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雍正皇帝与多元文化教育


   日期:2010/12/24 22: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4/3/29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这些年来,我们除了讲经教学之外,实在不忍心看到世界动乱,灾难频繁,我们生在这个世间,决定不能做一个自了汉。诸位想想,如果大家都做自了汉,释迦、孔子、耶稣基督,都不必到人间来了。为什么?他们都自了了,为什么还要示现在人间?我们想想这个道理,示现在人间不是为自己,自己没事,真的是了了。示现在世间,就是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这叫做大慈大悲。诸佛如来是究竟了了,法身菩萨虽然已经了了,但是没有达到究竟。究竟了了,照说无需要到九法界来应化,虽了而不究竟,那我们知道,示现教化,教学相长。菩萨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苦难众生也一样资助菩萨,使菩萨之了了能达到究竟圆满,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师资道合。所以,大乘教里面特别着重教学,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好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教学,从教学相长里面才真正向上提升。

  我们看到现前这个动乱的时代,不能不效法菩萨,要为苦难众生尽一份力。这就是现代西方许多国家提倡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在今天是非常必要!有志之士了解现前事实真相,在二十世纪,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二十世纪的后期,资讯的发达,交通的便捷,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个角落发生一点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几分钟、几十分钟,全世界都知道了。这是过去地球上所没有的,这么样快速、便捷的资讯,从前没有。在交通,航空代替了轮船,过去轮船是很先进,横渡太平洋需要二十多天的时间,现在的飞机,诸位晓得,十几个小时。我在美国的时候就听说,科学家在研究比我们现在飞机速度要快一倍的,已经研究成功,现在大概在试飞的阶段,还没有大量生产。我们相信再过几年,我听说从美国西岸到中国东岸,只要四个小时;换句话说,你要到美国去上班、办事,上午去,晚上可以回来。

  这是史无前例的,不是上古时代,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时代已经进化到这个地步,怎么办?从前地广人稀,不相往来,大家相安无事,历史上称为最殊胜的,最美好的政治风范,所谓是“以道治国,以德化民”,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那都是向往上古时代,至少是四、五千年之前的社会,不是今天这个时代了。今天的时代,由于资讯交通的发达,把整个地球确确实实浓缩成现在人所讲的地球村,人与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密切,不能不相往来,你看现在的观光旅游。从前彼此互相不接触,现在接触,这个接触得太快、太突然,于是我们感觉得什么?感觉得没法子适应,这是事实。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制度,对宇宙、对人生、对一切人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做法。现在这么多不同,一下接触之后,当然很难适应,所以矛盾自自然然产生,必然会产生的。

  不要说别的,我们这一生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就以教育来说,西方人对于教学的理念跟东方人完全不一样。我们跟西方人说,他摇摇头不以为然;西方人这些方法给我们说,我们也摇摇头,不以为然。你说谁对?谁错?没有错,也没有对。但是这个事实发生了,发生一定要解决,如果不解决,冲突会愈来愈深,愈来愈严重,会造成全球的大乱。这个大乱来源的根由,就是科学技术发达太快,我们的脚步跟不上;不但脚步跟不上,我们的头脑跟不上,所以要把这些根源找出来。于是有识之士提出多元文化,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我们对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要彼此互相了解,要彼此互相包容,要彼此互相尊重,要彼此互相学习,要知道互相关怀,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不要再拘泥于往昔的成见,要把心量拓开。我们是地球人,凡是居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众生,我们都要平等看待,要和睦相处,这是多元文化终极的目标。我们希望把地球变成地球上众生生活的乐土,不能够自相毁灭,那就错了。

  我们在最近这几年,讲《十善业道经》的时候,经文的前面有雍正皇帝一篇上谕。我们看了之后,他提倡三教一家,这就是多元文化。所以,我们要讲提倡多元文化,谁是最初提出来的?我们今天在这个文字上看到是雍正皇帝。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三百年,三百年前他提出来了,儒释道三教一家,我读了之后很受感动。最近我在看《道藏》,在《道藏》节要目录里面看到他上谕的全文。因为他后面有提出八条,这八条在《大藏经》里面省略了,《道藏》里面完整,我把它节录出来,给我们同学们做参考。我们听听雍正怎么说法?

