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教育孩子要恩威并施、恩威并济


   日期:2010/9/14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再来,我们说要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恩,是爱护;威,是德行。道德之威,是讲原则。其实这个“恩”,就是很自然流露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我记得,我的姐姐一个大我三岁,一个大我两岁,所以其实年龄差不多,都是一起读书。有时候父亲怕我们读饿了,常常出去给我们买好吃的。都可以很深刻地感觉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包含妈妈怕我们读晚了,累了,就每一次时间比较晚了,我妈就上楼梯,我们家住的是三楼,赶紧叫我们去睡觉了。结果每天都是这样,常常我母亲的脚步声听到了,人还没到,我姐姐就学我妈讲话,“去睡觉了,去睡觉了”,我们全家人就笑成一团。

    好像这几天有讨论到,就是不要长孩子的贪心,你今天去买芒果,去买水果,就买父母吃的,就在孩子面前吃给他看,让他不要长贪心。大家想到那个情景没有?就父母在那儿(吃),“嗯,不给你吃,嗯,不给你吃。”请问诸位父母,你做得出来吗?所以大家要了解,很多都是很自然的人情,你不要做得很僵硬哦。是不?是父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在的时候,首先是一定想到爷爷奶奶。自己都没得吃了,还是给爷爷、奶奶,这个就把孝完全体现出来。今天假如爷爷奶奶有,我们的生活算宽裕,那当然都吃到好了。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让我们感觉没有匮乏,但是节俭,这一点很重要哦。没有匮乏,让我们时时都感觉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可是没有让我们养成奢侈的习惯。所以我记得,那个饭粒掉下去,我父亲都是把它捡起来吃掉。碗里面是绝对不留其他的东西,都是干干净净的。节俭的风范还是要演出来。所以有这个经济能力了,常常也是能够表达对孩子的这一份关心。然后呢,“孩子你在长身体,多注意营养,多吃点。”都感觉到的是这个爱,而不是去增长他的欲求。你说都已经三餐吃好了,他要吃这个、吃那个,那是欲望的增长就不妥当了。所以我是跟大家交流到,不要为了不长孩子的贪心,做出那个让人感觉好像比较苛刻的行为出来了,那也没有必要。一切都很自然的,从真情的流露,就对了。好。

    那这个“威”,我们昨天讲到的是“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稍微再补充一下,比方说妈妈买东西回来了,一定先给爷爷奶奶,还有先给先生吃,就让孩子养成只要有食物了,一定是长辈先吃的这个态度,这很重要。你什么东西拿来都先给孩子,那就不妥当了。

    那我们看,是因为自己有德行,感动孩子,感动学生,感动员工,这个是道德之威。那在这个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他会觉得很安定、很安乐,这个家会越来越强盛。每一天都濡沐在父母的德行之中,哪有长不好的道理?

    我们大陆有一位导演,翟俊杰翟导演,您看他六十几岁的人说到,他觉得他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一个六十几岁的人走进门还能喊一声娘。他觉得是他的幸福。而且他讲,他对他儿子讲:你今天推门可以喊一声奶奶,是你的造化。因为他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

    而这个翟导演他非常地孝顺,虽然这么大年纪了,母亲剪脚指甲都是他亲手剪。我们那时候看到一张照片,一个六十几岁的人在给他八十几岁的老太太剪脚指甲,而且他还戴着老花眼镜。那个神情非常地专注啊,很美。大家去感受感受,看到这个景象啊,让人感动。所以,他的儿子就说了,说,每次看到他爸爸给他奶奶剪脚指甲,他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所以后来,这个儿子就主动给他父亲讲:父亲,这个工作让儿子来做就好了,你就别做了。儿子被他的德行感动,就把这个工作接过来了,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一次今年的,我们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每一年举办的演艺圈十大孝子,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演艺圈的人对青少年、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一些孝子都能尽孝,就给这些孩子、给社会做一个很好的带动。所以这个节目很值得。以后大家也可以随喜功德,可以到现场去参加一下,假如有机会的话。而他的儿子——他父亲是第一届就当选,他的儿子这一届当选。而且他的奶奶说:我这个孙子,在我整个肠胃不适、没有办法排泄的时候,每一次都是他亲自帮我抠出来。都是非常认认真真体贴我、照顾我。真的啊,他父亲的榜样,他更是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说那个教育的“教”字,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这个是“成乎安强”,他整个家族孝道、德行就振兴起来了。

