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有一种境界叫自尊


   日期:2016/9/26 7: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在世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自尊。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相信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过自己进一步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自尊的快乐。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不管别人尊不尊重你,首先你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是一个人的脊梁,自尊是一种无畏的气概,自尊是一个人必须必备的操守。也是人生的核心价值的体现。

  那么,自尊具体有那些特征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尊是人格的体现。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人应该懂得他人的尊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就要在生活中逐步培养诚实、勇敢、无私、正直、谦虚、奉献等为人们所称道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人生应通过从捍卫人格的角度来理解自尊。

  自尊是人生的豁达。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更多地欣赏到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每个人都作为与众不同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自身经历、认识水平的不足,在相处时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不同的个体,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改正错误,这才是豁达的真谛;过度的自尊,使人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这有违豁达的本意。

  自尊是人际的宽容。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就会散发出高贵的气质。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地赢得自尊。宽容他人,有利于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借助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享受人生自尊的快乐。由于知识与阅历的局限,人生常常出现盲点与误区,而他人善意的提醒,会使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自尊是人性的快乐。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一个人开朗、豁达,就会感受到自尊的快乐。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不知羞耻,就永远不会有自尊。

  自尊是人格的价值。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相信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过自己进一步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自尊的快乐。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要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

  那么,自尊具体怎样养成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做有自尊的人,应具有品德基础。包含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与自身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是人生命中一笔无价的财富,就是它帮助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点。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即使别人评价再高,其自尊也不会得到提高。对高自尊水平的人要自我提高与自我保护。自我提高是为了提高自尊水平,自我保护是为了避免丧失自尊。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自尊是一个人的脊梁,自尊是一种无畏的气概,自尊是一个人必须必备的操守,也是人生做人与为人的核心价值的体现。

  做有自尊的人,应克服浮夸虚荣。虚荣的行为表现是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虚荣产生的原因是自我认识模糊,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过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应明白:虚荣是自尊的扭曲;矫正的方法是按照正确的思维方法,明确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要欣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点,能够正确理解其本意,应采取虚心的、忠肯的态度接受,这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他人的看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做有自尊的人,应百倍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只有需要借助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才能享受共同在自尊的快乐。对自身的认识过程中,由于知识与阅历的局限,常常出现盲点与误区,而他人善意的提醒,会使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要尊重他人,不要践踏他人尊严,不要侵犯他人隐私,不要公然对峙他人,不要主动揭短他人,不要藐视他人存在。这样,人的自尊心才能得到信赖。

  做有自尊的人,应拥有豁然开朗。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更多地欣赏到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要得到彼此尊重,就需要宽容大度。在人际相处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产生矛盾。面对不同的个体,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只有以豁达的心态,才能掌握好自尊的“度”。应懂得与明确:适度的自尊有助于面对指责和批评,改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这才是豁达的真谛;过度的自尊,使人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这有违豁达的本意。只有掌握宽容待人的方法,从而达到自尊者豁达的要求。

  做有自尊的人,应纠正嫉妒心理。往往人们误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别人说三道四可能是由于嫉妒或审美观念与你有差异,甚至有可能他从来就是挑剔的人。

  做有自尊的人,应愉快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识和了解自己。通过与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从别人的态度来了解自己。总需要与别人交往,与别人相处,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用来观测自己自身的情况。只有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就要学会平静地对待自己的得失。要接纳自己,还要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自信,努力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设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抱负,珍惜自己的品德和名誉。

  总而言之,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境界       自尊)(五明学佛网:境界       自尊)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走出闭关中的境界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 

 明一法师:永嘉大师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