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德育故事:《二十四廉》【三集卷七】


   日期:2010/7/27 17: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集卷七 《二十四廉》 

  
  廉篇
  
  一、【子罕却玉】
  子罕守廉。却玉有道。使富而归。不贪为宝。
  【原文】
  周宋乐喜。即司城子罕也。宋人或得玉以献。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献者稽首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象以齿而焚身。麝以香而丧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献玉者亦知之矣。而子罕乃曲予成全。不以此故而伤己之廉德。且其谏筑台则请俟农毕。出饥粟则贷而不书。宜乎叔向称宋之乐、其后亡者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宋国的乐喜。就是叫做司城子罕的。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宝玉。就去送给他。子罕不肯收受。送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说是件宝贝。所以我敢来送你的呵。子罕说。我是拿不贪当宝贝的。你是拿这块玉当宝贝的。倘然你把这块玉送给了我以后。那末我丧失了不贪污的品行。你丧失了一块玉。岂不是大家都丧失了宝贝么。送玉的人叩头到地说。小人有了一块宝贝。恐怕发生危险。不可走到别的地方去了。我所以来送你这个的。就是来请求免死的。于是子罕就把这个人送到了他的县里。又叫玉工去治理这块玉。等到这块宝玉卖去了。得了许多钱。才叫他回到自己的家里。
  
  二、【原宪辞粟】
  孔门原思。狷介自持。家贫为宰。与粟犹辞。
  【原文】
  周宋原宪、字子思。孔子之弟子也。为人狷介。所居蓬户瓮牖。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子贡过之曰。夫子病乎。宪曰。无财之谓贫。学道而不能行之谓病。若思。贫也。非病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宪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孔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华使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孔子仅与釜与庾。原思为宰。孔子与之粟九百。盖出使为弟子之当务。而宰粟乃应得之常禄也。原思之贫若此。尚辞其常禄。则凡贫未若原思者当如何。
  
  【白话解释】
  周朝宋国里的原宪。表字子思。就是孔夫子的学生。他做人狷洁清白。所住的地方。编了蓬蒿做着门。用了瓮口做着窗子。他住的是这样的情形。并且正一正帽子。帽带就断了。振一振衣襟。肘子就露了出来。穿进鞋子。脚后跟又露出了。他的衣服鞋帽。又是这样破旧的。有一回、子贡到他那儿去。问他说。你先生病了吗。原宪说。没有钱财的就叫做贫。学了道不能实行的才叫做病。现在像我这个样子是贫。并不是病呵。后来孔夫子在鲁国做了司寇官。就叫原宪去做了家臣。给了他九百斛的谷。原宪辞谢了不收。孔夫子说。你不必客气的。你拿去了以后。可以分给邻里乡党的人呵。
  
  三、【疏广知止】
  太傅疏广。知止辞尊。不买田宅。免害儿孙。
  【原文】
  汉疏广为太子太傅。侄受为少傅。在位五年。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即日俱告病归。送者载道。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广归。散金与故旧。或劝买田宅。广曰。我岂不念子孙哉。顾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当世称之。
  
  许止净谓疏公与萧何范迁。为子孙计。何其深且远哉。世间中人以下之子孙。受害于祖父遗产者。胡可胜道。而世之为祖父者。偏欲剥他人之脂膏。丛子孙之怨毒。殆亦夙怨所结。有不容解释者欤。
  
  【白话解释】
  汉朝的疏广。做了太子太傅官。他的侄儿疏受。做了太子少傅官。这样的过了五年。疏广就对疏受说。我晓得知足的人是不受耻辱的。知止的人是没有危险的。功名成就了。全身回去。这才是上天的道理呵。于是叔侄两个人。在朝廷里立刻告了病回家。道路上挤满了送行的人。来看的人都说。这两位做官的人。真是贤良呵。疏广回到家以后。把金钱分给从前认识的人。有人劝他买田买屋。疏广说。我难道是不晓得罣念子孙的么。不过子孙们假使是很贤良的。家里的钱财多了。那末就堕落了他们的志气。假使子孙们是很愚笨的。家里的钱财多了。那末就加重了他们的过失。当时社会上的人。都很称赞他。
  
  四、【子阿委珠】
  汉钟离意。上赐珠玑。委地不拜。清誉邦畿。
  【原文】
  汉钟离意、字子阿。山阴人。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坐赃。诏籍其资物。颁赐群臣。子阿得珠玑。悉委于地而不拜赐。显宗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赐之。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也。况出于上所赐乎。乃群臣皆拜谢。而钟离意独不拜。非特不拜谢。且悉委珠玑于地焉。明帝称其清。更赐以库钱。以视同时张伯之修孔庙而怀一璧。不啻霄壤矣。
  
