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关于学讲经的问答


   日期:2010/12/17 10: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关于学讲经的问答

作者:净土法门法师
 
问:弟子发愿讲经,但弟子生性内向,不善交际,且担心外缘太多影响清净心,请问可否以心念默祷与大众结缘,或是一定要有所接触和互动,才算是善缘圆满?

答:结缘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心。心一定要真正尊重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一定要舍己为人,这样的存心、行事,才是与一切众生结善缘。结缘决定不是攀缘,对自己修学有障碍的是攀缘,结缘决定不会产生障碍。所以,结缘、随缘、攀缘的界限,一定要很清楚,希望同学们多学习。

讲经法师与广大群众结缘,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祖祖相传。佛法言‘佛不度无缘之人’,你将来修行成佛了,众生与你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你讲经讲得再好,与他没有缘,他不喜欢听,不喜欢与你接触,就无可奈何!

这种现象我们亲自看到,当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师学讲经,法缘最殊胜的是林看治老居士。这位老居士是小学毕业,很多佛经里面的字都不认识,但是她很了不起,非常谦虚,所以学成功了。她学成之后,在台湾地区到处讲经,学得虽然不怎么样,但无论在哪个地方讲经,她的听众总是最多,大家最喜欢听她讲经。同学当中有许多讲得比她好的,就是没人听,这就是各人缘分不相同。

所以,结缘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能以真诚心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都是结缘。我们到讲堂听别的法师讲经,利用这一点时间,关怀一般听众。我们自己有座位,在没有开讲之前,我们不必坐在那个地方,我们到门口当招待,这就是结缘。我们与听众亲切打招呼,告诉他从哪里走、到哪边去坐,这都是结法缘,这对自己修行没有一点妨碍。所以,要懂得随时随处帮助别人。

问:我们是发心以讲经弘法的方式来自度度他。从理论上来讲,若是能常随师学,当然成就是最快速、最殊胜的。但是现在的困难仍是存在的,譬如说出家在僧团当中修行,首先就必须为大众服务,而且不能自己有选择,这也是符合修行的精神,因为修行要彻底破除我、法二执。请开示。

答:这个话靠不住。一天到晚跟在老师旁边,跟一辈子不能成就的人很多。世尊当年在世,这个例子很多。如何才能成就?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人能成就,不一定是在老师面前就能成就。

学讲经,在老师面前是学什么?学《内典讲座之研究》的运用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没有办法教的。你观摩的时间越长,自然在台上就得心应手。你可以观摩老师讲经,也可以观摩同学讲经,任何人讲经都是学习的对象。你能看出别人的缺点,自己就进步了,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没有这个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没有这个优点?所以,学讲经的人只要自己没有讲经,无论是什么人,乃至于初发心、初学的人上台讲经,都要去听。这是跟讲经的人结法缘,跟道场结法缘,跟听众结法缘,如此法缘才能殊胜。别人讲经,我不喜欢去听,我讲经也没有人来听,这是因果报应。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管什么人讲经都欢喜听,法缘才会殊胜。

常随佛学,就是不离开经卷,这个重要。佛所讲的重要纲领,我跟李老师十年,真正得力的是‘一门深入,至诚感通’这两句话,我这一生受用无穷,要真干才行!对人对事对物决定用真诚心,真诚到极处就是‘至诚’。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与我不相干,我们一定要以真诚心待人,不管别人误会或毁谤,随他如何都好,我们决定不改初心,就成功了。

别人对我们的种种,或者是不善的见解,我们晓得这全是误会,他如果明白就会珍惜。为什么?人在一生中遇到一个真心对待的朋友,太难得了!这一生中,茫茫大海,哪个人以真诚心待你?李炳南老师、章嘉大师、方东美先生都是以真诚心待我,我一生都感激。他们是真有学问、真有德行,而学问、德行不离真诚,不离一门深入,因为一门深入成就学问,至诚感通成就德行,这是成就自己。所以,一定要修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转。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为何许多同学都被淘汰?就是禁不起外境的影响。特别是逆境,别人以不善的心行来对你,你马上就退心了,这样吃亏的是自己。我们必须要不退心、不变心,才会有点成就。我们遇到这种境界,古人教给我们,关起门来反省、检点自己,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没有,自己就心安理得。若别人有所误会,假以时日慢慢自然会化解。这个时间可能要好几年、几十年,最后他终归会明白的。

