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周泳杉老师: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日期:2010/12/27 16: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财物轻。怨何生。】这是轻财。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息争,这两条如果能够守住,兄弟之间必然能够团结。我们看到李毓秀夫子为什么提这两条?不是说兄弟之间,悌道的障碍就是这两条,不是的。而是告诉我们这两条最主要,而这两条能够化解掉,几乎兄弟之间的问题就能解决大半,其它的都是小问题。而我们看到“财物轻,怨何生”,这个古人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人叫严凤,他非常友爱他的兄长,严凤他在朝廷里面当官,当到了很高的地位,后来因为我们知道六十岁就要告老还乡,所以他告老还乡之后回到乡里。因为他在朝廷里面的官位很崇高,所以到了乡里面,所有人都对他很尊敬,如泰山北斗。这是朝廷里面做大官退休回来的,乡里的士绅,每个人都很尊敬他。他在回家的时候,他的哥哥因为能力不是很强,所以一直就在严凤的家,等于说是住在他家,吃穿一切的用度都是严凤供应他的,就养了这个哥哥。结果告老还乡之后,有一次宴请宾客,就把乡里面的族人就找来,还有亲戚朋友找来,宴请宾客,严凤就跟着哥哥一桌一桌敬酒。大家要晓得,严凤虽然是当大官的,回到家里面还是以哥哥为主。不是说自己我了不起,我在朝廷里面当大官,哥哥还是我在养的,所以自己做主人到处去敬酒,把哥哥晾在一边,他不是这个样子。他是请哥哥在前面敬酒,他自己在后面陪着哥哥敬酒。

    那我们都知道,敬酒难免要怎么样?配一些酒菜,所以他就在后面就准备一双筷子递给他的哥哥,哥哥在喝酒的时候,递筷子给哥哥夹菜。没有想到敬酒敬到一半的时候,因为他的筷子递得太慢了,这个哥哥回头没有拿到筷子,一下子怎么样?脾气就来了,当着所有客人的面打了严凤一巴掌,那个一巴掌就过去。我们要知道,严凤是告老还乡的士绅,在乡里面怎么样?名声还有各方面的这种知名度都很高,很多人都很尊敬他。可是他的哥哥居然当着所有的客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打了他一巴掌。一般的人受不受得了?一般人肯定受不了,不要说他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就是没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就是一个乞丐,他还觉得我要面子对吧?但是严凤一丝一毫的不悦之情都没有,照常的陪着他的哥哥敬酒,好像就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而且那一天晚上因为哥哥喝多了,那天晚上扶哥哥到寝室里面睡觉,安寝之后他自己才去睡。而且他哥哥还没醒来之前,隔天他就已经醒来了,还到哥哥的床前问候,问说昨天喝多了,今天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还去床前问候,就像昨天那一巴掌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他是这么样爱他的哥哥,爱护他的哥哥。我们就要说,我们看到他的修养怎么样?功夫到家了,那个忍辱的功夫到家了。我们真能肯定过去的读书人,他那种修身的功夫,那种心平气和的功夫到家,处处都提得起来。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研究经文都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我们就功不唐捐。

    因为他的悌道出了名,他们那个家乡里面有一对兄弟,叫做施左跟施右这一对兄弟,他们也是年老了,年老了之后,这两个兄弟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他们都是做官的,也都是告老还乡的。可是居然这两个人为了分家产起了冲突,两个兄弟起了冲突,你看都是读书人。就想到什么?想到了严凤。弟弟就是有一次,可能在一个渡船里面遇到严凤,就是两个人在渡船的时候,两个人就正好搭同一艘船,看到严凤,因为严凤是一个乡绅,大家都很尊敬他,去跟他打招呼,然后就谈到这件事情。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施右就很激动,就说他的哥哥多没有道理,很没有道理跟他争财产,这个话就跟严凤就讲,说哥哥侵占我的土地,抢我的田地,很抱怨。说完了之后,你看一般人抱怨完了,他想要得到答案是什么?认同有没有?没想到他看到严凤神情非常的凝重,就问他说,“您老怎么回事?这其实是我们家的纷争,为什么您老这么样的凝重?”没问还好,一问严凤的眼泪就掉下来,他就说“你有所不知,你看我这一生最担心的,就是我的哥哥非常的懦弱,我的哥哥年纪这么大了,他还这么的懦弱,我一辈子操心的就是这个事情。我的哥哥,如果能像你的哥哥那样跟你争财产,我不知道有多高兴。他如果能跟我争财产,我还巴不得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他,那表示什么?表示他很有能力,他还会来跟我争。可是你看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我的哥哥这么的懦弱。”

