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使令这个信愿持名三种功德,在内心当中不断的增长


   日期:2010/11/22 7: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以下讲到修观的转变。

   「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就在我们这个三摩地寂静当中,「能正思择」就是空观,「最极思择」是假观。周徧寻思,周徧伺察,这个寻跟伺就是一种观察,但是寻思是一种粗浅的观察,伺察是微细的,寻思是粗,伺察是细。换句话说我们修观有四种种类:或者空观、或者假观、或者粗观、或者细观,不断的去运用,这个是讲修观的方法。这以下讲了它所表现的功德。

   「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毘钵舍那』。」刚开始我们这样子观一段时间以后,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刚开始法义在心中运转的时候,我们内心动荡,很动荡的,因为它跟我们无始劫来的思想模式是相违背的,这个时候我们很难随顺,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忍可随顺,虽然没有见道位,但是你内心能够随顺这个法义就是忍。若乐,这个乐就是法喜充满。

    所以佛法的这个宝,的确是一个功德的境界。我们看很多人在深山上修行,这个环境很差,衣服穿的很单薄,吃的也很差。但是内心当中法喜充满,内心真理的境界就不同。所以这个法的确是宝,就是它在心中运转的时候,这种功德的相状。

    若慧,这个慧就是对诸法实相的一种抉择,智慧生起来。这个慧它开出来就是两个:一个见;一个观。这个见是约着正见,就是闻思的智慧,深一点就是正观,就是毘婆舍那,禅定加持力,闻慧、思慧这是见;修慧就是观,是名毘钵舍那。观就是依止佛陀的圣教量,在我们的寂静心当中依止文字,观察、胜解、舍离心相,慢慢慢慢去消灭我们心中的颠倒,这个常乐我净四种颠倒。

    我们可以这样讲,就是说我们出家以后,这个三十七道品,就是戒定慧,以戒定慧为主。刚开始一定要先把戒法,戒波罗蜜持清净,这个身业、口业的过非先消灭掉,身的杀盗YIN,口业的两舌、绮语、妄言、恶口。你这个戒波罗蜜,摄持身口清净以后呢,第二个动作就是修止、修观,尽形寿内心当中就是修止、修观。一方面持名念佛;一方面思惟观察这个三界的苦谛,一方面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思惟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到佛号功德力,不断的重复。一下子栽培念力,一下子培养信愿;培养信愿以后,就栽培念力,信愿持名、持名信愿,辗转增上,使令这个信愿持名三种功德,在内心当中不断的增长,内心的光明,不断的增长,取而代之的,我们无始劫的颠倒就慢慢慢慢的息灭掉。这是讲到持名跟修观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