  【白话解释】
  汉朝的钟离意。表字子阿。是山阴地方的人。当他正在朝里做尚书的时候。有个交趾太守为了受贿犯了罪。皇帝把他的财产充了公。赐给朝廷里的一班臣子。钟离子阿分得了珠子。就把珠子都丢在地上。不肯下拜。就是表示不肯受皇上的赐给。显宗皇帝就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对道。我记得孔夫子忍着渴。不肯饮盗泉里的水。曾夫子回转了车子。不肯走进胜母里的门。这就是厌恶那些名字不好的缘故。现在这些赃物。虽然说是宝贝。可是都是污秽不正当的东西。所以我不敢拜受皇上的赏赐。皇帝听了叹息着道。尚书所说的话。是何等的清白廉洁呵。就另外把库钱赐给他。
  
  五、【子干垦田】
  子干与稻。假名垦荒。还米不受。永置道旁。
  【原文】
  汉钟离牧、字子干。会稽人。少居永兴。躬自垦田二十余亩。稻熟。县民有认之者。牧不与争。悉与之。县长闻而拘其民。欲绳以法。牧力救之。民乃获免。率妻子舂所取稻。得米六十余斛。送还牧。牧闭门不纳。民置米道旁。莫有取者。牧由此得名。迁南海太守。封都乡侯。
  
  许止净谓牧之无诤三昧。固千秋景仰。然倘无县长拘治。彼顽梗不化者。未必能立时回心。故古人云。绳之以法。法立则知恩。苟国法不立。则无赖者。且以掠夺而自鸣得意也。知恩云乎哉。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钟离牧。表字子干。是会稽地方的人。年青时候。住在永兴地方。亲自种着二十多亩田。后来田里的稻子熟了。那地方的人有来冒认了去的。钟离牧也不和他们争夺。完全给了他。县官得知了这一回事。就把那个冒认的人捉了起来。要用国法办他的罪。钟离牧竭力去救他。于是他才得免了罪。那个人免了罪以后。就带领了妻子们。舂打那起初冒认取来的稻。得到了三十多石的米。就把米送还给钟离牧。钟离牧关了门不肯收。那个人把米放在道路旁边。没有人去拿他一些儿的。从此以后。钟离牧就有了名誉。升做南海的太守官。封了都乡侯。
  
  六、【王忳葬金】
  王忳受托。得金十斤。悉葬棺下。马被奇闻。
  【原文】
  汉王忳于客旅中遇一生。谓曰。命在须臾。有金十斤相赠。乞葬。未及问姓名而绝。忳葬之。余金悉置棺下。后为亭长。有马驰入亭中而止。时大风。飘一绣被堕忳前。忳以告县。县以归忳。忳后乘马。马奔入他舍。主人识其马与被。问之。始知前所葬者。即其子金彦也。
  
  许止净谓忳葬书生。而以遗金悉置棺下。其廉介实人所难能。故风飘绣被于前。马逸亭中而止。更辗转牵入金翁之舍。岂非受恩之鬼。决不忍其阴德湮没不彰。而冥冥中力为揄扬耶。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姓王名忳的人。有一回、他在旅馆里遇见了一个人。对他说。我的性命看来是不长久的了。就在这一刻儿的时间了。我有十斤的金子送给你。请求你替我安葬了。王忳来不及问他的姓名。那个人就死了。王忳就给他安葬好了。所剩下来的金子。都给他放在棺材下面。后来王忳做了亭长。有一匹马跑到亭里来停止了。这时候的风非常地大。吹来了一条绣花被。落在王忳的面前。王忳把这回事告诉了县里。县官就把这匹马和那条被都判给了王忳。后来王忳乘了马。那匹马忽然跑进了别人家的屋里。那家人家的主人翁。认识那匹马和那条绣花被都是自己的。就去问他。于是才晓得从前替他安葬的人。就是那家家主的儿子金彦呵。
  
  七、【阎敞还钱】
  阎敞为掾。太守寄钱。年湮代远。如数归焉。
  【原文】
  汉阎敞、字子张。为郡五官掾。太守第五常被征。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敞埋置堂上。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闻常曾说有钱三十万寄敞。及长。求之。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孙曰。祖惟言三十万。无百三十万。敞曰。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悲者何。悲常之仅遗此孙也。喜者何。喜幸有此孙。而百三十万之钱。可以归之也。常仅言三十万。殆以酬敞代藏之劳乎。或恐钱之未必全在乎。然非敞所为也。而其孙亦言祖惟三十万。盖亦廉矣。
  
