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八集)


   日期:2010/9/21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  (第八集)  1992/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5-06-08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面,从第五行第三小段看起。『入,即悟入,有解悟、证悟之分』,究竟什么是悟?佛门里常讲的开悟,开悟有大悟、小悟、彻悟。在此地把开悟分成两类:一类是解悟,一类是证悟。证悟才有真实的受用,证悟也就是俗话常讲的「证果」,或者是「证道」,就是得道证果了。果有很多,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果位的名称。究竟证果是证哪一个果位?这部经是大乘经,即使初信位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大乘初信就是「三不退」里的「位不退」,从这一天开始修行三大阿僧只劫一定成佛,所以即使是最低的位次也非常难得。

  解悟不是真实的功夫,只是在理论上明白了,没入这个境界,所以得不到真实的受用;换句话说,依旧还是随业流转,生死轮回。解与证差别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晓得。解只有理论,没有修行;换句话说,烦恼没有断,执著没破,这是属於解悟。如果是证悟,一定是断烦恼、破二执,他真正超越了。这是解悟与证悟的差别。

  『本经三渐次至十信位,解入也』,「三渐次」,第一个是「修习」,修行的修,学习的习。把一切助长恶缘的都要舍离,这是对初学的人来说。因为初学的人不免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好的环境要离开。

  从前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人迹罕到之处。诸位到大陆观光旅游的机会愈来愈多,大陆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现在交通便捷,车子可以上去。从前没有车辆上山,从山下走到山上要两、三天,因此道场没有游客,谁会跑到那里面去?现在情况不同了。从前为什么建立在人迹不到的地方?与世俗距离愈远愈好,不受其染污,帮助你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道,心地清净才有入处。哪里像现在!

  昨天与诸位说《楞严经》举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五辛。这五辛性质不好,会影响我们情绪,所以要舍离。像这些道理,不但佛清楚,外教也懂得。

  抗战刚刚胜利,我在南京念书。那时我在基督教的教堂里两年,在回教教堂里有一年,所以我对他们相当了解。回教徒的生活很讲求,他虽然吃肉,许多肉他不吃。大家晓得他不吃猪肉、不吃狗肉,还有许多动物肉他们都不吃。他们吃最多的是牛肉、羊肉。为什么?实在讲与佛家讲保护善良的性情有关系。他们懂得选择,认为狗容易疯狂,性质不好;猪懒惰,猪肉吃多了人就有懒惰的气氛,会受它的影响。牛羊勤快。他们讲得满有道理的。由此可知,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他们都不吃。我对於伊斯兰的教义很欣赏,它比基督教所讲的合理;同时它非常注重伦理,这个很难得。

  佛法说的,不但是动物性质有妨害的不吃,连蔬菜里面对於我们生理上有不好影响的也不吃,所以佛法在饮食选择方面非常到家,选择得很好,这是对初学的人来说的。假如诸位读了《华严经》,《华严经》的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不都有障碍了?事事无碍是高阶层,到你修行真正得到定功,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就没有妨碍,佛就不会禁止。这许多禁忌都是对初学人来说的,初学人一定要遵守。大菩萨们没有禁忌,你也学他,就完了。大菩萨心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有分别、有执著,有喜怒哀乐,就决定堕落。所以理我们知道,事决定不能学。

  三渐次的第二是「真修」,可见前面第一条是防范修学的障碍,一切不好的影响我们要防止要远离。其次就是真修,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为什么要从持戒下手?持戒是正修、是真修。诸位要知道,修就是修正,把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这是修行。哪些是病?「杀盗淫妄」是病。你为什么生生世世在世间轮回?为什么日子过得这么苦?这么艰难?追究原因,过失都在「杀盗淫妄」。不但「杀盗淫妄」的事不能做,念头都不能有。你有念头存在,念佛都不能往生,何况修别的?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很长的经文,在《楞严经》第六卷的末后「清净明诲章」,这一章经文相当长,就是教我们真修。《楞严经》上佛完全讲真话,不是其他一般大乘经讲的方便话。方便话就是你还没有心想出三界,佛给你讲的就比较方便。如果真正发心要出三界、了生死、脱轮回,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与你讲真的。真的是「杀盗淫妄」念头都不能有,有这个念头,你就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哪些人往生?这些恶的念头都断掉了,这个人往生。这些念头还存在一点点,他就不能往生。佛念得再好,这是绳索,把你捆绑在这个地方。经上不是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根没断,你就去不了。你必须把根都断掉才能往生。戒律的作用就是断根。不但事上没有,念头也不生,这种人诸佛菩萨都赞叹。他永脱轮回,往生净土的条件都具足了,他这一生一定成就。所以要晓得「杀盗淫妄」这四重戒,是所有一切罪业的根本。要把这四重戒去掉,才是真修。