  雍正皇帝给我们讲,这都是他序文里头所说的,《道藏》里面有他的上谕,有好多篇,其它的我也都看了,重要的我把它节录下来。他说,三教之名儒释道,在历史正式提到儒释道三教,是在晋魏的时代,就有三教这个说法。后世由于中国的教育是在汉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以孔孟学术为教育的主流,而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孔孟的地位跟诸子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的。汉武帝特别尊崇孔孟,把孔孟的地位提升了。这个教育制度,从汉朝建立一直到满清,历朝、历代都遵守,都没有改变。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看到这个现象,我感觉到很惊讶。蒙古人入主中国,满清人入主中国,典章文物制度的兴革,朝朝代代都有不少,唯独教育政策,始终遵奉汉武帝的这个制定,都没有改变过,我感觉得很奇怪。

  后来年岁大了,学佛了,逐渐逐渐体会到,治大国最重要的是什么?真诚,这是内心,表现在事相上,和睦。儒家的教学特别重视这个理念,最明显的,是我们在北京故宫看到的,宫廷里面最重要的三个建筑物,我们一般民间讲金銮殿,实际上它不是金銮殿。它匾额悬挂着,我们进去看,第一个大殿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殿堂,叫“太和殿”。太和殿后面,第二个殿堂是“中和殿”,最后面一个殿堂是“保和殿”,你看看他以什么治国?太和、中和、保和。太和是道,与道相应!太和是什么意思?宇宙本来就是和谐的,就是圆融的,这是自然的。譬如我们讲最小的,诸位容易能明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父母生下来,生下这个身体,五官四肢,内里面五脏六腑,就像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它们和谐,真的互助合作,一丝毫冲突都没有,这是自然的。父母生下来,不是父母造的,我们一个人身体如此,它本来就是和谐的,宇宙也是如此。地球春夏秋冬,你细细去观察,观察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一切自然现象,和睦的,这是太和;所以这是道,自然而然的,这是道。

  我们随顺自然,这是德。随顺自然,内要诚,外要和,这是大德。你要懂得这个德行,对自己来讲,你一生会健康长寿,幸福美满。为什么?你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常讲的,心平气和,这就是受用。心平气和的人是最幸福、最美满、最健康、最长寿,与贫富贵贱没有关系!贫富贵贱不是道,不是天然的,但是我们整个身体的生理组织是自然的。谁懂得这个道理?这些圣人,也就是这些有修养的人,这些随顺道的人,随顺道的人他们看出来了,他们明白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什么?用中,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中和,你的家,一家和睦,你的国,一国和平。所以我们今天要讲消除冲突,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促进世界和平,用什么?中和!

  中,什么叫做中?不偏叫做中,不邪叫做中,没有偏心,没有邪念。对人、对事、对物,你有偏心,偏心我们一般人讲什么?成见、执着,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中就没有了。中没有了,和,纵然和不是真的和。所以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大怨,大的怨恨,我们和平解决了;余,心里头那个恨没有化解掉。这就是说,你那个和不是中和。如果真正做到中,用中,没有偏心、没有私心、没有邪念,余怨就化解,那才叫真正的和。余怨不能化解,世间人一般人很多不知道,现在东西方有不少人都能同意,肯定人有过去、有未来,这就讲三世。人不是死了就完了,不是,人有前世,人还有后世。

  佛法接纳古代婆羅门教所说的六道轮回,我们佛教肯定它,六道轮回最早是婆羅门教讲的。我们讲六道轮回,西方宗教虽然不讲六道,至少它讲三道,它讲天道,它讲人道,它讲地狱,所有宗教里面都有天堂,都有地狱。既然讲天堂、地狱,你想想有没有轮回?人,信奉神的人将来生天,他就有来生,他就晓得人不是一生就完了,人有过去、有未来。现在我们在澳洲,我们学院有英语课程,教科书我选的是美国凯西的报告,讲轮回因果的报告,我选这个做教材,一方面学英语,一方面看看美国人所了解的。