  【白话解释】
  汉朝的阎敞。表字子张。在府里做了五官掾。这时候、太守官叫第五常的。朝廷里召了他去。他就把陆续积蓄下来的薪俸钱一百三十万。寄存在阎敞那儿。阎敞把这许多钱埋在堂上的地里。后来第五常合家的人。都生了病死了。只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孙子。年纪才九岁。他曾经听见祖父第五常说过。有钱三十万寄在阎敞那儿。等到年纪长大了。就到那边去访求。阎敞见了第五常的孙子长大成人。不禁又悲伤。又欢喜。就把所有的钱都还了他。第五常的孙儿。见了有一百三十万的钱。就说。我的祖父只说三十万。没有说一百三十万的呵。阎敞说。这是太守生了病。所以说得模糊了。请你不要怀疑的。
  
  八、【董奉治病】
  董奉治病。不取医赀。杏多谷少。群虎逐之。
  【原文】
  晋董奉居庐山。有道术。为人治病。不取钱。病重而愈者。令栽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成林。杏熟时。作一仓。令买者随器之大小。易以谷。若置谷少。取杏多。群虎辄逐之。所得谷、以赈贫者。供行旅。岁消三千斛。谷尚有余。一日、受上帝命。授碧虚太乙真人。白日飞升。
  
  董奉之得登真。惟治病以栽杏。得杏以易谷。得谷以赈贫而已。最奇者、置少取多。群虎且乱逐之。其奇而又奇者。奉登真后。妻女守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逐如故。后人即于其种杏处。建祠祀之焉。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董奉。住在庐山里。很有些道法手术。替人家医治疾病。不收金钱。病重医好了的。就叫他们种五株杏树。病轻医好了的。就叫他种一株杏树。这样的过了几年。就成了很大的杏林了。杏子成熟的时候。就造了一个米仓。叫来买杏子的人。依照了器具的大小。用谷来换了杏子去。若是有放得谷少。拿得杏子多的人。就有一班老虎来追逐他们。他所换来的谷。就拿去救济贫穷的人。和供给来往行路的人。每年用去了谷一千八百石。可是还有剩下谷来的。他的善行积得这样多。有一天、受了上帝的命令。封他做碧虚太乙真人。在白天里飞升到天上去。
  
  九、【陆纳杖俶】
  陆纳为守。俸禄固辞。侄陈盛馔。大怒杖之。
  【原文】
  晋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顷之。召拜左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临发。止携被襆。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惟茶果而已。其侄俶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耶。杖之四十。
  
  纳之贞厉绝俗。尚矣。其辞俸也。不啻辞粟之原思。其赴任也。不啻赴郡之孔奂。其对物也。不啻封金之关公。其供客也。不啻供母之茅容。其杖侄也。不啻杖徒之顾协。廉德孔多。豈第忠亮见称朝士哉。
  
  【白话解释】
  晋朝的陆纳。幼小时候。就有清廉的操守。后来在吴兴地方做了太守官。不受俸禄。过了一回儿。朝廷里召了他去做左民尚书。他在将去上任的时候。有人问他要用几只船。陆纳说。我没有什么行李。一只船就够用了。不要另外再备船的。临走的时候。只带了一个铺盖。余外的东西都封还了官家。有一次、谢安到了陆纳那儿。陆纳没有什么请客的东西。只有清茶和水果吧了。他的侄儿名叫陆俶的。置办了很丰盛的菜蔬请客。客人回去了以后。陆纳大大的生了气。说、你不能替你叔父增光辉。反来污秽我清白的行为么。就把他打了四十杖。
  
  十、【孔顗辞米】
  孔顗骨鲠。名重朝班。弟饷以米。叱吏载还。
  【原文】
  南宋孔顗、字思远。为御史中丞。在都时。值岁俭。弟道存为江夏内史。虑顗贫乏。遣吏载米五百斛饷之。顗呼吏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郎至未几。何缘得此。竟叱令载还。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孔顗骨鲠有风力。其弟道存与从弟道徽。请假还东。顗出渚迎之。见辎重十余船。顗伪喜曰。我正困乏。甚需此。因命将岸上。既而正色语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耶。命左右取火焚尽。乃去。
  