    说完了之后痛哭流涕,他就是巴不得,我的哥哥像你哥哥那样多好,还能跟你争多好!我真羡慕你有这样的哥哥,你的哥哥还是这么身强力壮的。结果施右一听到这个话,你看都是读书人,他怎么样?他有良知,他这两个人在船上就哭起来了。这个施右回去之后,就跟他的哥哥跪下来忏悔,就把严凤的这一番话跟哥哥来讲,就说你看我们还是当过官的,愧对读圣贤书,你看严凤这样的德行。所以哥哥听到了,施左听到了这样的话,两个兄弟就一起手牵着手,到了严凤家去跟他叩谢,两个兄弟就变成了乡里面,非常要好的一对兄弟,而且不分家了,相保如初,友爱终身。你看“财物轻,怨何生”,那个怨从哪里来的?如果把财物看得轻一点,哪里有怨?再来,两个人不分家,这个家道怎么样?更加的兴旺,一加一大于二。一分家,你看两个人虽然分了,可是那个团结的力量大幅度的削弱,家族的兴衰就在那一念之间。

    下面“言语忍,忿自泯”,你看兄弟之间的纷争,有时候都是来自于很琐碎的小事。什么意思?争一口气,赌气,都是很小的小事,争到最后都变成了行同陌路,变成了仇人、仇敌,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那个怨恨还要深刻。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万历年间有个读书人叫做陈世恩,陈世恩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弟弟不务正业,哥哥还好,哥哥也是一个士绅。弟弟不务正业,喜欢跟不良少年一起交游,所以天天很晚才回家,有时候喝得酩酊大醉回家。一回到家,哥哥总是责备这个弟弟,用很粗暴的言语责备这个弟弟,久而久之,我们就知道结怨了,你看言语不能忍,整个家庭就结怨。这个我们就要知道,其实讲老实话,我们对于成年人,真的不要用责备的态度,因为你说他坏,他会说:好,我坏我就坏给你看,我就更坏。那个对立一形成于事无补。于是陈世恩就劝他的哥哥,他说“这样子再他骂下去,也怎么样?也没有改善,那倒不如我们换一个方式。哥哥,以后弟弟回来的时候,你就在房间不要出来,让我来劝一阵子,看看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你再来骂”。结果陈世恩每一次就在家里等他的弟弟,不管到多晚,都等到他回家。

    回到家的时候,不但没有责备这个弟弟,反而百般的慰问弟弟:“喝酒喝多了,肚子会不会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胃比较不会那么伤,哥哥去帮你煮一碗面,帮你煮点东西,热点东西。”这样子天天在等弟弟,这个弟弟有一天回来的时候,就在他的哥哥面前跪下去,就跟哥哥说,“哥哥,你这一大段时间以来,弟弟不是说不知道你的苦心,而是怎么样?我的面子拉不下来,所以还是放纵堕落。但是看到哥哥您这样子对我,我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不好意思再这样子堕落下去。”你看浪子回头了,所以救了这个弟弟。“言语忍,忿自泯”,一个家庭为什么吵吵闹闹的?都是来自于言语不能够忍,就控制了!我们都觉得说,你一定要照我说的来做,我才会高兴;你不照我说的做,我就愤怒。其实那个不是真正的为对方着想,也不是真正的想为对方好,而是什么?而是对方不顺我的心,不顺我的意,我就愤怒,我就对立。事实上你说谁没有修养?是自己没有修养,不是对方的过失。