  凯西的报告里头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世界上每个人在一生当中,绝对没有突发的事件,没有无因的事件,这就是肯定,每个人的一生,你一生的遭遇,你一天的遭遇,都与过去、未来有连带关系。这个话,跟佛法说的、跟印度教说的、跟伊斯蘭教说的、跟基督教说的都相同。凯西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承认有轮回,他承认有因果报应。他在世的时候,曾经跟许许多多人治病,疑难杂症,一般医生不能治的,他都把他治好。而许许多多的这些怪病,病因不是在这一生,是过去世的,过去生中造的恶因,这一代还发作,这一世还发作。由此可知,多元文化不但扩展在空间,还要扩展在时间,为什么?跟过去、跟未来要融成一片,这个多元文化才圆满,于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就重要了。这个教育真的就是道德的教育,与太和相应,是中和,中和能够和大怨,而不留余怨。

  最后要懂得保和,就是说与太和相应的中和,要永远保持下去。从前这些帝王聪明,他以这个教他的子孙,代代相传,如果代代都能够保和,他永远不会亡国。后世子孙保不住,不遵守,不懂得中和之道,他的王朝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这在中国二十五史里面,诸位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周公真正是了不起的大圣人,他执政的时候编了一套治国的大法,现在十三经里面读的《周礼》,《周礼》这本书是周公做的,就是周朝的宪法。方老师告诉我,在全世界古今中外,所有一切每个国家民族的这些法律,都没有周公所制定的那么样的完美。他给我说了一句话:如果周朝子孙世世代代都遵守,我们现在还是周朝。为什么会亡国?后来子孙不遵守,那就造成社会动乱,国破家亡。

  方先生对于这本书很重视,《周礼》是治国的大典。《周礼》,古人讲“以道治国,以德化民”,《周礼》就是道,《仪礼》就是德。《仪礼》是什么?教化一切众生,教化国民,日常生活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是教这个的,与道相应。所以“以道治国,以德化民”,这两句话不是空话,它真有东西在;那个道是《周礼》,德是《仪礼》。虽然周公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六百年,现在整个世界产生了空前的变化,你看看,从农业变成到现在工业,现在讲的尖端科技,从君主变成到现在的民主,整个社会起了空前的变化。古圣先贤这些教诲现在还能不能用?我们学佛的人,信仰宗教的人,不少人都肯定,有用处!它的内容、内涵的精神,与道德相应。道,我们晓得是大自然,那怎么会变?不会变的!

  要改变的是事上怎么做法,可以变更,精神、原理不能变更。譬如,我们穿着的服装古今不一样,中国出家人穿的服装,这个服装是明朝的服装。为什么穿着明朝的服装?满清入关的时候,洪承畴代表中国人,代表这个族群跟满州谈条件。谈条件,这是投降,中国向满清投降,投降里面,附带谈到就是五种不降,不投降,这个许多同修都知道的。就是“男降女不降”,我们汉族人,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所以,你看到男女结婚的时候,你就看得很明显,男子穿瓜皮小帽长袍马褂,满洲人的服装;中国女子的凤冠霞帔,还是明朝时候的服装,这就很清楚的说明,男降女不降,满清政府接受了。“生降死不降”,男子活的时候我投降,我死的时候,临终入殓我不穿满清的服装,你看入殓的时候还是明朝的服装,这个满清都同意。“在家投降,出家不投降”,所以出家人还是穿明朝服装。在家人是长袍马褂,是满清人的服装,出家人始终穿明朝人的服装,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一直到今天,满清也亡国了,到了民国,我们还保持着明朝服装,是这么个道理。

  民国以来,也有不少出家人提倡我们要改服装,但是有些老和尚坚持,还是不改为好。不改是有道理,为什么?僧俗有别。对于出家人,多少有些约束的力量在,人家一看你是出家人,许多地方你就不好意思进去。酒家,出家人不好进去,进去难为情。如果他今天也换上一般在家人的服装,他进出没有人知道。日本人的法师,他们完全是现代的服装,出门也是西装革履,你看不出来,只是头剃了,头剃了他戴个帽子,你根本就看不见。所以这些常识我们要明了,要知道。而实际上,中国人对于生活非常讲求,他的服装虽然长袍大领,舒服!现在人讲健康,中国人的服装是最健康的,宽袍大袖,让你穿起来是一丝毫压迫感都没有。我们现在讲,现在的医学懂得了,因为人生活太紧张,常常叫你放松,这个衣服叫你身心时时刻刻都是放松,不会把你绑得紧紧的。所以这个服装好,我是非常喜欢这个服装,穿起来舒适。

