
  
  七、【马后慎微】
    马后勤俭。自制袿衣。身被大练。杜渐防微。
  【原文】
  汉明帝后马氏。伏波将军援之幼女也。年十三。选入太子宫。事皆自为。衣袿裁成。手皆瘃裂。终未与侍御私语。其防微杜渐如是。及为后。身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率皆羌胡倭越。未尝用旧人僮使。深疾华采。首无珍饰。后宫从化。天下法之。
  
  吕坤曰。身为天下母。而衣大练之衣。无三味之膳。敦节俭以为天下先。非甚廉德。何能约己率人若此。刘向谓德后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诚确论也。
  
  【白话解释】
  汉朝明帝的皇后马氏。就是伏波将军名叫马援的最小女儿。年纪十三岁的时候。选到太子宫里去。各种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的。一切衣服都是亲手自裁自缝。两只手都生了冻疮、起了裂痕。他始终不肯和那服侍他的人私下讲一句话。他的防微杜渐。总是这样的谨慎。等到后来做了皇后。他身上穿了粗绢的衣服。所有服侍他的人。只穿着光裙。裙上一些儿没有装饰的。并且都是那些西方的羌呀、北方的胡呀、东方的倭呀、南方的越呀、四种外国人。并不曾用着旧日的仆人。他又很不欢喜那光华文采的物件。所以他的头上。并没有珍宝首饰。后宫里的人。都受了他的感化。天下的人也都照着他做。
  
  八、【邓后克己】
  邓后却贡。禁献珍异。减撤救饥。达旦不寐。
  【原文】
  汉和帝后邓氏。名绥。太傅禹之女孙也。克己为怀。德冠后庭。当立后时。辞让再三。是时方国贡献。竟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及为太后。水旱十载。每闻民饥。达旦不寐。躬自减撤。以救灾厄。天下复平。岁仍丰穰。
  
  人君YIN纵豪奢。多欲喜事。则赋敛日急。四海困穷。暴民强敌。乘机而起。劫掠货财。屠戮男女。江河流赤子之血。原野积征夫之骨。兵连祸结。社稷遂亡。人君亦何利哉。在上者能崇节俭。天下不难平矣。
  
  【白话解释】
  汉朝和帝的皇后姓邓。名字叫绥。就是做太傅官名叫邓禹的孙女儿。他每每把制胜私欲为心。所以他的德行。后宫里这许多人、要算他是第一。当那册立他做皇后的时候。他推辞着避让着有好几次。这时候、四方诸侯的各国、都竭力访求珍贵美丽的物件、贡献上来。自从邓绥做了皇后以后。一概都下了命令禁绝他们。就是到了四节年关。也只准供给一些纸墨罢了。等到后来边做了皇太后。那时候、偏偏天下多故。不是大水。便是大旱。这样的有了十年。邓太后一听得百姓们受了饥饿。就一夜不睡到天明。自己减除了供奉的去救灾困。从此天下仍旧太平。年岁仍旧十足的收成了。
  
  九、【少君却妆】
  鲍桓少君。以富嫁贫。尽返妆饰。归里事亲。
  【原文】
  汉鲍宣继妻桓氏。字少君。宣始贫。从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少君妻之。及婚。妆资甚盛。宣不悦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少君即返其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夫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里称焉。
  
  吕坤谓少君以富家少女。幡然甘贫妇之行。可谓勇于义矣。鲍宣甘心苦节。视势利纷华。若将浼焉。岂不介石君子乎。乃有利妇家之财。得之则喜。不得则怒。贪心不足者。视此当亦汗颜。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一个姓鲍名叫宣的人。他的后妻桓氏。别号叫少君。鲍宣起初很穷苦。跟着桓少君的父亲读着书。桓少君的父亲很看重他能够清苦。就把桓少君许给他做妻子了。到得结婚的时候。备的妆资很多。鲍宣觉得很不欢喜。就说。少君生长在豪富的人家。当然习惯了美丽的妆饰。可是我实在是贫贱得很。那是不敢当礼的。桓少君听了。就把那服侍的奴婢、妆饰的物件。尽数都还了娘家。换着了布做的短衣裳。和丈夫同挽了一辆窄小的车子回到夫家。去拜见了婆婆以后。就拿了汲水瓶出去汲水。并且很守着做妇人的道理。所以乡里的人都很称赞他的。
  
