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蔡礼旭:落实《弟子规》后同事不喜欢自己了?


   日期:2010/11/19 13: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习了《弟子规》,觉得受益不浅,自己也下决心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事确实发觉末学的改变,但有大部分的同事却说,比较喜欢原来的我,那就是以前那个时常会讲“奸巧语,秽污词”的我,我以前讲话都尖酸刻薄,直言不讳,怎么他们会喜欢那么丑陋的我呢?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讲,“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个团体里面,“奸巧语,秽污词”习惯了,就“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了,反而还觉得有点香了,反而人家尖酸刻薄,比较习惯了。这个是可悲啊,社会可悲,把错的当对的,把对的当错的。你现在谦恭有礼,他还觉得你不正常。所以,整个导正社会风气,它是必然有一个过程。
    所以,同事们也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等你真正落实《弟子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言语忍,忿自泯”,这些真正长期做出来,我相信他们就不会这么说。当他们很有困难,没人帮他的时候,就是你主动的过来帮他,解他的燃眉之急,我就不相信他还会说,“我还是希望你现在尖酸刻薄”,不可能的。
    而同事们的这个反应,可能还要再更细的去观察一下。比方说我们学了以后,回来做,是不是做得有点不自然,让人家觉得有点做作,不习惯?假如是真诚流露,可能一般人接受的情况会更好。所以我们不能只做个样子,还要打从内心流露出来才好,不然学到最后变伪君子,不好,给人感觉怪怪的。要“心行一如”,都是发自内心做出来,那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而讲话直言不讳,这个是好的。可能人家觉得你以前比较正直,现在讲话,学了以后,拐弯抹角,绕了老半天,人家不耐烦,“你到底要说什么你就说!”是不是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欸,你学了以后,本来好的部分要保留啊;不好的部分要修正。可能人家觉得正直很好,但也要看人哦。所以人与人相处,每一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正直的人,你要跟他讲正直的话;那个很好面子的人,你可能要暗示的。你直接下去了,他不能接受啊。所以孔子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你不了解他,你不知道用适合的方式去对他。所以学传统文化就是设身处地,方法就出来了。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因人而异。
    所以正直好,但正直也要厚道。你对他直言不讳,旁边有很多的人,他很没面子。所以“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一个人有正直的特质,但是他没有学习智能,没有学习圆融、学习这些厚道,他那个话就容易刺伤别人。这个“绞”就是刺伤别人,很急、急促,很不顾及人家的颜面。这个,孔子在教诲当中都有提到。所以“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就顾及人家的面子,好好私底下跟人家讲。
 
(恭摘自师资培训班学员问题解答 蔡礼旭老师  2010年9月6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教育)(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