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福报真的可以开智慧,文殊菩萨现身做证明!


   日期:2016/10/5 1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都知道,学佛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解脱,但是在解脱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福报呢?有些人很极端,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实有的,对钱财名利很执着;也有的人认为一切皆空,世间一切都是假象幻化,只修法就够了,没必要积累福德。

  其实这两种见解都是不正确的,《月灯三昧经》云:“为求菩提修胜因,积集福德及智慧。”菩提的殊胜之因是什么呢?福德和智慧。想求菩提,想要解脱,福慧二资粮缺一不可。如果你真正懂得修福积福的重要性,那么即便是证悟了空性,哪怕是获得了佛果,也仍然不会放弃积累福德的机会。

  《增一阿含经》中就有佛陀修福的故事。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尊者,因为过于精进用功,导致双目失明。有一次,他想要缝衣服,但是无法穿针,就念想:谁能帮我穿针啊?当时,佛陀以神通力得知阿那律的心声,就走过去为阿难律穿针。阿难律对佛陀说:“世尊,让世间想求福报之人为我穿针吧”。

  佛陀说:“世间没有比我更需要求福报的人了。如来在六种法上没有厌足:一是布施、二是教诫、三是忍、四是宣说法义、五是守护众生、六是求取无上正真之道。”阿那律说:“世尊,您已经是真法之身,已经证得生死解脱,为何还要修法积福啊?”

  佛陀说:“如来也是需要修福的,福德越多越好。众生之所以堕落,就是因为不知道身、语、意的罪恶之原。”然后说了个偈子:“世间所有力,游在天人中。福力最为胜,由福成佛道。”佛陀圆满之身尚且如此重视修福,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

  在寺庙里,一出家,师父首先教导的就是修福培福,只有福报厚了,以后修行的时候障碍才会少。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出家以后,师父看他福薄,就让他好好发心为寺庙常住师父们服务。什么脏活累活都让他干,并且告诉他,修福报可以开智慧。开始他还能任劳任怨,可是几年以后就开始愤愤不平了,为啥这些活都让我一个人干呢?而且也没觉得智慧增长了啊。

  于是就在文殊菩萨前许愿:“文殊菩萨啊,您为我做个证明,如果修福报真的可以开智慧,那么就让我扔到空中的木鱼不要掉下来。”他本来只想给自己偷懒找个借口,结果没想到手中的木鱼扔到空中,迟迟不见落下来。抬头一看,木鱼在文殊菩萨手中拿着。这下,他吓得再也不敢多想了,以后任劳任怨的为寺庙,为常住法师服务。经过了十几年的培福,后来果然开了智慧,成了一位著名的讲经说法的大法师。

  很多人在对待福资粮积累的问题上是有偏见的,单纯的把福报理解为钱财名利,觉得那是一种人生的负累,会影响解脱。其实有钱有地位只是福报的一种体现,但是未必有钱有权的就是有福报。佛教中讲的福报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是长寿富贵、第二是长相端庄、第三是体健无病、第四是安稳无难、第五是辩慧通达。

  总的来说,有福报的人会事事顺心,少有烦恼。其实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具有上述的五种福报,那么生活在世间还会那么痛苦吗?就是因为大家福报不圆满,所以或多或少的总会有不顺心的事情。

  想要解脱开悟,那么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修福积福的机会。没有福报,别说解脱开悟,就连在世间做事也会困难重重。做生意亏本、职务竞争失败、升学不顺利、被坑骗破财,这些都是没有福报的具体体现。俗话说,一福压百祸,你有福报了,那么什么灾难都与你无关,什么好事都会落到你头上。修福报真的很重要,一定不要轻视培福的功德。

  《中观宝鬘论》云:“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诸佛的色身都是福资而成,法身是慧资所生。其实不说佛果,即便是空性的证悟,也要相应圆满二种资粮。不管你的境界如何高深,也不管你的福报有多大,为了能够更好的自利利他,都一定要注意广积福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断恶修善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福报       智慧)(五明学佛网:福报       智慧)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