  【白话解释】
  南宋朝的孔顗。表字思远。做了御史中丞的官。在京师里的时候。正遇着年成很荒。他的弟弟孔道存。在江夏地方做了内史官。恐怕哥哥孔顗穷苦。所以差了一个小官。载了三百石米。来送给哥哥。孔顗见了。就大声对那个小官说。我在那个地方做官有三年。卸任的时候。连行路的粮食也没有。现在我的弟弟到了那儿。没有多大时候。怎么得到这许多的米呢。竟喝令小官快把这些米载回去。那小官说。从古以来。没有载了米上水的。况且现在京师里的米价很贵。还是请你在这里卖给人家罢了。孔顗终于不肯听他。那个小官没有法了。于是就载了那些米回去。
  
  十一、【蔡樽清节】
  蔡樽守郡。吴寇悉平。种茄饮水。诏褒其清。
  【原文】
  梁蔡樽、字景节。陈留人。为吴兴太守。在官惟饮郡中井水。斋前自种紫茄白苋。以为常饵。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天监九年。宣城郡吏吴承伯挟妖道。聚众攻宣城。杀太守。转寇吴兴。吏人并请避之。樽坚守不动。命众出战。摧破承伯。余党悉平。累迁吏部尚书。
  
  身为太守。而所饮者。惟郡中之井水。所食者、惟斋前之苋茄。而白苋紫茄。犹为自种之品。且以为常饵也。清节若此。以媲美汉之刘宠、孟尝、杨震、羊续。晋之虞愿、梁之孙谦、陈之孔奂诸太守。有何不可。
  
  【白话解释】
  梁朝时候。有个姓蔡名樽的人。表字景节。是陈留地方人。在吴兴地方做了太守官。他在做官的时候。只吃着衙门里的井水。斋室前面、自己种了几种紫茄和白苋。做着日常的菜蔬。皇帝下诏书褒扬他的清白。升做信武将军。在天监九年的时候。宣城县的官吏吴承伯。用了妖法。集合了许多人。把宣城县城攻破了。杀死了太守。转去攻打吴兴。手下的人都请蔡樽躲避了。蔡樽很坚固的守着城池不动。命令那一班人出城去战。竟把吴承伯攻破了。另外的党羽也都打平了。后来蔡樽屡次升迁。做了吏部尚书。
  
  十二、【傅昭静廉】
  傅昭廉德。布衣粝食。不纳荐鱼。委之门侧。
  【原文】
  梁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势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预。器服率陋。身安粗粝。有荐鱼者。既不纳。又不欲拒。遂委之门侧。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昭谓子曰。食之则犯罪。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为安成内史。郡舍转凶为安。咸以昭正直所致。
  
  傅昭泊然静处。不妄出游。袁粲每经其户。叹曰。经其户、寂若无声。履其室、其人斯在。故其为安成内史。郡舍得以转凶为安也。许止净谓善人所在。凶邪退避。反之、则恶人所至。凶邪贲临可知矣。
  
  【白话解释】
  梁朝的傅昭。做了中书通事舍人的官。这时候做这个官的人。个个都是权势很大。倾动天下。只有傅昭独自廉洁安静。一点儿也不去干预。他所用的器皿。穿的衣服。都是很简陋的。他却很安然的吃着粗糙的米。有一次、有人送他一尾鱼。他既然不肯收受这条鱼。可是又不肯拒绝了他。就把那条鱼丢在门旁边了。他的媳妇。有一回得到了娘家送来的牛肉。就去送给公公吃。傅昭就对他的儿子说。杀牛是有禁的。我们若是吃了牛肉。就犯了罪。倘若去告发了。在情理上又是不可的。就把那些牛肉埋在地里。后来做了安成地方的内史官。那个衙门原来是很凶的。他住下了以后。就变得很平安了。一般人都说、这是傅昭正直的行为所感动的。
  
  十三、【姚察辞綀】
  姚察布綀。不受一端。临终遗命。葬以薄棺。
  【原文】
  陈姚察幼有至性。以孝闻。蔬食布衣。五十余年如一日。历官度支吏部二尚书。概不交通。有门生馈南布花綀各一端。察辞曰。吾所衣著。止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后莫有敢馈遗者。大业二年。终于东都。遗命以薄棺葬。临终一无痛恼。卒后身体柔软。颜色如恒。
  
  顾协门生送制钱二千。协杖之二十。因此得绝赠遗。姚察门生送南布花綀。察不受一端。人且不敢再馈。身为度支吏部二尚书。而生则仅衣麻布。殁则命葬薄棺。闻其风者。尝使顽夫廉。懦夫立矣。
  
