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28年如一日孝亲敬老的好媳妇


   日期:2010/12/21 22: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曾经上班、但为了婆家老小毅然辞职的农家女,28年如一日茹苦含辛,为小叔、小姑成家,贴心服侍患重症的祖公、祖婆、“植物人”婆婆,还冲破阻力为孤独的公公找老伴……其情感人,其孝动天——  

28年如一日孝亲敬老的好媳妇 

 张志善   (作者单位:山西绛县文化研究会)

也许是还能写两下的缘故,不少人找到笔者,说:“绛县横南村有个孝亲敬老的好媳妇,事迹特生动,你能把它采写一下,那才感人哩!”找我的,有认识的,有陌生的。起初自己并没在意,想如今孝亲敬老的典型,虽非比比皆是,但也决非凤毛麟角,不是众里挑一、鹤立鸡群者岂能打动人心?加之琐事缠身,一直没有动笔。不料,近日到绛县横水镇横南村下乡,与村民闲聊期间,好多村民不约而同地都议论起王雪梅:“一个普通农家妇女,近30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不但相夫教子,而且帮小叔、小姑成家;不仅精心服侍公婆,而且替患病的公婆照料隔代的祖公、祖婆;特别是能冲破世俗阻力,热情为孤独的公公找老伴,像如此贤惠的女人,十里八乡实在少见呀!”

众口一词的夸赞令人为之心动,笔者放下手中他事,专门进行了采访。

扔掉“铁饭碗”柔臂撑起这个“家”  

现年48岁的王雪梅出生在绛县安峪镇一个普通农家,1982年与本县横南村在县城某机关上班的张俊翔结婚。当时,她是绛县粮食局面粉厂的一名正式职工,那可是乡下人十分眼热的岗位。王雪梅本计划度完蜜月即去上班,然而婆家的处境却将她推到了抬足维艰的地步:当时婆家老少9口人,祖公、祖婆年迈多病,公公、婆婆因在文革十年动乱中遭非人折磨身体致残,还有两个上学的小姑,一个刚9岁的小叔,真的是老的上不了马,小的拉不开弓,何况丈夫又在县城上班,小家庭虽几代同堂,有天伦之乐,但老弱病残,风雨飘摇,似乎随时都有倾斜坍塌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王雪梅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多少人翘首企盼的“铁饭碗”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婆家横南村,一方面服伺年迈的祖公、祖婆、病残的公公、婆婆,另一方面借钱在村里开了一个日杂小商店,资金仍不足,她又断然将自己结婚时新置的尚未上身的衣服和手表卖掉,接着起早贪黑,精心打理,挣钱贴补家用。尽管如此,由于家里吃闲饭的多,加之两个小姑和一个小叔还要上学,所以即使紧抠细算,口挪肚攒,仍然寅吃卯粮,入不敷出。为了彻底摆脱这种困境,她除经营好自家的7亩责任田外,又在10多里外的郝庄乡大吕村承包了3亩土地,种植林木等经济作物。春天,风尘仆仆地翻土、整地;夏天,挥汗如雨地锄草、施肥;除周末丈夫可搭手帮衬一下外,平常都是她独自干的。记得伏天清晨,天还不亮,她便灌上一壶水,装上几个干馒头和几疙瘩咸菜,踏着茫茫的晨雾出发了,时常是太阳落山还在地里忙活。最难忘的是,她与丈夫冒雨步行十几里泥泞的乡间小道用锨把抬着百余斤重的尿素,到所承包的地里,在茂密成荫的林木间来回穿梭般施肥的情景,赶施完一段,她累得气喘吁吁,雨汗并流,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在种地间隙,她还骑着自行车到几十里外的周边县的垣曲、东镇、礼元等集市上摆地摊,卖菜籽等,常常费七八力地忙活一天,能挣个十元八元,赶下集时,她累得浑身像软面条似的……就这样,她用连一般男人都难以承受的艰辛,竭尽全力地支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不仅协助公婆供小姑、小叔上完中专,还帮他们成了家。大小姑结婚时,她与丈夫不仅为其打了全套崭新家妆,还亲自陪着小姑到侯马市购衣物,1000多元花销,全是她贴的。二小姑远嫁太原,屋里不缺家具,她干脆掏出2000元,让其缺啥随意买些。她的小叔结婚时,家里被褥衣物等一应用品,统统是她提前安置好的。临结婚时,女方突然又提出要一金戒指,雪梅毫不犹豫地将自家心爱的戒指捧出,送给未过门的弟媳。而她这么多年却从未给自己添置过一件像样的衣服……邻里感叹道:“真的是老嫂如母,她待小叔、小姑比对她的亲生儿女还亲!”  

