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文昌帝君阴骘文》所提到的造福修法


   日期:2010/12/31 2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帝君陰騭文》所提到的造福修法

摘自净空老法师《陰騭文》大意讲记 (共一集)  檔名:19-05-01

后面有九句说明造福的修法,如果我们以佛法来说,佛法讲布施,布施裡面有三类,所谓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九句是属於财布施以及无畏布施。经上说: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这一句是说明救护一切眾生是多么的迫急和刻不容缓。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力量纵然达不到,我们心达到了,这就具足无量的功德。

【矜孤恤寡,敬老怜贫。】

这两句是说对於孤儿,我们要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去关怀他、照顾他、教育他;对於鰥寡孤独之人,这些人是在眾人之中遭遇了不幸,值得我们同情、怜悯,我们必须要以真心去关怀、照顾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做并不是对於某一个人的惠施,某一个人当中所结的恩德,如果这样看法,这个意义就太小了。必须要明瞭这种做法是为了社会的幸福、国家的安寧,是为了维护一切眾生幸福的根本,是维护我们的道统,是护持我们的法统,我们才这样做。换句话说,这种行持是有识之士分内之事,是本乎天理,顺乎大道,自然的行为。老年人我们要尊敬,这就是以身作则,做一个榜样给年轻人看,给后一代看,教他知道敬长尊贤,这是属於身教。而教学的对象是一切眾生,所以我们个人这种行为的表现,要知道对於天下国家,对於亿万代的后世,是有深切影响的,所以他获得的福报之殊胜、庄严也是不可思议。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他怎能不认真的断恶修善而奉行贤圣的大道?这才知道我们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的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修无尽之福,积无尽之功,这是人生一大乐事,这是至真、至善、至理。

这九句裡面,在三种布施裡面属於财物的布施、无畏的布施。所谓无畏布施就是叫眾生在心理上、在生理上能够离开苦难而得到安稳,凡是在这方面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身心安定,这就属於无畏布施。在《安士全书》裡面,这一段是属於上卷的大意。下一卷一开头前面两句还是接著这一段的意思,三种布施裡面的法布施,就是第三十八、三十九两句:

【印造经文,创修寺院。】

这两句看起来很平常,我们在此地必须要加以说明。『印造经文』在今天来讲属於文化事业。经文、圣贤书是善书当中的善书,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亲近善友,都能够承事圣贤,这样子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之中,为圣贤的心行所薰习,在不知不觉当中自己就成了圣贤,这种教化之功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印造经文的功德是无量无边。这裡面虽然是讲财布施,实际上法布施的意义比财布施要重得多。佛在大乘经论裡面常常作布施功德的校量,作为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是指的财布施,都比不上经文裡面四句偈布施的功德,为什么?大千世界的七宝只能够解除我们生活上的困苦,不能使我们开智慧,不能使我们了生死、出三界。而经典的布施是属於智慧的布施,是属於觉悟方法的布施,所以我们对於圣人的垂训、经典、善书,真正有益於世道人心的典籍,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去翻印、赠送,有多少力量尽多少力量,这样功德就圆满了。

千万不要以为做这种事情必须要自己有财富、有福报,当然有财富、有福报做起来比常人要方便,可是贫贱之人不是不能做,一样可以做得到,而且功德一样是圆满。有千万财產的人,每年布施个几万块钱印送经书、善书,这是很值得讚叹的。贫穷的人没有财富,能够尽心尽力印善书、好书送人,这个功德比大富人家的功德还要来得圆满。何以?大富人家所做的功德,在他整个收入裡面不过是佔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已,甚至於万分之一,而贫贱之人所做的这个功德,几乎佔他自己收入的二分之一,甚至於三分之二,所以这种功德实在是非常殊胜,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没有不讚叹、不护持的。这些理,这些事,我们都必须要认识清楚。

不是说我自己写的书希望多多的流通,必须要想一想自己写的书对社会的贡献,对一切眾生劝化的力量,能不能比古人更圆满、更有效果?因此我们要把心摆平才能够大公无私。我们为一切眾生造福,无论是什么人,他的著作、言论确实有益於一切眾生,比我自己还要圆满、还要殊胜,我就必须要把自己的捨弃掉,全心全力来弘扬他的著作,这样才给一切眾生带来真正的幸福。不要分自己、分他人,有了自与他这个界限,这就是诸恶的根源;能够泯人我、利自他,无量的功德、善行才能够确立。