  【白话解释】
  陈朝的姚察。幼小时候。就有很善良的天性。孝顺爷娘出了名。吃的是蔬菜。穿的是布衣。这样的过了五十多年的生活。始终是一个样子的。历官做到度支尚书和吏部尚书。一概不和人家来往。有一次、他的学生子送他一匹南布和一匹花綀。姚察辞谢着说。我平常所穿着的。只要麻布蒲綀就行了。你送我的这些东西。对于我是没有用处的。从此以后。就没有一个人敢送他东西的了。在大业二年的时候。姚察死在东都地方。遗嘱只用薄薄的棺木安葬。他在临死的时候。一些儿也没有痛苦烦恼的样子。死了以后。身体很柔软。颜色也和平常一样。
  
  十四、【眭夸不仕】
  眭夸高尚。避列朝班。乔妆租户。御车出关。
  【原文】
  北魏眭夸少有大度。高尚不仕。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为郎中。州郡逼遣入京。与浩相见。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务。浩投诏书于夸怀。夸曰。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将别。浩以夸所乘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出关。
  
  眭夸夙好书传。崔浩博览经史。故同声同气而为莫逆之交也。迨浩以直笔撰国记而被诛。夸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叹曰。崔公死。谁能更容眭夸。第一仕一不仕。夸之高尚。虽至友如浩。亦不能强之也。
  
  【白话解释】
  北魏时候。有个眭夸。幼小就有很大的度量。品行很高尚。不肯做官。和崔浩是非常要好的。崔浩做了司徒官。就奏明皇上召眭夸来做郎中官。州郡里的官吏。逼着他到京城里来。和崔浩见了面。大家只饮着酒、说着平生的事。并不讲到世上的事务。崔浩就把皇上的诏书、放在眭夸的胸怀里。眭夸说。这个怎么可以劳动你老兄。我就要辞别你去了。崔浩把眭夸乘坐的那一只骡子。关在马房里面。想要留住了他。眭夸就托了乡下人来完租的。假给他驾着车出关去了。
  
  十五、【怀慎清俭】
  唐卢怀慎。仕至尚书。蒸豆两器。风雨敝庐。
  【原文】
  唐卢怀慎仕至吏部尚书。清俭不营资产。虽贵。妻子犹饥寒。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所居环堵萧然。敝箦单籍。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宴设食。蒸豆两器而已。及治丧。家无留储。诏赐其家绢百段。米二百斛。官为立碑。
  
  许止净谓怀慎清绝。不为子孙计。而其子奂。亦甚清白。为南郡太守时。污吏敛手。中人之市舶者。不敢干法。远俗为安。箕裘克绍。不坠家风。世之积资财以遗子孙者。实待子孙太虐。而贻以祸殃也。
  
  【白话解释】
  唐朝的卢怀慎。官做到吏部尚书。清白勤俭。不营家财产业。官职虽然很大了。家里的妻子还是忍着饥饿。受着寒冻。他到东都地方去治理选官的事。奉身的东西。只有一只布做的袋。有一次、生了病。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去看他。只见他所住的地方。满屋子里都是很萧条的。破旧的席。单扇的门。门里又没有帘子。正逢着风雨来了。就举起了一张席子来遮着。到了时候不早了。就请他们吃饭。只不过两碗的蒸豆吧了。等到后来他死了。治丧事的时候。家里没有一些留下的钱财和物品。皇上得知他这样的清贫。就下诏送给他家里一百段绢。一百二十石米。官里又给他立了碑。
  
  十六、【裴宽瘗鹿】
  裴宽瘗鹿。弗受苞苴。不附权贵。官至尚书。
  【原文】
  唐裴宽为润州参军。刺史韦诜有女。登楼。见人于后囿有所瘗。访令偕来。问其状。曰。宽义不以苞苴污家。适人以鹿为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诜嗟异。妻以女。累迁蒲州刺史。久旱。入境辄雨。徙河南尹。不屈附权贵。终礼部尚书。兄弟八人。皆任台省州刺史。
  
  裴公兄弟八人。天性友爱。在都治时。八院相对。常击鼓会饭。政务清简。人皆爱之。至廉而又悌矣。许止净谓其不受苞苴。而姻缘凑合。不附权贵。而昆季联芳。此皆出人意计外者。非天相乎。
  
  【白话解释】
  唐朝的裴宽。做了润州地方的参军。这时候。刺史韦诜有个女儿。在楼上看见有人在后园。好像在泥地里埋葬什么东西的样子。韦诜访着了。知道是裴宽干的。就叫他来。问他怎样的情形。裴宽说。宽不肯为了私下馈送的物品。污秽了清白的家声。刚才有个人送我些鹿肉。放下就走了。我不敢欺自己的心。所以把他埋葬了。韦诜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惊叹。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了。后来屡次升做蒲州刺史官。蒲州地方。有许多时候没有下雨。裴宽到了那个地方。天就下雨了。后来又做河南府尹。他不肯卑屈了自己。去謟附朝廷里有势力的大臣。后来做到礼部尚书。他弟兄一共有八个人。都做了台省和刺史的官。
  