贴心服侍重症祖公祖婆

由于婆家使人不敢恭维的家境,当初雪梅订婚时,父母就极力反对,但拗不过女儿,只能顺其自然。婚后婆家如山般沉重的负担使雪梅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终于惹恼了父亲,他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逼迫女儿脱离“苦海”,然而雪梅吃了称砣铁了心,终久没有动摇。

就在雪梅几年辛苦几身汗水地将小家庭打理得日渐起色时,1989年农历正月,她忽然发现近一段时间祖公食欲不振,不断低烧,急忙与丈夫骑自行车将祖公爷带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是令人不寒而粟的肝癌,这结果简直要把雪梅惊得瘫倒在地上,前面说过,由于公婆身体残疾的缘故,这些年祖公祖婆的日常起居基本上全靠雪梅照料,她已与爷爷、奶奶建立起水乳交融的深切感情,乍一听爷爷得了这不治之病,她如何受得了!不过,她没有就此消沉,给爷爷治病是当务之急!她与丈夫求亲攀熟,东挪西借,凑了些钱,先到东镇541医院,再到省城医院,输液、化疗,治了几个月,医生告诉她们,老人的病已到晚期,再治已无意义,趁现在早些回去预备后事,以免将来措手不及。难道能听任爷爷就这样离开自己吗?雪梅心有不甘,从医院回来后,她又四处奔波,寻中医,求偏方,千方百计地拯救爷爷的生命。其时祖公的病灶已蔓延到淋巴,从脖颈上反应出来,肿胀如桶,火般发红,连痛楚的呻吟声都哼不出来。雪梅听说蝎子、土元.壁虎等可治此病,但时至深秋,昆虫已经冬眠,她便上山下沟,扒柴翻土,找了几十只,照医生所说,捣烂后轻轻地敷在祖公的脖子上。也许是病急乱投医,有回她打听到一个所谓神医,说是50元钱可买回一年阳寿,她眼睛不眨地甩下500元,欲给爷爷再添10年阳寿。她明知希望渺茫,但是她宁肯受骗,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丝毫也不会放过。爷爷的病愈来愈重,痛得他全身蜷缩起来。病在祖公身,疼在孙媳心。雪梅急得心如油煎。她听说杜冷丁可治痛,便千方百计寻购此药。农村医疗条件差,输液打针不方便,再说天天请人家打针,又怕人家厌烦,所以她这位从未进过医校门的农村女子半道上突然学起打针来,学会后便每天亲手为祖公打针。由于她心细手轻,祖公夸她:“你比医生打得还好!”就这样,她形影不离地陪侍在祖公的病床前,端水喂药,洗衣擦身……到最后祖公病情加重,尿不下来,她甚至每天亲自为祖公一点点导尿,这对隔代的一个孙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就这样,曾被医生断言“活不过半年”的祖公,在孙媳及家人无微不至地悉心服侍下,硬硬地撑了一年,于1990年农历正月安然去世。在祖公弥留之际,雪梅贴着祖公的脸深情地说道:“爷爷,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孙媳,如果这辈子做得不好,下辈子我一定补上。”

祸不单行。就在一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时,她的祖婆又因煤气中毒人事不省。虽然急火匆匆地送到医院,但当时条件有限,连最起码的高压氧舱也没有,医生也回天乏术,又让拉了回来。雪梅想也没想地就将祖婆接到自己屋里,贴心贴骨地照顾起祖婆的吃、喝、拉、撒、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霜冻严寒,形成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轻手轻脚地将卧床不起的老人扶直身子,拧干热毛巾,细细地将老人的手、脸、脖颈都擦洗一遍,然后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用小勺一下下地喂到老人嘴里。饭后,又打来热水,把老人双脚放入盆中,一个一个掰开脚趾头,边搓揉边洗脚,直到扶上床盖上被,才料理一摊子家务。老人大小便失禁,经常弄脏衣裤褥单。热天还好说,冬天可真是活受罪,往往刚把这条沾满污秽的床单、裤子洗净,在火炉上尚未烤干,那条便又弄脏了,有时一天五六条裤子都换不过来,雪梅从不嫌脏怕臭,总是毫无怨言,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老人换洗。天气好的时候,她又把老人抱到院里,小心翼翼地放到椅子上,让老人晒太阳。生怕老人寂寞,她又让自己的孩子给老人唱歌、跳舞,变着花样逗老人乐。就这样她几年如一日地守在祖婆的病床和轮椅前,侍奉汤药不离不弃,用中国妇女特有的韧性、毅力、大孝陪伴着老人,坚守人生中最后的夕阳,黄昏落幕,大爱无言……整整伺侯了三年,祖婆在没有任何痛苦、没有丝毫遗憾的情景下闭上眼睛。临终前,老人曾讲:“这辈子遇上这么好的孙媳,是我老太婆最大的福气!”  

