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陶星-90后中国孝子(17岁少年带痴呆母亲去上学 一周生


   日期:2010/8/22 1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陶星快速吃完饭,抽空打扫家里的卫生

每天晚上睡觉前,陶星都要给妈妈洗脚

陶星帮妈妈穿衣服

陶星在给妈妈洗衣服

陶星给妈妈剪指甲

陶星-90后中国孝子

17岁少年带痴呆母亲去上学 一周生活费不足18元

他用行动诠释中国的孝道 感动全国网民和读者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本报记者 蒋伟

  自上期本报重磅推出《90后中国孝子陶星》的深度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搜狐等国内20多家主要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搜狐网还在显要位置特别推出了“陶星——90后中国孝子”的专题网页。一时间,本报报道成为网络热点,网友当天评论逾千条,许多热心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想帮助陶星。  

  4月7日,陶星告诉记者,妈妈已于6日由岳阳市民政部门安排到岳阳市康复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 第一次母子要分开这么久,他很放心不下,特意到医院陪了妈妈一晚,看到医院条件很好,而且有专人陪护、妈妈状态也很好时,才依依不舍地赶回学校上课。  

  17岁高中生陶星带着母亲上学,他的孝心、爱心、感恩心,他的坚强、乐观和责任感,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源于哪里?陶星童年是怎样度过的?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记者采访了陶星的姐姐、邻居、老师和同学,他们眼中的陶星给了我们答案。 

  姐姐

  为这样的好弟弟骄傲

  “我很平常,也很平凡,她是我妈,无论她身体怎么样,照顾好母亲是做儿子的本分和应尽的责任。这些困难我相信自己能够克服。”4月7日,当得知自己的事迹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陶星朴素的回答同样让人感动。  

  采访中,陶星多次提到同样很坚强的姐姐陶平在背后支持着他。  

  4月9日晚,正在深圳上班的陶平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她希望陶星明年能考上大学。她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电脑培训后,今年正月初十她就到深圳一家科技公司试用,3个月后将被聘用,待自己安顿好后准备把母亲接到深圳去,让弟弟好好学习迎接高考。  

  谈起陶星,姐姐显得很自豪,“我对弟弟很放心。他很坚强,我为有这样的好弟弟而骄傲!”  

  邻居

  这种孝连大人都难做到

  “对母亲的照顾无微不至、毫不嫌弃,还要兼顾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精神压力。陶星很了不起,他这种孝连我们大人都很难做到!”陶星的邻居、50岁的刘永红告诉记者,2006年冬天的一天,凌晨3时多了,她一觉醒来,竟发现陶星还在屋前的池塘里为妈妈洗一大堆衣服。  

  陶星上学时,刘永红会帮忙照看一下陶星的妈妈王佳良。她告诉记者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王佳良脾气很不好,不如意时,便嗷嗷大叫,甚至不知轻重地打人,所以陶星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

  “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学,但至少他妹妹还是个健康活泼的人,能够正常地交流。陶星的精神超过了洪战辉。”陶星的邻居王爷爷告诉记者,他去年9月就准备给湖南经视的新闻热线打电话寻求援助,但被陶星坚决拒绝了。 

  老师

  他多次拒绝别人的帮助

  最近,岳阳县三中开展了向陶星学习的活动,校园里挂起了“向陶星学习”的横幅。陶星悄悄找到校团委书记廖娴老师说:“我很平常,照顾母亲是我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不要挂横幅。”后来,学校尊重他的意愿,撤下了横幅。  

  知道陶星的事迹后,他所在的186班67个同学捐了1000多元钱,学校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也捐了2000多元钱。廖娴带领学生代表将捐款送到陶星的手中,他却推辞说,同学们的钱都是父母给的,他们赚钱也很不容易,他不想要。经过廖老师多次做思想工作,他才勉强接受。  

  2006年9月,班主任张国宾老师知道陶星的事情后,本想通过媒体呼吁社会来帮助陶星母子,但遭到陶星的反对。他还要求张老师保密,不要把他的事公开,说是不希望以此博取别人的同情。 

  同学

  他唤醒了我们的感恩心

  最近,当学校获知陶星的事迹,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时,很多同学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平时陶星开朗活泼,大家没想到他背后有那么辛酸的故事。  