第二句讲『创修寺院』。寺院称之为道场,我们要想一想它有没有「道」?有道才能算是个道场,如果没有道,那不能算是一个道场。在此地我们必须要把寺院的本来面目做一个简略的介绍,然后才晓得创修寺院的意义与功德。

(此间省略若干段)

所以这两句是属於法布施,其功德真正是无量无边。当然「创建寺院」比前面「印造经文」要艰难得多。拿我们现在社会上经济来说,我们有几千块钱,一、二万块钱,就可以印送一、二种的经书给别人,如果建一座寺院,在目前来说,至少要在数百万之上,当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做得到的。可是最重要的,我们建造寺院的目的何在?如果是为观光、为香火的收入,为个人的名闻利养,那就大可不必。如果是为了传道、弘道、修道,我们就应当去做。没有这个力量,没有这个福分,大的寺院不能建,可以建小茅蓬,三、五个志同道合的人,真正能够在一起进修,只要精进不退,忍辱有恆,必定会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復兴大乘佛教的一个开端,值得我们去做,如果我们有更大的力量当然更好。

佛陀的教育,在释迦牟尼佛当时,以及歷代主持这个教育,推广这个教育的,几乎都是政府、国家的事情,私人的力量确实是有限,所以佛陀在世,将护持佛法的责任委託给这些国王、大臣。这个教育对於国家、对於老百姓,如果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的教育,我们想想,古今中外这些帝王大臣怎么能够乐意的去接受?他之所以乐意去接受,是这个教育制度实在太好,真可说人间天上再也找不到这样美满的教育制度,这样美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懂这个道理,彻底明瞭,真正的悟到,从哪裡做起?从我们本身做起。

我们求解,求正确而没有错误的理解,这是我们的学风。我们要实践,将佛陀的教训,经典裡面的理论、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中,将它实践,使我们整个身心生活在真理裡面,真理变成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真理的显相,所谓理事一如、理事不二,这种教育的功能才圆满的达成。所以创建寺院正如同今天办学校一样,只要有毅力、有决心,有这个愿望,经上常说有愿必成,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中国过去有一人,武训,大家都晓得,他是乞丐的身分,贫贱到了极处,他有抱负、有弘愿,每天在外面求乞得来的那一点点钱,积少成多,积了几十年相当可观,他办了十几所学校。以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又没有生產能力的人,靠著乞食来维生,成就这样的壮举,真正是了不起。我们今天比起武训都要强得多,他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肯做,我们没有这个抱负,没有这个眼光,所以我们一生空过了。人家以乞丐的身分而至圣贤的果位,这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人能至,我也要能至。所以这是创建寺院的意义、功德之所在,是为社会大眾培养传道、弘法的人才,是一个养成天人师范的所在,所以它的功德殊胜真正是不可思议,这一点我们要明瞭。

向下有八句,第四十句到四十七句,说明随缘积福的种种方法。佛门裡面常说「随缘消旧业,慎莫造新殃」。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裡面,十大愿王就是《华严经》修学的十大纲领,裡面有一条开示「随喜功德,恆顺眾生」,这八句就是随喜功德。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晓得这个修法,时时刻刻把握住积功累德修善的机会,不要把它轻易的错过。到这个地方,这是讲眾善奉行的一段讲完了。

接著底下这一段是说诸恶莫作,像这些我们在《感应篇》、《了凡四训》裡面都看到很多例子,《文昌帝君阴騭文》裡面戒惕我们诸恶莫作的一共有十四句,举出十四个例子。并不是说只有这十四种是恶事,我们不可以这样做,必求要禁戒。读书贵在触类旁通,举一隅要以三隅反,闻一而知十,凡是不顺乎天理、人情、国法的事情,我们都不可以去做,所以做事的大原则是要顺乎天理、合乎人情。国法也是依天理、人情而制定的,所以我们常讲合情、合理、合法。凡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利己而不利人的事情,都叫做恶事,都不可以去做。