  十七、【郭曜献赐】
  郭曜俭朴。廉德独尊。德宗复赐。散诸弟昆。
  【原文】
  唐郭曜性孝友廉谨。父子仪出征。每留曜治家。少长千人。皆得其所。诸弟争筑池馆。盛其车服。曜以俭朴自处。累迁至太子宾客。建中初。子仪罢兵柄。乃遍加诸子官。以曜为太子少保。子仪薨。曜遵遗命。四朝所赐名马珍玩。悉皆上献。德宗复赐之。曜乃散诸昆弟。
  
  汾阳王弟男七人。同日拜官。前古未闻。青紫照庭。冠盖成里。而次子曜。独能廉谨俭朴。矫矫出群。尤为难得。至遵遗命。尽献四朝所赐名马珍玩。而上复赐之。则散诸昆弟。其廉德更足称焉。
  
  【白话解释】
  唐朝的郭曜。生性孝顺友爱。廉洁恭谨。他的父亲郭子仪带兵出去征讨。每每留下了郭曜在家里治理家务。大大小小千数人。个个都很服贴得所。他的弟弟们大家争着建筑池馆。车马衣服装饰得很华丽。独有郭曜对待自己很俭朴。累次升做太子宾客的官。在建中初年。郭子仪罢免了兵权。就给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加了官。郭曜做了太子少保。后来郭子仪死了。郭曜遵守了父亲的遗嘱。把四朝皇帝累次赐给他父亲的有名的骏马。珍贵的宝玩。尽数献还了皇上。德宗皇帝仍旧赐给了他。于是郭曜就分散给兄弟们了。
  
  十八、【程骧散财】
  程骧问母。涕泣悲哀。不义而富。悉散其财。
  【原文】
  唐程骧之父为盗。致资百万。老而改行。不复出里闬者十五年。既卒。骧不知此事。后有过。母詈曰。此种不良。庸有好事邪。骧泣问故。母悉告之。骧数日不食。尽散其财。逾年甚贫。就里中读书。师贤之。时与饘粥布帛。使供母。文行渐著。开成初。相国彭公聘之。不起。
  
  程骧可谓干父之蛊矣。以盗而致资百万。不廉孰甚。徒以改行已久。故骧未得知之。且骧、童子耳。一旦闻母言。数日不食。悉散其财。甚至贫无以养母。反赖塾师供其饘粥布帛也。骧固廉。而其母亦廉。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程骧。他的父亲原来是个强盗。积了百万的家资。到了老年才改了行为。足迹不出里门有十五年。死了以后。程骧就不晓得他父亲有做强盗的这回事了。后来程骧有了过失。他的母亲骂他道。这个不良的种子。那里有好的事情做出来呢。程骧流着眼泪。追问着母亲说这话的缘故。他的母亲就把原委都对他讲了。程骧听了以后。就有好几天不吃饭。于是把家里的财产。都散尽了。过了一年。就很贫穷了。在乡村里读书。先生很看得起他。时时给他米粥布绸。叫他供养母亲。后来他的学问和品行渐渐地出了名。在开成初年。宰相彭公用礼物来聘他。他不肯去做官。
  
  十九、【温叟封钱】
  宋刘温叟。太守赠钱。久贮西舍。封识宛然。
  【原文】
  宋刘温叟性重厚方正。事继母以孝闻。开封府尹光义闻温叟清介。尝遣府吏赍钱五百千遗之。温叟不敢却。贮厅事西舍。令府吏封识而去。明年端午。复送角黍纨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吏还以告。光义曰。我送犹不受。况他人乎。乃命辇归府中。
  
  温叟不特孝且廉也。其好古执礼。五代以来。当推为第一人焉。光义知其清介。遣吏送钱。殆以试之耳。温叟以却之则非礼。受之则不廉。命吏封识。经岁宛然。光义乃不得不命辇归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刘温叟。生性稳重厚道。端方正直。服事他的后母。有孝顺的声名。这时候的开封府尹光义。晓得刘温叟的操守清介。就差了府里的官吏。带了五百千钱来送他。刘温叟不敢推却。把那些钱都放在厅旁边西首的房子里。叫那个官吏封好了。做了记号才回去。到了第二年的端午节。光义又送了他许多粽子和扇子。这一次差来的人。就是前次送钱来的人。看见了西首房屋上封好的记号。仍旧照从前一样。一些儿也没有更动。回去就把这般情形。告诉了光义。光义说。我送他。他尚且不肯收受。况且是别人家呢。于是叫把送他的东西。一概用车子载回衙门来。
  