  这是说明三教的起源,最早提倡三教一家,要化解冲突,雍正皇帝特别强调,许多次谈到,不应该再拘泥于自己的门户之见。拘泥于自己门户之见,就产生排斥别人,这是错误。我们佛经里面的重戒,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我好,别人都不如我,这是菩萨戒的重戒,《瑜伽菩萨戒》里头,这一条是重戒。现在真正明了教理、学习教理的人是愈来愈少,所以变成什么?变成自己家里面都毁谤,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我们中国古人常讲,“家和万事兴”,家不和。犯的什么毛病?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这就是自赞毁他,团体里面亦復如是,这是非常悲哀。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宗教里面讲世界末日,许多预言讲灾难,我很认真的思惟、观察,真有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怎么来的?不和来的,彼此不能够包容!不能包容,彼此不和,就会造成世间的大灾难,天灾人祸,你要讲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和太重要了。和从哪里生的?从真诚,内里面是真诚,外面自然是和,所以和是天道,是自然的。儒家所谓是“诚于内,而形于外”,外就是身,自自然然表现在你的身体,表现在你的言行。你不能包容别人,自以为是,这是什么?你里头没有诚意。没有诚意是什么?你的心是假的,妄心、虚伪。我们学佛人对这个了解比较深刻,佛讲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着,用这个心。这个心里头没有真、没有诚,哪来的和!纵然有和,那个和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这些问题很严重。

  所以,雍正皇帝就非常感叹,后世念孔子书的人拘泥于崇儒的虚名,这样就排斥佛、道,对佛、道有很深的成见,排斥,不能包容,这就造成对立、造成矛盾。三教不能合一,彼此都是自赞毁他,这个有罪!为什么?你造成社会的对立,你制造社会的矛盾,你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你破坏了社会的和平,释迦、孔子、老子没有这个意思。《史记》上有记载,孔子年轻的时候访问周朝,见到了老子,老子比孔子大很多,所以老子赠言给他。老子也是很穷:我没有什么好的礼物给你,我是倚老卖老,我有几句话送给你。这些话,太史公司马迁都记下来,诸位在《史记》里面可以看到。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这个人很聪明,观察很敏锐,就是什么事情看得很清楚,最后他遇到灾难,免不了一死。什么原因?“好议人者”,喜欢批评人,聪明深察喜欢批评人,你跟人结了冤仇,必定遭人报復,你后头是死路一条。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暂停,下一点钟我们继续跟诸位报告。

  诸位同学,前面讲到,孔夫子年轻的时候访问老子,老子赠之以言,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个人聪明,古人说话语意都非常圆满,你看老子讲聪明,他不讲智慧。智慧跟聪明不一样,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不会做糊涂事,聪明不行,我们世间人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就是个例子。聪明,看事情看得很深,也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他近于死?喜欢批评别人。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他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他不会批评人。这就是聪明跟智慧不一样,智慧有德,聪明往往缺德,欠缺德行,喜欢批评人,召来的灾祸。

  第二句他说,“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博辩就是有辩才,会说话,最后也免不了死,什么原因?“发人之恶者”,喜欢说别人的过失,喜欢说别人的隐私,这个麻烦大了!你跟人家结了深仇大恨,别人就会在旁边等待机会,来报復你。所以古圣先贤,孔、老、释迦都教导我们,在世为人最重要的一桩事情,不要跟别人结怨。我们修行,为什么菩提道上这么难行?障碍太多!环境的障碍还在其次,人事的障碍太大太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事障碍?过去生中结的怨!凯西讲的,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突然的,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原因的。你过去跟人家结的怨,现在碰到了,他不障碍你他障碍谁!无论是大的怨,是小的怨,遇到了总会有报,有果报,真是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我们处事为人,处处要忍让,何必跟人结怨?最没有智慧的人就是喜欢跟人家结怨,喜欢批评别人,喜欢障碍别人,习气!