为大众服务就是自己修学的落实,如此修学才能起用。若不肯服务大众,自己所修学的没有用处,没有地方表现。所以,修行在何处修?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修行,这是真功夫。不是关着门盘腿面壁,那学不到东西,一定要跟人接触,在这里面增长智慧与定功,所以戒定慧三学都在这里成就。

戒学就是懂得规矩,它是活活泼泼的。我们跟中国人在一起,有中国人的习俗;跟外国人在一起,有外国人的习俗,这些都要懂,才能与他们融成一片。以外国人来看,美国人跟澳洲人就不同,他们的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交际应酬之习尚也不同,这些都要懂得,然后才能与大家融洽在一起。他欢喜跟我们接触,欢喜跟我们往来,这个最重要,这是度化众生的首要条件。如果对方不喜欢你、讨厌你,不愿意跟你往来,佛法再好,你也没有办法教给他。经论云:‘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条多重要!所以,我们到一个地方,一定要打听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多向当地人请教,以免失礼,我们能入乡随俗,就能欢喜和睦相处。

问:对于初学经教的人来说,还是必须依赖有安静的空间和连贯的时间,才有能力安住在经教上。若是出家在僧团中学习,除了要遵守团体的生活常规之外,也总难免会遇到强过自己定力的业缘来考验。请问该如何是好?

答:这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多。这种业缘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功夫境界到什么程度,所以要时常检点自己,在当中求进步。若你不能克服生活上所遭遇的种种境界,就被淘汰了。所以,修学的人很多,成就的人不多,原因何在?就是无法克服。修行的功夫说穿了,就是在克服。佛教给我们与人相处,与众生相处,相处得非常融洽,就是成佛了。

佛何以能与一切众生相处融洽?第一是平等心;第二是清净心,清净心是不受污染,顺境不生贪爱留恋,逆境不生嗔恚,与人就能处得很好,就很快乐了。我们满面笑容,欢欢喜喜对人,这是布施。布施快乐,布施欢喜,这不要花钱的,别人一定会接受。所以,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要在这里落实。别人不高兴,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做错的地方要改进,改过就能进步,不改就没有进步。所以,真正修行人,障碍愈多,进步愈快,都是在这里面磨炼成就的。

问:老法师说过,学经教要趁年轻,在记忆力尚好的时候全心投入,并且不能离开讲台太久。如果出了家,不能常有这样殊胜的因缘,而又必须随顺僧团里的生活型态,可能就面临学教和随顺僧团两难。请问如何才能常随佛学,又不会面临这种困扰?

答:这在目前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僧团没有办法体谅学讲经的人,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退出僧团,这是不得已的作法。退出,虽然僧团里面有批评,也给你压力,但还是要看你自己有没有成就。我当年就是遭遇这种情形,僧团给我非常大的压力,不准我讲经,叫我跟大家一起赶经忏佛事,我没有办法只好离开僧团。我到了许多道场,没有一个道场肯收容,他们会客客气气招待我吃一餐饭,但我要在寺庙里住一晚则不行,逼着我走投无路,后来才遇见韩馆长。

韩馆长是我的听众,知道我遭遇这么大的困难,她跟我说,她家是独立的两层楼洋房,楼上是她小儿子一个人住,有两间房是空的,是否可以住在她家?我就到台中把这个情形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说可以。之后,由韩馆长租地方给我讲经,我的讲经始终没有中断。因此,问题在于你要把这条路走通,要有很大的决心与毅力,这也感应佛菩萨来照顾。

韩馆长也不是普通人!我住在她家里,造谣生事、毁谤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别人给她压力,她统统不在乎,这一招就很厉害。不管外面如何造谣、毁谤、谩骂,随你去,你总不可以来打人,总不可以到人家里扰乱,那是犯法的。所以,我们这段日子度得非常辛苦,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然后在景美才建立一个图书馆,我才搬到图书馆去住。很不容易!但是只要真正发心,一定得到诸佛护念与龙天善神拥护。不要怕走投无路,确实有佛菩萨照顾,有龙天善神照顾,只要心真、念头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弘法利生。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替我看相算命,都说我活不过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一年,我确实害了一场病,我晓得寿命到了,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所以关起门来念佛求往生。当时台湾大学有四位学生轮流照顾我,我一个月就好了。现在算起来,大概多活了三十年,我活不是为自己活,是为佛法、为众生活。真正发心,自然得诸佛护念,诸佛菩萨把你当宝贝看待,一定得感应,不必求就有感应。