  第三是「正见」,真修之后再把功夫往上提升一层,用定力、用智慧的力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样真正修行的人,就能证入。

  所以这种「三渐次」是解悟之后用的功夫。有这种功夫,他的境界向上提升,他就证悟了。三渐次到十信位,这是解入。由十信位更进一步就入初住。『住、行、向、地、等、妙,证入也』,这些位次前面都介绍过。由此可知,参禅可以得定,不能明心见性。我们现在晓得,原因在哪里?「杀盗淫妄」的念头没断。事没有了,戒律上非常清净,身戒很清净,心戒不清净,所以他可以得定,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得一心不乱,毛病也出在这个地方。学密念咒的,不能做到三密相应,还是出在此地。佛告诉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才真正知道戒学在整个佛法中是如何重要。

  所以在家同修,感觉到生活很无聊,学佛来调剂,那就无所谓,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到佛门来玩的,念佛消遣。如果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你就得认真干,五戒十善要认真去做,不能含糊。你的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二十万声,五戒十善做不到,就是古人讽刺的话,「喊破喉咙也枉然」!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了,一天念十声佛号就管用,十念法决定得生。

  可见修行不在形式,在真实的功夫,要真正舍离。你舍的愈多,你修学的位次愈高。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舍掉了,就证到初信位。见思烦恼舍尽,再破一品无明,无明烦恼也要舍掉,你就入初住。入初住就是证悟、证果了,证什么果位?法身大士,证得法身。所以此地证悟的标准是证得法身,也就是禅家讲的见性。没有见性之前,都是解悟。

  大乘菩萨法的修行,虽然方法很多,可是归纳起来,它的中心就是六度里面的第一个「布施」,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布施。布施是什么?舍,放下。布施就是教你舍,教你放下。六波罗蜜都是布施。布施里面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於法布施。所以若把六度归纳,只有一度,就是布施。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我们舍,舍得干干净净,你就圆满证入。

  今天下午,有两位居士来看我,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他说他听我讲经的录音带,所以到这边来看我。告诉我,他有病,而且相当严重,问我怎么办?到底是念佛好、还是念经好?念《地藏经》好,还是念《无量寿经》好?还是念观音菩萨好?另一位同修陪他一道来的。他说他常常想著他的病,他的病就很难好。为什么?他常常想病、念病,即使没病,念病人也会生病。为什么不念佛?要去念病?我给诸位讲一个例子。

  去年年初,我在加拿大温哥华讲经。温哥华有一位居士得了胃癌,医生放弃治疗,认为他活不长久,顶多三、四个月的寿命,不可能超过六个月。他是佛教徒,听到医生的话,回家就老实念佛,一心求生净土。这是对的,专念佛、不念病。过了六个月,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气色也好了。人家都觉得奇怪,到医院再检查,胃癌没有了,医生非常惊奇。他每一次见到我就顶礼,我说:「你不要这么客气。」他说:「我去年差一点连命都没有了,现在我见到法师一定要顶礼。」就告诉我这个原因。

  他怎么会好的?他心里没有病,只有佛。他不念病,病自然就没有了。天天念佛,他身体健康,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得了癌症时,你天天想这个不得了,当然没几天就完了。病上再加病,天天念病,那还得了?没病的人,念病也会生病;有病的人念病,病更加重。