  至今有件事让陶星的好友陈美荣惭愧不已。一次,她请陶星放学后帮忙从食堂提一桶热水去宿舍,但一贯守信的陶星却失约了,待她自己提完水,陶星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不知原委的她很生气。最近,她才知道其中的原因。“他让我感到很惭愧。我要向他学习,再也不挑食、不跟父母吵架了,回家还要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比起陶星,我真是惭愧极了。想起平常在家里稍有什么不如意,我就对着父母发脾气,还经常抱怨父母给的零花钱比别人少,穿不上名牌。陶星身处逆境仍能坚强乐观,让我第一次懂得了孝敬父母、关爱他人!”陶星的同学许勇说。  

  “陶星唤醒了我们的孝心和感恩心,让我们收起往日的叛逆与任性,让母亲收到欣慰与快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学尹青也说。  


妈妈啊,儿将永远陪伴您!

  本报记者 蒋伟 /文 伏志勇 /图

这是一个“90后”一代的非典型人物。说他“非典型”,是因为他和所有“90后”少年一样,充满求知欲,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喜欢唱歌、打球、玩电脑,也喜欢看“超级女声”。

但他又是与众不同的,在他身上,难能可贵地充溢着“90后”一代在成长中迫切需要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

17岁,正是花季少年需要父母遮风挡雨的年龄,而湖南省岳阳 县三中高二学生陶星却承担了该由一个大人来承担的责任。陶星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羊角风病、只有婴儿般智力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此后的三年里,照顾母亲的重任就压在了他身上,这位坚强、乐观的“90后”阳光少年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生涯。

2007年3月31日,本报记者来到岳阳,与陶星一起生活了3天,体验了一位17岁少年的孝道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

带着痴呆母亲去上学

2007年3月31日,在岳阳市民政部门的帮助下,陶星第一次带着聋哑智障的母亲王佳良去医院做系统检查。因为陶星要回学校上课,好心的邻居刘阿姨留在医院帮忙照顾妈妈。

晚上,家里第一次少了母亲的身影,陶星显得坐立不安,夜深了还借记者的手机询问妈妈的吃住和身体情况。

在岳阳县三中,每天中午下课,陶星都是第一个跑出教室,不是因为饿了急着去食堂吃饭,他是要赶回学校附近的租住房,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做饭。

除了安排母亲的一日三餐,陶星还得教母亲刷牙,帮母亲洗脚、洗衣服等,因为母亲手有残疾,他还要给她擦洗身子。记者问:“你是大男孩了,给妈妈洗澡不太方便吧?”他的回答让记者觉得有些惭愧:“最开始我有些顾虑,但现在习惯了。妈妈生了我养了我,我给她洗澡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母亲痴呆,我不替她洗,她就会很脏,来了例假,尿湿了衣裤被子,都是我来处理,这很正常。”

自从父亲去世后,凡是一个家长该为一个两岁孩子做的事,陶星全为母亲做了,陶星说,“在家里,妈妈是孩子,我是大人。”

“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丢下您!”“90后”中国孝子陶星发自内心的呼喊,让记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2007年3月31日至4月2日,本报记者与陶星共同生活了3天,陶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让记者感动。

陶星——这位当代中国孝子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孝顺 冬天搂着妈妈双脚入睡

妈妈一抽搐,他就会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给她喂药;冬天时怕妈妈受冻,晚上把她的双脚紧紧搂在自己的怀里睡。

2007年4月1日。晚饭后,妈妈上厕所时尿湿了裤子,陶星连忙替她换上干净衣服,又倒水帮她清洗。记者惊讶于他动作的娴熟。

陶星说,尽管妈妈痴呆,却很爱干净。因此,每过两三天就要给她洗头、洗澡,否则她就会不高兴。在陶星的悉心照料下,妈妈每天穿着干净,脸色红润,体型甚至微微发福了。

这几天高压锅坏了,饭老是煮糊,他只好把好的选出来给母亲,糊了的留给自己吃。

妈妈王佳良聋哑又痴呆,只有两三岁小孩的智力,脾气也很不好,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她便嗷嗷大叫,甚至不知轻重地打人,陶星只好默默承受,所以常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陶星很担心她晚上睡觉踢被子和发病,每晚要催她上两次厕所,所以他一直与妈妈睡在一起。晚上他特别容易醒,妈妈一抽搐,就会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给她喂药,养成了习惯。冬天,他还怕妈妈受冻,晚上把她的双脚紧紧搂在自己的怀里。

感恩 照料妈妈天经地义

“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丢下您!”

