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陈兵:佛学对真实的界说


   日期:2010/8/7 1: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学真实论,在印度瑜伽行派的《瑜伽师地论》等论典中,阐述最称细密。《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品》分真实义为二种、四种。二种者:一、“依如所有性诸法真实性”,略称“真实性”或“如所有性”,指一切现象普遍共具的真常不变的体性,即如(tat)、真如(tathata^)、实相。木村泰贤《大乘佛教思想论》解释说:“诸现象不变的真相或使现象所以如此的不变不动的法则叫真如。”二、“依尽所有性诸法一切性”,略称“一切性”或“尽所有性”,指一切现象一一各具的一切性质、相状、力用、关系等。论云:“如是诸法性,应知总名真实义。” 

    《真实品》所言四种真实,可看作四个层次:

    一、“世间极成真实”。指世间凡夫众生共认的真实,极成,为共认、共许义。论释云:“谓一切世间于彼彼事随顺假立,世俗串习,悟入觉慧所见同性。”意谓世间众生依其同类的认识方式,由共同的认识习惯(“世俗串习”),用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大家共认为真实的东西。如人们共同把具有雄性的性器官和副性特征的人称为男人,把具有雌性的性器官和副性特征的人称为女人,乃至婴幼少壮、车马猪羊、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衣食器具、田园舍宅、苦乐忧喜等;一切大家共认,以大家共用的名词概念所表示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现象,都属世间极成真实。这在《涅盘》等经中,称为“世流布相”或“世流布想”,即世俗所流行的通用名相。

    二、“道理极成真实”。道理,意为道路理义,指贯串于事物中的固有法则,略当于今所言规律、客观规律。《解深密经》卷五说道理有四种:一观待道理,谓观察事物相互依待的关系而发现的规律,如观大小、好坏、老少、高低等的互相依待而归纳出“凡有对法不相舍离”(互为矛盾关系者不能分离)的法则;二作用道理,谓事物所具作用被发现而表述为法则者,如古人发现火有能热能熟、令猛兽恐怖等作用,科学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三证成道理,指通过推理及实践检验而证明的规律;四法尔道理,为本然所具的规律性,是前三种道理建立的根本依据,《瑜伽师地论》卷二五说瑜伽方便“一切皆以法尔为依,一切皆归法尔道理”。总之,客观本具的理、法则,在众生的认识中被总结为一种规律,叫做道理。被世间共认为正确的道理,叫道理极成真实。《瑜伽论·真实品》说道理极成真实主要依证成道理建立,证成道理依现量(经验、实验)、比量(逻辑推理)、至教量(经典依据)三量思择而建立,这是世间的“诸智者、诸黠慧者、能寻思者、能伺察者、住寻伺地者、具自辩才者”——亦即所谓“哲人”们的思维成果。

    三、“烦恼障尽智所行真实”。这是依佛法修道,断了烦恼障(贪嗔痴慢疑等)的圣者,以其离烦恼、我执的清净心所证知的诸法无我之真实。

    四、“所知障尽智所行真实”。这是依大乘佛法修道,断所知障(法我执)的菩萨、佛,以其更为圆满的智慧所证知的真实。

    四种真实,就从相对到绝对的角度及真实程度而言,构成一个渐次升进的阶梯结构:第一世间极成真实,仅是凡夫众生常识范围内的真实,无疑具有相对性;第二道理极成真实,是世间哲人们理性认识意义上的真实,对具体真实而言亦具相对性;第三烦恼障尽智所行真实和第四所知障尽智所行真实,乃出世间的圣人所证知的绝对真实,然第三尚不圆满,对第四而言亦具相对性,唯有第四所知障尽智所行真实,才是绝对的真实,才能真正当得起本为如实、绝待义的“真实”二字,能如实、圆满地认识诸法真实性、一切性。

    后来世亲所造《辨中边论·辨真实品》,更详析真实为十种:一根本真实,指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自性”;二、相真实,指三自性中圆成实自性的真实相,亦即“实相”;三、无颠倒真实,指用以对治凡夫常乐我净四颠倒见的无常、苦、空、无我之理;四、因果真实,指揭示染净因果的四圣谛;五、粗细真实,指世俗谛(粗)、胜义谛(细)二谛;六、极成真实,指世间极成、道理极成两种世俗共认的真实;七、净行真实,指烦恼障尽智所行、所知障尽智所行两种圣者净心所证的真实;八、摄受真实,指相、名、分别、真如、正智“五法”;九、差别真实,指流转、实相、唯识、安立、邪行、清净、正行七种真实之理;十、善巧真实,指用以破除十种我执的蕴善巧等十种真实。十真实中的后九种,皆依第一根本真实三自性而建立,可以三自性总摄之。这十种真实,几乎涵括了佛学的一切义理。

    《法华经·方便品》载佛为舍利弗说诸法实相包括相(相状)、性(不变的本性)、体(主质)、力(功能)、作(造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种“如是”,这里的“如是”即是真实的同义语。

    真实的内容虽可分为四种、十种或更多种,但概括而言,大略可总摄于《瑜伽论·真实品》所说诸法真实性、一切性亦即体、相两大方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陈兵       佛学)(五明学佛网:陈兵       佛学)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学的本质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三、世界新专佛学社恭请演 

 傅味琴居士:向释迦佛学习成佛就快了(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崇慈法师:崇慈法师佛学问答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略说大乘佛学 

 沈家桢居士:佛学鸟瞰 

 沈家桢居士:佛学一瞥 

 陈兵教授:大乘根本加行论 

 陈兵教授:修行者异常心理调治(节选) 

 陈兵教授:《金刚经》宗要释论 

 陈兵教授:大势至圆通章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