  二十、【冯京拒贵】
  冯京隽迈。少年登科。力拒权贵。不受娇娥。
  【原文】
  宋冯京幼时。其父式常题其所读书后云。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冯京。后十一年举进士。廷试皆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如式之言。时犹未娶。张尧佐恃外戚势。欲妻以女。拥至家。束之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携酒殽来。出奁具。京笑之不受。力辞出。
  
  许止净谓京父壮岁无子。买妾涕泣。问知其父欠折。鬻女赔偿。即遣女归。不索原金。翌年、其妻生京。而京少年登科。即能力拒权贵。不为势逼。不为利诱。所以终能为正直不阿之臣。不负父之德荫也。
  
  【白话解释】
  宋朝的冯京。幼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名叫冯式的。常常在冯京所读的书本后面。题几个字说。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冯京。后来过了十一年。冯京中了进士。在殿中考试的时候。都是第一名。做了将作监丞的官。在荆南地方做通判。果然照他父亲冯式所说的预言一样。这时候、冯京还没有娶亲。有个张尧佐靠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的势力。要把女儿许给冯京做妻子。把他生硬地拉到了家里。用金带来束他的腰。对他说。这是皇上的意思呵。过了一回儿。果然宫里带了酒菜来。又把很丰盛的嫁妆。陈设出来夸耀给他看。冯京笑着不肯收受。竭力辞别了出来。
  
  二十一、【林积还珠】
  林积邸寓。得一锦囊。明珠数百。悉返浔阳。
  【原文】
  宋林积少入京师。至蔡州邸寓。得锦囊。有明珠数百颗。询主人曰。前有何人宿此。主人云。浔阳周仲津。积曰。此人必复至。汝可具吾姓名告之。令来相访。数日。仲津果至蔡邸寻珠。主人具以姓名告之。乃趋访积。积验其珠。数皆合。悉还之。仲津分珠谢。积固辞不受。
  
  思永童时还钏。林积少年还珠。皆贱货而贵德焉。乃周仲津以分珠酬积不受。竟感恩不已。以数百贯钱。就佛寺修斋。为积祈福。积后登第。官至大中大夫。其家世世簪缨不绝。积厚流光。良有以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林积。少年时候到京师里去。到了蔡州地方的旅馆里。拾得了一只锦做的袋子。袋里面有几百颗的明珠。林积就问旅馆的主人道。以前有什么人住在这里呢。旅馆主人说。是个浔阳人姓周名仲津的。林积说。这个人一定再来。你可把我的姓名告诉他。叫他来访我。过了几天以后。周仲津果然到蔡州的旅馆里来寻珠子了。旅馆主人就把林积的姓名告诉了他。于是周仲津就去拜访林积。林积考验他所说的珠子数目。和他所拾到的都是相符合的。就把珠子尽数都还了周仲津。周仲津分了一些珠子来谢他。林积很坚固地辞谢了。不肯收受。
  
  二十二、【思永拾钏】
  思永年幼。拾金候还。失物不索。钏坠袖间。
  【原文】
  宋彭思永幼时。旦起就学。得金钏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钏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服其量。
  
  许止净谓拾遗不取、难。而在儿时尤难。失物不索。免彰人过。更难。而在贫时。则难中之难。彭公诚雅量矣。然失物固当缓以置之。不可轻易诬人。免增罪戾。彭公后举进士。累官户部侍郎。忠厚之报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彭思永。幼小时候。有一天、早晨起来读书去。在门外面拾得了一只金钏。他就默默地坐在那个地方等着。过了一回儿。那个遗失了金钏的人。果然来了。盘问了一番。那只金钏果然是他的。于是彭思永就把金钏还了他。那个人想把钱来酬谢彭思永。彭思永笑着说道。假使我的心里喜欢钱。那末就把那只金钏匿起来。不还你了。当他初初去赶考的时候。带了几只钏子当盘费。有好几个同他赶考的人。去看望他。就拿出了钏子大家一同玩着。客人里面有一个把一只钏子落在袖子里面。一班人觉得少了一只。就替他寻找。彭思永就说。我的钏子原来只有这个数目。并不缺少的呵。后来落钏在袖子里的客人临去。举起手来作揖。那只钏子就跌在地上了。许多人都佩服他度量的宽大。
  
