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四种念佛,持名念佛最为方便究竟


   日期:2010/12/21 22: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念佛有四种。】

  就是有四种念法。第一种就是:

  【持名念佛。即本经所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都是提倡执持名号。

  【善导大师曰。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善导大师所说的话,无异於阿弥陀佛亲自告诉我们。『径路』是最近的一条道路,也就是最直捷、最快速的修行的道路,无过於念阿弥陀佛,这条路最近了。

  【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

  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这个方法『方便直捷』,成功快速。这是第一种念佛的方法。第二种:

  【观像念佛。以供养圣像。注目观视。然像去还无。因成间断。】

  这个『观像念佛』,这要很大的福报,要有很殊胜的环境。你家里有个很大的佛堂,供养著很多的佛像,佛像都非常的庄严,供养在那里。你一天到晚看佛像,把这个像印在你心地里。可是你离开佛堂,佛像看不到,就中断了,功夫就中断了,你不能离开这个佛堂;换句话说,你的生活有人照顾,你有非常壮观的佛堂,使你流连忘返,不愿意离开,这是很大的福报。所以这个非常庄严的佛像,它有吸引人的能力,相好庄严。这个像要统统都塑造阿弥陀佛的像,这样才好,如果诸佛的像都有,一切菩萨有,那你那个观像又杂了。虽然观像但是夹杂,那就很难成就。

  我们常讲念佛堂,好像打佛七的念佛堂,念佛堂应当四周都挂著阿弥陀佛的佛像,不管你身转在哪个方面,你都能看到阿弥陀佛。口念佛,心想佛,眼睛所看到统统是佛像,这是真正修行的方法。诸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今天生死凡夫,求生西方净土是我们第一桩的大事,因此,什么客气都不要了,什么形式,什么恭敬那都是其次。只要我心里头念念有这个缘,能够看到佛,听到佛,我就成就了。所以有人说佛像客厅里不好挂,不恭敬;卧房里头也不好挂,不恭敬。好了,为了恭敬,你修行的因都中断掉了,为了恭敬,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成了。

  这个道理要想通!等於说我们今天是病人,病重的人自己晓得,什么忌讳都没有了,哪个地方都可以供养佛像。只要在我生活这个空间里面,让我时时刻刻都能够见到佛像,别人说我们不恭敬,那他的事情,我们不要去理他。我们想到只要我这个因不断,我就会往生,要晓得这个道理。这是给诸位讲,这叫真正的恭敬,实质上的恭敬。我念念不忘阿弥陀佛,这是恭敬!为了表面上恭敬,常常把阿弥陀佛忘掉,这叫什么恭敬?这不叫恭敬!

  所以供养佛像意思在哪里?提醒我们自己。或者我们是写阿弥陀佛这个名号,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大家要记到这个原则,就是一定要自己在二六时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叫自己不要忘掉。手上一串小念珠,目的也是如此。这个念珠不一定是叫你拿来记数的,提醒你看到念珠想到我念佛,不要忘记念佛,用意在这个地方。所以念佛人实在讲,许许多多地方没有顾忌的,不像修其他的法门。其他的法门没有念佛法门这么方便,这么样的容易,这是讲「观像」。第三:

  【观想。】

  『观想』就是《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方法。

  【如观经所说。以我心目。观彼如来。】

  以我自己的心去观想阿弥陀佛如来。

  【但境细心粗。妙观难成。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

  这是真的。实际上这念佛的方法统统出在《观无量寿经》。所以《观无量寿经》的性质,它是讲念佛的理论方法以及九品的因果,这是《观无量寿经》的内容。方法里面一共有十六观。十六观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是观想念佛,因为这个方法分量占得最多、最大,所以我们叫《观无量寿经》。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就是前面第二条的观像念佛,最后一观就是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诸位要明了,佛法跟世间法有一些地方相同,就是把最好的放在后面。像《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它把观世音、大势至放在最后。最特殊的法门,不按顺序排列摆在最后,像唱戏,唱压轴戏,最好的戏一定是在终场的时候,为什么?人家要等看,他才不会离开。佛法也是把最好的摆在最后。所以持名念佛是念佛法门里面最殊胜的方法。