我们也是有感于现前佛教的这种僧团状况,所以在古晋建道场,在澳洲建道场,这些道场可以说完全是如理如法,现在一般道场的这些压力,我们那里完全没有。我建这个道场,就是专门提供同修专心修学,成就自己的学问、道业、德行,我要求的就是这三样。

同修们住在那里,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要上课,上课的方式是同学们自己准备。上课的时候抽签,抽到哪一个人,那个人就上台讲,讲完之后,大家批评帮助改进。这个人讲完了再抽签,下一个人接着讲。他们没有早晚课诵,我给他们定的早晚课,早晨起来拜佛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每天三百拜做为早晚课,其他时间则全心全力投注经教上。我要求的功课要能背诵、能讲、能做到,就要求这三点。

道场决定没有经忏佛事,也没有法会,完全是在学习。澳洲这个道场建立之后,已经开始有影响了,那边同修跟我说,有很多在家、出家人都想到山上来学习。所以,我想每个星期天办一个讲座,完全招待外面的人到这里听经,解答问题,并为他们上课,上午、下午各两堂。他们上午来,中午在这里吃饭,晚上回去。而喜欢做法会的人,就到别的道场去。

我们这个道场与其他道场不会发生利害冲突,我们绝不拉信徒,绝不要求信徒对我们道场供养。我们道场的生活费从何而来?生活靠佛菩萨,佛菩萨照顾,我们真有信心,我们决定要靠佛菩萨。我们一切都随顺经典上的教诲,我们深信感应道交。

我自己学佛五十年了,我二十六岁学佛,今年七十五岁,都是感应道交。章嘉大师告诉我:‘真心!你一生不要求任何人,也得佛菩萨照顾。’他教我连出家都不要求人,我说:‘不要求人,谁给我剃度?’他说:‘求佛菩萨。求人,若他不肯给你剃度,你不是生烦恼吗?’不求人,求佛菩萨,佛菩萨靠得住。如果求佛菩萨,求得没有感应,这是你有业障。你必须反省,把业障消除,感应就会现前。

问:弟子练习讲经,内容是《无量寿经》,请问弟子是依照老法师录音带一字一句照讲,或是选比较生活化的段落来讲?

答:两种方法都可以,完全看你修学的实际状况。

问:弟子深知正法久住的重要与使命感,现在与四、五位同修学习覆讲,方法是先抄全卷录音带再整理,采全部的内容不敢取舍,在背熟几次以后覆讲,讲时不看稿。经过如此,弟子获益极大。平常听经顶多用一成至两成的心力,所谓是听过了;可是透过死背覆讲,便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明了真正的佛法,才知道恩师讲经之中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让弟子受益良多。请开示。

答:你讲的话很正确。往年我们在台中学经,李老师常讲:‘如果没有轮到你覆讲,大概你只听到二、三成;如果轮到你覆讲,大概可以听到五、六成。’因为覆讲要专心听。

你用这种方法,从录音带上写成文字再整理,背熟后再覆讲,效果至少能达到八成,这是非常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继续不断的用上三、五年,你的佛学根基就扎稳了,往后修学会一帆风顺。我们现在培训班也是这样要求同修,自己要真正做到,才会得到真实利益。

但自己还是要万缘放下、老实念佛,自度要紧。你要晓得,这种方法覆讲是自度,也是念佛。念佛的方法非常多,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在抄袭经典、准备覆讲,心里都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属于忆佛,而忆佛与念佛是一不是二。

问:培训班的同学,第一次大座学讲《无量寿经》,请问应用多少时间为宜?

答:你必需要考虑现代的社会,要想到别人给你限定多少时间为准。别人请你讲一个星期,一天讲两个小时,你只有十四个小时,你要在这个时间内把这部经讲圆满。你要懂得,时间越少讲得越精彩,因为讲的是精华。时间越长越难讲,怕的是废话连篇,反而得不到好印象,所以越短越好。

早年,台湾有一位住在弥勒内院的慈航法师,在研习中有人请他讲《楞严经》,时间是两小时。请法者是做大官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听经,所以要以最短的时间把这部经的精华介绍出来,这是真正高明!