    而且我感觉翟导演真是用心良苦,他把他太太哺育孩子的乳汁把它封起来,结果过了应该是一、二十年之后,那个白色的乳汁变成红色的血水。当下他体会很深啊,真的,母亲都是用她的血来哺育孩子。从怀孕到三岁这一段时间,哺育我们的乳汁重量,超过一千公斤。所以为什么女子她的骨头会比较黑,她很多的、大量的钙质、营养,都贡献给了孩子。所以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翟导演他的人生的态度,知恩报恩,他非常地重视。不只把孝养父母他做得彻底,他也时时提醒自己的孩子,你们可不能忘了你母亲的恩德。所以这一瓶乳汁,就成为了他的女儿出嫁的最重要的嫁妆。走上家庭了,为人妻、为人母,总要记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这个是我们看到父母的德行成就了家庭下一代的未来。

    再来,“暴察之威”,“暴”就是常常发脾气,“察”就是刻薄,要求得很苛刻,常常像警察一样在那里盯,在那里要求。所以大家感受一下,假如父母是这种“暴察”的态度,这个家庭氛围一定很压抑。而且,假如父母本身德行也不好,那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做坏事。可是只要父母不在了,他们一定跟在父母面前的行为是不一样,阳奉阴违。为什么?内心里不佩服父母,甚至还怨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还这么严格要求我。”这个是“暴察”,其实只会,这个家道会越来越式微,然后家道会越来越衰。这个其实我们看到这种暴察的态度出来,这个家跟这个团体其实危险了,而且也不可能旺,因为没有人和了。

    而这个“暴”字是我们要特别警戒的。就是呢,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脾气上来了,不管你讲的话再有道理,孩子就记得你脾气很大,孩子就想:今天真衰,被骂一顿,被打一顿,一笔勾消了。其他的道理也记不起来。其实哦,不只对小孩,对员工、对学生,甚至对朋友,只要我们跟他沟通带有情绪,让他感觉不舒服,你苦口婆心讲了一个半小时,可能都没听进去。因为他的不舒服就鲠在那里,只记得你(的)情绪了,你发脾气了。哦,当我们听到他们是这个响应,心里觉不觉得冤枉?觉不觉得无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能怪他,还是我们的修养不够,造成人家没有办法把这些好的劝告听进去。

    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话讲,“心平气和则能言”。不能达到心平气和,不要讲话。所谓“盛怒中勿答人书”,生气的时候不要写信,也不要写完后马上冲动,“哼!啊!痛快”,你以后就麻烦了。“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给人家骂得痛快,送出去了,这一辈子这个怨结就很难化了,“盛怒中勿答人书”是有道理的。所以,发脾气的时候绝对不要教孩子,要教孩子的时候就别发脾气。这个原则很重要。

    我自己的印象,我母亲没发过脾气。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也不是那种气急败坏的,从来没有。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很平静,义正辞严给我分析清楚,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常劝解我:一个人要懂得自爱,不要糟蹋自己。因为我母亲,刚好我们聊到小的时候,我妈就说了:那个时候你爸爸在教训你,我都在想说,你年纪这么小听懂不懂?而我妈做得很好就是,只要我爸教训我,我妈从来没有插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去袒护我。这个是女子很重要的一个态度。

    不只女子要注意这一点,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这一点也要注意。父母在教孩子了,你不要去袒护孩子,不然会不好教。为什么?你一去袒护,孩子心里想,以后犯错,找谁?就找那个会保护他的人。他就没有去安住、面对自己的错,接受教训。所以一个家要教育好孩子,还真是要有合力,合在一起,大家都懂这教育的原则才行。

    我记得我犯错的时候,都是我爷爷第一个喊打的,然后要处罚我了,我爷爷就把我奶奶带上楼去了,“活该,该教训”,然后就把我奶奶带上去。因为我爷爷知道我奶奶会受不了,一定会忍不住,所以带上去了。这样就把我的援军给断掉了,把我的粮草都断了,我就没戏唱了,就全神贯注接受父亲的教训。

    我也给我母亲讲:爸爸的话我全听进去了。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确定?因为我父母都说到:我们两个人口才都不好,话都很少,怎么生个儿子这么会吹牛。我说:爸,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虽然你平常话很少,可是你骂我的时候辩才无碍,我是在那个时候偷偷学起来的。真的,我父亲在骂我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太顺了,那个道理一句接一句。但是,确实都是心平气和。好,这个是不能情绪化,不能生气、“暴察”,这样不好。