  后面还有两句,“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两句话要用现在的话说,你为人子,你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要把自己身体忘掉。处处想到自己的身体,或者是健康舒适,你就不能尽孝道了。这是圣人所讲的无我!孝养父母的时候把自己忘掉,你才能尽全孝,常常想到自己,你那个孝就不圆满。为人臣者对于君主、领导人要尽忠,尽忠也要忘我,这个忠才圆满。头一个念头起来,我自己的利益,你还能尽忠吗?所以,为人子者,心目当中只有父母,没有自己;为人臣者,心目当中只有君王,没有自己,忠臣、孝子!老子用这四句话送孔子,孔子那个时候还年轻,在我想那个时候孔老夫子也不过就三、四十岁,老子大概六、七十岁的样子,看到这年轻人,彼此互相尊重。你看看老子对孔子爱护,孔子对老子尊敬,哪里有矛盾?哪里有自赞毁他?

  雍正皇上说,“佛生在西域”,佛生在印度我们晓得,“先孔子数十年”,释迦牟尼佛比孔子要早几十年。假使释迦牟尼佛跟孔子见了面,“倘使释迦孔子,接迹同方,自必交相敬礼”,哪里会有自赞毁他!所以后世这些徒众,根本就违背了老师的意思,标榜自己,轻视别人,实在讲对不起老师。孔子对老子不是这个态度,孔子对释迦也不是这个态度,释迦对孔、老也不是这个态度。你们今天用这种态度,自赞毁他,这么深的门户之见,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老师?学儒对不起孔子,学道对不起老子,学佛对不起世尊,雍正的话说得对!

  在今天,我们生活空间大了,我们接触的面广了,不仅是儒释道,我们接近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宗教。我们听了雍正皇帝这番话,就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如果见到今天全世界所有各个不同宗教的,创教人也好,他的学生、他的弟子也好,我们相信世尊一定非常尊敬。孔老夫子见到世界上所有宗教,我相信孔老夫子会尊敬,你要懂这个道理。我把前面这些话都说明白了,现在我们读他这个上谕,读他这个文,容易懂。

  雍正说,他对于三教,儒释道三教确确实实是掌握中国这么大的幅员教导人民的责任,这三教在教。三教的理是一个,教学的方法不一样,“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雍正皇帝是三教的书他都念,三教的东西他都学,他内行,他不外行,所以他说得头头是道。为什么会变成互相毁谤?是人,是三教的徒众,对于教理不能豁然贯通,毛病出在这里。说老实话,不要说对别人的不通,对自己的都没有贯通。学佛的对佛的经论,你通了吗?学儒的,对于六艺、十三经通了吗?通了就没有问题,通了就合于道,道是相同的,道是太和。你看看,太和、中和、保和,都出于《易经》。因为不能贯通,对于自己的东西都不能贯通,于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这两句话讲绝了,现在连我们这种小道场都是如此。不但小道场,我们看看许多家庭一家人,现在我们最常见的小家庭,先生、太太、儿子、女儿四个人,四个人怎么样?四个人四条心,说老实话,谁都不服谁,谁都瞧不起谁,家不成家。道场,你说道场多难,今天哪里有道场!

  我过去,这早年,那时候大概我才四十多岁,我在台北讲经。有一天一个老居士,这是我们佛门里面的大德,赵默林老居士,他大概大我二十岁。有一天请我到火車站旁边功德林吃饭,我就去了,到时候我就去了,去了以后一看,客人只有我一个人,就我们两个人在吃饭。赵老就跟我说了,他说:净土法门法师,我今天请你来吃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我说:不知道。他说:我有桩事情要向你你请教。我说:不敢当。这赵老是老前辈,他皈依印光法师,跟我们李老师是师兄弟。我说:我不敢当,是什么事情?他说:现在人造罪业,造五逆、阿鼻地狱罪的人太多了,他说这个不得了,这怎么办?我说:阿鼻地狱罪,是哪一条?破和合僧!他给我说,到处批评出家人,破和合僧,无论在家也批评,出家也批评,这还得了,统统造阿鼻地狱罪。