  十、【宗母还鲊】
  孟宗之母。教子清廉。封还鱼鲊。戒以避嫌。
  【原文】
  吴孟宗母。江夏人。宗少从南阳李肃学。既长。为左将军朱据军吏。夜雨。屋漏。宗起。涕泣谢母。母曰。但当自勉。贫何足泣。据知之。使为盐池司马。宗乃结网捕鱼。作鲊奉母。母封鲊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宜深戒之。
  
  吕坤谓世岂有母廉而子贪者乎。至于贫何足泣四字。此英雄豪杰所不能道者。至封鲊还遗。与陶侃母事同一辙。善于教子。三迁之后。又得一孟母。岂不贤哉。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里有个姓孟名叫宗的一个人。他的母亲是江夏地方的人。孟宗幼小的时候。就跟着南阳地方的李肃读书。后来长大了。做了左将军朱据的军吏。有一天的晚上。下雨。屋漏了。孟宗起身向着他的母亲哭着谢罪。他的母亲说。只要自己能够勉励。若只为了家里穷苦。何用哭呢。朱据知道了这一回事。就把孟宗升做了盐池的司马官。孟宗顺便结了网去捕鱼。捕了鱼做好贮藏的食品。奉上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把鱼封好了还他。并且说。你做着鱼官。用了贮藏的鱼来寄给我。那不是避嫌的道理。应当深深的警戒。
  
  十一、【隐妻助廉】
  吴隐之妻。勤苦自持。身膺命妇。浣衣缝之。
  【原文】
  晋吴隐之、自幼清介。有孝行。及为官。妻纺织以供朝夕。负薪为炊。冬月无被。以草荐自裹。当浣衣。被其絮。晒干。复缝之。勤苦同于士庶。或谓其太过。妇曰。吾夫居官廉洁。所得俸钱。赡族济民。需用甚巨。吾特以勤苦助其廉耳。
  
  居官廉洁。食用非轻。安有余资以赡族济民。今隐之妻勤俭劳苦如是。俾夫得以俸钱分润于人。终身清介。无内顾忧。史称其嫁女卖犬。远近播为美谈。若隐之妻者。诚不愧贤内助矣。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姓吴名叫隐之的人。从小时候就很清白廉介。有孝顺爷娘的行为。到得做了官。他的夫人纺着纱织着布来供给朝夜的费用。并且自己背了柴来烧饭。冬天也没有棉被。就用一条草荐来裹着。逢着洗衣服的时候。就把衣服里的棉絮著着身上。等到衣服晒干了。再缝好来。勤俭辛苦的行为。和普通人家一个样子的。有的人对吴隐之的夫人说。你的辛苦未免太过分了。吴隐之的夫人说。我的丈夫做官。非常廉洁。所有应得的俸钱。又要赡养宗族。救济百姓。需用很大。所以我特地用勤苦来帮助我丈夫的廉洁呵。
  
  十二、【若昭高洁】
  唐宋若昭。慧美能文。尚志不嫁。高洁冠群。
  【原文】 
  唐宋廷芬女若昭。姊妹五人。皆慧美能文。承先世之学。尚志不嫁。若昭性高洁。文学尤华美。姊若莘著女论语。属藁未定。若昭为述成之。德宗召试。皆称旨。俱留宫中为女学士。若莘卒。穆宗使综其任。后妃诸王公主。皆师事之。号曰先生。及卒。赠梁国夫人。
  
