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要知见对,同时要能转化身心


   日期:2016/11/18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有两样工作要做,第一个要正见。知见要正确,佛讲了八正道,第一就要有正见。所有的大乘经典都是教人正见。你看这个世界外道很多。外道的一个点就是知见错误,或者不究竟。错误和不究竟是两回事。比如世间的有些人搞附体,鬼神,侍奉鬼神,那个是知见错误。但不究竟讲的是,比如很多人修行,执着于色身,然后像密宗和道教一样,每天都在身体上搞,这就是不究竟。

  佛法主要讲心性上,知见首先要对啊。很多人一学佛,就到处听。现在很多法,都是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不搞一些神通,或者奇怪的东西,好像大家都不感兴趣了。所以我看很多人宣传某些上师或者法师,总喜欢往神通上宣传,总认为他有神通,就代表有修行。感觉好像救世主一样。这个知见本来就是错误的嘛。佛有神通,阿难说,我以为佛有神通,就可以惠我三昧,没想到身心本不相代。身体不同嘛,还是得老老实实地修。你看到人家有神通,就容易起偷心。

  很多人一问到神通,就想着说给我问问卦,哪怕修行,你通过问卦,都是属于偷心啊。要老实。这个正见里头就很多了。如果要有正见,建议大家看原始的经典,法华经和楞严经。好好念就不容易迷惑。不要贪便宜,什么一句、一本就可以之类的。所以正见上,还真不好树立。你遇到什么法门,什么样的师父,都是你福报善业感召。有些人恶业重,自然就碰到邪师说法了。现在外道法太多了,社会上就有各种奇怪的修法的,也拜观音,也吃素。但他就是不究竟。所以想要修行,还要有修行的福报呢。没有福报,你怎么能碰到善知识。或者心不正,尤其有偷心,总喜欢高点外快。你自然也遇不到善知识。心要正,还要有福报。

  第一个知见要对,但也有个问题,知见是跟境界成正比的。你是什么境界,就适合什么样的知见。法华经讲的,是法住法位。所以知见又不能统一,不能以你修行的方法来否定其它的。很多人动不动就提出,末法时代念佛成就。好像其它都不行。这也是有否定的嫌疑了。

  第二样工作,就是身体的转化。修行的过程,其实是身体转化的过程。永嘉大师讲的,幻化色身即法身。我们的色身可以开发出非常多的功德。法华经讲的六根清净的功德,就是通过转这个臭皮囊的色身而得到。这也是很神奇。佛讲这个色身是臭皮囊,是让人不要执着色身带来的粗糙的享受。但又说,色身可以成就琉璃身,就是通过色身来修。这就是修念经忏悔的一部分。

  现在很多人学佛,学很多理论、次第。这都属于知见上。知见你知道对,但不一定你就能做到。而且往往做不到。因为我们有这个粗重的色身,它经常要给你带来麻烦。在色身一有问题时,任你懂得再多,没有功夫,你一样被色身转。该死的还是死,该生病还是生病。所以这就要有身体修炼的功夫。那要怎么来做。用佛法来讲,修念经、打坐、忏悔。这是比较好的转色身的方法。

  其实色身对人的心理和情绪,尤其是习气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从黄帝内经可以得到证明。这也是中国古人的相术。你是什么相,就知道你的习气和思维方式。中医有句话,人的骨骼结构决定人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就决定命运。你看罗汉相,骨骼不同,所以他思维方式不同。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骨。

  我以前讲过佛经和五行的相应,其实一个人修什么样的法门,喜欢什么样的经典,还真的跟他骨骼结构有关。禅宗比较适合有魄力的人修。净土比较适合收敛的人修。华严适合福报大而且有生命浪漫情怀的人修。天台比较适合生命细腻的人修。华严经就有涵盖乾坤的天子气象,像五台山。法华经就是山林深邃幽远的,像天台山和衡山。而禅宗所以兴旺,就是把其它经的特点都给它包含进来了。

  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精髓在于禅。所以要修行,建议去丛林寺院体验一下修行的生活。或者多参加寺院里的念诵、拜忏等。你想要知见对,想要转化色身,还是最好能从诵经入手。现在北方很多丛林,都可以体验禅修,南方许多庙,都可以学唱诵。禅修和唱诵都是很好转色身的方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学佛)(五明学佛网:修行       学佛)  

 唐仲容居士:长期学佛实践形成的定见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