  那是个好榜样,他有病,不管它、不理它,专念佛,不念病,病就没有了。世间人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少。这就是教你把佛号提起来,病布施掉,放下就对了。所以佛法给我们讲的非常有道理,你能信,当下就得好处、就得利益。年岁大了,不要常常想到老,天天念老,他怎么不老?加速度的老化。不要念病、不要念苦,你自然健康快乐。中国俗话讲:「返老还童。」是真的,这不难。懂得佛法,的确不难做到。你要晓得理论,要知道怎样修,非常非常重要。

  菩萨五十二个阶位,『有浅深地位不等』,从哪里说起?还是从你放下的程度不等。

  『小圣悟生空,破人我执,亦是证入生忍也。』小圣是小乘阿罗汉,他明白、觉悟了,他知道「我」是空的、「我」不可得。「我」既然不可得了,「我所有的」当然更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从这里开悟,所以破人我执。我执虽然破了,法执没破,所以证得的是小乘的果位,也可以说小乘的无生忍。大乘无生忍是一切法不生不灭,初住以上才证得的阶级。

  在念佛人来说,解悟是事一心不乱,证悟是理一心不乱。念佛法门的殊胜,正像菩萨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得心开是证悟,好处在此地。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能成功。由事念自自然然念到理念,由功夫成片自自然然念到理一心不乱,是这个法门最殊胜之处,这是大乘一般通途的讲法。

  疏钞四、仁王经云。无生法忍菩萨。所谓远。不动。观慧。谓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名无灭忍。无住忍。】

  《仁王经》是大乘般若宗的经典,也是般若宗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台湾这些年来,每一年佛教会都举行仁王法会,依照《仁王经》的方法来修行,为国家祈福。这个作法很好,但是我们细心观察,完全照仪规形式来做;换句话说,只有外表没有实际的内容,所以效果就不大。

  仔细去研究《仁王经》,《仁王经》在国家有灾难时,举行仁王法会,确实能救护灾难吗?真能救护,仁王法会是救国的法会。它的内容是什么?团结全国上下一条心,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立团结的共识,那个效果太大了。这才是仁王法会的真正内容。不是请一百个法师,照这部经一天念一部,念七部时,佛菩萨护法鬼神就保护这个地区,没这回事。一定要照经典上所讲的方法去修行。换句话说,教我们断恶修善,团结一致,建立共识,凝聚力量,来转移危机,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明了。

  因为《仁王经》的性质是救难,所以对於菩萨的位次就不像一般大乘经上所讲的「住、行、向、地」,它把菩萨都定作「忍」。由此可知,在救灾难时,忍辱是第一个重要。人能忍,头脑就清净,辨别事情就清楚。为什么?他心不乱,不会有火爆的脾气,很冷静。所以把菩萨五十一个位次都用「忍」来定位。很有道理。

  无生忍的菩萨,位次就高。七地远行地的菩萨是下品的无生忍;不动地是八地菩萨,中品的无生忍;观慧是九地菩萨,上品无生忍。所以《仁王经》无生法忍的地位,非常之高,与佛很近。无生忍再上面,就是寂灭忍。下品是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就是佛。

  仔细想《仁王经》上,世尊为什么把所有菩萨都定在「忍」?灾难是动乱,大家的心都能忍、都能不动,这个动乱立刻就平息,社会立刻就安定,和平就出现。彼此不能忍让,就不得了,动乱必定会扩大,会带来很多的灾难、危机。所以愈是在动乱时,心要愈清净,愈要能忍,愈要有定。仁王法会是教这个。这是说《仁王经》上无生法忍要求的更高更严格。

  『谓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真正净念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用是「正思惟」,是「净念」。它的作用是能消除邪知邪见,邪知见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邪是错误,妄是虚妄不实;换句话说,是错误的幻想。浊是污染,心地的污染,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都包括在里面。唯有净念、清净心、正思惟,才能把这些病根消除。

