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三十五)


   日期:2016/10/18 13: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若已破尽,恍兮惚兮梦想消灭,睡眠和清醒恒是一相,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前尘飘飞不定粗重影事,观察一切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以承受一一照应,全无陈旧梦幻习气。唯一心精真实体性,那个发起生灭现象的潜在根本基元,从此披露显现出来。见诸十方十二种类不同众生,尽数分明各自所属相应种类,虽未通达他们各自性命起由来绪,但是,观见共同生命基元(这个生命基元,就是使生命具有活性的那个东西,就是激发鼓舞生命运动起来的那个能力根源)。这个共同生命基元,犹如生物以息相吹而飞起扬动的尘埃,鲜明而又幽清扰动(如同太阳照物所形成的闪烁不定波动变幻着的光斑焰影)。研究至此,就走到了浮根尘的究竟枢穴地方(也就是说,此时已走到控制浮根尘活动的中央指挥部。)。这个就名之为行阴区宇。若是所有这些幽然清明、不断扰动着的闪光发亮基本元性,这种基本元性,入于元有澄湛状态,一下子澄清了元有习气(,而使自从元始启动业性以来,所积存的一切狂乱妄动业力习气,全部被消灭掉,一起排除澄清,此时相对妄动的基本元性,他的狂乱粗糙动态,变化为感觉不到动相的绝对不动状态),在整体上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平兮安兮,犹如静练,融兮洽兮,水波不兴),名为行阴已尽。到此地步,此人则能超众生浊。察他的从所来由,乃是幽隐妄想作为根本起因。(这个对于自性精元业识种子功能库中,所储藏的行阴种子,通过‘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如是修行,使产生恒审思量效应的内在冻凝识态,全部解冻输出进而消灭的过程,就叫行阴区宇。)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不能乘虚攻进,方才获得精研机会,穷尽研究十二种类众生各类起源根本,于一一的本类之中,那个发起生灭现象的潜在基本元性,已经显露而突出者(解说:在十二种类众生中,于各自所属的本类之中,对于发起某某显性形态生灭现象,所归属依赖的相应隐性根元已显露者),观察那些幽然清明圆扰活动根本基元,于此幽清圆扰动元当中,生起计度心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就会坠入二种无因谬论。一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观见众生本始,无有产生之因。为什么呢?此人生理机能,既已全部得到破除,凭借乘于眼根八百功能,可以观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在生命业流中湾转回复,不断循环,死于此地,生于彼处,只见众生轮回在这个范围之内,对于八万劫外所有一切,冥然一无所观,便作这个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自从八万劫来,本是无因而生,自然而有。由于这种错误计度心态,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二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观见众生梢末,无有产生之因。为什么呢?此人于众生的生灭现相当中,既然已经观见它们潜在根本元性,知人生人,悟鸟生鸟,鸟从来就是黑色的,人天原本就是竖的,畜生原本就是横的,白色并非因洗而成,黑色并非因染所造。自从八万劫来,一直延续到达现在,无复任何改变移化地方。现在,虽然这些各自形体死亡灭尽,还是先前那个样子。依此之故,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为何还如是说,还有其他什么能够成就菩提之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都是本来无因而有,自然而生。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一类型外道,建立无因谬论。

  阿难!又有这个三摩地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生起计度心者,就会坠入四种遍常谬论。一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不但穷尽研究能缘心之性质,而且穷尽研究所缘境之性质,只见他们二处无有起因,通过修习,能够知悉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现象,观见他们全部不断循环,生死轮转不息,不曾消散亡失,于是错误计度,以为他们恒常不变。二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穷尽研究四大种类根本基元,只见他们四类自我性质恒常留住,通过修习,能够知悉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现象,全部自体永恒存在,不曾消散亡失,于是错误计度,以为他们恒常不变。三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穷尽研究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来由之处,只见他们自我性质恒常存在之故,通过修习,能够知悉八万劫中,一切众生虽然不断生死循环,但是不曾消散亡失,本来恒常留住,穷劫不失自我原有性质,于是错误计度,以为他们恒常不变。四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既然已经破尽生起想阴之元,生理更无流动、停止、运动、轮转,他的生灭想阴之心,今已永远灭亡之故,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于这种心态之所计度,把它计为恒常不变性质。(解说:于是认为这个已灭亡的生灭思想之心,在它的落叶归根处,在‘那个理性’中,自然成为不生不灭。然而‘那个理性’,是他依凭这个恒审思量之心,去计测忖度出来的,以为通过如是‘度’的方式,能够造生‘那个理性’出来,并且‘计’它是恒常不变的。