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孝道教育宜长行


   日期:2010/9/28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章来源:梅州日报http://www.mzrb.com.cn/news/0909/21/090921027.htm

      许多企业家说:“有德有才是优质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为什么现阶段德行教育好像在喊口号,很难落实呢?问题出在德行教育的根本没有扎好。那德行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孔老夫子在《孝经》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一个人对父母都不恭敬,他会去对其他的人恭敬吗?一个人没有长恩义,就会长利害心。有仁爱心的孝子才会感恩提供俸禄的百姓,会忠于职守,报效祖国;再进一步拓展心量就可以爱全人类和地球的自然环境。所以,当我们都重视每个人的孝道德行时,整个社会慢慢地就会呈现祥和之气。

      梅州客都素有“文化之乡”美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客家优良传统精神深入乡村,鲜活地保留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学经典理论的生动体现。客家优良传统精神很强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勤劳俭朴等,这些精神深入客家人的内心,经常在社区乡村演绎。

      笔者认为,孝道教育关键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身作则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以身作则代代相传是中国传统道德传承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所以很多人的父母不识字,没有文化,但做人做事完全符合古圣先贤之道,子女看在眼里,学在心中。依据笔者观察,这也是客家优良传统精神能在贫穷的乡村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家炳先生非常关心教育事业,在许多场合都提到“经师易行,人师难求”,也就是教学生知识、技能的老师好找,能够成为学生德行表率的老师非常稀缺。

     二、优秀的国学经典学习教育

     国学经典《弟子规》、《孝经》、《论语》、《三字经》等都把孝道等德行教育说得明明白白。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无穷智慧。客家先贤即使在穷乡僻壤都一直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叶剑英元帅、曾宪梓博士、田家炳博士等在年幼时都学习过国学经典。田老先生现在还能熟背《朱子治家格言》,并终生以其作为为人处事的依据。近十几年国内外提倡的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中国家规、家训的集大成者,是孝道德行教育的优秀教材,而且可以直接指导生活、学习和工作。

     三、知恩报恩的教育

     感恩一定要先知恩。第一是怀胎十月守护之恩。没有怀胎经历可能很难体会,所以可以举办一日护蛋(或护西红柿或篮球等)活动,体验母亲怀胎的辛劳。第二,生日是父愁母难日。生孩子都是鬼门关前走一遭,父亲、亲人也很担心母子的平安,母亲所受之身体和心灵的苦痛更是巨大。第三是以乳哺儿,儿肥母瘦的深恩。著名导演翟俊杰在《天下父母》的节目中给观众展示保存了二三十年的妻子洁白的乳汁竟然变成了鲜红色。他感叹地说:“母亲的乳汁真的是血变成。”第四是即使百岁爹娘,亦常挂念八十岁的儿女的永无休止的深恩。

     报答父母的深恩除了要孝养父母之身体,更要孝养父母的心,时时为父母着想。出来工作,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言行不能使父母长辈蒙羞,而要让父母长辈为有德行的子女骄傲。

      另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也可作为孝道教育的补充。例如客家人盛行的祭祖扫墓。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要能提起对父母祖宗的感恩心,能提起后代子孙做好榜样的责任心,这民风一定很厚道淳朴,和谐社会也就不会遥远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如孝法师: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