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放下嗔怨,过坦荡人生


   日期:2016/10/13 19: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在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生命之旅里,无论你是帝王还是布衣,无论你富贵还是贫寒,无论你成功辉煌还是碌碌无为,到头来也只能是在别人的泪水中归于黄土。谁,都无法逃离这个自然法则。

  在人生短暂的旅程中,你是怎样去对待生活?是坦荡荡地笑对人生,还是戚戚然地小心处世?这取决于你的人生观,你对生活的态度。

  《论语·述而》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是面对成功而不骄纵,坦荡是背负失败而不沮丧,坦荡是遭受误解而不疯狂,坦荡是面对嘲讽而不刻薄,坦荡是面对变幻而不冷漠,坦荡是面对惊羡而不忘我。坦荡更是遥望的原野、幽静的森林、皎洁的白雪,坦荡的心态可以我们在众人欢呼的那一刻依然清醒地面对真实的自己,坦荡能够让我们不去计较得失和利益而笑对人生。

  坦坦荡荡地笑对人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在前途坎坷时,在人生凄楚时,在缺少认同时,在温情匮乏时,有多少人能够暗自沉默而不流泪、心情淡然而不绝望?胸怀坦荡的人也会被烦恼所击中,只不过他更容易将烦恼弃若弊屐。胸怀坦荡的人也会有忧郁,只不过他会更善于将忧郁化作对明天的希冀。胸怀坦荡的人也会受到伤害,只不过他更知道将每一次伤害当作灵魂的升华。

  不要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要不满社会不公、分配不均。他人升官发财、成名成家自有他人的缘分和机遇,愤怒、失落、忿懑、抱怨并不能让你也一样升官发财、成名成家。既然如此,不如看开些,想远点。多想想别人功成名就的艰辛,常反思反思自己锐意进取的不足。做一个阿Q也未尝不可。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坦荡生活,豁达而达观,清爽而温情,你就会感悟生命中多一份坦荡,你就能够面对命运多舛而不放弃,面对狂风骤雨而不逃避,面对坎坷前路而勇于跨越。生活中多一份坦荡,你就能够面对悲戚而释怀,面对世俗而淡然,面对误解而宽容。

  坦荡的胸怀,坦荡的人生,就要求你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泰戈尔说过:“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如果抱着一颗企求回报的心去面对生活,你就无法坦荡地做人、做事。企求就会让你忘记对与错、正义与不公、浪漫与深沉、阴晴与圆缺。崇拜的赞叹就会让你轻狂。

  坦荡的胸怀,坦荡的人生,是一种容纳与包容。虚怀若谷,看淡一切,任何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即使你有家财万贯,广厦千万间,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一杯净土掩风流”。辉煌总会寂灭,昙花也易消匿。人生历程,从容坦荡,才能获得心的宁静与欢乐。然而,心中唯有坦荡,才不会为凡尘琐事去争斗,不会为功名利碌所困扰。在人生的旅程中多一份坦荡,就不会为坎坷旅途悲戚而感伤。心怀坦荡之胸襟就会笑对人生的轻松惬意。

  为什么人们都愿意与坦荡的人相处?因为坦荡的人不计较过失,别人的过错可以包容。胸怀坦荡的人能够敞开胸怀容载万物。面对胸怀坦荡的人,你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因为你根本就不必担心他会把你的心思猜透。胸怀坦荡的人,其德必馨。坦荡的人有一种自信,一种奉献,“愿车马衣轻裘与之共敝而无撼”是他们对知已、对朋友、对同事的真实写照,坦荡的人会为正义付出热血和柔肠。坦荡的人心灵如同一汪碧泉般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决不颠倒黑白,决不指鹿为马。

  愿所有人都能够坦荡地面对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化自我、淡泊名利。做任何事情时多考虑一下他人的立场,以他人之喜而喜、以他人之乐而乐,更以他人之忧而忧。以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平静心对待名利、得失、悲欢、愁喜。不因失去而耿耿于怀,不因小事而自寻烦恼,不为世俗而劳心费神。

  愿人们路遇荆棘时,都能够让自己坦荡面对生活。

  愿人们多一点坦荡,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关爱,多一份珍重,多一份美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平常心       放下)(五明学佛网:平常心       放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杨佛兴居士:评“平常心是道” 

 郭元兴教授:人间佛教与平常心是道——答汪燕鸣先生问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