    再来呢,“狂妄之威,成乎灭亡”。比方当父亲的人,“你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这种话绝对不能讲。“满招损,谦受益”。而真的,人到狂妄的时候,他的大灾难就要来了。在夏桀那个时候,其实身边都有很多很有德行的大臣,都劝他:你要赶快体恤人民,不能再这样暴虐了。结果这个夏桀听了以后不以为然,大臣说:你假如再不听,你就要灭亡啦。结果夏桀说:太阳哪有灭亡的。他把自己比喻是那个每天出来的太阳,怎么会灭亡。结果这个话,传到老百姓的耳里了,结果老百姓说:太阳什么时候灭啊,我跟他拼了。“我与汝偕亡”,我跟他拼了。你说人狂妄到底下的人气得牙痒痒的,那个也就快灭亡了。好,所以这个是我们讲到的“威”,是要用德行去建立威严。

    所以《论语》里面说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个“重”,除了稳重之外,这里还有一点,看重自己、要成就自己。这个“重”,就是《论语》、《大学》开篇说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人父母者,能以这样的价值观为人生的方向,“我这一生就是要成圣成贤,希圣希贤”,那这个父母叫做自重。他举手投足就会战战兢兢、要求自己,他表现出来就有威严。所以这个威还在自重,还在期许自己要向圣贤学习,这一生要做圣贤。有这样心境的父母,在孩子心目当中一定有威严。假如当父母的得过且过,放纵习气,那这个威严绝对不存在。甚至还可能让孩子瞧不起,那就麻烦了。孩子假如瞧不起父母,那他的人格也会很有障碍,他也很难去瞧得起谁。

    而这个“威”还有要讲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讲规则,孩子就会循着这个家规去遵守,他就不会为所欲为、放纵自己。我们看,在机场上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想大叫就大叫,想去搞破坏就搞破坏,然后父母在旁边都不觉得怎么样,不懂得在这一些地方教育孩子。

    我在家,在我们这一代我是长孙,我是独子,又是长孙,而且还是长曾孙,所以等于是说在家族的地位还不错,还可以。我是很有条件做败家子的。可是为什么没做,我现在想起来感激太多人。第一个感激中华文化,慎终追远。所以我们就有对家族的使命。因为我年纪很小,三四岁的时候去扫墓,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去扫,结果跪下去,头一抬起来,看到我的名字在第一个位置,哦,我突然深呼吸,觉得走路的姿势pose都不一样。为什么?你排在第一个,你要有样子。所以我虽然在家是弟弟,可是我后面有五个堂弟,所以我从小也是被叫“哥”。为什么长子、长孙看重,因为他在整个家庭的氛围就要有责任。
再来是我的爷爷奶奶不宠我,还有我母亲不宠我。都是要有这些条件,不然我们就很难不养成这些坏的习惯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买一个东西,其实那东西不一定需要,小朋友买玩具,玩几下又要买新的,就在那里给我妈妈吵,吵吵吵,我妈什么反应都没有,继续看她的书,连看我都不看我。可能是我母亲以前看过《三国演义》,关公看《春秋》,动都不动。结果我看我这么“嗯嗯——”,在那儿吵都没用了,这个时候不使出一些绝招不行了。我就开始在地上滚了,“啊——”,在那儿哭了。滚滚滚,结果滚了十几分钟,我妈连动都没有动,继续看她的书。哦,那个要有定力的。结果十几分钟之后,我突然开悟了:冬天的地还是挺凉的。再来呢,其实打滚也蛮累的,还是起来休息一下。结果一爬起来,我妈还是不动,继续看她的书。你不要孩子站起来了,你还看他一下,“怎么样,就是不答应你”,你还给他回这句话,孩子就“好,下次再见分晓,我再去想办法跟你拼”,是吧。所以母亲一点都不回应,让我们这个当儿子的觉得自讨没趣。所以既然这么累都没有用,那就乖乖地,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好了。人又不是吃饱撑着,每天在那儿没事干在那儿翻来覆去的。

    所以这个是只要是错误的,这个原则绝对守住,孩子以后就不会造次,不会乱胡闹了。他不会用胡闹的方式去威胁父母,他以后也不会这样去对待别人。所以女孩子假如都对待先生胡搅蛮缠,一哭二闹三上吊,根源在哪?根源就是小时候用这种手段在跟父母威胁了。所以现在很多爸爸、妈妈:哎呀,这个女儿脾气这么大,赶快把她嫁掉吧。这么做是很没有职业道德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女儿教好之后再把她嫁出去,不然会伤阴德。所以现在不是急着要结婚,没有好的德行,不要再去伤害任何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教育       弟子规)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