如是‘理性’对象,犹如本来处于梦幻中的人们,又在做梦,也就是‘梦中做梦’而已。)由于这个错误计常心态,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二类型外道,建立圆常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生起计度心者,就会坠入四种颠倒妄见,一分乃是无常性质,一分乃是常性谬论。一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观察妙明之心,见其遍满十方世界,无所不在,湛然澄澈,以为这个湛明之心,就是究竟神我。依从这个想法,于是计度我本遍布十方,无处不有,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那么唯有自我心性,名为常性,那些一切生灭众生,名为真正无常性质。二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不去观察自心,而去周遍观察十方恒沙国土,观见能被劫难毁坏之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观见劫难不能毁坏之处,名为究竟常性。三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别来观察自我之心,见他精细微密,犹如微尘一般,周游各处,变动不居,流转运行十方,性质无有移化改变,能够命令自己这个身相,命他生起立即生起,命他消灭立即消灭,其中那个不能被毁坏的性质,名为我的常性,其他所有一切死生法相,从我心中流泻出来,就把那些所有死生法相,名为无常性质。四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知道想阴已尽,见行阴流,行阴恒常流行不断,把他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永远灭尽,就把这些计为无常性质。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妄发一分乃是无常性质,一分乃是常性之故,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三类型外道,建立一分无常性质一分常性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起计度心者,就会坠入四种有边无边谬论。一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心中计度生起生灭法相的那个潜在根本基元,是本能地流行起用不息,于是计度我能获悉过去和未来情况的,名为有边,计度现在相续不断之心,名为无边。二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观察八万劫中所有状况,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然默默,无闻无见,就把这些无闻无见之处,名为无边,而把那些具有众生之处,名为有边。三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计度我能周遍知觉,故而得到无边性质;彼一切人,现于我的知觉当中,我曾不知彼之觉知性质,名为彼等不得无边之心,只是他们存在有边性质。四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通过研究,穷尽行阴整个过程,观察多级色子趋于虚空,因此一分为二,把较大色子一直变化到达邻虚色子为止这个过程的境象,这一半情况名为生,把邻虚色子趋向入于虚空之后的境象,这一半情况名为灭,于是就依他的这种所知所见,用心一路筹度过来,认为一切众生一身之中,都有两面性质,一半是有生的,一半是有灭的,进而推理就可得知,他们所在世界一切所有法相,一半是有边的,一半是无边的。由此错误计度心态,错误计度有边无边,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四类型外道,建立有边无边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起计度心者,就会坠入四种颠倒见解,堕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若有求法之人,来问他的义理,就回答说:‘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全然自乱其语,说话模棱两可,而令那个前来问法之人,心头一片茫然,反而遗忘失去本来要搞清的问题。二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仔细观察其心,见其同态齐等,彼此不异,相相互互都无固定区别之处,于是认为自己因于这个无定区别之相,而得证果。有人来问其义,他就唯独回答一个单字,只是言说一个‘无’字,除开这个‘无’字之外,无所言说,就再也说不出其他的什么来了。三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仔细观察其心,见其异态纷呈,彼此不同,各各自自都有固定区别之处,于是认为自己因于这个有定区别之相,而得证果。有人来问其义,他就唯独回答一个单字,只是言说一个‘是’字,除开这个‘是’字之外,无所言说,就再也说不出其他的什么来了。四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仔细观察其心,不但见其同态不异,而且见其异态不同,如是有定相和无定相都同时一起被他观见,因此他观见的境象,就陷入自相矛盾的歧态之中,于是自心亦被打乱了套了。有人来问其义,他就这样回答:‘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言说矫揉造作错乱不堪,无容他人穷根诘底。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矫造乱立各种虚无谬论,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五类型外道,建立四种颠倒义性,不去善自消灭自己所作周遍计度虚无,如是坚固不死矫乱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不能乘虚攻进,方才获得精研机会,穷尽研究十二种类众生各类起源根本,于一一的本类之中,那个发起生灭现象的潜在基本元性,于无尽流,生起计度心者,这个心中计度之人,就会坠入认为自己死后固有各种不变色相,如是谬论之中,心中发生颠倒见解。