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李炳南居士:宗派


   日期:2010/12/23 11: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分为各种宗派,这是我国学者见到佛法如海,为着便利修习,各择一条路,去求专精,并非树立门户,是此非彼。各宗命名,有取地、取人、取法的不同。现下虽尚有十宗的名目,实际上已经有数宗很少有人研究了。

(一)成实宗,(也名空宗)诃犁跋摩法师造成实论,很与大乘的学理相似,大旨是「成立修多罗中实义的意思。」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译出,才创立的。

(二)俱舍宗,(也名有宗)俱舍译为藏或茧,是包含的意思,印度小乘,异论纷纷,后经结集为大毗婆沙论,世亲菩萨依着折衷作俱舍论,义为「解释发智。」陈代真谛,唐代玄奘,两位法师,译来我国,才创立的。

(三)禅宗,(也名心宗)禅是禅那的简称,译为静虑的意思。梁代达摩祖师西来创立的。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概悟后方许起修,虽说不立文字,但这一宗多是研读般若类的典籍。

(四)律宗,(也名南山宗)是依着佛制,净除「身口意恶业」的一种方法,创始的是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依着四分律作主要典籍。

(五)天台宗,(也名法华宗)隋代天台山智者大师,取法华经为根本经典,创立这一宗。发明「一心三观」的妙理,对于判教解义,都有精确的体系,各宗演教,也多采他的方式。

(六)贤首宗,(也名华严宗)唐代杜顺和尚,取华严经为根本典籍创立的。到了第三祖贤首大师,又加了一番整理,格外显得精采,发明「一真法界,」是此宗的奥义。

(七)慈恩宗,(也名法相宗,近称唯识宗)这一宗所依的主要经典,是楞伽、解深密等经,及成唯识论,主张「转识成智。」唐代慈恩寺玄奘法师翻译弘扬,才创立的。

(八)三论宗,(也名性宗)龙树菩萨造中论,及十二门论,提婆菩萨造百论,这三种书,大概是说明「大乘之中实的义理,及破执破障的意思。」姚秦罗什大师译出,才创立的。

(九)密宗,(也名真言宗)密是秘奥的意思,为佛的最深境界,非到等觉不能明白,取「三密相应,即身成佛」的方法,根本典籍是金刚顶经、大日经等,唐代金刚智及不空两师创立的。但现在中国流行的,却是藏蒙密教,更分红黄白等派。

(十)净土宗,(也名莲宗)晋代慧远大师创立的。取弥陀、无量寿、观经三种为主要典籍,主张「四法念佛,带业往生极乐。」这一宗的方法,因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在家的人修习,尤觉方便。

这十宗的次序,乃依照明季吹万老人释教三字经。该书在清代时候,经过印光大师重订,以后又由杨仁山居士删改,这次序或有取意,兹用浅意揣测,试说如下:

1、按宗乘说;分二小乘,七大乘,律是通小通大。这自然应先小后大,所以成实、俱舍在前,律夹中间,其它在后。

2、按教义说;禅学传佛心印,法是最高,故列在大乘的起首,净学普被三根,法是最广,列在最后,这好比车有双轮。其余列在中间,好比舆的轨轸等件。舆有载乘的功能,轮有运转的力量。

3、按行持说;戒律是诸行根基,知禅明宗以后,列在以前,使先正本。学贵求解,台贤相性,都是教理南针,列在其次,使明教相。解后尤贵实行,密净是专讲修持方法的,列在最后,使知归宿。

这十宗的律、净两宗,皆是具普通性的,就是不问何宗,都须受持戒律,皆可兼修念佛,因着无戒行万德不立,有念佛成就最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李炳南)(五明学佛网:学佛       李炳南)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