  这就是讲这个观想,观想真的不容易。譬如十六观的第一观,观什么?观太阳下山,这就是想西方,太阳下山西方。观成之后,落日红红的太阳,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在你面前,不管你在哪个地方,你会看到红太阳在你面前。睁著眼睛太阳在面前,眼睛闭上红太阳还在面前,这才观成。如果不到这个境界,你这个观未成功。

  在第二观,观大海结冰。大海结冰什么?是观西方极乐世界地,它的地是琉璃地,就是绿色的宝,像我们现在讲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海水结冰就像那个样子。但是海水有波浪,它没有波浪,它是平的。这一观要观成了,你看这个地决定是琉璃的。如果你看到这个地还是泥土,那你没有观成。这个的确境太微细了,我们心太粗了,很不容易观成。这个观成实在上讲,就把我们这个世界变成极乐世界了,这观成的话真的就变成极乐世界。

  这是讲观想之难,很不容易成就,纵然你成就了,成就以后还是麻烦。什么麻烦?你这个印象太深,我们现在是著相在修,指方立相,著相了。真正要成就还得把相去掉,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我们念这一句名号,将来你要把这个名号离开容易,你不执著容易,为什么?晓得名号是假名。相这样观,那很难观成,将来要想把它舍掉也很难,同样的难。如果不把这个相舍掉,你不能入理一心不乱,因为理一心不乱决定不著相的,所以这是相当不容易修的一个方法。第四:

  【实相念佛。】

  『实相念佛』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两边不著,真正中道第一义谛。这也不是初学人能做得到的。可是,我们用持名的方法,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实相念佛」。实相是见性。见了性之后,念佛统统叫实相念佛。这底下有简单的解释,就是:

  【远离生灭。有无。能所。言说。名字。心缘等相。】

  前面讲的『生灭,有无,能所』,这三条把它合起来讲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对立的。我们讲大,大的反面有小;讲长,长的反面有短;讲我,我的对面有你、有他。我们世间人统统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面,这是假的,也就是六祖所说的,统统生活在二法的世界里面。二法就不是佛法。如何能够超越相对?超越相对我们不得已把它说个绝对,绝对跟相对还是对立,它还是相对的。所以真正的绝对,连「绝对」两个字都不能执著,你心里一有绝对,对面就有相对,还是没有离开相对,所以这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下面这三句就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的原理原则。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像我们这里讲的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这都是名词,都是名字,不能执著。要从『言说』、名字里面,体会它的真实义,晓得这些东西是工具,这些东西不是真的、不是事实,要能够把它舍掉。

  『心缘』就是心里面想。不能想像,一切法都不可以想像,换句话,就是训练不要用思考。思考是什么?思考是第六识、第七识。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你一思考就落到意识里面去了。这个意识是妄心不是真心,还是妄心在那里起作用。我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著,我用的是真心。你不分别,你用的是什么?叫妙观察智。不执著就是平等性智。可见得一有执著,平等心就没有了,一有分别,妙观察就没有了。所以诸佛与大菩萨他们不用分别,不用执著,他没有思考。所以人家六根在六境里头起作用,他用的是性,完全用的是真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我们凡夫叫识,在眼叫眼识,在耳叫耳识,不是性,人家用的是性。你不用识,你所用的就是性。性是本有的,识是本来无的,本来没有的,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

  所以念佛念谁?念自己本性佛,还是自己念自己。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本性理体」,前面说过,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所以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之佛是本觉,始本不二,自他不二。这个经上讲多少多少遍!愈是重要的话重复的遍数愈多,希望我们能够牢牢的记住。

  【实相念佛。圆觉之性。】

  『圆』是圆满,『觉』是觉悟,圆满大觉就是真如本性。

  【虽然众生本具。】

  这个「圆觉之性」是一切众生个个具足,在有情的众生分上,佛常常它取个名字叫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这个圆觉之性。在无情的众生上,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绝对不是二性,是一个性。就是在有情,有情我们现在名词叫动物,有情叫动物,无情的叫植物、矿物。我们现在把它分成三类,佛法里分成两类,就是有情、无情,分成两类。两类都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就好比我们讲作梦一样,我们在作梦的时候,梦中有很多人物,有情我们叫做法性,又叫佛性,梦中有山河大地,也有树木花草,那还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我们叫做法性。其实都是一个性变现的,所以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

