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41


   日期:2010/11/9 21: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文:116人所爱

译文:有的人千方百计把别人喜爱的物品侵夺过来,占为己有。

分析

人在没有破我执、证得空性之前,都会有贪爱之心,就会因此而产生种种爱好,如有的人好财,过分时就只知积攒钱财,悭贪成性。有的人好色,过分时追求男女色欲。清高的人好古玩,好琴棋、好山水、好吟咏。过分时玩物丧志,荒时废业。高雅的人好读书,自誉为“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认为“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然而,也有人贪娈成性,进而掠夺他人喜爱之物,把他人的珍宝据为己有,这实在是强盗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侵人所爱又有深层次的发展,他们不但骗众人的钱,设计卖别人的房屋,还会在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的情况下,冒充别人的名字去读书,使应当读书的人失去学习机会。这也是侵人所爱的行为。做为修善之人,会常保持心地纯洁,所谓“心无槐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系恋,则无往而不自安。”他们也有喜爱之事,那就是爱善行,对世人所爱之物,如房屋、珠宝、古玩、金钱等等,一概视为身外之物,不但不会去侵夺别人珍爱的物品,还会尽力布施,因为他们知道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有聚就有散,唯有布施,才是最好的积福之路。愚人才会侵夺别人所爱,他不知自己的寿命只有几十年,夺来之物将来必归别人所有,自己却造下了无量罪业,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事例一

某公司的老总的手机尾数是五个8,这个“吉利”的数了却召来了五个骗子,两天内,老总被骗走37万元。

邵浪和妻子从广东电白老家来到广州,他们一行五人迟迟找不到工作,就谋划打手机冒充机主亲友、同学骗钱。为此,五个人先后购买了多张银行卡,准备让受骗的人把钱存进来。他们花钱搞到一些通信资料,通过手机号码猜测哪些是有钱的人。他们选择了一个手机号码尾数是五个8的人,电话拨通后,邵冒充是机主的香港朋友,他浓烈的广东口音骗到了机主——上海某中外合资企业老总袁某,袁某问他是否是庄律师,他立即说是,说第二天去看袁总。第二天,邵某称在常洲境内出了车祸,撞死了一名小女孩,警方要求交纳保证金等,但自己带的人民币不足,向袁某借钱。然后让他把钱打入一个叫李永桂的账户,说此人是他在大陆找的司机。袁总信以为真,分四次给他打了37万元。袁某发现上当后立即报警,不到一个月,邵浪等五人就被警方抓到。钱是人们的最爱之一,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骗人钱财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事例二

张某某就读于某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一年多了,但就在这时,被人揭发出来,她是冒名顶替读书的。当年,她家通过关系把另外一个张某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这样张某某冒名来到学校报到。学校核对了姓名,专业、身份证号就让她上学读书了。毕业后她顺利地参加了工作。但是真正的张某当年考学后,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她家是农民,也没有能力去查找,以为高考落榜,回乡务民了。几年来她一直不解,自己考得很好,为什么没有被录取?后来她发现改成与她同名的张某某在那个大学毕业,并且参加了工作。不但如此,自己的身份证号,也成了那个人的了。于是她查找此事,才揭出张某某盗用自己高考录取通知书,冒名上学的事情。这时大学撤消了那个张某的毕业证书。重新录取张某到学校读书,这份通知书对张某来说已经晚了六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