  案若昭姊若莘。妹若伦若宪若荀。五人既同时为女学士。父亦被擢为习艺馆内教。朝野荣之。若昭性尤高洁。帝后咸敬之。夫以女子而能传家学。显亲扬名。久历官职。恩遇独隆。诚可谓超今迈古已。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个宋廷芬的女儿。名叫宋若昭。他们姊妹一共有五个人。个个很聪明、很美丽、能够做文章。承接他们先世的学问。志趣高尚。不肯嫁人。宋若昭的性质很高洁。文学尤其华美。他的姐姐名叫宋若莘的。做了一部女论语。起了草稿。还没有刊定。宋若昭就替他姐姐做成。德宗皇帝把他们召了去考试。都合得着皇上的意志。就都留在宫里做女学士。后来宋若莘亡故了。穆宗皇帝就叫宋若昭代了宋若莘的职任。宫里面的皇后妃子和诸王的公主们。都把师傅的礼节待他。称呼他做先生。等到去世以后。封赠他做梁国夫人。
  
  十三、【柳韩和丸】
  柳韩夫人。绫罗不御。归乘竹兜。丸熊远虑。
  【原文】 
  唐节度使柳公绰妻韩氏。相国休之孙女也。治家严肃俭约。为缙绅家模范。归柳氏三年。未尝露齿。斥绫罗锦绣不御。每归觐。乘竹兜。二子青衣步屣以随。尝以苦参黄连熊胆为丸。赐诸子。每夜读、含之。以资勤苦。子仲郢。仕至尚书仆射。孙玭、御史大夫。
  
  吕坤谓相国孙女。节度夫人。金舆绣服。本不为侈。而乃俭素自持。言笑不苟。其家法可知矣。近世妇女。罗珠刺绣。满箧充奁。月异日新。互羡争学。德不如人。而衣饰是尚。家不能治。而容冶相先。何哉。
  
  【白话解释】
  唐朝的节度使柳公绰的妻子韩氏。是宰相韩休的孙女儿。他的治理家务。很严紧庄肃、俭省简约。做着一班缙绅家的模范。嫁到柳家来以后。三年没有露着牙齿笑过。并且屏斥那些绫呀、罗呀、锦呀、绣呀、的衣服。一概不肯穿着。每当回到娘家去探望父母的时候。就坐了一乘竹轿子去。后面叫他的两个儿子、穿了青衣走着跟去。他常常用那些苦参呀、黄连呀、熊胆呀、做了丸药。分给他的儿子们。每逢在晚上读书的时候。口里含着。来帮助他们的勤苦。后来他的儿子名叫柳仲郢的。官做到尚书仆射。他的孙子名叫柳玭的。官做到御史大夫。
  
  十四、【赵女覆浆】
  唐赵氏女。偕嫂避兵。勺水不苟。浆沟留名。
  【原文】
  唐赵氏女。莱芜人。唐末兵乱。偕其嫂出外避兵。时天气亢旱。姑嫂二人。行路既久。焦渴难堪。有男子见而怜之。馈以浆水。嫂饮之。女不肯饮。覆诸地。遂渴死。后其地有沟水出。如白浆。因名沟曰浆水沟。上建祠塔。以祀女焉。
  
  古今廉女。未有如赵女之勺水不苟者。况在长途逃难中耶。精灵不散。竟有出浆水之沟。使从此无过其地而渴死者。烈哉赵女。可与露筋女并称不朽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姓赵的女子。是莱芜地方的人。那时候、正在唐朝的末年间。逢到兵队作乱。奸YIN掳掠。无所不为。姓赵的女子就同了他的嫂嫂逃到外边去避免兵祸。这时候、天气旱得很。他们姑嫂两个人。走路走得太长久了。口里焦渴得很难过。有一个男人家、看见他们两个人这个样子。很可怜他们。就送给他们一些浆水。他的嫂嫂喝了。姓赵的女子不肯喝。把浆水倒在地上。于是就渴死了。后来这个地方的沟里、有水出来。像白浆一样。所以那地方上的人。就叫这条沟做浆水沟。上面造了一个祠堂、一座宝塔。去祀奉他。
  
