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学佛入门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怎样开悟


   日期:2010/8/12 13: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当前这个初级文化相对普及的快节奏电子时代,伴随着繁忙的“三废都市生活”来学习清雅的佛学着实不易,我常常为在这样恶俗的时代洪流中而虔心修行的同道学习精神所感动!时间就是生命,学习和生活就是和生命之神赛跑。                  
                 
    为了快速高效的学习佛学,我们必须要先明白修行最根本的概念和目的。

    首先,什么是开悟?怎样才能开悟?从字面上理解开悟就是明白,在修行中的开悟有不同层次的开悟境界,这在各类经典中描述的不同层次的无形世界上就能看到相关记述,在宗教中开悟必须要有光,只有光才能破无明黑天,从此进入到光明之境,所以经典中总在出现描述各种亮度和层次的光明世界,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怎么明白?说明白了不开悟修也是瞎修白费,不会明白经典的意思,修多少年也是黑天行者。  

                
                 
    通常修行中的开悟有四个基本阶段,这分别是理悟、行悟、证悟、觉悟四个阶段,如同禅宗十牛图一样。                  
                 
    理悟就是知道为何修行?怎样才是正确的修行?在理论和概念上明白了基本教理。切切注意:修行不是厌世和求异搞怪,修行者追求的是一种高尚宁静而极乐的精神生活!那些借宗教之门求财谋利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修行者。在经典中常说极乐境界就是明示。知行合一,精进勤习更是金刚六渡的明确训示,不可一日空过,二六时中处处用功。

 

    理悟是头脑层次的理解认识,就是从基本教义上有明确的认识,这非常重要,因为一切行为从认识上而来,没有正确的理解而去盲从妄做难免堕入旁门左道里去。说实在的,真要明白还是要下功夫学习的。必须要读的经典,而且要强调读原著,以防误译走偏。众所皆知的开悟《楞严》;证悟《法华》;不能因为个人表面的喜欢哪个师友介绍应该修什么法,或者在哪个书本上看个什么法门自己乱修,一切迷乱都是因为入门错了。理悟上没有过关,认识错误后,行为上当然难以正确。抛弃那些自以为是,人云亦云的盲从瞎修。初学不要急,先明理,不管哪些法门,总有一个佛理和目的,万法唯心,心是无形的道,不是头脑妄念的意。 理通法自明,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理方能判断正误真假好坏,不会落入盲从妄为之列中。

 

 

     除了众知的开悟《楞严》;证悟《法华》外,还要必读的有入法《心经》;知法《维摩》;知源《佛传》;除邪《四行》。 

    这里的《楞严》是《楞严经》;《维摩》指《维摩诘经》;《四行》是《达摩四行观》。  

 

    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虽然说八万四千法皆可修习,但条条大道通罗马,却只有一条路是最近的选择。难道有人就愿多劳力少收获走弯路吗?  

 

    开悟《楞严》中二十五位开悟证果的菩萨与佛论辩法门,结论是: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最为快捷圆满的法门,功德最广大。就是以耳根返闻本性之音,返闻静观,不拘形式!注意开悟即圣,也是一个果位,最起码是声闻的圣人。

 

    证悟《法华》则明示真正开悟者的耳、鼻、眼等圆通功夫见境。开悟方知吃素之人与吃肉之人的体味有巨大不同,也必会明白“以戒为始,以经为证”的意义所在。  

 

   《维摩诘经》是证悟大居士和三十二位菩萨辩论最上法门。所谓维摩大师的病就是乱修八万四千有为法。因为解脱法门是:直至离言语文字诸相。和《心经》一样,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一念不起,离一切相。 

 

    《心经》为群经之首,万法总摄,它的重要意义独一无二。《心经》二百多个字示人最简明的法门是:无念、无意、无为,从有到无,无中妙有。《坛经》说不思善不思恶,此时此刻便是汝本来面目出现之时,离开凡夫的头脑五官。很明白,无眼耳鼻舌身,乃至无意识界……万经只卖一样药,解脱法门而已。

 

   《达摩四行观》则从理法上直指人心,了心为法,了心就是了法,无意为法,完全合于《心经》思想“若见光明超过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显,不可与人说……这是唯一一部大师亲著的经论,极为重要,是修行必读经典。