  但是无情自己不能成佛,它不会修行,它不能成佛,无情会随著有情转,这佛法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也就是说,自然环境随著人心转。如果人心地淳厚,头脑单纯,世界的环境会显得非常的美好;人心一乱,一复杂,外面环境就变坏了。所以我们现在去看这个山川,实在讲现在这个山川比起古时候,虽然一样山川,灵气没有了。它会随著转的,真的会随著转。花草树木那个转变尤其鲜明。你爱花的人养的花特别美,不爱花的人,你看那个花像垂头丧气一样,真的!它长的精神就不相同,可见得感应。你看人与花草,与山水,都有感应的作用,何况与诸佛菩萨,他确实有感应作用。你要说为什么有感应?因为同一个性变现的,他当然起感应作用,同一个性变现出来的。这就是说『众生本具』,一切众生统统本具。

  【但因妄心念念生灭。而不能观。】

  我们见不到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我们心的念头复杂。大家要真正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你修行说实在话,不管修哪个法门,你的功夫会很快得力。就是学道,我们不要说学佛,学道,没有别的,就是愈简单愈好,决定不能复杂,你头脑愈简单愈好。无论是邪法、是正法一个道理。譬如讲邪法我们讲通灵,他头脑简单很容易通灵;他头脑复杂,知道东西很多,他修这就很难,修不成的。

  好像前年,洛杉矶有一个赵立本居士的太太,她告诉我:大陆上来了一个通灵的人,是大陆派来的,跟此地加州大学来共同研究这个事情,他有三个人。现在大陆上把这个能够通灵的,我们佛门讲有神通的,他们统统去找,一共找到一千多人。大陆还把这这些人称之为特异功能,他们有奇异的特异功能,里面给他分类,选拔最优秀的十几个人,到全世界跟做学术界来交流,他们很有这个能力。她见到一个二十几岁,是一个女孩子,她有天眼通,大陆上人不叫她天眼通,共产党起了很多新名词叫X光眼。他们起的新名词,不叫天眼通。她说这个人确确实实能够看到我们身体里面,她看透你的。你身体里面内脏的活动部分,她都能看得清楚。所以她做个实验,她说你看看我,这个女孩子看了她一看,她说你曾经得过肺病,但是现在已经钙化了,还有个疤,她马上指出来,把她吓一跳。因为这桩事情,连她先生都不晓得,她从前确实得过肺病。所以说这是真的,给她做实验,确实她讲的一点都没错。

  然后她就问她:你这种能力,我们可不可以学?她说:可以。她说:一般人可以修的。她就问她:我行不行?她仔细的看了一下,然后摇头:不行。她说:为什么不行?她说:你的头脑太乱了。我头脑有东西,她怎么能看得见?她看见了,已经太乱了。好像那个组织已经是复杂了,太复杂了,她说:你不能修了。她把这个话告诉我,我就跟她讲这个原理。头脑要简单才行,你知道事情太多了,学得东西太多了,你学这个学不成功。所以正法、邪法一个道理。所以她又问她,你这个东西,这个能力会不会失去?她说会失去。如果想太多了,看太多了,知见太多了,学得太多了,这个能力就没有了。所以学这个东西,乡下小孩,没有见过世面的,用他们来训练,很容易成就。城市里面的人很难,为什么?他见得太多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他不能成功。原理原则相同。

  正法是叫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个方法错误了,那不过就像共产党得一点特殊的功能而已。这个特殊功能说实在话,并不能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听说共产党可能训练这些人做情报工作,到国外做情报工作,因为你那个保险箱里藏著机密文件,他能看得见。还有能力他能够帮你拿出来。这就是所以众生是『妄心念念生灭』。所以不但不能证得,连观都做不到,就是观察都做不到。可见得这是很难、很难的一个修学方法。所以四种念佛比较起来,还是持名简单,人人可以做得到。