  十五、【吴王洁己】
  吴与之母。教子事君。躬自纫缉。以励清勤。
  【原文】
  宋吴与母王氏。漳浦人也。与为怀安县令。王氏就养官舍。日事纫缉。昼夜勤劳。未尝稍逸。自与初官时。王氏即戒以事君临民大节。令其洁己奉公。慎无贪躁。以累清名。故后与所至。均以清勤著称。皆母氏之教有以致之也。
  
  妇女廉者希。廉而能教者更希。吴与母之勤苦自持。且命子奉公洁己。并告以事君临民大节。史称与之清勤。皆得自母教。廉女之有关于家国身名者如此。凡为女子。曷不鉴而法之。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吴与的母亲王氏。是漳浦地方的人。吴与做了怀安地方的县官。他的母亲王氏在他的官舍里受着奉养。可是天天做着缝纫修补的工作。日里夜里都是很辛勤劳苦。不肯稍稍休息安逸。当吴与初初做官的时候。王氏就教训警诫他事奉皇上、和那对待百姓的大道理。叫他总要清洁自己的操守、办理公家的职务。切切不可贪财、不可躁进。以致妨害了清白的名声。所以后来吴与每每到过的地方。都有清廉勤苦的名誉。这都是他的母亲预先教训得好。所以能够有这个样子呵。
  
  十六、【曹女却赙】
  曹修古女。葬父无资。宾佐赠赙。请母却之。
  【原文】
  宋曹修古、知兴化军。卒于官。贫不能归葬。宾佐赠钱五十万。其女泣白母曰。我先人在。未尝受宾佐馈遗。奈何以赙钱累其身后。母从而却之。宾佐请留备女奁。女曰。因父丧以自利。而谓我为之乎。尽却不受。宾佐皆叹息而去。
  
  吕坤谓父之廉见信于女。而其女亦爱父以德。宁不能归葬。而却宾佐之赠。此岂世俗所能及哉。礼、丧有赙。孔孟所不废。吾未见女子之狷介如是者。至宾佐请留备女奁。其意诚善。然不知女也甚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姓曹名叫修古的。做了兴化地方的长官。后来死在任上了。可是家里境况穷苦得很。竟不能够把棺材搬回家乡去安葬。曹修古的宾客们和属下。送了曹家里五十万的钱。曹修古的女儿哭着对他的母亲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未尝受着宾客们和属下们的赠送。为什么因为这些助丧的钱。去累着我父亲的身后呢。他的母亲就听了他。不肯收受这些钱了。曹修古的宾客和属下们又说。把这些钱留下了。当作曹修古的女儿的妆奁费。曹修古的女儿说。因为了父亲的死亡。来利益我自己。难道这种事是我肯做的吗。就统统拒绝了一概不受。宾客属下们都叹息着回去。
  
  十七、【蔡氏止盗】
  蔡氏之夫。得财非义。竭力拒之。散其同类。
  【原文】
  宋蔡氏、生长田家。其夫某、日与恶少游。蔡谏不听。未几、携财帛归。蔡拒之曰。不止。我当白之官。夫与众约。潜背蔡去。蔡追呼不能止。乃扬言欲告乡里。众始散。夫怒。屡殴蔡。蔡持益坚。他日、众皆败。其夫以被止获免。遂感悟改行。
  
  丈夫贪不义之财。犯罪罹祸。多半由妇人致之。试观蔡氏谏夫不听。则拒之追之。扬言以散之。屡遭殴辱。持之益坚。卒能感悟其夫。改行为善。氏诚保家之妇哉。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蔡氏的妇人。是生长在种田人家里的。他的丈夫天天和一班少年的恶棍结队。蔡氏屡次规劝。他的丈夫总不肯听。过了一回儿。他的丈夫拿了钱财绸缎回家来。蔡氏就拒绝着说道。假使你拿进家里来。我就要告诉官府。他的丈夫和众人约定了。瞒着蔡氏出去。蔡氏追呼着、不能止住。就大声说着要告诉乡里了。众人才散去。他的丈夫就很生气。屡次殴打蔡氏。蔡氏更加坚持了。后来事情败露。众人都犯了罪。独有蔡氏的丈夫。因为被蔡氏的阻住。所以没有受着罪。于是感觉了悔悟起来。尽改过从前的行为。
  