我也曾经在香港用了二十个小时讲了一部《无量寿经》,往常都是请我讲一个月。所以,学讲经先学短讲,一开始就学长讲很不容易,到最后真正契入境界,长讲、短讲,深讲、浅讲,都得自在,都能圆融。

现在要考虑到,别人请你讲经,时间不可能超过两个星期,一次是讲两个小时或是一个半小时,要以此为考量。在工业繁忙的现代社会,拨出长时间来听经,一般都不可能。特别是在美国,美国人听经不能超过五天,因为他只有那么长的假期,超过五天以上,他就没有兴趣了。最理想的是三天,他会抽时间出来听;若是五天,可能有两天缺席,所以一定要顾及当前的社会。我们在此地长讲,这是特殊的因缘,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缘,也不可能长讲。

问:讲经的态度、语气,请问是否随着讲经者的身分、年龄、出家在家、男众女众,而有所不同?

答:是的。你要是不顾及自己身分,你讲得再好,结果还是失败,所以一定要晓得自己是什么身分。

问:请问讲经的人是要谦虚,还是要自信?

答:谦虚与自信是一不是二,要自信,更要谦虚,你才会有进步。你讲经不够谦虚,换言之,没有人批评你,没有人指教你,别人在旁边听,只是笑话你而已,你永远不会进步。所以,要虚心接受大众的指导,才有人喜欢帮助你。

唐太宗是中国了不起的帝王,任何人在他面前都可以批评他,他有这个雅量。当然,也有人说得不对,但皇帝也没有制止他,这是什么理由?唐太宗是希望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敢讲话,若制止了,以后就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话,这是正确的。所以,要自信更要谦虚。

问:讲经如果像是在演讲,请问是否是过度时期,又应如何克服?

答:讲经与演讲没有两样,只是讲经时端庄一点,规矩多一点而已。我们决定要遵守《内典讲座之研究》里所说的原则,对于‘实用讲演术’及‘内典讲座之研究’都要熟悉。

问:弟子想讲劝人向善的录音带给大家听,请问应如何学习才能让人听得法喜充满?

答:你想劝人向善,讲劝人向善的录音带给大家听,就讲《了凡四训》。你每天看一遍《了凡四训》的光碟片,一年都不间断,看上三百六十遍,自然就会讲了,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自己会讲,自己又能做到,你就是活的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又出世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问:讲经之人因身分、年龄不同,故讲经口气与态度也随之不同,弟子对于讲经应注意之事项不解,请开示。

答:这必须把《内典讲座之研究》提到的讲经态度重讲一遍,这需要一、二十个小时才能说得圆满。但就算讲了,你懂得这些原则了,还是用不上。

我以前在台中学讲经,我一个星期就学会了这些方法,在讲台上运用得心应手。它是活的,必须在你上台的场合中,告诉你应该如何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譬如‘孙子兵法’,你一个星期可以学会,但你能作统帅去打仗吗?这是要平时细心观摩的。

讲经的人听经很重要,因为从看别人在讲台上的表演,自己长时间诚恳细心的去学习就能学到,这是老师无法教导的。若要老师教导你,你每次上台,老师就跟着你,给你提醒,你还得一点一点的改,总要改上二、三百次以上,你在讲台上才能像个样子。所以,这种事情要诚恳谦虚的求三宝加持,并请听众指教,这是进步最快速的方法。不论在家、出家,在讲台上所应当遵守的原则,都在《内典讲座之研究》与《实用讲演术》里,都要去学习。

问:培训班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次的机会到‘竹林寺’讲经。因为次数不多,只从《无量寿经》取一小部分,特别提出来做专题讲经,请问是否如法?

答:对初学的人,别人请他讲开示、讲佛法,可以在经典里面取一段讲。但是取经文一定要观机,应以现前听众的需求为考量。我们也可以不从《无量寿经》选,《观经》的‘净业三福’很好,对初学太重要了,而《十善业道经》前面一段,讲一小时、两小时也很好。总而言之,讲得愈浅愈好,一定要听众真正得利益。

现在听众学佛很可怜,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如果你有能力讲‘认识佛教’,我觉得这是接引初机最理想的。与大家第一次见面,要让人认识佛教,把佛教的内容讲清楚,不要叫人迷信。类似这些小教材很多,甚至于《华严经》里的小段,若合适也都可以取材。这是小场合没有关系。如果有人指定请你讲《无量寿经》,你就要从头到尾讲一遍;没有指定,你可以自己选择。

问:‘竹林寺’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如果讲席中劝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请问言词上应注意什么?