这个地方说的四句是恶行裡面比较显著、昭彰,是一切眾生比较容易犯的过失,举几个例子来讲而已。第一,不要登山网禽鸟,就是不要去打猎。打猎伤害眾生生命,拆散眾生美满幸福的家庭,这不是善事。第二,不要去打鱼。第三,不要宰耕牛。这三种都是属於杀生,佛教的戒律第一条就是教我们不杀生。其次教我们不要弃字纸,惜字。这一条在现在有许多人想不通这个道理,实际上关係很大。

因为文字是传持圣教的工具,这些年当中我极力提倡文言文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文言文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了不起的发明。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授而没有错误,这种功德都要归诸文言文的发明,因为我们古代的祖先早就想到言语是会随著时代、地域变迁。古人的言语跟我们现在的言语不相同,由於言语上的隔阂,意义的传达一定会遭遇到严重的困难,於是才发明文言文。将文字与言语分开,言语会变而文字不变,换句话说,只要把意思用文字记录下来,纵然传到以后几千年、几万年,依然是毫不逊色,没有差异的,这样一来,今人只要运用文言文的工具就如同与古人面对面交谈一样,这实在是了不起的伟大发明。我们要懂得古圣先贤的苦心,他们深思远虑为千年万世的子孙们著想,把他们的智慧、学问与人生的体验,一代一代的传授下来,所以我们对於文字要珍惜、要看重。惜字纸的用意就是教我们懂得重道,尊崇文言文,用意在这个地方,这个意思懂得了,我们对於古人所讲的勿弃字纸这个说法就不会觉得奇怪,而且也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在生活行为当中不知不觉的自己也就这样做了,给年轻人、给后一代啟开一个很好的榜样。

其餘十条都很容易懂,譬如不可以谋夺别人的财產,不可以嫉妒别人的才能,不可以YIN辱人之妻女,不要教别人争讼,不要破坏人的名利,不要破坏人的婚姻;不要以个人的私仇,叫人家一家兄弟不和;不要因为小的便宜,破坏别人美满幸福的家庭;不可以仗著自己有权有势,或者有财富,而侮辱一些善良的人;不可以欺负贫困的人。像这些事在这个社会上往往有之,我们应当要知道戒除。这是诸恶莫作的一段。

下面第四大段是说明一切善行的感应全在存心。可以说前面所讲的善是事修上的,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上的。下面一共有十三句是从存心上来说的。第一句说: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於眉睫。】

这一句是我们最初入手的初方便,也是修心的第一个增上缘。我们古人所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交友必须要谨慎,要选择贤人,选择有德行的人,选择好人,我们亲近他,跟他交往,这样时间久了,不知不觉我们一定受他善德的薰习,不知不觉也就与善人为邻,与道德亲厚了。其次有九句是说明我们平素之存心。第一:

【常须隐恶扬善。】

我们要存这个心。见到别人有过,见到别人有恶,我们要能够隐藏;见到别人有善,见到别人有德,我们要知道讚扬。这种功德之大,实在不是平常人能够想像得到,为什么?影响太大。

【不可口是心非。】

这也是讲存心。

【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

这是表面上看起来事相上的。凡是於眾生不利的,我们能够把它革除,常常存这个心,这就是真心。「修路造桥」便利人的往来,便利於交通,这也是讲形式。我们把意思衍生来讲,古圣先贤的大道到今天不通,这条路被破坏。譬如我刚才所说的文言文,现在大家不重视,顾其他的,这就是这条路有障碍。几千年的大道都是由於这条道路的交通畅流而没有阻塞,我们才得到这个利益,才成为亲身受惠者,我们怎么能把这个道路到我们这裡就把它断绝,使后人得不到利益?所以我们要把这条道路修復,那就是提倡文言文,提倡孝道,提倡尊师重道,这是古往今来的大道、桥梁。所以我们看到道路、看到桥梁要想到圣道。我们的道统,我们的法统,必须要修復。要拓展法统、道统的大道,让一切眾生各个都能够受惠,这才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垂训以格人非。】