或者自固他的色身,言说这个四大物质色身就是真我。或者观见我本周圆,含遍十方一切国土,说我真有守恒色相。或者那些前缘一切事物,随从我的心意运转,作出相应回复变化。(附加说明:例如叫他绿色变成红色马上变成红色,叫他红色变成绿色马上变成绿色,其他各种颜色,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能够随心所欲转化光彩,能使各种颜色发生互变。)于是就说各种色相附属于我。或者又认为我依赖寄托于行阴中,夹在无尽流中相续运行下去(,就象人们坐在车上不断前进一样),说我实有守恒色相。诸如此类,他们都计度说:在我死后恒有固定色相。如是不断循环,有十六种不同分相。从此或者计度烦恼毕竟就是烦恼,菩提毕竟就是菩提,两种性质并驾齐驱,一同肩并肩地前进,各不相触,互不相关。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认为我死以后恒有色相之故,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六类型外道,建立于五阴中死后恒有自体色相,如是心中见解非合实际颠倒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起计度心者,就会坠入认为自己死后恒无一切诸相,等于一无所有如是谬论当中,心中发生颠倒见解。看见他的色阴消灭,形体无所可依可靠;观见他的想阴亡灭,自心无所系属归宿;察知他的受阴殒灭,感觉无复连接起来。于是认为,此色受想,三阴性质全部消散一无所存,纵然我有生理形体,而无感觉之受思想之心,如此一来,那么我与一切无知无觉草木,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任何差别,没有自在心灵之性。尽管现前这个生理形质实然存在,还是不可寻得那个精妙心灵之性,既然如此,为何还这样说,人死之后,更有其他什么诸相存在呢?因此之故,校勘自己死后无有诸相,如是不断循环,具有八种无相。从此或者计度涅槃,或者计度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一无所有。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认为众生死后一无所有之故,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七类型外道,建立于五阴中,死后恒无一切诸相,如是心中见解非合实际颠倒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阴所存境象中,兼色受想今已永灭,于是心生计度,不但计度是有,而且计度是无,两者同时并存,双双计度亦有亦无,自体相破,这个心中计度之人,就会坠入认为死后一切俱非谬论之中,心中生起颠倒见解。看见色受想中,见有非有,似有又无;看见行迁流内,观无不无,似无还有。如是不断循环,穷尽以上四阴互相对待八个现相,观见八个现相俱是非相,都是似是而非、似非又是之相,便在其中随便捉住一个,随便揪得一缘,于是就这样说,死了之后,或是有相而非有相,或是无相又非无相。他又计度一切运行诸相,自我性质不断迁化变移,都在虚妄变迁之故,心中觉得我已通达无上觉悟,认为有无俱非,以致虚实失措,不能善自正确把握。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认为死后一切俱非,死了之后一切都是昏昏濛濛渺渺茫茫,一切都是无可知无可道之故,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八类型外道,建立于五阴中,死后一切俱非,如是心中见解非合实际颠倒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之中(就是于后面连续生起是无现象中),生起计度心者,就会坠入七种断灭谬论。或者计度色身尽灭,或者计度欲念尽灭,或者计度痛苦尽灭,或者计度极乐尽灭,或者计度极舍尽灭,如是不断循环,穷尽七际,现前诸法一切消灭,灭了之后无复再生。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认为死后一切断灭,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九类型外道,建立于五阴中,死后一切断灭,如是心中见解非合实际颠倒谬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之中(就是于后面连续生起是有现象中),生起计度心者,就会坠入五现涅槃境象谬论。或者他以欲界境象当中,由于观见圆明,心生爱慕之故,把它作为正转依涅槃处;或者他以初禅离生喜乐心境,由于不为忧苦所逼之故,把它作为正转依涅槃处;或者他把二禅定生喜乐心境,由于不为痛苦所逼之故,把它作为正转依涅槃处;或者他以三禅离喜得乐心境,唯有极悦随顺而住之故,把它作为正转依涅槃处;或者他以四禅心境,苦乐二者都亡,再也不受轮回生灭妄性影响之故,把它作为正转依涅槃处。总而言之,他们迷恋有漏天人境界,当作已达真正无为之解,把这五处视作安稳地方,从此停止不前,还以此等假心所化之相,作为超胜清净终极归依涅槃之处。如是不断循环,都以这五处为根本究竟,说我已经证得大道了,已经证入涅槃了。由于这个错误计度心态,妄执行阴之中五现涅槃境象为正转依,亡失正遍知觉,堕落外道邪见深渊,惑乱菩提无上觉性。这就名为第十类型外道,建立于五阴中,五现涅槃境界,如是心中见解非合实际颠倒谬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都是行阴用心交互作用,故而出现这些冥然幻有悟境。世间众生刚顽痴迷,不自认真思考忖量,逢遇此等境象现前,心被迷乱,以迷为解(,不能觉知‘凡行阴相,皆是虚妄’,不能自己识别真假是非),自己言说自己已经登达圣道,大妄语成,终会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必须将如来佛所说之语,于我灭度以后,传示末法时代一切正心学佛众生,普遍令其觉明了知这个真实道义,无令心魔自起深重罪孽,保持覆护一切正心修行众生,消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过节,勿令心骄意满,得少为足,把她当作大觉法王所确定的清净标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楞严经       白话译文)(五明学佛网:楞严经       白话译文)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