  我听了这句话,笑笑,我说:我们来吃饭,我们好好的吃。他眼睛瞪着我。我说:你讲的没错,破和合僧确实是五逆罪之一,堕阿鼻地狱。我转过来问他:你在哪里看到和合僧?他冷静想了一想,哈哈大笑!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和合僧了,小庙里头住两个出家人都打架,都吵嘴,哪来的和合僧!和合僧的标准,在佛法里面是四个人住在一起共修,修六和敬。我说:我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听都没有听说过。最后他想一想,哈哈大笑,确实两个人都吵架,哪来的和合僧?所以我说:尽量让他去谤,不至于堕阿鼻地狱,堕地狱可能,堕阿鼻地狱不会,没有和合僧!我跟他解释,他就明了了,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真是家不像家,国不像国,佛教的团体,道场不像道场。你要拿从前的标准来讲,现在完全没有了,所以这是乱世,天下大乱!世法里头乱,宗教里头也乱,哪来的和合僧?这是个小插曲。

  所以我们读到这个地方,“人各异心,心各异见”。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知见,有不同的标准,所以互相毁谤,互相批评。有没有罪?当然有罪。这个罪怎么报法?这个罪有总报,现在不是一个一个的别报,现在是算总帐,算总帐就是世界末日,就是大灾难。凌孜从香港寄了一份报纸来给我看,这一份报纸所刊的,好像新加坡联合早报有转载,这个地方的中文报纸我就不知道了。美国国防部五角大厦里面的机密文件,预测这二十年之内世界上会发生哪些灾难?有十几条,我看了,这是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来说的,天灾。由于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灾害,他们讲的是自然灾害,许多大的河流会干枯。我们现在听说黄河干了,长江再干那不得了,水源断掉那还得了吗?人的饮水缺乏了。植物要靠水才能生长,如果没有水的话,农田就变成沙漠,你说这个问题多么严重?所以,外国人的预测,将来世界上的大战,战争是什么原因起来的?争水源。他讲的三个大河流都是西方的,大国要抢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有水。

  全世界气候产生异常的变化,十几年之后,十年之后,欧洲的气温会下降到摄氏十几度,好像十四度的样子,冬天就不得了。冬天欧洲的气温就像现在的西伯利亚,天然灾害会死几百万人,多半都是饿死了、冻死了。美国不敢把这些东西公布,公布怕人心,感到世界上人心惶惶。南北极,因为地球暖化,温度增高,南北极的冰会溶化,如果全部溶化之后,海水会上升七十米到一百米。我那时候在新加坡,我就问新加坡海拔多少米?七米。要升到七十米的时候,新加坡在水底下,海底下了。所以说陸地会变小,沿海的城市统统被海水淹没,这些报告都是科学家的研究。

  科学家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有前世,他只看到现前,从数据来推演出来。数据推演出来,可以说相当正确,他有科学根据,但是在时间上来讲,抓不住,因为他照现前这个速度。如果地球,他说是二十年,十几年、二十年,温度才下降到摄氏十四度;如果它提前,五年、十年之后就降到这个,这是很可能的,这是科学没有法子预测的。这些是什么?算总帐!我常常讲,灾难,我们学佛的人不怕,我们要知道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灵性,我们知道有六道轮回,我们知道有他方诸佛净土。人,生一定就有死,生死是自然现象,一点都不足以为奇。但是死了之后到哪里去?这是问题。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死了以后到好地方去。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层天,天道跟我们是不同的频道,许多资讯里面告诉我们,这些年来常常发现有不明的飞行物体,像飞碟、外星人,说得很多。外星人驾着飞碟,到我们地球上来探险,他还是人道。为什么?如果他是天道,他不需要这个工具,还需要这些飞行工具的话,他是人道,住在别的星球上,他不是天道。他也不是鬼道,鬼道也不需要飞行工具,不同维次空间。所以,外星人这一类东西,我们肯定他是人道,他跟我们的空间维次相同。

  所以,雍正这两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希望我们的修学,至少对于自己的典籍要贯通,这样才能够建立见和同解,六和敬才有根。现在六和敬怎么和不了?就是这个根没有;我们的想法、看法不一样,然后其它的都谈不上。从前道场这些出家人,为什么六和敬能够修得成功?他天天听经,天天研究讨论,他对于教理真通,这个要知道。真正通达的人没有不友好的,修净土的都知道“虎溪三笑”的故事,这是我们净土宗初祖远公大师的故事。远公在廬山建一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虎溪为界,客人来的时候他也招待,送客不过虎溪,不过界线。