  『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功夫要从里面做起,从心性里面做起,所以佛法称之为内学。佛法修行从自己心性修起。我们今天修行,说实在没有抓到要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经论读得很多,听得很多,还是照样找不到下手处,这是我们修行不得力的主要因素。从什么地方下手,才是真的?从「真诚」下手就对了。怎样才是真诚?再说的简单明白一点,从「不妄语」下手。不妄语就真诚,从「不说是非」下手,这是真修行。六祖大师在《坛经》上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天天念佛,天天修行,还天天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功夫怎么可能会得力?才修一点,口业就全漏光了。修的没有漏的多,所以你一生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所以真正修行人,第一个不妄语,第二个不说是非,从这个地方下手。这是讲最初方便,我们的心才清净。外面的是非善恶与我都不相干,我摆在心上干什么?心上、口上都不能有这些东西,要求心清净。《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标明了,我们修净土的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而不迷。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学,就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学,就是戒律,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戒定慧三学具足。也是三皈显示修行的三大纲领,我们称为三宝,自性三宝,清净是僧宝,僧宝的意思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三宝三学都具足,我们学的是这个,这是佛法,这是正法;违背了都是邪法,不是佛法。所以佛法首先求内心的清净,寂就是清净的意思。

  『内外法空』,「空」是讲你不执著,内外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里。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无一物就是空。内外法空,你的心才真正清净。虽然一天到晚念这一句佛号,佛号不间断,但是决定不执著。如果你执著,你心里还有一个「阿弥陀佛」,没空。念是事念,念得再好,你得事一心。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也不在意,也不执著,你所证得的是理一心不乱,就不一样。

  理一心不乱,念不念?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一句佛号不中断。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没有念?没念。怎么没念?我心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是无念。无念与有念是一桩事。不是说无念就不念了,那就错了。无念还念个不停,虽念个不停,他真的无念,他没有执著。有执著就有念。我今天念了一万声佛号,我今天念了三万声佛号,有执著,他是「念而有念」。念得不执著的,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真功夫,是「内外法空」。

  『一切无生』,到这个境界就是七地菩萨以上,真的证得无生法忍。这一桩事说出来了,我们能不能做到?做不到。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有念,不要学无念,学有念好。我们只要用有念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真正能往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把我们一下子就提升到无念。这个境界不怕自己证不到,见到阿弥陀佛就证到了。所以古人常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就入了这个境界。这时你所得的无生忍,与《仁王经》上所讲的标准相同。

  『又无生忍,亦名无灭忍,无住忍』,特别写在这个地方,诸位同修将来在大乘经论或者祖师的注解里面,看到有「无灭忍、无住忍」,就晓得它就是「无生法忍」,意思是相同的。无生,当然就无灭。所以你说无生忍也行,说无灭忍也行。无生无灭当然就无住,有住就有生灭,无住才真正无生无灭。

  疏钞五、华严云。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少法灭。无生。无来。离欲。无作。无愿。空(理)也。无灭。无尽。无去。不空(事)也。离垢。无别。无处。寂静。无住。空不空(用中)也。空。不空。是理事实相。贵在用中也。】

  末后这一段引用《华严经》上说的。『华严云: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少法灭』,这是说明无生法忍的境界。果然入这个境界,你观察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才是入无生忍。如果看到一切法还有生有灭,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你看一切法还有生有灭,你是用生灭心看的。什么是生灭心?念头,我们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以生灭念头来看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有生有灭。所以佛教我们舍,舍到最后把生灭的念头都舍掉。念头舍掉了,真心现前,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念头是意识心、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不生不灭,《楞严经》上讲「常住真心」。所以佛与大菩萨用真心,真心看万物,一切万物不生不灭,万物的真相才看到,我们常说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妄相,不是真相,真相不生不灭。

  下面这个解释,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生、无来、离欲、无作、无愿,空(理)也』,从理上说的,都是空也。说『无灭、无尽、无去,不空(事)也』,这是不空,从事上讲的。『离垢、无别、无处、寂静、无住,空不空(用中)也』,这是空不空,从中道上讲的。中是作用,所以诸佛菩萨用中,就得大自在。我们凡夫不同,凡夫著有,偏在一边;二乘人阿罗汉、辟支佛执著空,他知道有是假的,所以执著空,也偏在一边,都不是究竟圆满。诸佛菩萨用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空有两边都不著,就得大自在。