2004年5月,陶星读初二时,55岁的父亲陶荣初患癌症去世。陶星开始了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读书的生活,一年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岳阳县三中。而比他大四岁的姐姐,高中毕业后来到岳阳市边学电脑边打工。

读高中后,学校离家里有10多公里,陶星不可能每天都回家,只好委托邻居照看一下母亲,他和姐姐每周末轮流回家照顾。一次邻居告诉他,他妈妈在家里发了病,摔得头破血流。陶星听了心里非常难受。于是,他将妈妈送到了镇上的敬老院,不料几天后妈妈就大吵大闹要回家。

“一见面,她流着泪将我和姐姐紧紧搂在怀里,久久不肯松手,还一边摇头,一边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陶星泪流满面,“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丢下您!”

2006年9月,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地下室,一边照料母亲一边读书。但一个月后,房东因特殊情况急作他用,他们不得不搬出来。新墙镇农技站的刘永红阿姨了解情况后,把母子俩接到家里,不收房租和水电费,他们终于又有了一个“新家”。

“母亲虽然疯疯癫癫,但她却知道疼我和姐姐。别人给她一个苹果,她会切一半留给我;邻居给她的零食,她都放在衣兜里留给我。”陶星说。他跟母亲能够用几个简单手势的沟通,“我母亲高兴时会用她的下巴靠着我的头‘撒娇’;她还会用手指着我的校徽,又竖起大拇指,意思是说,我是个学生,将来是有出息的!”

父亲曾告诉陶星,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一次发病摔倒在马路中央,摔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可是,她刚醒过来,就不停地摸肚子,发现孩子还在,就举起大拇指示意围观的人,意思是孩子还好。“这件事,我一辈子都记得,没有母亲,哪里又会有我呢?所以我照料母亲是天经地义的。”

陶星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治好母亲的病。

责任 最怕妈妈走丢了

“多想叫声‘妈妈’时她能回应我,即使是一句微弱的回答,我也心满意足了。”

陶星最怕的事是“妈妈走丢了”。他说,一个月前妈妈曾走丢过一次,他费了好大劲才把妈妈找回来。

那是今年正月十二的下午,陶星像往常一样下课后小跑回到家。当他推开房门却大吃一惊,妈妈不见了!“妈妈只怕是出事了,快找!快找!” 陶星找遍整个院子,也不见妈妈的踪影。他慌了,急忙找邻居王爷爷借了一辆旧自行车,到外面去找。

雨不停地打在他的脸上,冰冷冰冷的,陶星毫不在乎。最后,路边一个缝纫店的女老板告诉他,他妈妈朝荣家湾方向走去了。

一个中年女子被陶星的孝心所感动,塞给他50元钱,让他去坐摩托车找。车在路上颠簸,夜色越来越浓,陶星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雨越下越大,他全身湿透了,冻得直打哆嗦。他想,妈妈肯定也在风雨中挨冻。这时,他多么希望妈妈就在眼前,“多想叫声‘妈妈’时她能回应我”。陶星心里不停地祈祷“妈妈,千万不要出事”。

在离县城不到一公里多的311工厂附近,陶星终于找到了倒在地上“哇,哇,哇……”叫喊的母亲。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用双手拧干水,擦干妈妈身上的雨水和泥泞,把妈妈抱上摩托车。

回来时已是深夜,陶星泡了一杯红糖水,用勺子慢慢地喂妈妈喝下。随后,他又帮妈妈换洗了所有衣服,轻轻地把妈妈扶到床上躺下,盖上两床被子。晚上11时,陶星才走进厨房给自己做了点饭吃。

乐观 喜欢唱歌的阳光男孩

陶星喜欢一边唱歌一边做家务;他喜欢“超级女声” 张靓颖,也喜欢湖南卫视《晚间》栏目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张丹丹。

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陶星从未向命运低头。他从未以照顾母亲为借口耽误过一节课。他说:“只要妈妈活着,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再苦再累也要熬过去,因为我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陶星初三的语文老师孙桂文回忆说,每当她在课堂上讲到孝道和做人时,陶星总是听得最认真,讲到朱自清《背影》、胡适《我的母亲》这些课文时,他甚至热泪盈眶。

记者发现,陶星喜欢一边哼唱那首《感恩的心》,一边做着家务活。“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可能是他跟歌词里的意境有太多共鸣。

