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习彭际清做菩萨居士


   日期:2010/10/22 17: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徐足之 

    彭际清居士,有大气势,翻开案头的《一行居集》,开篇有《自誓文》曰:“娑婆世界南瞻部州大清国男子彭绍升,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彭际清,字绍升,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一个典型的士族家庭。父亲和祖父都以科第仕宦,彭际清也于乾隆34年(1769年)考中进士,授县官,他辞而不就。彭际清有很多特别之处,细究起来,又极为寻常,值得我们学习。
    1,他的名字“彭际清”,是用俗家姓加法号合成的。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号。他受菩萨戒时34岁。现在出家人习惯在法号前加“释”为姓,而在家居士用俗家的姓氏加法名作名字的却不多。法号和名字,都是各人区别于他人的符号。现代社会很讲究标识和承担责任,名号非常重要。有人印经书署名“三宝弟子”,跟没有法号一样。印佛书和善书的,不注倡印者和原著作者,其中错误百出时,都不知找谁更正。
    2,先学儒家和道家,后学佛。彭际清最初研究宋明理学,还跟道士学过三年的修炼之术。后从友人薛家三听闻佛法。在京师应试的时候,结识了瑞金的罗有高,罗有高是学佛人,从此两人常常切磋佛学。彭际清后来读了明朝高僧的《紫柏全集》,开始归心佛法。现代有些人入佛门,被所谓“外道”所困。其实,佛法之外的学问都是外道,佛教的“外道”二字并非贬义词。学习佛法之外的知识和技能,乃至佛教之外的宗教,并不等于皈依外道。正如南怀瑾老师说的,很多学问和技术是“共法”,学佛人如果不懂,不掌握,就容易变成佛呆子。
    3,拜过去的祖师为依止师,古人叫“私淑”,也就是拜师没有经过老师同意。彭际清读了莲池大师、憨山大师和蕅益大师的著作后,对净土法门生起了很深的信仰,并私淑莲池大师,誓愿往生净土,自号“知归子”。净土法门法师曾一再指引净土学人精修《印光法师文钞》,实际上就是让私淑印光大师。当然,印光大师儒学功底深厚,通宗通教,文字水平很高,如果不喜欢文字的,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私淑印光大师了。
    4,喜欢闭关静修。彭际清时常闭关念佛。他撰写的《受菩萨戒发愿文》、《闭关发愿偈》、《安居回向偈》及《和陶渊明归去来辞》等,信愿庄严,感动人心。晚年在杭州武林门外,同两三位禅侣静修。他在这里安居二年,后因病回家。他喜欢太湖秀峰寺的风景之美,掩关僧舍,常在那里专修净业。1785年,他屏居苏州文星阁,专修一行三昧,系心一佛,称所住处“一行居”。后来他即把他生平所作愿文、叙、题记、铭传等有关佛教杂著编成《一行居集》。
    5,喜欢著书。净土宗的很多祖师,喜欢写作,明朝四大高僧都有著作传世,其中莲池大师和蕅益大师是净土祖师。当然彭际清的文章,主要得益于佛经。他自言自读佛经,始得为文之旨,特别是受了“华严”、“般若”及“四十二章经”的影响。他称这些佛经,有如千寻飞瀑和静夜钟声,发人深省而汲之无尽。罗有高评价他的文字“如梅如莲,寒香寂静,和风扇物”。彭际清的著作和文章,有《无量寿经起信论》、《观无量寿佛经约论》、《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华严经念佛三昧论》、《居士传》、《善女人传》、《二林居集》、《一行居集》、《二林唱和诗》、《观河集》、《测海集》。此外由他发起编纂,经其从子彭希涑等编成的有《净土圣贤录》。
  6,专修净土法门,仍广读大小乘经论。撰有“四十二章”、“梵网”、“观经”、“楞严”、“维摩”、“华严”、“金刚”、“遗教”等三十余种佛经的读后记,即每读一经,便写一题记介绍一经的大意,和他的体会。现代有些人错解“一门深入”,误以为除了念佛,其他修行都是杂修。误解之处,核心原因是错把口头念佛当做净念,我自己2005年念佛治病,也出现了偷偷念观音和读普门品的现象,所以偷偷读观音经,就是怕人说我夹杂。
  7,率领全家学佛。他自皈依佛法后,素食净行。他的妻子也受了优婆夷戒。两个女儿日常读诵《妙法莲华经》。他们家庭生活充满了佛教的气氛。现代知识分子家庭能做到彭际清居士这样的非常稀少,有的家庭丈夫学佛妻子反对,有的家庭妻子学佛丈夫反对,或者父母学佛,儿女漠视;或者儿女学佛,父母摇头。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佛的一方,偏执佛法,而对世间法不很通达,服不了有现代文化素养的家人。
  8,现代有些学佛人喜欢与高僧接触,成为“跑庙族”,或只做“自己的师父”的“粉丝”,似乎其他人都不够格与自己交往。彭际清则好与各道人士交游。彭际清少年读儒书时,仰慕高攀龙的为人;学佛以后,又慕庐山刘遗民的逸行。他的生平知交,有同府高官汪缟和江西瑞金罗有高,三人都治理学,为清代理学中的一个流派。学佛以后他们又成了清净法侣。际清曾与汪缟共立建阳书院。罗有高喜究天台教义,又遍读大乘经及诸经义疏,而彭际清则独归信净土法门,除了莲池大师外,还很推重省庵大师。并与同时的北京红螺山彻悟大师、扬州高旻寺昭月、浙江天目山旅亭等相交游,往来论道。  
  9,现代有少数念佛人,除了愿意流通自己师父的书籍或光碟外,做其他佛事的兴致不高。或干脆关在家里看盘或念佛,只想早日往生成佛,不愿在这个生活环境中行菩萨道。彭际清则不然,他注重悲田、福田事业,救济贫困孤寡等,从事刻经、饭僧、施衣、放生等善行,二十年坚持不懈。对于道友如罗有高、汪缟等,与其通信论道,言辞恳切,交流正法。罗有高在京屡试不第,每次南归,彭彭际清都请到自己家,带着一起游名山或闭关念佛,让罗有高沉浸于宗教信愿中。汪缟聪明才辩,但言行时有未相应处,彭际清就写信规劝。他们三人的友谊之笃,一时传为美谈。罗、汪二人早逝,际清都为他们编集遗文,刻行于世。(2010年4月27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学佛)(五明学佛网:念佛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