答:你先要询问‘竹林寺’是否专修观音法门,若不是,劝大家念阿弥陀佛就没有问题。若道场常年专修观音法门,就不应再教他们念阿弥陀佛,只劝导他们念观世音菩萨发愿求生净土就好。

问:师父讲修学从读经下手,读到心清净有悟处时才看注解,心不清净看注解会看错意思。弟子常听师父讲《无量寿经》,请问这与看注解有什么分别?

答:听经与看注解有分别。听经,特别是现场,可以说是精神贯注在当中,有一种摄受力,比较容易体会经典的教义。若要看注解,初学人应以读经为主,看注解为辅助,这是正助双修。

若自己有悟处,情形就不同,注解是给你做参考;自己没有悟处,往往就被注解转了。因为一部经往往有很多人注解,他注的是不是完全正确,是不是会误导,这都很难讲。即使古大德注解里面也有这种情形,所以能有悟处再看注解是最好的。

另外,没开悟学讲经,一定要依靠古人的注解,方法就是依一家之言。我们讲他的注解,他注错了,他负责任。我们完全依靠他,这是初学讲经不得已的办法。古人讲经不如此,古人是悟后才讲经,没有开悟决定不能出来讲经,也不可能着作。但是现在要等开悟之后再讲经,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讲经,因此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方法。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讲经一定要守这个原则,所以我们不是讲经,是讲古人的注解,这一定要辨别清楚。

问:没有受菩萨戒的人,请问能否讲法师的‘法语’,是否如法?

答:你没有受菩萨戒,讲一般开示可以。但讲经要搭衣、升座,所以一定要受菩萨戒,不受菩萨戒不可以搭衣。

问:请问学讲经如何才能自己成就又利他?

答:讲经有讲经的规矩,我们的培训班第一堂课,就是学习讲经的方法,这里有录相学习的资料,你可以请一份回去,依照这个学习。但是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与用兵打仗一样,譬如你读了《孙子兵法》之后,能否指挥军队打仗?所以,训练很重要,培训班提供的就是训练。你在这里实际上台讲,接受所有同学的批评,帮助你改进缺点。你没有这样的机缘,学经就非常困难。所以,培训班就是提供你一个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问:请问学习讲经应选哪一部经,对自己最能得益?

答:这是各个人根性不相同。往年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讲经,同学有二十几位,因为根性不一样,每个人学的经都不同。如果再细分,也会因所从事的行业、生活而不同,这些都要观机。李老师用的原则,就是让你去挑选最合适的、最喜欢的,你选了之后送给他看,他觉得这个不适合你,你还要再去选,选了三次都不合适,老师才替你选。选经不但是要选对自己有利益,还要考虑对社会有利益。

问:居士只受五戒,请问是否可以覆讲《太上感应篇》等?

答:行!讲《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受三皈就可以了。如果是讲佛教经典,一定要受菩萨戒。《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些都不是佛经,可以讲。

问:居士上台讲经,请问是否先受菩萨戒?

答:一定要受菩萨戒,为避免别人讥嫌。白衣升座是佛不许可的,在家人受菩萨戒就不是白衣,他可以搭缦衣,没有受菩萨戒则不可搭缦衣。

现在有很多人不懂道理,受了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五戒是白衣。受菩萨戒才有资格搭缦衣,才可升座代佛说法。所以,这个形式是避免别人的讥嫌,我们也要真正发心去学菩萨。

问:我发心先听经念佛几年,等有定慧之后,再出来学习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请问是否正确?

答:正确的。要想弘法利生,确实自己先要有基础,最重要的是善心善愿,对一切众生都以善心对待,不可以有恶念对待众生。听经念佛,初学最好听《十善业道经》和《了凡四训》,先从这里下手,再听《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并且专心念佛。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与十善业相应,如此才能奠定根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学讲经)(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学讲经)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