岳阳县三中团委书记廖娴老师告诉记者,陶星喜欢唱歌、播音,多次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播音员、三好学生、德育标兵。学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去镇敬老院打扫卫生,陶星每次都很积极,并没有因为要照顾母亲而推辞。

陶星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十名。陶星也喜欢“超级女声”中嗓音很动听的张靓颖,喜欢湖南卫视《晚间》栏目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张丹丹。

陶星乐于帮助别人,很有人缘。高一时的同桌尹婉舒说,陶星为向她讲清一个数学题目不惜耗费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前不久,学校有位女同学摔成重伤,学校号召捐款,陶星把衣兜里仅有的5元钱捐了出来,这可是他和母亲两天的伙食费。

节俭 一周生活费不到18元

1.5升的食油他和妈妈能吃上两个月,40元一袋的米他花了半个多小时讲价才让老板少收一元钱,但当米店老板知道他的情况不要他的钱时,陶星硬是不肯。

按规定,陶荣初的遗属每年有抚养费4000多元,但陶星的学费就占去绝大部分,母子俩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100元左右。

前些天,陶星那双破旧的胶鞋进水了,下雨天不能穿。他与地摊老板讲了十几分钟的价,终于砍了两元钱的价,花18元钱买了双蓝布胶鞋。掏钱时,陶星还是很心痛,要知道,18元钱够他和妈妈吃一个星期了。可刚过几天鞋边就坏了个口子,陶星不停地向记者叹气,“这么贵,怎么这么快就坏了!”

陶星一般是每个月给母亲买一次肉开荤。去镇上的菜市场,他专挑最便宜的买。1.5升的食油他和妈妈能吃上两个月,40元一袋的米他会跟老板讲半个多小时的价,“砍”下一元钱。但是后来米店老板知道他的情况不收他的钱时,陶星却又一定要给钱。

见陶星伙食不好,学校团委书记廖娴老师特意买了点排骨给陶星,让他炖汤吃。可陶星说,他从来没有吃过排骨,根本就不会做。廖老师帮他做好后,却发现吃饭时他把排骨和肉全让给了妈妈。

陶星的行动也感动了邻居们,陶星和母亲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今年3月12日下午,王佳良羊角风突然发作,倒在院子大门口,邻居王爷爷和刘永红阿姨急忙将她扶坐在椅子上,又是泡热茶,又是帮她揉背、捶腿、按头……

学校对面的餐馆老板知道他的情况后,陶星来买饭菜时从不收钱。去年过年时,餐馆老板还把几块腊肉、100元钱送到母子俩手中。

在陶星住的房子里,墙上挂着一些榨菜,地上也放着一些芹菜、蒜苗等。他说,这都是邻居送来的,“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我的家”。

 

陶星精神:治疗“90后问题”的良药

  本报记者 蒋伟 /文 伏志勇/图

  陶星能有今天的举动,绝不是偶然的。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他受到的言传身教,他现在所处的生存状态,似乎注定了他会走上这条与其他“90后”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专家认为,在物欲和世俗的冲击、家庭的过度呵护下,上世纪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

他们这一代人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很好地继承,很多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然而,从陶星身上,我们却看到了“90后”一代在成长中所迫切需要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还有坚强、乐观和责任感。

  父亲是他最崇拜的人

  陶星的童年是在幸福和磨练中度过的,尽管家境贫寒,却很温暖,在父亲陶荣初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老实厚道的陶荣初是新开镇中学的厨师,负责为学校几百师生做饭菜。陶荣初是孤儿,曾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他的教育下,陶星姐弟俩从小就学会了感恩和关爱他人。

  在陶星印象中,父亲一天到晚都是忙碌的,为了养家和买药给妻子治病,他还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在家附近开垦了5亩荒田种水稻,他还在夏天卖西瓜和冰棍以补贴家用。虽然每天辛苦操劳,但父亲坚强地为一家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陶荣初经常跟陶星姐弟俩说,不要嫌弃母亲,要学会感恩,“儿不嫌母丑,犬不嫌家贫”。“父亲从小给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经常跟我说,‘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在困难面前倒下了爬不起来,’这句话让我受益终身。”陶星说,就连他现在照顾妈妈的技巧都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一生永远的承诺