  这一天送客人,这客人大概聊天聊得很高兴,忘掉了,过了界线。三个人正好是儒释道三家,你看好朋友,儒是陶渊明,道是陸道士,这三个人是儒释道,一点界限都没有。什么呢?通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才是圣人的好学生。陶渊明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陸道士是老子的好学生,慧远大师是释迦的好学生,我们的老师在一起能够欢聚,一家人一样。后世的我们这些徒子徒孙在一起,也要像一家人一样,这就对了。所以现在讲一家人都难,没法子,找不到比喻了,一家人不合作,不像一家人。一个人自己呢?自己跟自己都发脾气,你说有什么法子?一天到晚胡思乱想。

  雍正后面这几句话,当时就有这个现象,现在比从前,不知道增加多少倍了。他说“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佛比不上道,道里头讲天尊;学佛的人说道不如佛,佛大,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学儒,儒说黄老、佛教是异端。所以儒释道,各人有各人的私心,彼此互不相让,自赞毁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这有高下,有高下就不是道。佛法里面讲得清楚,自性里面没有大小,没有高下,没有先后,没有远近,没有长短,所有一切对立的统统都没有。明心见性才能见到太和,我们俗话讲得道。得道得什么道?内心里面对立没有了,矛盾没有了,异见没有了,完全回归到大自然。所以真诚,诚,曾国藩先生说得好,“一念不生是谓诚”,这是给诚下了个定义。诚是什么?诚是道,诚是自然的,动一个念头就不自然,一念不生是自然。

  所以,佛法当中常讲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境界?无明破了。不分别、不执着,不分别,尘沙烦恼断了;不执着,见思烦恼断了。这是诸位学佛同学都知道,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着,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是执着,你有执着你就有六道轮回;你有分别,你就有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分别、执着都没有了,六道、十法界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是事实真相,你超越了。什么世界末日,什么灾难,统统没有,全都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离妄想、分别、执着,太和!我们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能不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认真努力去学习。功夫在哪里见?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所以功夫好,功夫得力,那是什么?妄想少,分别少,这是你功夫得力。

  我参加许许多多和平的会议,都是些学者专家,我所提出来的,我跟你们也做多次报告。冲突如何化解?和平怎样落实?从内心里头做!必须把我自己内心里面,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这个念头把它化解掉。我跟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人事物都不对立,不对立才能包容,才没有矛盾。所以首先要自己真正做到和平,化解冲突,你才能帮助别人。我自己不能化解,我怎么能帮助别人化解冲突?我自己的心不平,怎么能帮助别人落实平等?落实和平?不可能的。雍正这个学习,这种态度、方法正确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说他对于三教也只是得其平而已,平等,这个理念、学习的态度是正确的。特别是我们今天要用在对待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平等心,平等心是佛教我们。

  佛门,诸位在中国、在外国,你看到正规的寺庙建筑,你一进山门是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养的是护法神,可是天王殿坐在大门当中的,面对着大门的是弥勒菩萨。一进佛门,你头一个就看得到他,第一个跟你见面,笑咪咪的,布袋和尚。他坐在那边干什么?教你“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你看第一个就教你平等,平等才欢喜,欢喜就是代表和平;不和你就不会欢喜,和就欢喜了。平才有和,不平哪来的和?所以弥勒菩萨第一个就教你这个。他的造型肚皮很大,表什么?能包容,量大福大,他教你这个。所以,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们很执着他们的成见,认为什么?佛教是迷信,佛教拜偶像。

  我这一次在印度尼西亚访问,这次有时间,访问了印度尼西亚五大宗教。我对于每个宗教,我都送千手观音给他,我送给基督教,送给天主教,我告诉他这个像是什么意思。佛家这些造像是教学,就像现在学校里讲的教具,教育的工具,让你看到这个像,你就会明了,你智慧就开了。千手观音代表什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眼到手到。他画一千只手,手上都有眼睛,眼睛看到了,我手就到了,代表这个意思。并不是一个人真有那么多手,那么多手是代表什么?双手万能。我两眼普见,我见到了,手就到了,我援助就到了,他们才晓得这个意思。观音菩萨上面好多头,看到那么多的人头,那是表法的。那是什么?三十二应。三十二个面相,代表什么?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表这个意思,不是真的有三十二个头。所以它是表法的,它是教育,让你看到这个像,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怎样去学习。

