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门四威仪,修于内而形于外


   日期:2016/9/29 9: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有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同样在佛门中也有类似说法:“佛弟子不学威仪,不成法器”。 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皆不出行、住、坐、卧四者,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此四威仪,是行者日常举止皆需遵循的仪则。

  四威仪,出自菩萨善戒经,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佛门四威仪是为了摄心,收摄身、口、意三业。所谓:有威可敬,有仪可学。从“威仪”这个方面做起,我们举目动静便有分寸。而且威仪也是为了以后持戒打基础,通过威仪让身心寂静,制止散乱。古德言:「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使身心得以寂静,亦可感化他人。佛门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比丘在外持钵,尿急了,便顾不得雅观,在道旁撤尿。过路人见了,议论起来。一个说:“佛门的规矩很大,走一步路都要讲端正,行为举止讲威仪,这个比丘太不像话了!”

  一个说:“我看他是假的,是穷极无聊才做托钵僧的!”这些话全让比丘听到了,内心感到十分惭愧。

  刚巧有一个外道叫尼犍子的路过,他赤身裸体地走着,人们却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议论他的不是。这使比丘很惊讶:我不过在道旁小便,他们为什么要说三道四呢?

  而那尼犍子也在想:我一丝不挂大摇大摆走着,人们却不批评我,而去议论佛徒的随地小便,甚至怀疑他是假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尼犍子终于想明白了,前去对比丘作礼说:“恭喜比丘,贺喜比丘!”比丘一时不解,苦笑说:“我和你素不相识,开什么玩笑!我今天碰了一鼻子灰,喜从何来?”只听尼犍子正言回道:“人们批评你,是对佛门的尊敬。人们不屑批评我,是对尼犍子的轻蔑。仁者皈依了正法,这不是可喜之事吗?现在我觉悟了,我要随你而去,信奉正法,皈依佛门。”比丘顿时大悟,同意引路。

  由此可见,良好的威仪不仅对人修行有益,而且对佛法的弘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上述故事中,因为佛门良好的规矩礼仪,得众生认可,使外道也被感化,从而皈依佛教,可见佛教威仪力量之强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