  2004年5月,陶荣初被检查出是胃癌晚期,此后病情日渐严重。9月3日晚上,父亲把姐弟俩叫到跟前,浮肿的眼睛里含满了辛酸的泪水,父亲用呆滞的眼神示意他和姐姐陶平,又朝妻子看了看,他颤抖着紧握陶星和陶平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如果活不下来,你们要坚强地生活下去,特别要照顾好妈妈。子不嫌母丑,她再疯再癫、再聋再哑、再老再丑,毕竟是她把你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以后你们千万不能嫌弃!”陶星和姐姐伤心地哭着连连点头。没想到,这竟是父亲的遗言。这一点头,也成了他和姐姐一生永远的承诺。

  想带着母亲上大学

  陶星说,夜深人静时,安顿母亲睡着后,有时他会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想到这么多艰辛和苦难都发生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想到自己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想到以后的生活还无着落,我就忍不住要流泪……但第二天一到学校,我就会全忘了,仍然坚强快乐起来。”陶星的眼睛湿润了,但眼神仍然很坚定,“我并不想得到别人的捐助。再苦再累我也要熬过去,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临别时,记者问陶星,将来考上大学,母亲怎么办?陶星的回答很干脆,“我会带着母亲上大学,终生照料她。”陶星说,“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还可以勤工俭学。我最想读医学专业,将来帮母亲治好病,让她享受天伦之乐!”

陶星心语

  我母亲虽然疯疯癫癫,不能说话,听不到话,她虽然不能像别人的母亲一样给我物质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鼓励,反过来,还要我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她。但她生我养我,疼我爱我!我怎能不感谢她的大恩大德呢?

  摘自陶星作文《我懂得了“父爱”》

  “百善孝为先”。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处不充满着“孝道”的身影,吃饭时给你母亲盛饭,吃完饭后帮他们收拾碗筷,当父母在外忙了一天时,可以帮他们揉一下背、捶一下腿。这都体现了你对父母的孝心,体现了你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

  摘自陶星作文《孝心——做人的基本原则》

  一个不爱父母的人,肯定不会爱祖国、爱朋友;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不能指望他对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

  今后,即使我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至少要做一个有爱心,懂义务,乐于奉献的人。妈妈在人世间的一天,就是我为母亲尽孝的一天,只有这样,我才能告慰我父亲的在天之灵,才能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苦命的娘亲。

  摘自陶星作文《可怜的娘亲,儿将永远陪伴您》

  记者手记

  超越“跪乳反哺”的孝道

  跟陶星一起生活的三天里,他的孝心、坚强和乐观完全感染了我。

  17岁,正是花季少年需要父母遮风挡雨的年龄,他却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反而承担起了该由一个大人来承担的责任。当我看到他对母亲从洗衣、做饭、刷牙、洗脚,甚至上厕所、洗澡,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当我看到他把好吃的饭菜让给妈妈,自己吃烧糊了的饭时,当他让母亲先吃排骨上的肉,自己再捡起饭桌上的骨头啃时……那种身临其境的辛酸,让我内心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双眼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湿润了。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陶星的孝已经超越了“跪乳”和“反哺”的境界。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特别要向“90后”一代呼唤孝心和感恩心的回归。陶星的孝心、爱心、感恩心,他的坚强、乐观和责任感,正是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同龄青少年所缺少的东西,在当今社会尤显宝贵!

  专家观点

  呼唤90后少年孝心回归

  获知陶星的事迹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夏学銮教授谈到,陶星的行为是对孝道新的诠释,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在世俗化、市场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难能可贵。陶星还是一个需要父母养育的孩子,他这种特殊的孝是对孝道在新时期新条件下新的发展,是传统伦理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夏学銮说,在物欲和世俗的冲击、家庭的过度呵护下,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也导致少年犯、追星族、网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应现象的出现,这些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90后”一代中的很多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他表示,从陶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孝道,坚强、乐观、自信的生活状态,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对“90后”这一代人来说是一种榜样力量。陶星的事迹,对“90后”一代特别是温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陶星的精神,是治疗“90后问题”的一剂良药。“90后”一代需要孝心教育、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去体验生活和劳动的艰辛,学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避免“以我为中心”, 实现对文化、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传承。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孝心和感恩心,我们有责任呼唤孝心和感恩心的回归,并使之发扬光大。