  十八、【郑钱谢姊】
  宋郑钱氏。夫贫难行。不受姊赠。全夫清名。
  【原文】
  宋郑绛妻钱氏。广陵王元之女孙也。幼秀悟。绛母性严。钱氏侍起居弥谨。每遇绛母有疾。夜辄不解衣带。用心奉事。历久不渝。绛贫。赴陕右官。不能具行装。钱姊自京师持金币来赠。钱氏谢之曰。身受姊赐。固可。何以全吾夫之廉乎。
  
  钱氏可谓女孝廉矣。久侍姑疾。衣带不解。良人赴任。行装莫具。其姊持金币来赠。恐伤夫之廉。谢而不受。则其平居日用之间。处处相夫以道。可以想见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郑绛的妻子钱氏。就是封过广陵王名叫钱元的孙女儿。幼小年纪时候。就很明秀聪悟。郑绛的母亲生性很严肃。钱氏服侍他婆婆的起居。格外谨慎。每逢郑绛的母亲有了病。夜里就不脱衣不解带的用心侍奉。虽然日子很多。总是长久不变样子的。郑绛的家里很穷苦。当那要到陕右地方去做官的时候。连行装都办不起来。钱氏的姐姐打从京里、拿了金子绸缎来送给他。钱氏谢绝了。说道。我自己受了姐姐的惠赐。固然是可以的。但是怎么样能够顾全我丈夫的廉洁呢。
  
  十九、【姚杨返贿】
  元姚杨氏。夫劾平章。返贿不受。廉德益彰。
  【原文】
  元姚天福妻杨氏。性廉洁。天福为监察御史。家中仅粝米数升。后为按察使。劾平章阿里海牙。阿里海牙使人赍金器遗杨氏。杨召宪吏至家。使以所遗器送宪司。曰、吾夫劾平章。何以是贿吾。吾岂受贿者。会阿里海牙以入朝诣台。见之。叹曰。岂惟夫廉。其妻亦廉。
  
  天福初劾阿合马。阿合马缚天福。欲害之。杨氏诣台。言权臣奸杀御史。台官不言。宪纲何在。台官感其言。纠众上书。天福得出。后劾平章。杨氏送其所遗之器于宪司。使被劾者叹服。益足以彰廉德矣。
  
  【白话解释】
  元朝时代。有一个姚天福的夫人杨氏。生性非常廉洁。姚天福虽然做着监察御史的官。可是家里只有几升粗米。后来做了按察使的官。就上了一个奏章去弹劾那副宰相、名叫阿里海牙的。阿里海牙差了人把金子做的器具去送给杨氏。杨氏就把宪吏叫到家里来。叫把那阿里海牙送来的器具、送到司法官那儿去。并且说。我的丈夫弹劾宰相。为什么把这些物件来贿赂我呢。我难道是肯受贿赂的人吗。这时候、刚巧阿里海牙因为上朝去、顺便到司法官那儿。看见了。就叹息着说道。岂但丈夫廉洁。他的妻子也很廉洁呵。
  
  二十、【罗李清介】
  李氏夫贵。马矢为炊。或献金器。痛恨绝之。
  【原文】
  明罗双泉之室李氏。清介相夫。双泉为兵曹时。李独拥户。炊马矢。食脱粟稷菽。及双泉在镇江。李携女奴往后圃。掘野蔬食之。尝从僚妇饮。人皆冠珠翠明珰。钏金累然。李已再受封。至不再具冠。衣故贫时衣以往。后有女侩私献金器。李痛绝之曰。尔不知吾夫耶。
  
