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最好的养生就是养好心


   日期:2016/9/29 15: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比较浮躁,作息不规律,晚上可能一两点睡觉甚至凌晨五点才睡,烦请师父从佛学的角度给我们一个养生的建议。包括一年四季,应该怎么安排作息时间?

  如孝法师:如果你能听话照做的话,我就可以讲。你能保证做到吗?开个玩笑,我问你这句话的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被动地活着。虽然是被动地活着,当我们被逼到绝境的时候就会咬紧牙关。所有的方法并不存在技巧的高低,只要人们下定决心想要改变,一切方法都可以自己演绎。

  你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睡得早晚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生主动和被动的问题。当我们的心不够勇猛,每天就会被很多被动的因缘拖着。换一句话来讲,如果我们决定了怎么做,一定有无穷无尽的理由;如果我们决定不那么做,也会有无穷无尽的理由。

  事实上,这个问题更深处谈的是心的问题。在佛教当中,所有对心的策励都是对生死的探究和敬畏。如果我们明白生死大事——古人有时候把生死问题看得很重,甚至把“死”字挂上眉梢——心的主动性才能发挥到最强,那么一切的改变都是顺理成章的。就好像戒烟的人,道理他都明白,也有很多人给他方法,可是他就是戒不了,这是因为他对生死没有关注。换句话来讲,对生命的认识永远大于对生命的方法,方法不能解决问题。但是相对的方法能够解决局部的问题,这是可以的。

  养生的本质是养心,养心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有些人一直不睡觉都很精神,有些人穷尽一生立志养生,却还短寿……所以穷尽全天下的尺子,也没办法丈量所有的人。我们所有存在的知识和经验都可以说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而所有直接的方法只能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孔老夫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管怎么样,要明白真理,人生才有一个痛快的着力点,活得有质量,获得真正的快乐。哪怕你快乐一次,也足以报答此生,不白来人间这一趟。

  对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都没有办法拥有。如果说方法,中国的养生典籍中,前人的经验就像金子一样的宝贵。在信息化时代,这些都是挥手即来的,并不难找,但是真正稀缺的资源是对生命的理解——佛陀所说的“缘起性空”(见注释),这四个字太深奥了,想要一下子理解很难。如果你想着力,在我看来,“缘起性空”是最好的养心、养身、养世界、养人类的源泉。

  注释:

  缘起性空: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成。一旦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养生       养心)(五明学佛网:养生       养心)  

 圣轮法师:─师徒吃茶去─ 意境高妙,养生助道的「茶禅」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养生治病谈汤药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 

 魏德东教授: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道坚法师:佛教养生学 

 超然法师:闲能养心,闲能入道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 

 圣辉法师:茶禅养生 社会和生 

 菩提法师:赵朴初的“养生信”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传喜法师:以欢喜供养心护持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