与90后孝子陶星面对面

来源:cixiaochina

2007年7月28日,北京夏日一个难得的舒爽日子,中华慈孝网记者在国宏大厦见到了一直钦佩和敬重的好孩子——90后孝子陶星。

      出现在记者视野里的陶星阳光而帅气。“你好,陶星!”我们笑着跟他打招呼。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在网络上看了不少他的照片和他的事迹报道,加之我们中华慈孝网本就关注孝道、以弘扬孝道为宗旨,因而对他非但不陌生,而且倍感亲切。陶星浅浅地笑着说“你好”。我们看到,被媒体报道、被人们称颂、被领导赞誉的陶星依然是一个朴实的孩子。面对我们的提问,还经常带着明显的拘谨甚至羞涩。  

一、    

 陶星,17岁,湖南省岳阳县三中学生,八月份开学就上高三了。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癫痫、智障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此后的3年里,照顾母亲的重任就压在了他身上,这位坚强、乐观的“90后”阳光少年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艰难生涯。     陶星几年如一日精心伺候聋哑、智障且患有癫痫的妈妈,带着妈妈上学的故事,自4月份被媒体报道以来,迅速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令无数人感动落泪。     今年4月18日,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李晖被陶星事迹感动,做出批示: 陶星是全省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号召全省广大青少年学习陶星的孝心和感恩心,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6月1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亦被孝子故事深深打动,立即做了“90后中国孝子陶星事迹很感人,有典型意义”的批示,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近年来,人们常常感叹 “孝道式微”,尤其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众星捧月般的环境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不合心意便对父母抱怨多多,不大懂得孝道为何物了。然而90后孝子陶星的出现却给人们眼前增添了一抹亮色,让人们的心灵如沐甘霖。 

  二、    

“是第一次来北京吗?”记者问。    

“是。”    

“带妈妈来了吗?”    

“没有。”    

“离开了你,谁来照顾妈妈呀?”    

“是刘姨(一个好心的邻居)。我会尽快回去陪她的。”   

  说这话时陶星带着不易觉察的不安,甚至愧意, 而从这点滴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孝子对母亲无时不在的惦念与牵挂。    

当记者夸他作文写得很棒时,当记者问他有没有觉得自己很伟大时,他很谦虚也有些腼腆地低下头说:没有啦,没有什么啦……    

是的,对于他来说,悉心照顾妈妈,像照顾一个两岁孩子一样的照顾妈妈,完全出乎一个孝顺孩子的本能,几年来也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虽然那对我们每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母亲聋哑,这还并不可怕,而且智障,智商类似一个两岁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母亲的全部生活,吃喝拉撒事无巨细完全依赖儿子陶星,那其中的琐碎与繁杂应该只有没日没夜侍弄过孩子的母亲最知道。但是陶星都做了,他一直把母亲伺候得干干净净。    

因为患病,母亲还不时到处给人家制造祸端,几年来,陶星已经习惯了不断地给别人道歉,请求谅解,这也很像是父亲或母亲为着淘气的孩子惹下的麻烦而做的补偿。    

母亲同时还患有癫痫症,发病时陶星为了避免母亲把舌头咬坏主动把手塞进母亲嘴里让她咬,虽然她也许并不能领会儿子的努力和付出。母亲还经常在发病时,把陶星身上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问陶星:这么久,这么难,这么累,抱怨过吗?    

“没有。”    

“没有?”    

 “嗯”。    

 停了一会,他说:但是委屈过。    

心里掠过一丝疼惜,想抱一下他或者握一握他的手,他只有17岁,比我的侄儿才大两岁而已。而我的侄儿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方方面面的呵护与照顾。    

 没有抱怨,是因着感恩心与责任心;有过委屈,因为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是个渴望温暖和爱抚的孩子。    

陶星作文里曾说过:我母亲虽然疯疯癫癫,不能说话,听不到话,她虽然不能像别人的母亲一样给我物质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鼓励,反过来,还要我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她。但她生我养我,疼我爱我!我怎能不感谢她的大恩大德呢?    

