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众生疾病多的重大原因


   日期:2016/11/1 2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无量众生,喜欢聚积财宝、物品,他自己本身都舍不得用,更何况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奴婢以及来乞讨的人。

  悭吝是舍不得施舍,吝比悭好一点,吝是比较上舍不得,即使拿出来给人家也不过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悭是内心坚固的舍不得,一毛不拔。悭吝就是对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帮助人,不愿付出仁慈。

  不过,节省不是悭吝,如果对自己要求淡泊,严格地管制自己的欲望,却对别人慷慨则是节省。

  中国文化儒家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责于人’,躬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严格培养自己的厚道,对自己的要求很厚很严格,别人则宽容体谅,不要严厉责备别人。这类行为就属于布施。

  然而,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人家,要求人家都严格得很,道德标准都是拿来要求别人,不是要求自己,这就是凡夫众生。

  菩萨道的道德标准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悭吝。凡是悭吝的人一定贪,贪的人必定凶狠,这种心念是连带的、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贪欲得不到满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凶狠。一个宽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

  世界上一切众生几乎全体都在悭吝中,悭吝是不能舍;贪欲是侵占别人,在别人那里沾到一点利益就高兴,乃至在言语上占了便宜都高兴。总之,想尽办法以损害他人为满足。

  所以,悭贪是一切众生基本的心理,这是心病,这种心病只有心药才能医,心药就是自己了解道理后懂得布施。

  悭吝的心念久而久之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我常对中、西医的朋友说笑话,但也是真话;我说不管今天的医学如何高明,如何发达,中国人有两句老话:‘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医药再高明只能医假病,不管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真正医不好的是死病。

  人要死的时候,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都医不好,如果能把人医到无病,人就不会死了。所以尽管医学那么发达,人还是照死不误。

  佛法标榜‘了生脱死’,医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实上,佛法在世间,一般信佛、学佛的人照样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终没有医好自己的心病。

  有悭吝心理的人,立即被一个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仅是人,一切众生乃至动物如有悭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心理会转变生理,心有悭吝的结,他的表情、神气、生命的四大就呈现出来,一望而知。所以无量众生悭吝不止,就已经在累积病情。

  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这个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挤在一个小房间。

  我们这里的同学到香港,他都尽量不让同学花钱住旅店,招待到他家住,连我的儿子从美国回来经过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

  后来我的孩子写信告诉我,很感激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个月。夏天香港很热,那位朋友又舍不得装冷气,有一点钱宁可做好事,一家人挤在一起,把房间让给客人住,结果我的孩子说他痛苦极了,热出病来了。

  昨天夜里,那位朋友打电话来说:‘老师!挨了您的骂,我下狠心啦!买了一台冷气。’

  我说:‘好啊!你装冷气可别当土包子啊!把冷气开的非穿棉袄才过瘾,你那个小房间我虽然没看到,但是同学回来都跟我提过,只要开到凉快就好啦!’他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还舍不得电呢!’

  他这种舍不得是节省,不是悭吝。为什么告诉你们这件事?很多人有电风扇,夜里贪凉吹一整夜,告诉他不要这样,会受寒啊!

  结果不听,天天到这里来拿药吃,再不然头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你告诉他这样会生病,他还是要贪凉。

  什么叫贪心?你不要认为我不贪钱、也不贪名、不贪利就是不贪,你错了,我们的心理行为随时都在犯贪,贪了得病又舍不得看医生,一方面舍不得,一方面倔强。

  有时候我拿药逼着他还得拜托他吃,拜托不了,我骂起来,他怕了,只好吃药。实际上我这一包药成分也是好几百元,他不知道,当便饭吃,那你夜里不要贪凉吹风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干。所以众生处处犯悭贪的毛病。

  回想我们小时候那里有什么电风扇,天气热得要命,顶多穿条短裤,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们上身脱得光光的,两个大奶子像口袋一样挂在肚皮上,反正老了,倚老卖老,我们看见也不觉得怎么样,对老太太一样恭敬。

  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过道风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摇,不时喝口茶或吃口绿豆汤,那种享受劲儿,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顶上啦!那样的日子我们也过了,而且过得很好。

  现在有电风扇又有冷气,还觉得这样受不了,那样不舒服。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悭贪的心理越严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来越多,怎么来的?心理悭贪来的。

  所以‘药师经’提悭贪和布施这些道理,有什么关系呢?其中意义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脱得开就是内布施。

  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蛮舒服嘛!从生理卫生和养生之道来看,夏天应该出汗,一个人夏天不流点汗,毛病都积存在体内无法排出。

  冬天则讲究时髦,暖气开得像夏天一样,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西洋,由冷暖气引起而医不好的病特别多。

  再讲一件事,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学生,是坐在办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来,各医院都检查遍了,没有毛病,只有一点风湿,风湿药吃了也医不好。

  有一天跑来看我,向我诉苦,连字都不能写,痛苦极了。我问他看医生没有?他说中西医都看过啦!我说:‘你的办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说:‘对啊!老师没有去看过怎么都知道?’我说:‘知道,因为你的两只手风瘫了嘛!’他说:‘这有什么关系?’

  我告诉他我以前也学时髦,办公桌上摆块玻璃板,夏天两手肘一放,很凉快,几天以后打坐,这个地方气脉通不过,我就知道问题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们把玻璃板统统拿掉不准用,也不准用尼龙、塑胶,改用厚纸板,上面铺一层布就好了。

  办事的同学舍不得,说一块玻璃板要一千多块,换新的垫板又要花钱。我说花钱就花钱,那样气就通了嘛!

  我告诉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学,把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着吃药,过一阵子就好了。结果照我的办法做了,不药而愈。为什么?因为手放在凉冰冰的玻璃板上办一天公,他贪图享受,玻璃板下面垫一块布,绿油油的多神气啊!

  又有专人伺候泡茶,当主管的虽然不是一呼百诺,那种气派也很够味,可惜两手风瘫了,这个道理何在呢?讲病情病症是如此,讲原理则归咎于心理悭贪。

  所以科学文明愈进步,大家又不晓得求心理解脱,一味过着物质的机械的生活,悭贪愈厉害,疾病愈多。又如灯光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

  那么,这与布施有什么关系呢?内布施就是解脱、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够摆开。外布施是把自己的财物、一切的好东西给别人用,你要拿去用,众生悭贪嘛!满他的愿。所以药师经要讲悭贪的道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疾病)(五明学佛网:因果       疾病)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惟觉法师:面对疾病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