    所以在《德育故事》里面,有记载一个故事,叫“少娣化嫂”。这个女子姓崔,崔少娣,我们叫做妯娌之间的关系,在这里都能得到很好的启发。一般妯娌的关系不好,为什么?也是来自于言语不能忍,还有财物不能轻。崔少娣不然,她还没嫁到那个家之前,因为那个家有五个兄弟,这五个兄弟前面四个兄弟都已经成家了,还是住在一起,可是这四个兄弟,妯娌之间相处的关系很不好,非常的不良。整个乡里都已经出名了,四个妯娌之间经常为了小事在那边纷争。所以还没有嫁过去之前,家里的人就很担心她,因为过去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有时候很早就已经订了,以前人守信用,即使知道他们那个家不安宁,四个嫂嫂很厉害,可是这个婚约能不能中止掉?不能中止掉,因为他是很讲信用的。可是大家很担心,说少娣将来嫁过去之后,将来会不会吃亏?这四个嫂嫂这么厉害,会不会被欺压?少娣一点都不担心,很轻松,就安慰她的这些亲戚,她说“人不是铁石心肠,只要我真诚的对待她们,她们都会真诚的回报给我。”她很有信心!

    结果她就嫁过去,果不其然,这四个嫂嫂真的很厉害,可是崔少娣抱着一个心就是吃亏到底,你看一个人愿意吃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倒他。人所有的灾难,所有的困难,都来自于我不愿意吃亏,我为什么要吃亏?殊不知古人有一句话,我不认识什么是君子,但看事事愿意吃亏的便是;我不认识什么叫小人,但看事事都要占便宜的就是小人。君子跟小人从哪里分辨?从吃亏,还有占便宜当中去分辨。讲老实话,吃亏难道真的吃亏了吗?吃亏就是占便宜,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吃亏就是占便宜。所以少娣进到这个家里面,事奉这四位嫂嫂执礼甚恭,非常的有礼,而且所有不好的这些差事,她都揽在身上做。我们现在人家不愿意去干的事情,扫厕所、挑水、劈柴,统统她都去做。人家问她说为什么都是妳做?她说:因为我是最小的媳妇,我不做谁做?在这个家庭,我是资格最资浅的,所以就应该我去做,没有计较。所有的妯娌看到这个状况,久而久之,做一天人家觉得说应该的,做一个月人家也觉得应该的,做一年你看惭愧心就起来,怎么每次都她做?所有的人都起惭愧心,她这个做法就是教育,她的教育的效果就形成。

    后来少娣就是在家里面,渐渐得到了四位嫂嫂的信任跟尊重,因为她是真的,她是真诚的。有一次在抱孩子,少娣在抱她嫂嫂的孩子,就发现到这个孩子尿在少娣的身上,这个嫂嫂一看到孩子尿了,赶快要去把孩子给抱过来,让少娣去换衣服,少娣就说:不要,妳不要过来,这样会把孩子给惊吓到。那种关怀就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两样,把嫂嫂的孩子,当成是自己孩子一样在关爱,这看在人家父母眼里怎么样?很温馨。自己的孩子在妯娌的怀抱里,就像是她在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感化了她的嫂子。她完全没有说我这个衣服被尿湿了,一点面有难色,一点都没有。所以后来这四个嫂子很感慨的,非常感慨,因为所有搬弄是非的事情,到了少娣这里就没有了。你看东家长西家短,四个嫂子,每个人到了少娣面前讲,大嫂怎么样,二嫂怎么样,三嫂怎么样,所有的话到了少娣这里,都没有再传出去,完全不搬弄是非,谣言止于智者。少娣的仆人,只要一去传其它嫂子的坏话,少娣就严厉的处罚他们,不准他们去传别人的谣言。久而久之,所有的人来跟她告状,来跟她搬弄是非,“言语忍,忿自泯”,她统统都没有一句,我们叫加油添醋都没有。后来这四个嫂嫂自己很惭愧,就讲“五婶大贤(五婶大贤人),我等非人(我们四个都不是人)。”你看惭愧我等非人。所以大家就晓得,人不能够感化别人,都是自己真诚心不够所致。我们从少娣的故事里面,我们就了解到确实“言语忍,忿自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