  『空、不空,是理事实相,贵在用中也』,实相是真相,理上的真相、事上的真相,贵在用中,会用中的这个人真有智慧。不但佛法讲用中,中国儒家也讲用中,《四书》里面有《中庸》,就是提倡用中。

  经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

  疏钞一、此界。五浊恶苦世界也。净土。弥陀极乐国也。】

  「此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五浊恶世,不晓得诸位同修有什么感受?我早年念到这个经,感觉得释迦牟尼佛说话太过分一点,没这么严重。但是现在看这个社会,无论到世界哪个地区去看一下,感觉到佛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他在三千年前,实在是把我们今天社会状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对佛不能不佩服。

  现在社会浊恶完全在表面,任何一个人都看得清楚。从前的恶人表面还装著善,所以说是「伪君子」,你还看不出他的恶,不容易看出。现在都在表面上,谁都看得见,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决定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们一定要认清楚,一定要明了,在这种环境里要加速度的求清净心,要认真的断恶修善,求生净土。净土是弥陀极乐世界。

  疏钞二、摄。加持。接引也。归。回归也。此界的是旅居。净土的是家乡。念佛人现前蒙菩萨以大势力加持。令念不退。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

  『摄』是接引的意思,帮助的意思,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住在我们这个世界,帮助真正念佛人往生净土。换句话说,这两大菩萨住在我们世界帮助我们,就好比阿弥陀佛国派到这个世界的大使,观音势至是西方极乐世界住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代表,你只要找到他,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问题,签证很容易拿到。摄是加持的意思,是接引的意思。『归』是回归。

  念佛人要求生净土,首先要建立这一个观念。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是旅馆。旅馆里面所有一切设施都不是我的,我住两天就走了,要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对於这个地方没有丝毫的留恋,没有丝毫的牵挂。在这里玩得很舒服、很自在,过几天就走了。不可以把这个地方当作家,那就错了。家是枷锁,枷锁一上,你就不自由。

  我们照相印了很多开元寺里的醒世图,诸位仔细去看什么叫家,确确实实就是那个样子,一点都不错,苦不堪言,是自找苦吃。结婚,头昏了才会结婚,头要不昏他就不会结,不会干这种傻事。只有头昏的人,他才会干这种傻事,苦不堪言。所以这个观念要建立,家乡在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人现前蒙菩萨以大势力加持,令念不退』,你真正念佛,菩萨会以威神加持你。『令念不退』,你的念力不会退转。当然也要自己真正用功,才能得到佛菩萨加持。『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临命终时,时候到了,佛来接引你,菩萨来帮助你,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我们对於自在往生的人很羡慕、很向往,我们能不能得到?今天还有同修来跟我说,他学佛多年,看到许多高僧大德,真正有修有学的人,死时都生病、躺在那里,迷惑不清走的。他很怀疑,为什么这些高僧大德、有修行的人死时不能很自在,不是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走?他来问我原因。往往在家人能做到,为什么出家人做不到?他问得很好。

  修行里有真修、有装模作样的修。外表示现修,里面还是贪瞋痴慢、是非人我,他走的就不自在,就不好看了。为什么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在家人发心修行是真修,确实是有一些出家人修行装模作样,给信徒看的。目的在你们恭敬我、供养我。这个目的,将来哪有不堕三途的道理!他劝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往三途里走。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说老实话,他不信佛法。我给诸位讲真话。

  我一九六一年受戒,受完戒之后到台中去拜老师谢戒。见到李老师,李老师头一句话对我讲:「你要信佛!」当时我学佛已经九年,也出家了,讲经两年。「你要信佛!」,给我当头一棒。然后细细给我解释,他说信佛不容易,有很多出了家、当了老和尚,当了一辈子都不信,所以信多难。什么是信?佛所讲的教学,你都做到了,才是信。你做不到,那是不信。这种开示是因为我们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别人不讲的,对别人讲时得罪人。对我们特别关爱,处处保护,给我们讲真实话。