  双泉之妻。初本宦家之女。继又为宦家之妇。乃能贵而不骄。一生清介。令人起敬。世有丰衣美食。贪嗜金珠。私受贿赂。败夫清操者。其视李氏。贤不肖为何如耶。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罗双泉的妻子李氏。本来是做官人家的女儿。他很清白廉介的助理丈夫。罗双泉做兵部里司官的时候。李氏一个人住在家里。就紧闭门户、做自己的遮蔽。用马粪来烧饭。吃着不曾舂过的米。掺和着高梁大豆。到了后来。罗双泉在镇江地方的时候。李氏同了女奴、到后面菜园里掘了野菜吃。每逢同了同僚的命妇们饮酒。别人家个个头上、戴满了珠翠。耳朵上穿了明珠。手臂上串着金镯。很阔气的样子。那时候李氏已经受过两次诰封了。可是他并不另外备办新衣新帽。仍旧穿了贫穷时候的旧衣服去。后来有一个女商人、很秘密的把金器皿金首饰献给李氏。李氏就恨恨的谢绝那女商人。说、你难道不晓得我的丈夫吗。
  
  二十一、【温常还遗】
  常氏拾金。秘藏不露。得主即还。封识如故。
  【原文】
  明温润妻常氏。汉阴人也。正德间。有谢姓者。因差而鬻其产。得二十金。为酒所困。解金于空园中而去。常氏偶入园。拾得之。秘不告人。以待来者。及谢酒醒。还至园中。求金不获。几欲自尽。常氏亟取金与之。封识如故。谢感泣谢之。
  
  拾金不言。防人冒领。智也。亟还失主。免其自尽。仁也。封识如故。不为苟得。礼也。亦义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特为利欲汩之耳。人能清廉。一举而仁义礼智。俱形于外。贤哉常氏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姓温名润的妻子常氏。是汉阴地方的人。武宗皇帝正德年间。有一个姓谢的人。为了差使的缘故。卖去了家产。得到了二十两银子。可是被酒吃醉了。把这二十两银子放在空园里、走了去。常氏偶然到了这个园子里。拾得了这一包银子。就守着秘密。不去告诉人家。静心等候那遗失银子的人到来。等得姓谢的酒醉醒了。回到这个空园里。寻找银子不着。恨极了。几几乎要自杀。常氏就连忙拿了那个银子来交给姓谢的。包封还是原样。并没有丝毫动过。姓谢的很感激的哭着。一方面又向常氏道谢。
  
  二十二、【丁香殓银】
  丁香主死。付银使逃。仍置棺内。不受分毫。
  【原文】
  明王瓒之婢丁氏。名香。陕西盩厔人也。时盗贼蜂起。不克安居。乃随瓒出外避难。贼将近。瓒乃以银付丁香。令其独自逃去。厥后瓒被贼焚死。丁香负其尸而归。以瓒生前所付之银。置其棺中。殓而葬之。分文不取。
  
  丁氏随主避难。主人自知不免。付银使逃。香既负尸以归。殓而葬之矣。则以其余资自给。亦谁得而议其非耶。乃以所付之银。置主棺中。诚廉而不忘主者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姓王名叫瓒的人。他的丫鬟姓丁、名字叫香。是陕西省盩厔县地方的人。这时候、盗贼起来得很多。仿佛像蜜蜂乱飞的这个样子。所以不能够在家里平平安安的居住。于是丁香就跟了王瓒出外去避难。强盗将要到来了。王瓒就拿银子付给丁香。叫丁香独自一个人逃去。后来王瓒竟被强盗们把他烧死了。丁香就把他的尸首。背了回来。并且把王瓒生前付给的银子。仍旧放在他的棺材里。才把他殓好了。又去好好的替他安葬了。一个钱也没有去拿他的。
  
  二十三、【彭陈辞姻】
  陈氏有子。巨商爱之。欲纳为婿。婉言以辞。
  【原文】
  明彭鹤祯妻陈氏。番禺人也。蚤寡。抚孤守节。教子以义方。故其子亦贤能而尚德行。有巨商欲以数千金。纳其子为婿。陈氏辞之。或劝曰。与为婿。当久享丰厚。孰若恒居俭约耶。陈氏曰。骤得财者不祥。且娶妇应论德。奚以财为。终力拒之。
  
