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为什么读经的时候妄念那么多,甚至很恶的妄念?


   日期:2016/9/22 16: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网友问:请问师父,为什么读经的时候妄念那么多,甚至很恶的妄念?很害怕因果,除了忏悔还应该怎么做?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走的?如果五蕴皆空,那妄念亦皆空,如是思维可否?

  不是诵经的时候妄念变多,恰恰是因为诵经的时候内心比平常宁静,才发现了隐藏在心中的妄念。我们平常内心的妄念就像野马四处乱跑,但自己浑然不觉;诵经时,心放在经典上,犹如一根绳子把野马拴起来,妄念就会变得明显。不要害怕这个念头,要努力把心放到经文上。

  2、网友问:请问法师,为什么心中没有了执念,却感觉到空洞呢?

  因为缺少了愿力。佛教讲放下执著,但也讲广发大愿,很多人不理解执著与愿力的区别,以为放下执著就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了,结果执著未除,反而破掉了愿力,完全错了。佛法中所说的执著是一种烦恼,它处于人内心深处,沾染在一切心行之上,要破的是这个东西,而不是应有的善念和行为。譬如一块玻璃上沾染了泥点,透过玻璃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是脏的,此时应该清洗的是泥点,而不是外在的东西,更不是要把玻璃打破。修行佛法,要找准对治的目标,正确无误才行。执著存在于内心最深处,怎么才能破除呢?一开始非要愿力不可。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放下一切、空寂消极,是误解偏见。

  3、网友问:生命就是上帝派遣一个灵魂到世上受苦,然后死亡吗?

  佛教不讲上帝,也不讲灵魂。生命是轮回不息的,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开始。在这个轮回中,大部分人是被烦恼、业力牵引,也有一部分人是用智慧、愿力主导。

  4、网友问:为什么生活老是让我绝望?

  希望不在果相上,希望在因地里。不要只看眼前的不如意境,更要注意当下的念头和行为。

  5、网友问:无常和我执本身是一对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无常,真正理解无常?如何做到在发生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因为知道世事无常,而压制自我的情感?

  要先学习,用佛法的眼睛来面对一切境界,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懂得一些佛法的名词,不一定懂得真正的内涵;懂得修行的道理,不一定能够真正落实到自己身心上去。不要拿着佛法的名词,然后用自己的逻辑去组合,最后就会陷入一套自我思维体系中,而非佛法。依师、听闻,不是说着玩的。

  6、网友问:师父好,我想问问什么是发愿、如何发愿?有什么形式吗?每天做功课前都要发愿吗?

  发愿就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把它作为一个方向去努力。譬如出家人每天吃饭前都要发愿:愿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愿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愿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发愿不一定要有什么外在形式,重要的是走心。人应该发大愿,每天都发愿,这样愿力才会越来越坚强。

  7、网友问:法师,最近工作不是很顺利,处在迷茫期,不知道当初的选择对不对,有想过要放弃,可是又不甘心。

  任何成功的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轻易就能成功,那这件事一定没什么意思。

  8、网友问:感恩老师,我平时总是记得一些过去受过的伤害,某些人对我做过的一些事、说过的一些话久久不能忘。尽量让自己想着无常,当时说出伤害话语的人已经过去了,不再纠结。可心里还是特别委屈,做不到放下,总想找人说。遇到生活中不如意的境况也控制不住抱怨,又造口业。可不说出来,心里憋得慌,该怎么看待呢?

  心里都堆着这些,哪能快乐呢?要多想着别人对自己好的事情,多看光明面,多想自己的方向,内心才会有正能量。

  9、网友问:我不想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可事情就是那么复杂。所以我一直想办法解决,可是我越想越复杂也做不到。我想要自己快乐,然而越来越不快乐。我是不是不配拥有快乐?

  内心简单,才能快乐。事情的复杂,是因为因缘很多,而每个因缘背后都牵连着人的烦恼。不要被外在的复杂扰乱,看好自己的心,在自己的心上努力,让它念念都是善的、清净的。外在事项的显现都是一时的,顺利也会过去,不顺利也会过去。

  10、网友问:法师好,饮酒不算(十恶业)吗?佛教不是戒酒吗?

  不饮酒是戒律的要求。饮酒本身并不是恶业,但由于酒后容易令人神思迷昧,烦恼增盛,说话、做事都失去控制,容易导致恶业,故戒律遮止它。

  11、网友问:感恩顶礼师父,请问在承担又多又忙时,怎么做到不失对内心的观照力!弟子在忙碌中就没法让心静下来,像以前那样观照自己的内心了。因此烦躁也越来越多!

  每件事情做过以后,要去反省、总结,慢慢觉照力就会增强。

  12、网友问:师父吉祥,父母早期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应得到重视,不懂感恩不是一个人的错,没有智慧的善良干的不一定是好事。法师,这种念头是否有起了分别心?

  我们现在不可能没有分别,要先去善分别,抉择内心的善念、正念,而不是评判外在的对错。如果内心起了烦恼,事情做得再对也是错的;如果以排斥的心态而非慈悲心去指出他人的过失,目光再犀利也是错的。所学的佛法都变成了增长我执、要求他人的工具,这就用反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