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观生是苦,实无常乐


   日期:2010/11/18 19: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生是苦,实无常乐!

后唐李煜有词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于世,常遭忧扰苦逼,恒无清净之时,不得住于常乐境地。人之有苦,常因爱欲而发,常因受想而有。譬如有人,身处贫困时,为维身持命而奔波劳累,形销骨立,备受欺凌,因而对财富生爱欲,常生渴求之心。等有了财富,心中想长久地持有财富,又不得不进行投资,在商界、官界尔虞我诈;或追逐犬马声色、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造诸恶业,耗散精气神,心中极度空虚,茫然不知所归。或在权位汲汲营营,阿谀奉承,无有休止。人之于生,常在苦中。但人们不明此理,于大苦小苦中取分别,认小苦为乐,苦苦追逐所谓乐趣,但乐趣亦只停留那么一小会儿,就如同刀口添蜜,甜只在一时,甜过之后,是大苦痛。正所谓:
人生常在苦,无有恒乐者。
如刀口舐蜜,更受大苦恼。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哪些苦呢?原来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义为堪忍,意思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充满了众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必须安于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痛苦烦恼,才可生存下去。  

  事实上,三界众生,所受无非是苦,但因习以为常,不被察觉。有时反以苦为乐,生趣盎然。  

  苦的种类甚多,《大智度论》上说:“四百四病为身苦,忧愁嫉妒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外苦亦有二种,一为恶贼虎狼之害,二为风雨寒热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

  说人生之苦说得最具体的,是《涅槃经》上说的八苦,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类苦,分述如下: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道,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 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 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 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劳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 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遗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老之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 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 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 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道家方 士的烧汞炼丹,也到底仙道无凭。耶稣教在逻辑学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永生的问题。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 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未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 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妻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 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 而感召地狱相现,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 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 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六、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 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 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在工厂 或化验室里实验研究,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办公桌上画等因奉此。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 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然,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转本 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 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然苦只是果,并非因,苦之因何在?这在“四圣谛”中有详尽的解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