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处理宝藏,两种典范


   日期:2010/12/21 2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生性严明,很早守寡。由于家境贫穷,孩子年纪又小,所以她亲自负起教导的责任。
  她家房宅后墙,因为下雨崩塌下陷,而发现盈船的金币。
  李母焚香祝祷说:「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上苍一定由于先夫的余庆,可怜我们母子贫穷而赏赐这些金币。我只盼望每一位孤儿学问有成,而不敢动用这些意外之财!」
  说完,便立即将金币掩埋,而后修筑墙壁。
  她的三个儿子景让、景温和景庄都考取进士。纵使景让他们年纪大了,只要犯错,李母仍然拿着竹片教训他们。事后,仍像平常一样温和。
  李景让做浙西观察使时,曾经发脾气,用木杖将辅佐主将的武官(古代称为「牙将」)打死了。军士们颇有谋反的迹象。李母召唤景让,并且责备他说:「你随便滥用刑罚,岂只辜负天子,也使老母含羞于九泉之下!」
  李母鞭打景让的背部,将士和官吏们替景让说情,李母坚持不允许。直到大家都哭泣拜谢时,李母才罢手。
  从此以后,那支军队便安定了下来。(《唐书》列女传)
  (评)《战国策》记载:「家有不宜的钱财,会造成伤害,所以不是一件好事!」《淮南子》说:「挖掘宝藏的家庭,将来子孙一定会败亡!」话虽这么说,然而,根据历史的记载:得到藏金而不取的只有管幼安,至于华歆则已经面露愧色。没想到李母有这么宽大的胸怀和抱负,她不取宝藏,而愿诸子学问有成,这种见识多么远大!后来竟然能够如愿以偿,可见皇天不负苦心人。
  一般来说,父母教育子女应适度严格,而且见识更应远大。母亲多半会偏向姑息,又短于见识,寡妇更是如此,所以贻误了不少子女。
  李母实在伟大!虽然她的儿子很尊贵,而且年纪不小了,她还是不轻易宽贷他们的过错,这是真正的慈祥。
  她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这一句话,不但是一个家庭的法则,其实也是天下后世的准绳。现代人心里总想不劳而获,所以抢夺的风气,弥漫整个社会。
  (按)《感应类钞》记载:徐孝祥是吴江人,隐居好学。有一天,他在后园散步,发现树根下有一个石瓮,打开一看,全部都是白金。他急忙将它掩埋。二十年后,发生大饥荒。他说:「该是那东西出世的时机了!」于是,他每天拿出数锭白金,购买粮食救济贫困,全活了许多人。当时,他有一位女儿出嫁,他只送一些粗劣的服饰(或荆钗布裙)给女儿当嫁妆,对于宝藏里的白金,私自没有动用分毫。他的儿子徐纯夫考中举人,在翰林书院任官。
  这则事例实在可以做为得到宝藏者的最佳模范。(《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一百二十页)
  购买稻米救济贫困,比不取宝藏更胜一筹。每天取用而又不犯私心最难,徐孝祥真有坐怀不乱的胸襟。(《德育古监》第一○八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财富       因果)(五明学佛网:财富       因果)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陈永革博士: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