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仁清法师:民俗与佛教的关系


   日期:2016/9/30 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师父,关于供神仙的问题,我想请问一下:根据我的理解,一般民间习俗中的菩萨像,像土地爷、财神爷,还有太白金星、文曲星这种像如何摆放?

  答:这个问题非常普遍,首先,佛法很伟大的一个特点是慈悲平等,看一切众生皆是自己的父母。根据经上的原理来讲,“无始劫以来,众生互为父母”,这是一种列举。既然互为父母了,那也可能是互为妻子儿女,互为亲属和冤家,可以说我们现在这一生当中不认识的人,甚至见不到的人,过去也有可能和我们有过很深的因缘,只是这一生没显现在面前而已,这是佛法的原理。并且佛教也承认十法界众生是共同存在的。

  十法界众生是哪十法界?我在《三皈五戒》上讲到过。十法界其中有四圣法界和六凡法界。四圣法界的第一种,是佛的法界,指的一切佛。 第二种,是僻支佛的法界,指的一切僻支佛。第三种,是阿罗汉的法界,指的一切阿罗汉。第四种,是登地菩萨法界,指一切证果的菩萨。接下来是六凡法界,第一种:天。慢慢开始到太白金星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民俗是这样叫,民间有这种供养。那么,天法界是六凡法界的一种。佛教当中对天的认识,比民俗更圆满更详细。佛教认为天界竖直的共有二十八层。他们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二十八层在这不展开了。

  天,天人,佛教也承认。从佛教的原理来讲,佛教和民俗的信仰对应起来看,这个玉皇大帝实际上也就是佛教经典当中讲的第二层天,也叫“帝释天”“三十三天”也叫“忉利天”的天主。据佛经记载,《地藏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上为他母亲讲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民间对任何神仙的供养,至少是佛教承认这种形式的。

  第二种,是阿修罗。阿修罗我们不展开了,在三皈五戒上讲的多。第三种,是人。人对人的一种供养,那是人际关系。比如说扶老携幼,是人为人付出的。听说哪个地方有孤寡老人,我们捐一下善款,然后给孤寡老人买点东西过年,这是人对人的一种供养和帮助。包括天灾人祸,像“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的很多佛教徒,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捐献了他们的一份虔诚,这就是人对人的一种供养。

  第四种,是畜生。比如人在家里养宠物了,实际上那就是对畜生的一种供养。有的人去动物园看大象、狮子、猴子等一些动物,还带些食品喂它们,也是对畜生的一种供养。还有对水族的供养,比方很多佛弟子到海上游玩的时候,他就提前带一些饼干和其他食品,念念佛,然后把它投到海里边喂鱼,这也是对畜生的一种供养。第五种,鬼道。第六种,地狱道。

  我们信了佛了,应该怎么处理家中供养的民俗神灵呢?我们以佛法僧三宝为究竟皈依处,依靠佛法僧三宝的加持和指导,去达到自己了脱和修行证果的目的。至于原来家里供的这些怎么办?如果能处理的,你就处理;如果处理不了,你可以把他们分开供着。佛堂是佛堂,佛堂就只供佛菩萨形象和护法。那么,其他原来供的那些,前提是真的不能处理的话,你可以把他分开供养。

  为什么呢?高僧大德曾经说过,虽然他们是一类众生,但是这类众生地位很低,功德福报很浅。如果把他们和佛菩萨放到一块的话,不是佛菩萨烦他们,也不是佛菩萨恨他们,而是我们供养佛菩萨的时候,他们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那种福报,没有那种威德在佛堂上去享用,很难。因为任何一尊佛像的存在,他都同时有护法的存在,护法长得非常威猛,他们害怕,不敢在佛堂享受供品。

  所以对于家里以前供养的那些,能处理就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分开。但是我们的究竟目的是修行了脱。修行了脱唯一依靠的是佛法僧三宝,这个理念必须要有。

  有的人不懂,老认为过去供养的那些必须怎么处理掉,只要我们理念正过来了,供着也无妨。比如我们原来没学佛,家里养条牛。今天皈依了,这牛怎么处理?杀掉还是卖掉? 牛也是众生啊。当然受了在家菩萨戒的,有不养畜生这个戒条,如果原来养了,怎么处理?净施于没有受戒的人。

  净施是什么?告诉他,我这条牛送给你了,你不能给卖了,你也不能把它杀掉,你最好也不用它的体力,你就养着它,一直养到死为止。这叫净施,清净的“净”布施的“施”。我是送给你的,不是卖给你的。这个“净”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咱俩君子协议,你不能卖、不能用、不能杀,养着一直到它老死。并不是说你受了戒了,不能养了,赶快把它杀掉。那就犯了杀业了,没有正确理解佛陀的教义。

  所以,对于我们过去家庭中供的这些,能处理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供着它无妨。我大胆地说:无妨。但是理念必须要正,这个理念就是佛教的理念,我们必须有了脱的理念,必须知道唯依于佛法僧三宝才能够了脱,才能够修行证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