孝亲美德不断延续  

王雪梅操里持外、敬老扶幼数十年,打发小叔、小姑成了家,将隔代的祖公、祖婆养老送终,自己的三个儿女也分别于大中专毕业,有了工作,按说该缓缓气了。不料,2006年4月的一天,在文革中饱受摧残落下一身残疾的婆母又突患脑溢血,她与丈夫连夜将婆母送到绛县人民医院抢救,一整夜,医生在重症病房紧张地忙活,她和丈夫及家人则在病房外心急火燎地煎熬着。手术钱不足,次日清晨,她又睁着两只布满血丝的眼睛返回家里,求亲告友,借了2万元,马不停蹄地送到医院。婆母在重症病房抢救了20多天,她和丈夫在走廊的椅子上将就了20多天。重病中的婆母只能用胃管送流食,她便买了一台果汁机带到医院,同儿女将蔬菜、果类榨成汁,用胃管一点点地饲喂。同时,变着法儿熬鱼汤、鸡汤,加强婆母的营养。历经两个多月的竭力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半身不遂。出院后,她同家人到处打听康复办法,听说十几里外的郝庄乡一家医院用针灸能治此病,她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便起来,耐心地为婆母穿衣、洗梳、喂饭后,又小心谨慎地将婆母抱上汽车,前去针灸。回来后,她把婆母在后边抱住,手脚并用,连搀带推,一点一点地让婆母学迈步。折腾个把小时,婆母走不了多远,她则累得大汗淋漓。婆母睡下后,她又学着为其按摩,从头到脚,周身按一遍,往往一两个钟头,直累得她手麻臂酸,可她从未懈怠。就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婆母的身体日渐康复,已能站立、挪步,会开口说话,可端碗吃饭。希望已经来临,家人喜不自禁。谁知好梦易醒,不久婆母又因脑血管畸型再次脑出血,医生建议放弃治疗,雪梅急得嚎啕大哭。在她和家人的哀求下,二次手术后虽保住了性命,但婆母从此却成了“植物人”。她说:“纵然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婆母无意识,她就伏在婆母身边,“妈,妈!”一遍遍地深情呼唤,泣泪皆下,天地动容。婆母不会吞咽食物,她便与大姑、小姑用胃管一点点地慢慢饲喂。生怕婆母躺得久了患褥疮,她不仅托人买来气垫床,而且每隔三两小时为其翻一次身。至于接屎、倒尿,洗涮、刷牙、擦身,更是点滴入微,无处不至。在她及其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一度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濒临棺材边沿的婆母又与死神抗争了一年多才依依不舍地与亲人永别。人们都说,是雪梅的孝心成就了奇迹。

这些年,为小叔、小姑成家,育儿子、女儿成人,又一连赡养、服侍并送走了三位老人,不用说一个柔弱的农家女,即使铁打的汉子也难以吃消。过度的劳累和长期的营养不良,使王雪梅患上严重的贫血、低血糖和脑神经衰弱等疾病,她面黄肌瘦,眼窝凹陷。家人劝她好好休息,注意保养。她根本没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她仍在为家人着想。她觉得婆母去世,公公孤独寂寞,虽有儿女赡养,但老伴老伴,老来靠伴,能为公公再找一伴侣,必能给他晚年带来幸福。于是,她冲破世俗阻力,不顾闲言碎语干扰,说服丈夫,一心一意为公公牵起续缘的红线来。心诚则灵,终于去年在本县郝庄为公公找了个如意老伴。雪梅带上老人到集市,从里到外,买了几身新衣服,选了个吉日,将老人接到家里。从此,一如既往地孝敬起他们。丈夫买回水果,她立马送去一筐。街上叫卖西瓜,她称好后切开,一家一半。每逢节假日,兄弟、姐妹、儿女放假回来,一家4代13口人同吃在一起,其情悠悠,其乐融融。临过大年,她提前备好两个红包,每包内放500元,公公、继婆,一人一份,哄得老人喜笑颜开……

这些琐碎小事,看起来平平常常,但是她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身上,又是出自人们众口一词的口碑之中,这种孝亲敬老的美德不是胜过无数金杯、银杯,还有比这更高的奖赏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