  贫人娶富女。苟非其子有德。新妇知礼。鲜不以骄侈、开罪于舅姑妯娌。陈氏知不劳而获。理难安享。故以论德不论财拒之。其卓识清德。均足以为后世法。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彭鹤祯的妻子陈氏。是番禺县地方的人。很早就守寡了。他抚养孤儿、守着贞节。并且教训儿子都用义方的大道理。凡是志向所在、总要处处合着义理。所以他的儿子受了母亲的感化。也很贤明、很能干、并且讲究有德的行为。那时候、有个大富的商人想用几千两银子。叫他的儿子去做女婿。陈氏辞谢了。有人劝他说。你把儿子给了富商做女婿。那末就可以长久享受丰厚。比较现在常常住在贫穷的境地。不是好得多吗。陈氏说。骤然到得钱财的。不是吉祥的事。并且娶媳妇是应当讲德性的。那里可以讲钱财呢。终于竭力拒绝了。
  
  二十四、【玉卿耿介】
  明蔡玉卿。慧质冰心。助夫耿介。善却赠金。
  【原文】
  明蔡玉卿、为黄道周继妻。道周系狱。蔡遗书规之曰。君耿介之志。不可以小挫自隳。无一语及私。明亡。道周将自引决。遗书与别。蔡复书慰勉。自任身后之责。漳城破。寇知为黄夫人。奉二百金为朝夕资。蔡却之曰。得出严城。受赐多矣。不敢重叨金也。寇乃送之出。
  
  蔡氏本善书。其书置道周书中。人莫能辨。从道周北行时。途中日临卫夫人帖一帙。人争以匹锦易之。观其两遗夫书。有士君子之风。寇钦其清节。奉金以献。婉言却之。而出城远避。其才德自不可及。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女子叫蔡玉卿的。是黄道周的后妻。黄道周生性忠直。所以受了小人的陷害。打了廷杖。下在牢狱里。蔡玉卿就写了一封信去劝他的丈夫道。你有了不肯苟合世俗的志向。不可因为了小挫。堕落自己的志气。信里没有一句私下的话。到得明朝亡了。黄道周将要尽忠自杀。就写信来和他诀别。蔡玉卿回了一封信。去劝慰他的丈夫。勉励他的丈夫。自己担任了料理身后的责任。后来流贼打破了漳城。知道他是黄夫人。就捧了二百两银子去送他。给他做朝夕的费用。蔡玉卿拒绝了说道。只要我能够出了这个戒严的城。那我受了你们的恩赐。已经很多了。不敢再贪这些银子呵。流贼们就把他送出了城。
  
  【绪余】
  廉者。所以立志也。人各有志。孰不喜清高而恶污浊。惟或为环境所迫。或为衣食所累。利欲乘之。致有志不能自立耳。果能立志。则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比德于玉。不刿不嗛。廉至极处。可以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成太古风矣。女子之廉。尤以勤俭为本。每见贪安逸。尚服饰者。卒流于贫困。而骄奢YIN泆。亡国败家。莫非不廉所致。女子能廉。则可以养成其夫若子之清德。家道有不从此日隆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育故事       )(五明学佛网:德育故事       )  

 《寿康宝鉴》福善案:心地善良得厚报的程孝廉 

 不讲礼义廉耻的国家,一定会灭亡的(宣化上人) 

 寿康宝鉴福善案十一,心地善良得厚报的程孝廉 

 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德育故事:竹马儿童与贤能太守的信义约定 

 德育故事:人的福气有多大,取决于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德育故事:一棵老树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谊 

 德育故事:家庭出现隔阂,该怎么做? 

 德育故事:汉明帝为何如此礼遇这对兄弟 

 印光大师:邪YIN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 

 因果故事:为官不廉 断子绝孙 

 素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符合廉洁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