通常我们说孝顺父母是一种回报和感恩,感谢父母的辛勤养育,感谢父母一针一线、一蔬一饭里的恩情,感谢父母为我们成长付出的无尽的慈爱与心血,等等。但是对于陶星来说,母爱对他来说是陌生的和奢侈的,因为只有婴儿般智力的母亲除了对陶星本能的依恋外几乎不能给予他什么。    

但是陶星说:“毕竟是她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仅仅因为“毕竟是她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这样一份养育恩情也一定要孝敬妈妈。也正是这一点让我们对这个男孩充满了更多的敬佩与疼惜。因为对比起来,这样一种回报更能彰显人性光辉,也更加难能可贵。    

这个一边上学一边担负着沉重家庭负担的孩子居然成绩很优秀,居然一直那么阳光、那么乐观,实在让人敬重和欣慰。    

谈及媒体报道和领导关注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说:生活条件得到了一些改善,非常感谢好心的人们!我本意并不想得到别人的捐助,再苦再累我也要扛过去,我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份坚强、乐观和自尊是多少成年人在逆境中都不容易坚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何止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是我们所有人、所有为人子女者的榜样!     

        我们常说:寒门出孝子。也许是因为寒门的孩子更多的 体会了父母的艰难,更懂得心疼和感激父母。寒门,比之条件较好的家庭,比之豪门,生活中有太多倍的艰难,因而为了实现愿望、实现让亲人幸福的愿望,哪怕很卑微的,都需要与艰难对抗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也就更能触摸到生命中最令人温暖的“奉献”“体恤”“牺牲”“报答”等更贴近生命内核的感人元素,也就更能放大与彰显母慈子孝的动人力量。    

而陶星的家庭又不比一般寒门,仅仅是经济条件差而已。对于一个少年来说他的生活里有太多的艰难与单向地付出。那里的“奉献”“体恤”“牺牲”和“报答”有着更加撼人心扉的力量,超出了寻常的“反哺”的意义!    

 记者问他:现在有很多同龄人,他们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却有很多人稍有不满就离家出走、打骂父母等等,你怎么看他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陶星想了想,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希望他们好好珍惜吧,好好孝顺父母。    

“了解我们中华慈孝网吗?去年我们举办了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评选。”    

“知道,知道!”陶星露出了喜悦的颜色,“那个活动我知道,很有意义的。”    

“谢谢你!对我们中华慈孝网或者我们网友说点什么好吗?”

“嗯……”陶星想了想,很郑重地说:“希望中华慈孝网更好地弘扬孝道,让孝道像一粒种子在大家心里扎下深根,让更多的人好好地行孝和尽孝。”    

 谈话结束了,看着眼前这个质朴、坚强、懂事的少年,我们的心里充满了祝福,除了祝福还是祝福。祝福陶星的妈妈早日康复,祝福未来的陶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艰辛,祝福陶星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祝福陶星永远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陶星心语:

我母亲虽然疯疯癫癫,不能说话,听不到话,她虽然不能像别人的母亲一样给我物质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鼓励,反过来,还要我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她。但她生我养我,疼我爱我!我怎能不感谢她的大恩大德呢?—摘自陶星作文《我懂得了“父爱”》  

“百善孝为先”。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处不充满着“孝道”的身影,吃饭时给你母亲盛饭,吃完饭后帮他们收拾碗筷,当父母在外忙了一天时,可以帮他们揉一下背、捶一下腿。这都体现了你对父母的孝心,体现了你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 —摘自陶星作文《孝心-做人的基本原则》

一个不爱父母的人,肯定不会爱祖国、爱朋友;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不能指望他对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今后,即使我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至少要做一个有爱心,懂义务,乐于奉献的人。妈妈在人世间的一天,就是我为母亲尽孝的一天,只有这样,我才能告慰我父亲的在天之灵,才能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苦命的娘亲。
——摘自陶星作文《可怜的娘亲,儿将永远陪伴您!》

        记者手记:     以前采访过很多名人、学者或者专家,采访一个17岁的年轻人、孝子还是第一次。但是他给记者内心带来的触动却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一个本该在父母的羽翼下备受呵护与宠爱的孩子,承担起了成人都难以承担的家庭重担,并且没有抱怨,坚强而乐观地学习和生活。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也许从陶星身上,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孝道和各种美德,同时我们也要思考:是什么成就了陶星这个好孩子?孝道何以能在他那里得以很好的传承?现如今的大量青少年为什么很少懂得尽孝和感恩?仅仅归结为“人的天性不一样”恐怕是不行的,这里面是不是也显示了家庭或者学校的教育的某些缺失?    

陶星说过,他的父亲生前经常跟他姐弟俩说:“不要嫌弃母亲,要学会感恩,‘儿不嫌母丑,犬不嫌家贫’”。陶星说,就连他现在照顾妈妈的技巧都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陶星,我们有很多钦佩,很多祝福;对于孝道,我们有很多思索,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