  所以在家人真相信。出家人所谓「裨贩如来」,骗取在家信徒的恭敬供养,这个可怕。所以出家人堕落地狱得很多,俗话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没有说在家人多,是僧道多。所以你何必要出家?我都是讲的真话。说到修行、成就,在家一样成就,只要你真修,这不是出家的理由。出家真正的理由是弘法利生、报佛恩,这才是正当的理由。可是出家是危险的道路,险道,险在恭敬供养很现实,立刻就来了。本来没有贪心,一看到,贪心起来就增长了。所以刚刚发心出家时,好心、菩萨心、成佛的心。过几天心会变,这不是真的。一看到名闻利养都来了,心立刻变了,问题就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能不知道,一定要用真心去修行,我们才会有成就、才会有结果。

  一生中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开经偈里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要遇到净宗法门,不止百千万劫,太难遇到了。遇到其他的法门,你一生未必能超越轮回,你不一定能出得去。说实在话,十之八九出不去。遇到这个法门,只要你认真修行,「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你不能去,必定有不能去的原因。一定是你放不下,你没有真正依教修行。所以过失不在佛,不在经,过失在你自己。你错会了佛的意思、曲解了佛的意思,所以你这一生没有成功。

  疏钞三、有五法门。见五土佛。〈一〉忆想外境念佛。生变化土。见化身佛。〈二〉摄境归心念佛。生劣受用土。见劣受用身佛。〈三〉心境互融念佛。生胜受用土。见胜受用身佛。〈四〉心境双泯念佛。生法性土。见法性身佛。〈五〉圆融无尽念佛。生法界无障碍土。见法界无障碍佛。】

  『有五法门,见五土佛』,古大德有这一个说法,我也把它节录在此地,提供大家参考。修行就要像善导大师说的,我们一定要依佛所讲的。菩萨所说的如果与佛讲的不一样,我们都不听,一定要听佛的话。听哪一尊佛的话?我们修净土,一定要听阿弥陀佛的话;其他的佛讲的话与阿弥陀佛不一样,我也不听,这就对了,你往生才真正有把握、才真正靠得住。诸佛菩萨尚且如此,其他人与我们讲这个、讲那个,怎么会动摇?决定不会动摇,你信心清净,决定得生。这一段我把它念一念。

  第一种『忆想外境念佛,生变化土,见化身佛』,把心外心内分得很清楚,有分别有执著。我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你常常有这种分别执著,这样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当然事一心不乱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得不到,因为你有分别妄想,不能得理一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见变化佛,见化身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第二种『摄境归心念佛』,这个功夫比前面要高一等,他晓得境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心境一如。虽然还没到一如时,可是分别执著的念头不强,不那么样的去执著、去分别。『生劣受用土,见劣受用身佛』,这就是方便有余土,还是见的应化身,应化的身相比前面一种殊胜。

  第三种『心境互融念佛,生胜受用土,见胜受用身佛。』这就有一点接近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见到佛的报身,报身佛。

  第四种『心境双泯念佛』,心境的念头也没有了,心地到真正清净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常寂光净土。这是『生法性土,见法性身佛』,见到法身佛。

  第五种『圆融无尽念佛』,这是念佛最高的境界。『生法界无障碍土,见法界无障碍佛』,这个境界里面一见一切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都见到。

  虽然有这么一个说法,人家提起来,我们也听说过。可是我们一定要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有没有这个意思?有。虽有,它是圆融的。净土确实有四土九品,但是在西方世界的四土九品是平等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见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弥陀的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三身一体,无二无别。所以见化身就是见法身,见法身也就是见应化身,它与其他世界不相同。生变化土就是生实报土、常寂光土,因为它四土是平等的。不像其他世界,四土是有隔碍的,不在一起;三种佛也不是一个境界,所以绝对不是说,一生一切生,不是的。西方净土特别,我们要知道,他说的并没有错,可是你若执著这个境界就错了。因为西方境界是圆融的,你要能合起来看。这五个,「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个里面包含其余四个,那就是西方境界,一点都不错。不能把它分开来看,要合起来看,一就是五,五就是一。

