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五眼


   日期:2010/11/11 21: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节选自索达吉堪布的《金刚经开示录》


有关“五眼”,我看了一些《金刚经》的讲义,很多法师可能自己也不明白吧,绕来绕去不直接解释,讲些无关紧要的话就过去了。我希望你们以后讲法时,不懂的地方不要用其他话题来应付,这样不是很好。另外,讲经时最好能引用教证,这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当然,教证必须用在合适的地方,随随便便用是不行的。我害怕你们以后从佛学院毕业回汉地讲经时,讲不来就用一些故事岔开。不是我诽谤哪个高僧大德,如今这种现象非常多,现在的人讲经说法不像古大德那样严谨,不管自己懂了没有,都敢随便信口开河。现在科技也非常发达,这样的书籍、磁带、光碟到处都是。


五眼在《俱舍论》等小乘论典中没有提及。因为萨迦派的果仁巴说:“六通,小乘行人可以得到;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方可获得。”佛经亦云:“若欲获得五眼者,当勤修六波罗蜜。”


五眼的因、作用、范围、本体等,在《现观庄严论讲义》和《大乘阿毗达磨》中有详细介绍。本来,《文殊真实名经》和《胜乐金刚》的讲义中说,佛陀的功德无边无际,六根可以互用,身体的哪一部分都能了知一切外境。但此处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宣说佛陀具足五眼功德。经云:“菩萨摩诃萨,若修习五眼,则获无上圆满正等觉果。”


〖肉眼〗:在资粮道时获得,其因是前世供灯、修等持。肉眼能照见一百由旬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粗细众色。历史上也有些大成就者获得了肉眼功德。如《大圆满前行》中记载,国王松赞干布为将正法发扬光大,决定建造寺庙,在寻找净地(净地:修建庙宇等建筑物之前举行的一种密宗净地仪式)上师时,去请问国师酿万登珍桑波。国师依靠肉眼通,了知印度东方有大堪布菩提萨埵,于是国王迎请他作为净地上师。


〖天眼〗:加行道以上都具有,其因是行持有漏善法,或修持禅定等六度。天眼能照见十方众生的前生后世、投生何处等,对自他一切众生,包括地狱、饿鬼的前后世是什么,全部能够一一现见。现在的瑜伽士、空行母,有些真正有天眼,有些只有与天眼相似的神通。《智者入门》的说法与此稍有不同,论云:“天眼的功德,是能照见无边色法。”


〖慧眼〗:一地到十地菩萨入定时具有,其因是修持无漏善法、行持六度而获得。慧眼能如实现见万法的本体——胜义法性。当然,我们平时所说的慧眼,大多是将智慧喻为眼目,跟此处的定义不一样,此处的慧眼是一地到十地菩萨入定时才有。


〖法眼〗:一地到十地出定时具有,其因也是修持无漏善法,行持六度。法眼能如理通达教法和证法的意义,了知与自己等同者、比自己低劣者的根基。比如二地菩萨能知道一地菩萨以下的众生根基,其上境界则无法通达。


〖佛眼〗:得佛果时具有,其因是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佛眼是以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彻见万法胜义谛与世俗谛的本性,其范围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现观庄严论》讲义中说,一地到十地之间可以得到相似的佛眼。


通过以上这些介绍,大家应该明白,佛陀完全具备了五眼。
 
关于五眼的功德,六祖在《金刚经口诀》中有不同的解释,江味农居士的讲义中也讲得比较广,和我昨天讲的有点不同,这可能是汉传佛教的解释方法。
佛陀具足五眼功德,对胜义中远离八边戏论的本相、世俗中每个众生的起心动念,都能毫不混杂地照见。下面接着讲五眼能了知一切众生的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恒河中的所有沙,佛说是不是沙?”“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此段经文,在唐玄奘的译文中也有,但藏文和义净的译本中都没有。按理来说,这段跟前后文并没有很大关系,所以这里只是从字面上解释一下。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恒河,这些恒河中沙子数量的佛世界多不多呢?”“非常多,世尊。”
〖佛世界〗:一尊佛所调化的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包括百俱胝的小世界,数量相当多。
〖甚多〗:鸠摩罗什的翻译中只有一个“甚多”,而藏文中是“甚多,甚多”,玄奘的译文中是“如是,甚多”。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佛告诉须菩提:“如此不可思议的众多刹土中,每一个众生的种性、根基、意乐差别,如来都能完全了知。”


佛陀具有不共的智慧,即便声闻缘觉也无法测度,佛对恒河沙数佛世界的众生根基,全部能够一一照见,这种功德无法想象。《秘密不可思议经》云:“诸佛功德海,无数皆难说。”诸佛的功德就像大海一样,纵然用无数劫来宣说,也说之不尽、道之不完。


从总的方面来讲,佛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尤其是了知众生根基方面,具有不共的特点。《极乐愿文》说:“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入中论》在讲十力时,也提到了佛陀依“知种种界智力”能无余了知众生的根器胜劣,依“知遍趣行智力”能彻底了达众生入小乘、入大乘、生善趣、生恶趣等不同趣行。因此,佛的一分功德也不可思议,龙猛菩萨在《赞三身论》中赞叹了佛陀身语意的无尽功德,尤其强调了意功德方面。


为什么如来能照见一切众生的心呢?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佛陀在了义经典中都讲过:名言中的心并不是真正的心,在胜义中观察或者安住时,迷乱的心不存在,明清的心也不存在。《般若八千颂》云:“于心无有心,心性即光明。”心的本性中没有心,心的本性就是光明——离一切戏论的法界本体。《宝积经》也说:“迦叶,此心者,于外不随见,内亦不随见,二者之中亦不随见,若遍寻之有无而不可缘也。”


为什么说“诸心皆为非心”呢?因为心在名言中可以承认,但在胜义中得不到,这即是一切法的本性。这几天上师如意宝讲《上师心滴》时,心得不到的原因讲得非常清楚,上师主要是以窍诀方式讲的,而《金刚经》主要以教言方式宣说的。


前段时间,有些道友建议以大圆满的方式来解释《金刚经》。一方面说,用大圆满是很好解释的,与《法界宝藏论》、《实相宝藏论》对应起来讲也很方便。但另一方面,大圆满的很多教言我不敢用,《金刚经》是显宗的经书,这本讲义以后出版的话,没得过灌顶的人也会看,若注明“未经大圆满灌顶者不得翻阅”,那可能有点说不过去,因此用大圆满来解释不太方便。其实,这里只是名词用法不同而已,跟大圆满的“破心房”,在意思上没有太大差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神通       索达吉堪布)(五明学佛网:神通       索达吉堪布)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圣严法师:神通与人通 

 杨惠南教授:“实相”与“方便”——佛教的“神通”观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神通自然 

 吴立民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仁焕法师:神通、智慧与了脱生死 

 水野弘元:原始佛教的特质 八、神通奇蹟——三明六通 

 黄国达居士:谈感应与神通 

 雪漠:执著神通会障碍道业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3 神通妙用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7 莫以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