  在三十二应里面,我们学到什么东西?我们见到不同的宗教,接触不同宗教,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仪规,我们要恒顺众生。进入他们的殿堂,我们要行他们的礼,要敬他们的神,他们看到欢喜,我们不排斥,这是三十二应教我们的。要真正学到,那才有味道,为什么?我要进入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我要穿他们的衣服,戴他们的帽子。观音菩萨、诸佛如来他就是这样的,到你那个地方现你那个样子。中国,诸位晓得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入哪个民族,穿他的民族的服装,懂得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欢迎,好喜欢你,你跟我们一样。千手观音表这个意思,你都不懂!我这样一解说,他们都明白了,都欢喜。我送给他们,都很欢喜接受,教育!

  所以,佛教里造这个,是用艺术的方法来教学。这个在中国这么多年,古人懂,现在没有人研究了,不懂了,把他当神看待,这迷信。其它宗教说佛教是迷信,我们听了,不能怪他,怪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没有好好的学,没有好好的讲解给他们听。现在真正讲,也没有几个人讲得出来,真的是迷信,在家人迷信,出家人也迷信,你说有什么法子!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不能怪他,他说得对。我们讲解清楚,讲解明白了,他知道不迷信。破除迷信不可以在形相上,明了!

  所以雍正接着说,“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外面形相不一样,这是自然现象。《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说这个道理,外面形相不一样,好像我们一个大花园,这里头各个品种统统都有,没有一样欠缺,这美好。如果这个大花园只种一样东西,有什么味道?有什么好看?什么品种都有的时候,琳琅满目,多采多姿,这多元文化。所以,多元文化我们要重视、我们要尊重、我们要保存,不可以说要把它同化,这个观念错误。你就想想我们身体是多元文化,如果说眼睛好,最好鼻子也变成眼睛,耳朵也变成眼睛,嘴巴也变成眼睛,只有眼睛,其它都没有了。好了,你会看,不会听,不会嗅,你也不会吃,你不是死路一条吗?所以要什么?眼睛要好,能看,耳朵要好,它能听,样样都好,多元文化是讲这个,这就是道,这就是德。所以,我们对于万事万物要尊重,不能改变它,改变它就错了。改变它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那你的灾难就来了。

  所以我常常比喻,我们现在人这个面孔,有人嫌弃他面孔不好看,去整容,整容就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自找苦吃!苦后头还有后遗症,这个苦是你一生的苦,是你自己找的。父母生下来的时候,这是自然的,这就是道,你能保持,这就是德,你破坏它,你就遭殃了,你就灾难来了。我们不学佛不知道,学了佛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晓得现在社会上许多行业都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环境就是破坏道德,道德是决定不容许破坏的,你也没有能力破坏它,你破坏它,最后你受难,你遭殃。

  后面雍正皇上继续说到,他说“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这个我们可以今天把它扩大讲,所有一切宗教。所有一切宗教,你去读他们的经典,你会发现到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的根本,根本相同,教化众生的目标也相同,目标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你看根本相同,目的相同,只是当中手段、方法不相同,那个没有关系。三教同归于善,相同,佛法讲五戒十善,儒家讲五常百行,无非都是劝善。后面他举宋文帝问何尚之,这个谈话都记载在历史上。

  从前这些皇帝真读书、真明理,所以他们制定的教育是治国真正的大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治国的大本是教育,要把教育办好。你要教人民,人民才能够远离一切恶,修学一切善,天下自然太平,自然和睦相处,哪来的纷争?哪里会有动乱?推行到全世界,世界安定,世界和平。所以雍正在当时,提倡三教一家,了不起的做法,可以做我们今天的借镜。我们团结全世界宗教,团结全世界神圣的教育,这是完全正确而没有错误。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多元文化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多元文化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