  疏钞四、具信愿行三资粮。闻思修三妙慧。始名念佛人。净宗学会要求念佛人。要具五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一向专念。求生净土。依佛为境。心。愿。解。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

  此处把念佛人的标准说出来了,大势至菩萨要接引的、要欢迎的是念佛人。我们合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不是他接引的对象?我们自己以为是对象,是念佛人,其实未必,要看我们与他的标准相不相符。他的标准,所有净土经论里面都是这种说法,可见这个标准不是假造的,一定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注解里,就把《阿弥陀经》分成「信愿行」三分,可见这三个条件非常重要。

  「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条件,要具备三个条件。信,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六种信,第一个要信自,第二个信他,第三个信事,第四个信理,第五个信因,第六个信果。「自他、事理、因果」完全没有怀疑,这才是信。

  念佛人、修净土的人,《要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印光大师说得好,即使佛再来到我们世间给《阿弥陀经》做注解,也不会比《要解》做得更好,印光大师把蕅益大师捧到最高处、捧到颠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於蕅益大师这样的奉承,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印光大师的身分暴露了,我们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所以这是佛亲自来给我们注解《阿弥陀经》,这部经典非常重要。

  净宗学会虽然依「五经一论」,其中最重要的三部经:《无量寿经》、《弥陀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三部经是我们必修的,你从这些地方才真正了解「信愿行」的重要性。「闻思修」三慧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具足三慧、三资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才是楞严会上标准的念佛人。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理论上的依靠,五经或者是三经。三经就是指《无量寿经》、《弥陀要解》、《普贤行愿品》,这是我们理论上的依据。在行门上,一个念佛人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去,身体还在世界上,在这个世界必须跟这个世界人相处,我们要用什么态度与他们相处?

  我们提了六个科目。第一个是『五德』,五德不是佛说的,是孔夫子教导我们的。《论语》里学生对老师的称赞,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我们学佛要以这个为基础,这是作人。人都做不好,还想成佛?还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可能!阿弥陀佛欢迎你,但是与诸上善人格格不入,自然就不能合群。一定先要修五德。

  下面五科是佛法,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三福』,学佛的人不能没有福。成佛是「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的意思,「二」是福报、智慧,所以成佛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因此,学佛第一个要修福,没有福不能学佛,没有福你处处都有障碍,可见修福非常重要。

  「三福」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说的,是一切大乘修学的基础。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教给我们怎么修法。第一是人天福报,再往上是二乘福报。第二是二乘的福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真正佛法。真正佛法,我们修「觉、正、净」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是皈依处。我们要知道学佛的人修什么?修「觉、正、净」,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我们就修这个。「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具足众戒,最低限度是五戒。前面第一条里修十善业,所以五戒十善一定要认真去把它做到,没有这个基础,你就不要谈往生了。佛可以念,念了种善根,要想往生不太容易。所以一定要具足五戒十善。第三是大乘菩萨的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第三福。「深信因果」,我讲过很多次,这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换句话说,相信净土,念佛往生成佛的因果,专门指这个。这是三福。

  「三福」是自己修行真实的基础,「六和」是处众。我们与大众相处,佛教给我们六条戒律,六个原则。第一个「见和同解」,就是今天讲的要有共识,我们在这个团体工作,我们的想法、看法都一样。第二个「戒和同修」,戒是生活规范、要守规矩。大家在一起一定有规约,这个规矩人人遵守,就是守法。其次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六个条件是佛教给我们怎样与大众相处。

  下面『三学』是大小乘都必须要修学的佛法,『六度』是菩萨行,『十愿』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我们依这六个科目,以这个标准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遵守。

  『一向专念求生净土,依佛为境』,境是境界。以佛为境界,就是以佛为标准、为典型。我们的『心、愿、解、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这才是真正念佛,这个人一定往生,决定会往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圆通章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念佛圆通章       净土法门)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