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孤独,看出一个人的品位


   日期:2016/10/23 17: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的孤独,是生命中一种重要的体验。

  人在孤独的时候,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比如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都是在孤独状态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孤独是精神创造的必要条件。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人的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周国平曾以《爱与孤独》为名出过一本集子。他认为,孤独也是一种爱,爱与孤独是人生中最美丽的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味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

  ——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甜蜜的。

  ——人的孤独,就是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或者领悟到了内在的快乐,无处诉说,无人分享。当人孤独的时候,如何确定自己,处置自己,成为人群社会一个很要紧很要紧的问题。

  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是孤独的,但也是幸福的。正如他《瓦尔登湖》中所描绘的那样,十分简单,十分安静。

  他说,如果世人都自己亲手造他们自己住的房子,又简单地老实地用食物养活了自己和一家人,那么才能一定会在全球发扬光大,就像那些飞禽,它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歌声唱遍了全球。

  在经济和金钱上,他认为,只要有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就足够了。他有一个最重要的基本信念,就是我们通常为了生活得更加舒适、丰富而努力争取的东西,在他看来,大部分是不值得的。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在梭罗看来,人们的生活在琐碎之中消耗掉了,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甚至忘掉了生活真正目的。他显得有些极端地认为,一个老实的人除十指之外,便用不着更大的数字了。不必一日三餐,如果必要,一顿也够了。

  我阅读梭罗,似乎悟到了孤独的真正内涵:

  一是,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二是,你无论到哪里都能生活,哪里的风景都能相应地为我而发光。三是,最高贵的心灵,最能知足自满。

  人孤独的时候,通常是人的品位受到考验的时候,这就是:

  ——我们如何享受孤独?

  ——多数人都害怕孤独,在一个人的时候总想要找个人陪,或者用种种娱乐活动填满独处的时间。相反,几乎所有伟大的人都热爱孤独,他们无数次著文咏诗赞美独处的美妙。

  那么,孤独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是让人清醒,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之美。我们一般人常常是靠着一种习惯在生活,到点起床、上班、下班、朋友聚会、看电视……这种毫无特色可言的生活方式其实埋藏着一种惰性。不妨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甚至不要看书和看电视,感悟你生活中的美。所谓美,就是在不和谐中感觉到和谐,又从和谐中感觉到不和谐。你感受的美越多,你的快乐就越多……

  第二个好处是让人宁静,洗涤心思。喧闹是一种快乐,宁静是另一种快乐。宁静和平的心境犹如一股清泉,能洗涤万丈红尘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不洁。

  第三个好处是有利于思考,使心有所悟,人因悟而开心。思考者多喜欢孤独,因为这种状态下,人的心境和思想都自由,放得开,也收得拢。不用顾虑旁人的看法和言论,在这种时候往往会心有所悟。那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喜悦。

  ——最重要的是,孤独并不是空虚、寂寞,无所事事。孤独的妙处在于,倾听自己的心声,并认真感觉和体会在自己的生命里,灵魂流动的韵律与诗意。

  ——当然,可以追求财富,但不必太过萦怀。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得到或失去都不值得太牵挂。

图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孤独       心境)(五明学佛网:孤独       心境)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悟前悟后心境略说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心境 

 陈红兵教授:心境并建是时代对佛教的必然要求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6 灭谛 四 解脱者的心境 

 宽运法师:心境的好与坏 

 宽运法师: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 ──放下嫉妒心境宽 

 卢志丹居士:耐孤独三昧:忍耐孤独与寂寞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 

 蔡礼旭老师:学夫子要从夫子的心境去契入、去效法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读后序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后记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十章 杂阿含经中的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