  【故佛告父王。诸佛本德。真如实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持名念佛也。】

  方法不同,有难易,但是成功之后是一般高,绝对不会说是哪个方法成就比另外一个高,没有的。因此佛才要特别给我们说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有难易。没有高下,成就决定是一样的。一样的得事一心、理一心,断烦恼,见性成佛,在功效上讲完全相同。

  【四种念佛。持名念佛。最为方便究竟。】

  不但它方便,实在讲它究竟。为什么究竟?因为它跟实相念佛非常接近,很容易契入实相。譬如我们前面讲的观想跟观像,必须把印象打掉才契入实相,因为实相无相。持名这句佛号,我们把它舍掉非常容易,比舍掉这个印象容易得多。所以持名暗合道妙就是暗合实相,不知不觉的就契入实相。

  【称为径中之径。】

  这是最直捷的道路。

  【四种念佛。难易悬殊。】

  这个差别的确非常之大。

  【深浅似异。】

  这是表面上看,我们一般凡夫看,好像有浅有深,这是我们看走了眼。实际上:

  【事理不二。浅深相即。】

  所以我们凡夫往往把这个事实真相看错了。

  【若是圆人看来。称名暗合道妙。】

  这就是『称名暗和实相』。

  【初步即是到家。】

  持名是『初步』,实相是『到家』,哪里晓得持名跟实相相应。所以你念这个佛号就与实相念佛相应了。

  【故持名念佛又何异於实相念佛。】

  单讲实相不容易修,从持名入实相那太容易了。

  【疏钞云。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

  这是真正的实相,实相无相,实相还无不相,前面我们说过了。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这都是持名念佛殊胜的义理。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他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这个功德利益,所以他对持名就看轻,念了几天不想念。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如果真正知道这个道理,真正知道这个功德利益,他愈念愈欢喜,愈念心愈清净,愈念智慧愈增长。这就是他念佛得力了。如果我们念佛念到枯燥无味,那这里头就有问题。一定要念到法喜充满,念到智慧增长,这是功夫得力。自己才真正体会到念佛的好处,才欢喜念佛。

  【念得纯熟。万缘齐放。能所顿空。即是无住。】

  《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从这句经文开悟,禅宗把它奉为最高的修行指导原则。禅宗要想达到无住生心不容易,念佛人达到无住生心不难。所以你真正念到万缘放下,能所双忘就是《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可是这个时候:

  【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

  所以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住生心,也就是《金刚经》的精髓。《金刚》是《般若经》的精华,《般若经》的精髓。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见。】

  这一句阿弥陀佛,《法华经》里面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可见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全部的《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的总持。

  【念念放般若光。】

  这一句阿弥陀佛又是《大般若经》的光明。

  【念佛号即是念实相也。】

所以这句佛号是一大藏教的总持法门,这个话是事实,绝对不是夸张。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认识念佛法门。

【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

  这是罗什大师翻译的。

  【今本不云一心不乱。】

  『今本』是讲我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头不讲『一心不乱』。

  【而专主一向专念。】

  因为「一心不乱」,的确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一向专念』是人人可以做得到,这就容易多了,我们这个心地就更踏实,不会有畏惧的感觉,不会有怕自己学不成功,不会有这个疑惑了。

  【是所宗更为明确。更契众生根机。弥显慈尊恩德。】

  这是讲阿弥陀佛对於一切众生大恩大德可以说全体显露,就在这个法门上,在这部经上。一切经都是佛如来慈悲心流露出来的,唯独这部经看到佛圆满的慈悲。其他一切大乘经,譬如我们看月亮,看十三的月亮、十四的月亮,虽然很圆了,还并不是真正的圆。这部经好像是十五的月亮,满月,一丝毫的欠缺都找不到。所以,它比起《法华》、比起《华严》,比起《般若》还要圆满,还要究竟,都在这句佛号上。

 

无量寿经玄义   (第十一集)  1989/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02-14-1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念佛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