  二十三、【茂烈安贫】
  茂烈终养。贫素安恬。上书辞帑。非敢云廉。
  【原文】
  明陈茂烈以母老终养。供母之外。不治一帷。禄以晋江教谕。不受。上给以月米。上书言臣素贫。食本俭。故臣母自安。而臣亦得以自逭其罪。非有及人之廉。尽己之孝也。古人行佣负米。皆以为亲。臣母年已八十六。臣欲尽心。尚恐不及。上烦官帑。心窃未安。上不允。
  
  陈公为吉安推官。考绩过淮。寒无絮衣。冻几殆。入为监察御史。袍服朴陋。乘一疲马。人望而敬之。母老终养。治畦汲水。躬自操作。吏部以其贫。禄以教谕。不受。廉而不自居廉。孝而不自居孝。尤足称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陈茂烈因为母亲年纪老了。就辞了官。回家奉养母亲。他在家里。除了供养母亲以外。对于其他一切。都非常省俭。甚至一张门幕也没有。朝廷里叫他到晋江地方去做教官。他不肯去。皇上每月里给他月米。他心里也不肯受。就上了一封书到皇帝那儿去说。我向来贫苦。所以吃的都很俭省。因此我的母亲。才得安安地过着生活。一方面我也可以因了贫穷。自己逃脱些罪过。我并没有及得人家的廉洁。也并没有尽了自己的孝顺。古时候的人。有的做着苦工。有的从老远的地方背了米。这都是为了双亲的缘故。我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六岁了。我要稍尽一点做儿子的心。尚且恐怕来不及。又要用了官库里的钱。我的心里是很不安的呵。皇上终于不肯答应他。
  
  二十四、【一儒扃奁】
  一儒高洁。为子完姻。扃奁别室。返济其贫。
  【原文】
  明刘一儒官刑部侍郎。张居正之姻也。居正当国。一儒尝贻书规之。居正没。其亲党皆坐斥。一儒独以高洁名。寻拜工部尚书。甫半载。移疾归。初、居正女归一儒子。珠琲纨绮。盈箱累箧。一儒悉扃之别室。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卒谥庄介。
  
  许止净谓范文正为子娶妇。欲焚妇家妆奁于中庭。以严拒之。乃一儒不加拒却。而扃之别室。既不败坏家风。更以济其贫乏。使人皆知富贵如浮云。而俭德久而可贵。于训世之道。倍觉深切著明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姓刘名一儒的人。官做了刑部侍郎。就是当时首相张居正的亲家。张居正治理国事。权威很大。刘一儒就写了一封信去规劝他。后来张居正死了。凡是他的亲戚同党。一个个都受了斥责。只有刘一儒独独有了清高廉洁的名誉。过了不多几时。朝廷里拜他做了工部尚书的官。做得半年。他就称了有病。辞官回来。在从前时候。张居正的女儿。嫁给刘一儒的儿子做妻子。嫁来的嫁妆非常丰盛。珠子绸缎。满满地堆满了许多箱子。刘一儒就把所有的嫁妆。尽数锁在空房子里。等到张居正死了。他的家产充了公。于是刘一儒把从前封锁起的东西。还着张居正的家里。后来刘一儒死了。谥法叫做庄介。
  
  【绪余】
  孔子曰。古之矜也廉。是言其持守太严。虽有不圆和之偏处。而其劲节不屈。犹不失为廉也。胡瑗原廉篇云。夫士子读书。所学何事。本欲出而致用。为国家作栋梁。为兆民谋幸福。急宜廉隅自饬。清操自励。以不贪为宝。学古圣贤之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虽贫而不受赂金。虽渴而不饮盗泉。以天地为心。以万民为命。决不至失其节操。入琼林玉树中而迷其性。登仕图版籍而异其心。果能如此立心。以之治国。而国无不治。以之安民。而民无不安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育故事       )(五明学佛网:德育故事       )  

 《寿康宝鉴》福善案:心地善良得厚报的程孝廉 

 不讲礼义廉耻的国家,一定会灭亡的(宣化上人) 

 寿康宝鉴福善案十一,心地善良得厚报的程孝廉 

 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德育故事:竹马儿童与贤能太守的信义约定 

 德育故事:人的福气有多大,取决于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德育故事:一棵老树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谊 

 德育故事:家庭出现隔阂,该怎么做? 

 德育故事:汉明帝为何如此礼遇这对兄弟 

 印光大师:邪YIN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 

 因果故事:为官不廉 断子绝孙 

 素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符合廉洁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