像周安士将《文昌帝君阴騭文》详细的加以註解,发明其义理,规过劝善,虽然是註解,也是『垂训以格人非』,这是属於教学,法布施。

【捐资以成人美。】

这个范围非常广泛。凡是於社会大眾有利益的善事、好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成就。

【作事须循天理。】

举心动念本著天理良心,这样才能够避免过失,才能够免除恶报,我们积功修德不可以不在这个地方留意。

【出言要顺人心。】

古人常说「口为祸福之门」,言语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祸福的枢机在於此。个人的祸福是小事,社会国家天下人的祸福是大事。譬如国际上的外交,负责交涉的,言语不能不谨慎。善的言语会给世界带来和平,不善的言语会给世界带来战争,带来祸乱。由此可知,孔老夫子在教学的四科裡面,德行为首,四肢就是言语,可见他老人家对於言语是多么重视!正是因为他深深的明瞭言语是一个人、是一家、是一国,乃至於天下人,祸福之门,所以教我们从小就养成对於言语谨慎,学习如何去应对,修学这一门学问。下面两句:

【见先哲於羹墙。】

这是从果报上说的。正因为心地纯善,与古圣先贤心心相应,相应之极就有这个事相的发生。

【慎独知於衾影。】

这一句是讲慎独的功夫做到了极致。不要以为自己一个人在私人的房间裡,别人都看不到,我们的生活、态度就可以放逸、随便一点,不可以,这个时候也必须如身临大眾,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在这种场面之下,我们自然知道检点,知道谨慎,一举一动都能够合乎法度,这是做学问,修身修德的地方,这才能看得到真实的功夫,这种真实的功夫必须要自己认真的检点、修学。到这个地方,这是将善行感应在乎存心的这些心行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末后一句:

【诸恶莫作,眾善奉行。】

这两句话出自於佛教,也就是常讲的佛教大意。佛教的大意就在「诸恶莫作,眾善奉行,自净其意」,诸佛菩萨教化一切眾生的纲领就是这三句十二个字,这是佛教教学的宗旨所在,也可以说心行之极致。

末后有四句是本文的总结。第一句是说明神明的保佑,这是普通一般人所希求的,希望有上帝、有神明常常来保佑。真能像前面帝君所垂训的「眾善奉行,诸恶莫作」,我们一定可以得到神明的护佑。第二句讲近报,近报是我们自身现前所能够得到的、所能够感受到的。

【近报则在自己。】

这一条诸位可以细细的去看看《了凡四训》。下面一句说:

【远报则在儿孙。】

我们看祖先之积德,我们举个人来讲,孔子所积的德,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为人尊敬。为什么要尊敬他?他的祖先有大德,对我们整个国家民族有无尽无休的恩德,永远报答不尽的恩德。孔子公的大德,所以他的子孙一直到今天,中外人士没有不尊敬的,是敬他的祖先,『远报则在儿孙』。

说到这一点,我们想到今天中国遭遇到空前的大难,根本动摇了,这个根本就是孝亲尊师。为了要尊师,必须要先学孝亲。如果要提倡孝道,一定要建祠堂,要明祭祀。所以在前两句,我学人提倡,凡是我们中国人所在之处,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要集合起来,建一个百姓宗祠。一家建一个祠堂,力量很有限,而且也不能团结。凡是中国人都集合起来,建一个共同的祠堂,裡面供奉百姓祖先的牌位提倡孝道,维护我们民族的根本,这个功德也是无量无边。对上,我们继承百姓歷代的祖先;对下,亿万代的子孙,我们有了交代。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够觉悟,敬爱祖先是性德,是真正的至善。近报、远报功德之殊胜,可以说纵使是诸佛菩萨也说之不尽。

末后一句是总结,显示出福报是由於积阴功而得来的。所以说:

【百福駢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騭中得来者哉。】

所谓「阴」是不显露在外面,『阴騭』就是阴德。我们做善事,我们修善行,我们存好心,不必要人知道,不必要人去表扬,不必要人称讚,而自己不断的尽心尽力努力去修道,不求果报,果报不可思议;不求功德,功德无量无边。这是帝君给我们的垂训,而周安士居士为我们又详加解释,这一位大善知识对我们的恩德无以復加,我们要想报答帝君的恩德,报答善知识的恩德,唯一的方法就是依教奉行,为人演说,劝化一切眾生共同的修学,这样才能够「上报四恩,下济三涂」。 《阴騭文》大意简单介绍到此地,谢谢诸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文昌帝君阴骘文)(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文昌帝君阴骘文)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