 

   《佛传》则从佛亲证历程,告诉后世修行者,若妄修奇异无用的妄为法门,比如苦行、节食……都是无用的,唯有结坐静观,“夜睹明星而悟道”明星就是光的境界阿。所以见光即悟,盲修的人反而以苦行为功德,完全背离了佛的教示,是人行外道不能见如来。"若人以色,相见我是人行邪道“离一切相即为解脱,无我相、人相、寿相、贫富诸相……  

 

    如果简单选读以《心经》、《四行》和《佛传》三部为必读经论!

 

    行悟就是把明了的理论教义实行化,即知行合一。明理晓法后就要精进行动了,不能是个只说而无用的口头禅,亲身印证经典中记载的见境,边修边对照经典,如同孩子学习走路,只要肯花功夫去练习,总有一天会很顺畅的,没有白费的功夫,很多进步并不会立即能自己看到,要知道天才也要历经勤奋的过程才有作为,对于一直力行努力的人必会有一天凿井见水的,对于知而不行的人只会渴死,没有开悟的见境。正所谓愚人配道,圣人行道! 

          
                 
    证悟就是有了部分经典中的见境,比如初级的海潮声、钟声、星光等,不同的层次与见境都可以对照经典印证路标。注意无相之光观注最亮的,无相之音也是观注最大的音。而一切见境只向最光亮的境界去,但不停驻于有相的境界,了悟自己是谁和觉知人生的目的才是基本结果。                 
                 


    觉悟就是已经证得一定的果位了,进入一个理想的修行境界了,在此不论,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圣者无疑,如此,人生与修行已进入没有疑问的觉知境界了。    

         
                 
    在这开悟四部曲中,最主要的是理悟。如果在理悟上不过关,其它的都难免进入歧途邪路。俗话说一步错百步歪,所以理悟不可歪,否则一切都是白费。 一生努力落入外道之中,这样的修行人最多见,甚是可悲! 

 

    以戒为始,依经为证,这是一切修行的入手处。    

            
                 
    至于开悟的法门,当然是由有入无的返闻静观,这里简要介绍,供同道参考:

 

    首先时间地点姿势体态不拘,都不重要,万法唯心,了心为本,但身体自然放松是共同的,因为不能影响气血顺畅运行,由有意到无意静观本性,用无形的本性智慧返听本性之音或静观本性示现。这里有两层方法:一种是以返听本性之音为主;另一种是以静观本性示现为主。其实两法并存可用,只是在入手习惯上各人侧重不同,在见境上也因人略异。在《法华经》中先描写光境后又另述不同的声音,所以光与音往往同显(侧重多少因人而异)没有体验背下经典也难理解,有现象不喜悦不执恋,因为诸法空相,万法皆空,只是一种必经之境,没见境不气馁,如同学步做饭,功夫到了就成了,过程即使天才成长也需要足够的时间,精进练习是希望之途。

 

 

    用智慧之光方能破无明黑暗,古称一夜成贤,只因开悟见性或得到善士指点,祈愿人间能有更多的贤者之光 ,破除那些败坏的暗淡沉沦,世界才能有更为祥和的生活氛围。

 

    生命有限,修行可贵!少走弯路就多一些胜算。 

 

    个人浅见有缘共勉! 

 

    交流邮箱:WQY1200@163.con       QQ:1258094807      

  

特别提示:

 

我的QQ是自由加,如果加不上,请自行调整自己QQ的加入方式即可,不行可以用QQ号电子邮件联系:1258094807@qq.com

若有修行疑问请反复查读我QQ空间文章,读不懂白话文,经典古文基本无望了悟。

唯有反复多读才能领悟到更深的意思,也就理明了。欢迎转给更多的好友,好文章才能因你发挥更多助人的好力量!早一天觉悟,少受无知苦;多一个人觉悟,世界多一份美好安宁的益世力量,万千众生也得到了安宁,唯有修行才能从改变自己开始影响世界。

谨以闲文交众友,有缘之士自相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怎样开悟       修行)(五明学佛网:怎样开悟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